期刊文献+
共找到48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色彩信息差异的无人机道路点云提取方法
1
作者 宋晓辉 赵钦 +2 位作者 蔡耀君 唐诗华 吕富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8-354,共7页
针对无人机道路点云提取过程复杂、提取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色彩信息差异的无人机道路点云提取方法。采用CSF算法将原始道路点云的地面点和非地面点进行分离,提取出目标点云;将密集点云中的3个色彩信息值进行三维坐标的构建,结... 针对无人机道路点云提取过程复杂、提取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色彩信息差异的无人机道路点云提取方法。采用CSF算法将原始道路点云的地面点和非地面点进行分离,提取出目标点云;将密集点云中的3个色彩信息值进行三维坐标的构建,结合DBSCAN进行基于色彩信息差异的无人机道路点云提取,根据道路点云所对应的簇类号,提取出道路点云;再次利用DBSCAN算法对道路点云进行三维密度的聚类,优化所提取的道路点云数据,得到最终的道路点云。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提取道路点云数量的正确率为98.19%、完整度为92.20%、总体质量为90.66%,可以有效地提取无人机获取的道路点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道路点云 布料模拟滤波 DBSCAN 色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遥感生态模型构建及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2
作者 晏红波 李浩 +1 位作者 卢献健 杨志高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喀斯特地区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极易出现石漠化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对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桂林市为例,为定量分析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2005、2010、201... 喀斯特地区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极易出现石漠化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对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桂林市为例,为定量分析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2005、2010、2015和2021年的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表征喀斯特地区特征的坡度、基岩裸露率与传统植被覆盖度、干度、热度、湿度融入到生态指数模型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喀斯特遥感生态指数(KRSEI),并使用该指数对桂林地区近十年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KRSEI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之和超过80%,包含大部分有效信息,显著提高遥感信息的处理效率;2)2000—2021年,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且总体上升趋势。造成这种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建筑用地扩张趋势的有效控制以及城乡绿化率逐年提升;3)绿度、湿度、地形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促进作用,绿度及湿度提高是桂林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干度、热度、石漠化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抑制作用,干度及石漠化程度增加是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中,需要注重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建筑用地扩张和石漠化程度,以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子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的星载GNSS-R植被光学厚度反演
3
作者 马嘉嘉 梁月吉 +3 位作者 郭希 黄仪邦 杨蒙蒙 梁财文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158,共12页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的复杂性和地表环境的多样性给植被光学厚度(Vegetation Optical Depth,VOD)反演带来了挑战。传统反演方法多依赖于物理模型和经验公式,未充分考虑复杂地表非线性特征。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eX...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信号的复杂性和地表环境的多样性给植被光学厚度(Vegetation Optical Depth,VOD)反演带来了挑战。传统反演方法多依赖于物理模型和经验公式,未充分考虑复杂地表非线性特征。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算法的VOD反演方法,利用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CYGNSS)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覆盖率优势,增强了反演模型对复杂地表条件的适应性。该方法以CYGNSS特征参数等作为输入,土壤湿度主被动遥感卫星VOD作为参考输出,通过网格搜索优化模型参数以及十折交叉验证评估模型精度。与随机森林、轻量级梯度提升机、人工神经网络和K-最近邻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在反演精度上表现最佳,测试集均方根误差为0.002,平均绝对误差为0.030,相关系数为0.963。此外,基于XGBoost反演的CYGNSS VOD能够有效反映植被生长状况,其分布特征与土地覆盖类型保持一致,且与增强植被指数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超过80%的区域相关性大于0.600。文章所提出的方法为植被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光学厚度 极端梯度提升 机器学习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台融合的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良珂 王式太 +6 位作者 周吕 付波霖 陆琴 刘立龙 李景文 姜建武 黄军胜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63-167,共5页
本文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三大平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具体分析多平台构建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挖掘多平台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多平台融合对测绘类专业学生... 本文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科技竞赛”三大平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具体分析多平台构建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路径,挖掘多平台协同育人机制,拓展多平台融合对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用,探索适合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以期对国内其他地方高校测绘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台 测绘类专业 创新能力 融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OS-FLUS模型的桂林市耕地变化趋势 被引量:1
5
作者 倪春雨 何文 姚月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为探讨桂林市耕地时空变化格局、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多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比较5种分类方法在桂林市土地利用分类中的适用性;分析了桂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尤其... 为探讨桂林市耕地时空变化格局、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以多时相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比较5种分类方法在桂林市土地利用分类中的适用性;分析了桂林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尤其是耕地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GeoSOS-FLUS模型模拟预测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控制等不同情景下,2030年桂林市耕地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随机森林算法对桂林市土地利用类型提取的总体精度及Kappa系数均最高;②2000—2020年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其中2010—2015年流失情况最为严重,耕地主要表现为与建设用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退耕还林、旅游业快速发展及建设用地扩张等是影响耕地时空变化格局的关键因素;③自然发展情景下,耕地面积将继续大幅减少,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减少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耕地保护和生态控制情景中,耕地面积将有所上升,其减少趋势有所缓解,对维护桂林市粮食安全、旅游业持续发展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土地利用分类 Google Earth Engine 情景模拟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机器学习耦合的野火灾害易发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岳韦霆 任超 梁月吉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4-1452,共9页
为充分发挥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模型在野火灾害易发性分析和评估中的优势,以森林资源丰富且深受野火灾害困扰的桂林市为研究区,分别从气候、地形、水文以及人文等方面选取16个评价因子。将信息量(IV)模型分别与逻辑回归(LR)、人工神经网络(... 为充分发挥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模型在野火灾害易发性分析和评估中的优势,以森林资源丰富且深受野火灾害困扰的桂林市为研究区,分别从气候、地形、水文以及人文等方面选取16个评价因子。将信息量(IV)模型分别与逻辑回归(LR)、人工神经网络(ANN)、随机森林(RF)和极致梯度提升(XGBoost)4种机器学习(ML)模型相耦合,对桂林市野火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IV-XGBoost模型的AUC和准确率分别为0.957和0.921,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能够有效评估野火灾害的易发性,并为当地野火灾害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野火灾害 因子重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的南宁市野火灾害易发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岳韦霆 任超 +2 位作者 梁月吉 郭玥 张胜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8-870,共13页
野火易发性评价对野火灾害的前期预防以及灾害管理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目前野火易发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而往往忽略对模型的内部决策机制进行解释分析。为此,构建了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野火易发性模型,并详细... 野火易发性评价对野火灾害的前期预防以及灾害管理决策的制定至关重要。目前野火易发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而往往忽略对模型的内部决策机制进行解释分析。为此,构建了一种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野火易发性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各因子对野火易发性预测结果的影响。以南宁市历史野火样本为基础,综合考虑样本的空间分布特征,选取高程、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年均降雨和平均气温等18项评价因子,利用分类和回归树(cal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 CAR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轻量的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 LGBM)和极致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4种机器学习模型构建野火易发性预测模型。基于性能最优的易发性模型,运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SHAP)方法完成特征全局性解释、依赖性分析和典型样本的局部性分析。结果表明:XGBoost较其他模型拥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其极高易发区位于南宁市西北部、东部及南部,占全域面积的39.113%;野火灾害易发性主要受NDVI、年均降雨、土壤类型等9项因子的影响;对典型历史野火样本的局部性解释结果可为南宁市指定区域的野火灾害的治理提供针对性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火灾害 野火易发性评价 机器学习模型 SHAP 模型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暴雨天气电离层VTEC时序预报模型适用性
8
作者 毛志锋 刘立龙 +3 位作者 黄良珂 韦律权 任丁 魏朋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88,共8页
针对极端天气下VTEC的不规律变化更会增加预测难度的问题,以欧洲定轨中心(CODE)提供的桂林上空2019和2020年电离层VTEC值为样本值,使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探测桂林地区暴雨期间的电离层VTEC扰动规律,并建立多种预报模型比较暴雨期间的模型... 针对极端天气下VTEC的不规律变化更会增加预测难度的问题,以欧洲定轨中心(CODE)提供的桂林上空2019和2020年电离层VTEC值为样本值,使用滑动四分位距法探测桂林地区暴雨期间的电离层VTEC扰动规律,并建立多种预报模型比较暴雨期间的模型适用性及预报精度。选取5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ARIMA模型和Single、 Holt、 Brown、 Damped指数平滑模型)对桂林市暴雨期间的电离层VTEC进行未来24 h内的短期预报,结果表明:4~9 h以内ARIMA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预测值的RMSE和MAE均小于2 TECu, Single和Damped指数平滑模型其次,Holt和Brown指数平滑模型预测效果最差;超过9 h后各模型的预测能力减弱,RMSE和MAE均大于3 TECu,已无法满足精确预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VTEC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和组合权重方法的桂林市野火灾害风险性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任超 岳韦霆 +3 位作者 梁星勇 梁月吉 梁洁玉 林小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野火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可以定量评估野火灾害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造成损失的风险。以桂林市为研究区,以2017—2021年的历史野火数据为基础。首先,基于XGBoost算法结合所选取的15项评价因子进行野火易发性分析。其次,对选取的8项灾害... 野火灾害风险性评估工作可以定量评估野火灾害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造成损失的风险。以桂林市为研究区,以2017—2021年的历史野火数据为基础。首先,基于XGBoost算法结合所选取的15项评价因子进行野火易发性分析。其次,对选取的8项灾害易损性因子利用主客观组合权重法对野火易损性进行评估。最后,基于所构建的易发和易损性评估模型,开展桂林市野火灾害风险性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野火易发性模型AUC为0.993,预测准确率为0.9698,表明该易发性预测模型拥有优秀的预测性能,气温、高程、坡度和风速因子是影响野火灾害发生的最重要因素;(2)野火灾害易损性评估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具有良好的可信度;(3)桂林市野火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与桂林市的野火灾害的空间发生概率和社会承灾能力吻合程度高,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桂林市灾害管理部门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野火灾害 野火风险性评价 XGBoost算法 主客观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内容拓展——以放样和线路测量内容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浩军 黄良珂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8-181,共4页
本文在总结梳理新工科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工程测量学课程内容,并针对该课程的综合应用及相应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在传统内容基础上拓展新的应用思路的重要意义;以放样和线路测量内... 本文在总结梳理新工科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工程测量学课程内容,并针对该课程的综合应用及相应专业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工程测量学课程在传统内容基础上拓展新的应用思路的重要意义;以放样和线路测量内容为例,探讨了该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内容拓展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工程测量 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桂林主城区城市扩张与生态协调分析
11
作者 刘桃林 任超 +1 位作者 闫志恒 刘启睿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8-676,共9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桂林主城区的统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将夜间灯光指数代表城市扩展指标,综合植被覆盖率、水体面积和遥感生态指数的生态环境指标,共同构建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基本类型...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对桂林主城区的统筹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进行了分析,将夜间灯光指数代表城市扩展指标,综合植被覆盖率、水体面积和遥感生态指数的生态环境指标,共同构建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基本类型划分体系,分析了桂林主城区20年间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城区发展较快,平均夜间灯光指数从0.20发展到0.57;城区遥感生态指数从2000年的0.35增长到2020年的0.70,其中绿度和湿度因子对生态具有促进改善作用,干度和热度因子具有消极破坏作用,同时水体面积保持稳定,高植被覆盖面积过去20年增加了9%,环境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性好,通过对城市扩张下生态分析可为桂林市主城区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城区发展 夜间灯光指数 遥感生态指数 植被覆盖率 城市生态协调分析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时相Sentinel-2和DeepLabV3+的县域柑橘信息提取
12
作者 玉林海 韦凯耀 +2 位作者 窦世卿 丁柏瀚 韩冰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30,共13页
针对传统分类方法识别柑橘种植空间信息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联合多时相Sentinel-2与DeepLabV3+的县域柑橘种植空间信息提取方法。首先采用优化后的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2作为DeepLabV3+的骨干网络,并嵌入CBAM(Convolutional B... 针对传统分类方法识别柑橘种植空间信息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联合多时相Sentinel-2与DeepLabV3+的县域柑橘种植空间信息提取方法。首先采用优化后的轻量化网络MobileNetV2作为DeepLabV3+的骨干网络,并嵌入CBAM(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注意力机制模块构建改进DeepLabV3+模型;然后利用多时相Sentinel-2影像整合原始波段与光谱指数构建特征数据集,并通过实验对比分析确定模型分类的最佳特征组合与时相;最后将研究区影像分割为具有重叠度的待预测影像集,结合最优分类模型进行预测后拼接得到柑橘园地提取结果。结果表明:1)改进DeepLabV3+提取精度均高于DeepLabV3+、随机森林模型,在B2~B8A波段添加红边指数RESI的特征组合中总体精度值可达91.1%,最佳提取时相为11月;2)改进DeepLabV3+结合重叠预测方法提取效果优于直接预测方法,且全实验数据集区的提取面积与统计数据的相对误差均保持在±0.04%以内。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可为南方地区县域范围的柑橘园地自动化监测与种植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植被指数 多时相Sentinel-2影像 DeepLabV3+ MobileNetV2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联合反演
13
作者 梁月吉 蒋雪玉 +2 位作者 党毓茜 罗启迪 朱丙林 《海洋测绘》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68,共5页
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是海洋环境中的关键参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可有效反演海面风速和SWH,然而已有研究局限于单一... 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是海洋环境中的关键参数,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ometry,GNSS-R)可有效反演海面风速和SWH,然而已有研究局限于单一参数的反演。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海面风速和SWH联合反演方法。首先通过质量控制获取有效的气旋全球导航卫星系统(cyclon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CYGNSS)观测数据,进而分别采用随机森林、极端梯度提升、轻量梯度提升机、决策树和自适应增强算法建立联合反演模型,并对比分析其反演性能。经实验表明:极端梯度提升更适用于海面风速和SWH的联合反演,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1 m/s和0.20 m,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0和0.96。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参数反演,本文方法能够实现对海面风速和SWH高效又准确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反射测量 海面风速 有效波高 机器学习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29
14
作者 王浩宇 刘立龙 +1 位作者 黄良珂 谢劭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152,共4页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教育 专业教育 测绘工程 深度融合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时空数据模型的城市地籍信息组织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景文 邹文娟 +1 位作者 殷敏 田丽亚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以文献①中提出的基于过程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POOSDM)为理论基础,将其应用于城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以验证该模型的实践可行性。POOSDM是从时空语义建模的角度反映空间对象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事件因果联系,并且通... 以文献①中提出的基于过程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POOSDM)为理论基础,将其应用于城市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中,以验证该模型的实践可行性。POOSDM是从时空语义建模的角度反映空间对象的演变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事件因果联系,并且通过过程语义和面向对象思想的结合解决了时空动态数据的组织、存储和查询问题。通过分析城市地籍信息的时空变化特点,研究以POOSDM为基础的地籍地理实体对象化描述过程、相关定义和对象构建方法,探索城市地籍综合信息的组织方法和演变过程,为城市地籍时空数据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数据模型 地籍 信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对赤道异常特征响应分析
16
作者 韩蔡生龙 黄玲 +3 位作者 李文文 刘钝 刘旭 章红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3-990,共8页
为探究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对赤道异常特征的响应,利用澳大利亚Darwin、Weipa、Willis Island三个站点的L波段闪烁观测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数据,在磁平静条件下研究3个低纬度站点电离层闪烁与VTEC赤道异常的响... 为探究低纬地区L波段电离层闪烁对赤道异常特征的响应,利用澳大利亚Darwin、Weipa、Willis Island三个站点的L波段闪烁观测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提供的全球电离层VTEC数据,在磁平静条件下研究3个低纬度站点电离层闪烁与VTEC赤道异常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3个站点对应的电离层闪烁响应与赤道异常特征呈显著正相关;闪烁日对应的电离层VTEC峰谷差值及峰谷比增大、梯度变化加剧。该研究揭示了响应机制,并讨论了VTEC及梯度与闪烁的相关性,对实现闪烁现象的快速识别与判断和GNSS工程应用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闪烁 赤道异常 VTEC 低纬地区 卫星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覆盖型岩溶区土壤溶液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志为 曾召田 +4 位作者 刘辉利 王羽辉 李水新 周国清 周小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2-139,155,共9页
在桂林覆盖型岩溶区6处包气带土层中,通过钻探定深采集土样34组,进行土工实验,测定其密度、孔隙比、饱和度、塑性指数等物理指标。以浸提法(土水质量比1∶5)提取土壤溶液,测定其p H值和HCO^-3、CO3^2-、Cl^-、SO4^2-、Ca^2+、Mg^2+... 在桂林覆盖型岩溶区6处包气带土层中,通过钻探定深采集土样34组,进行土工实验,测定其密度、孔隙比、饱和度、塑性指数等物理指标。以浸提法(土水质量比1∶5)提取土壤溶液,测定其p H值和HCO^-3、CO3^2-、Cl^-、SO4^2-、Ca^2+、Mg^2+、Na^+、K^+等离子含量。其中,对B1、X7两孔采集的24组土样,采用PHREEQC软件将浸提原液模拟浓缩至接近于天然土不同饱和度的含水量,根据浓缩结果分别计算方解石、白云石饱和指数,判别土壤溶液在给定各含水量条件下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主要认识如下:①土壤p H值为4.35~7.08,多较低,大部分为酸性土和强酸性土。紧靠石灰岩面的土p H值较大。②土壤溶液中Ca^2+、Mg^2+等各种离子含量均很低。受人类活动影响,B1、X7两钻孔表现除浅部Ca^2+、SO4^2-、HCO^-3含量高、深部低,其它几种离子则表现出含量较少且上、下基本一致甚至向下略有微量升高的特征。③人类活动区浅部土层中Ca^2+、Mg^2+、Na^+、SO4^2-、Cl^-含量均明显高于人类活动较少区。④靠近石灰岩面的土壤溶液中Ca^2+含量高。在距离下伏灰岩面几米以远的包气带土层中Ca^2+等含量很少。⑤不同浓度土壤溶液的SIC、SID与桂林周边碎屑岩裂隙水接近,均为负值,且其绝对值较大,表明对方解石、白云石具有较强溶蚀能力;且SID均明显小于SIC;由于同离子效应,随着浓缩程度提高SIC、SID逐渐升高,但仍为较小负值。⑥与桂林漓江水、漓江两岸第四系孔隙水、岩溶地下水相比,不管是土样浸提原液还是按不同比例浓缩后土壤溶液的SIC、SID均明显更低,单纯从溶解作用考虑,其对方解石、白云石的溶蚀能力更强。桂林黏性土土壤溶液SIC、SID低、溶蚀作用强主要是由于桂林地区长期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造成较低土壤p H值和低Ca^2+、Mg^2+等离子含量以及土壤中高CO2分压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 岩溶区 土壤溶液 碳酸盐岩 溶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 LOD规范的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建模
18
作者 蓝贵文 莫栩琪 +4 位作者 郭亚峰 张乐坦 施晓勇 端木星慧 陈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弥补传统管网三维可视化在室内空间表达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建模方法。参考建筑信息模型LOD规范,根据管件结构特点及复用性,结合结构实体几何法CSG和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了3个细节层次的给排水管网设施模型族LOD... 为弥补传统管网三维可视化在室内空间表达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建模方法。参考建筑信息模型LOD规范,根据管件结构特点及复用性,结合结构实体几何法CSG和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了3个细节层次的给排水管网设施模型族LOD 200、LOD 300和LOD 400,以满足不同工程项目阶段对模型应用的需求,支持给排水管网多尺度模型可视化表达。以某社区建筑的给排水管网为例,将给排水管网室内外BIM模型加载到SuperMap软件,实现给排水管网室内外一体化展示和空间分析等功能,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排水管网 BIM LOD规范 室内外一体化 管件模型族库 多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贵州省植被NDVI动态变化及气候因子驱动
19
作者 靖娟利 邓棋方 +2 位作者 付宝苇 丁顺顺 华志铭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1,共8页
基于MOD13A1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ANUSPLIN气象插值模型,分析了贵州省2001—2020年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稳定性,并探讨了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结果表明:(1)2001... 基于MOD13A1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等方法,结合ANUSPLIN气象插值模型,分析了贵州省2001—2020年植被NDVI时空演变特征及稳定性,并探讨了植被NDVI变化的气候因子驱动。结果表明:(1)2001—2020年贵州省植被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0.0050/a;(2)近20年来,贵州省植被覆盖恢复较好,呈显著增加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7.97%(下同),植被NDVI稳定性整体较好,主要以较低和中等波动变化为主;(3)贵州省植被NDVI变化以非气候因子驱动为主(84.89%),在气候因子驱动中主要以气温驱动为主(6.02%),2001—2020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呈极显著改善趋势,植被NDVI变化主要受非气候因子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植被覆盖变化 气候因子 复相关分析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E的广西海岸带潮间带红树林潮滩分类
20
作者 雷文正 罗天宇 +3 位作者 郭希 李淑娴 李宁 高二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493-7501,共9页
准确、实时掌握潮间带湿地范围变化情况与物种群落变化是实现湿地潮间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围垦、水产养殖等因素,导致潮间带受到严重的破坏。目前尚缺乏对广西... 准确、实时掌握潮间带湿地范围变化情况与物种群落变化是实现湿地潮间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围垦、水产养殖等因素,导致潮间带受到严重的破坏。目前尚缺乏对广西地区潮间带红树林潮滩分类的系统性研究,为实现广西潮间带资源的大范围、高精度提取,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2012—2022年广西海岸带的Landsat系列影像数据,并对影像进行阈值分割处理,分析潮汐动态淹没影响下的各遥感特征,提取了广西海滨湿地潮间带范围,并实现了研究区域滩涂及水体、红树植被、非红树植被的分类,面积分别为5 641.67、1 625.29、2 156.04 hm2。分类总体精度达93.3%,Kappa系数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湿地 GEE(Google Earth Engine) 最大光谱指数合成算法(MSIC) 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 时序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