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擦材料用线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蒙礼统 余传柏 +1 位作者 韦春 王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48,51,共4页
以苯酚、甲醛为原料,草酸为催化剂,设计合成摩擦材料基体用线性酚醛树脂。通过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考察线性酚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残炭率等性能,获得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苯酚与甲醛物质的量比为1:0.9,催化剂用量为(2.0... 以苯酚、甲醛为原料,草酸为催化剂,设计合成摩擦材料基体用线性酚醛树脂。通过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考察线性酚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玻璃化转变温度、残炭率等性能,获得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苯酚与甲醛物质的量比为1:0.9,催化剂用量为(2.0%按苯酚质量计算),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对比试验 酚醛树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伟华 韦春 +3 位作者 刘红霞 余传柏 苏乐 曾思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82,共4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分散与苯酚、甲醛进行原位聚合,将所得原位聚合树脂与其它填料一起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GO/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含量对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通过超声分散与苯酚、甲醛进行原位聚合,将所得原位聚合树脂与其它填料一起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GO/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GO含量对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蠕变和应力松弛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当GO加入量为1%时,GO/PF原位复合树脂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比纯酚醛树脂(PF)提高了55.8℃;当GO加入量为0.2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18.6%;当GO加入量为0.5%时,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比纯PF复合材料提高78.3%,Tg提高了8.9℃。SEM观察发现,GO/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凹凸不平,表明GO的加入能有效提高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酚醛树脂 原位聚合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表面改性氧化石墨烯/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绍军 韦春 +3 位作者 刘红霞 吕建 苏乐 曾思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47,共4页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 采用Hummers法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和超声剥离制备氧化石墨烯,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氧化石墨烯(GOs)反应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MGOs)。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MGOs/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其表面改性效果,研究不同MGOs含量的MGOs/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复合材料磨损面的形貌。结果表明,GOs经KH550改性后彼此间形成共价键连接,MGOs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MGOs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其中,MGOs/P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45.5%,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36.7%、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素微晶/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绍军 韦春 +2 位作者 刘红霞 吕建 余传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0,共4页
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自行制备的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SFCM与酚醛树脂(PF)进行熔融共混,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SFCM/PF复合材料。研究不同SFCM含量的SFCM/PF复合材料的力学、摩擦学性能,... 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自行制备的剑麻纤维素微晶(SFCM)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SFCM与酚醛树脂(PF)进行熔融共混,采用模压成型方法制备SFCM/PF复合材料。研究不同SFCM含量的SFCM/PF复合材料的力学、摩擦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损面的形貌。结果表明,SFCM的加入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当SFCM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了55.56%,SFCM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提高了31.37%;SEM观察发现,改性后的SFCM为微纤维形态,径向尺寸为10μm;热重分析表明,改性SFCM初始分解温度比剑麻纤维提高了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素微晶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包覆纤维素纳米晶/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红霞 徐阳 +2 位作者 周昌兵 韦春 樊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6-170,共5页
首先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包覆纤维素纳米晶(CNC)(CNC@PANI)纳米复合物,进而采用共混法制备CNC@PANI与rGO的复合电极材料(CNC@PANI/rGO)。研究不同苯胺与CNC的用量比对所得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 首先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胺(PANI)包覆纤维素纳米晶(CNC)(CNC@PANI)纳米复合物,进而采用共混法制备CNC@PANI与rGO的复合电极材料(CNC@PANI/rGO)。研究不同苯胺与CNC的用量比对所得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复合电极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ANI成功地包覆在CNC的表面,且PANI通过在CNC表面的包覆,可明显改善其分散性和比表面积,以及与石墨烯的复合效果。CNC@PANI-1/rGO复合电极材料在20mV/s扫描速率下的比电容可高达309F/g,远远高于PANI/rGO复合电极材料的155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纤维素纳米晶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纳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曾铭 韦春 +1 位作者 熊雪梅 余传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7-40,共4页
分别采用碱、硅烷偶联剂(KH-550)对剑麻纤维(SF)进行表面处理,选用无机纳米SiO2改性的酚醛树脂(PF)作为基体树脂,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剑麻纤维/纳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热重分析(TG)研究纳米SiO2的加入及剑... 分别采用碱、硅烷偶联剂(KH-550)对剑麻纤维(SF)进行表面处理,选用无机纳米SiO2改性的酚醛树脂(PF)作为基体树脂,通过模压成型工艺制备剑麻纤维/纳米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热重分析(TG)研究纳米SiO2的加入及剑麻纤维处理方式对SF/PF复合材料动态力学、蠕变、应力松弛性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纳米SiO2的SF/PF复合材料相比,SF/纳米PF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达到4783MPa,提高了46.8%;与未改性SF/纳米PF复合材料相比,经过碱处理的SF/纳米PF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达到261℃,提高了14℃;热失重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及剑麻纤维改性均能显著提高SF/PF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剑麻纤维 酚醛树脂 动态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硅灰石混杂增强摩擦制动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熊雪梅 韦春 曾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49,共4页
选用纳米粒子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以剑麻纤维和硅灰石混杂为增强纤维,制备了无石棉复合摩擦材料。采用D-MS定速摩擦机对样品进行定速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研究了剑麻纤维/硅灰石不同配比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选用纳米粒子改性酚醛树脂为基体,以剑麻纤维和硅灰石混杂为增强纤维,制备了无石棉复合摩擦材料。采用D-MS定速摩擦机对样品进行定速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对磨损表面进行分析,研究了剑麻纤维/硅灰石不同配比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剑麻纤维和硅灰石的配比为1∶2时,该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摩擦系数稳定在0.40.5之间,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达到了汽车制动器衬片GB5763-1998的规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硅灰石 混杂增强 摩擦磨损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P/SF/酚醛树脂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高秋姗 韦春 卢卫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71,共4页
采用自行合成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与酚醛树脂(PF)通过熔融挤出进行原位复合,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剑麻纤维(SF),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了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研究液晶聚合物的种类对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硬度... 采用自行合成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与酚醛树脂(PF)通过熔融挤出进行原位复合,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剑麻纤维(SF),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了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研究液晶聚合物的种类对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硬度、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混杂复合材料的磨损面形貌,分析了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液晶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酰-双(对羟基苯甲酸)癸二醇酯(PHDT)使TLCP/SF/PF的体积磨损率降低了15%,Tg提高了10℃。TLCP与剑麻纤维协同改善了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为制备无石棉摩擦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性液晶 混杂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型酚醛树脂分子量对PF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余传柏 冯竞伟 +2 位作者 蒙礼统 李长雅 韦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8-160,共3页
采用不同的反应温度合成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线型酚醛树脂(PF),以其为基体树脂制备出不同分子量PF基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色谱仪(GPC)对PF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测试了不同分子量PF的... 采用不同的反应温度合成一系列分子量不同的线型酚醛树脂(PF),以其为基体树脂制备出不同分子量PF基复合材料。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色谱仪(GPC)对PF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测试了不同分子量PF的热性能;并研究了PF分子量对PF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PF的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布变宽;分子量大小和分布适中的PF85和PF90树脂的热性能较好;PF85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较好,冲击强度达到3.80kJ/m2,弯曲强度也达到最大值75.40MPa;分析认为选用PF85为基体树脂制得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分子量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果酚接枝丁腈橡胶及其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冯竞伟 余传柏 +1 位作者 覃渭添 李长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4-169,共6页
利用溶液接枝法制备腰果酚(Cardanol)接枝液体丁腈橡胶(C-g-LNBR);并分别以LNBR、C-g-LNBR为增韧体,通过原位聚合制备改性酚醛树脂(PF);再以改性PF为基体,采用热压成型制得摩擦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法和称量法对Cg-LNBR进行表征;采用光学... 利用溶液接枝法制备腰果酚(Cardanol)接枝液体丁腈橡胶(C-g-LNBR);并分别以LNBR、C-g-LNBR为增韧体,通过原位聚合制备改性酚醛树脂(PF);再以改性PF为基体,采用热压成型制得摩擦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法和称量法对Cg-LNBR进行表征;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橡胶相在基体中的分散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与热重分析基体的热性能;研究了LNBR与C-g-LNBR对PF基摩擦材料的力学、摩擦性能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磨损面的形貌。结果表明,Cardanol与LNBR发生了接枝反应,接枝率为4.22%;2%C-g-LNBR比2%LNBR在基体中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而2%-Cg-LNBR/PF比纯PF和2%-LNBR/PF的固化温度(Tcure)分别降低了3.3℃和2.6℃;与纯PF基和2%-LNBR/PF基摩擦材料相比,2%-C-g-LNBR/PF基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4.8%和7.3%,体积磨损率分别降低了13.6%和15.4%。通过SEM照片观察发现,2%-C-g-LNBR/PF基摩擦材料磨损面中的凹坑明显减少,磨损面连续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液体丁腈橡胶 酚醛树脂 摩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介孔SBA-15/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朋 余传柏 +4 位作者 杜琳琳 高满 罗海强 梁智杰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以静止法合成了结构有序的单分散介孔SBA-15(MSBA-15),并对其进行偶联处理,再通过与环氧树脂熔融共混、浇注成型和后固化等工艺,制得了单分散介孔SBA-15/环氧树脂复合材料(MSBA-15/EP)。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N2吸附等手... 以静止法合成了结构有序的单分散介孔SBA-15(MSBA-15),并对其进行偶联处理,再通过与环氧树脂熔融共混、浇注成型和后固化等工艺,制得了单分散介孔SBA-15/环氧树脂复合材料(MSBA-15/EP)。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N2吸附等手段对MSBA-15偶联处理前后进行表征,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动态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MSBA-15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和介孔结构特征,偶联处理对其介孔结构和有序性影响较小。经偶联处理的MSBA-15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性,与纯环氧树脂相比较,当MSBA-15质量分数为5%时,MSBA-15/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8%,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了7℃,同时初始储能模量提高9.4%,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表明,两相的界面相容性较好,断面表现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介孔SBA-15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资源复合改性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竞伟 余传柏 +1 位作者 覃桂龙 李长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170,共4页
利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PCF)作为基体、以剑麻浆作为增强体,制备了剑麻浆/PCF环保型摩擦材料。通过分析基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以及测试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得到了最佳的腰果酚与剑麻浆添加量,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磨损面进... 利用腰果酚改性酚醛树脂(PCF)作为基体、以剑麻浆作为增强体,制备了剑麻浆/PCF环保型摩擦材料。通过分析基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以及测试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得到了最佳的腰果酚与剑麻浆添加量,并采用扫描电镜对磨损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腰果酚占酚含量的5%时,PCF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耐热性较好、固化温度降低了2℃;剑麻浆占PCF含量的4%时,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11.9%、弯曲强度提高7.1%、玻璃化转变温度(Tg)提高10℃,同时低温摩擦性能得到改善;磨损面形貌分析发现,添加2%和4%剑麻浆时可减少犁沟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酚 酚醛树脂 剑麻浆 摩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素微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肖建 刘红霞 +3 位作者 韦春 吕建 潘冬明 党晓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0-162,166,共4页
通过对剑麻纤维进行预处理、碱处理、酸解等步骤制备剑麻纤维素微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剑... 通过对剑麻纤维进行预处理、碱处理、酸解等步骤制备剑麻纤维素微晶,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剑麻纤维素微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而XRD、POM和SEM结果表明,剑麻纤维素微晶以纤维素Ⅰ的形式存在,长度尺寸在50μm^150μm之间,直径10μm左右;DSC和TGA热分析结果表明,剑麻纤维素微晶在323.7℃处有一尖锐的结晶熔融吸热峰,其初始热分解温度达到337℃,比普通剑麻纤维的初始热分解温度提高60℃,并且其在700℃时的最后残留物仅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纤维素微晶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孝华 裴响林 +2 位作者 梅媚 刘婵娟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一种新型二胺单体3,3'-二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基-4″-氟苯基甲烷(PAFM)及新型可溶性含氟聚酰亚胺薄膜材料(FPIs)。研究表明,聚合物溶解性能显著,能较好溶于常规有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一种新型二胺单体3,3'-二异丙基-4,4'-二氨基二苯基-4″-氟苯基甲烷(PAFM)及新型可溶性含氟聚酰亚胺薄膜材料(FPIs)。研究表明,聚合物溶解性能显著,能较好溶于常规有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亚砜(DMSO)、N-甲基吡诺烷酮(NMP)、四氢呋喃(THF)和丙酮;耐热性能突出,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273℃,氮气中10%热失重温度在470℃以上;光学性能优良,截止波长低于322 nm,波长大于466 nm范围内透过率都在80%以上;疏水性能优异,接触角超过9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 可溶性 热稳定性 光学透明性 疏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氧烷环氧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彭锦雯 黄雪冰 +3 位作者 陈信东 樊新 彭啸 邓卫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以含氢硅油为底物,通过硅氢化加成反应制备了侧链富含环氧基团的有机硅环氧树脂(PDMS-VCH),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PDMS-VCH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盐酸-丙酮滴定法测得PDMS-VCH的环氧值为0.43。对有机硅环氧与E51环氧复合体系的... 以含氢硅油为底物,通过硅氢化加成反应制备了侧链富含环氧基团的有机硅环氧树脂(PDMS-VCH),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PDMS-VCH化学结构进行了确认,盐酸-丙酮滴定法测得PDMS-VCH的环氧值为0.43。对有机硅环氧与E51环氧复合体系的研究发现,PDMS-VCH对复合体系的微观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和调控作用。1%-2%的PDMS-VCH能够有效增加其韧性,随着PDMS-VCH用量增加,有机硅环氧树脂出现相分离,形成多孔材料。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PDMS-VCH含量增加而降低,证实了PDMS-VCH的加入改善了环氧树脂链段的柔顺性,从而有效增韧环氧树脂。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分析的结果同样表明少量的PDMS-VCH与环氧相容,富余的有机硅环氧发生迁移和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氢化加成反应 有机硅环氧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叔丁氧基苯基和吡啶环高性能聚酰亚胺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孝华 李华 +2 位作者 刘婵娟 李裕琪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2-86,共5页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一种二胺单体——4-(4-(叔丁氧基)苯基)-2,6-双(4-氨基苯基)吡啶(TPAP),将TPAP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2,3,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3,3′,4,4′-联苯二酐(BPD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2,2...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一种二胺单体——4-(4-(叔丁氧基)苯基)-2,6-双(4-氨基苯基)吡啶(TPAP),将TPAP分别与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2,3,3′,4′-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3,3′,4,4′-联苯二酐(BPDA)、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BTDA)、2,2′-双(3,4-二羧酸)六氟丙烷二酐(6FDA),通过两步法溶液缩聚反应制备一系列聚酰胺酸(PAA)。特性黏数测试显示PAA的黏度范围为0.31~1.55dL/g。再通过热亚胺化制备一系列聚酰亚胺薄膜。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能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MSO)、1-甲基-2-吡咯烷酮(NMP)等溶剂中;突出的热性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范围为325~349℃,热质量损失10%的温度超过535℃,800℃时残炭率均高于63%;优异的疏水性能,接触角范围为84.1°~91.0°,吸水率范围为0.66%~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耐热性 疏水性能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异丙基和联苯结构可溶性聚酰胺的合成与表征
17
作者 黄孝华 陈焙才 +1 位作者 刘婵娟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8,34,共5页
一种新型含异丙基和大侧基联苯结构二胺单体3,3'-二异丙基-4,4'-二氨基苯基-4″-苯基甲苯(PAPT),与3种二酐通过Yamazaki膦酰化法缩聚制得3种聚芳酰胺薄膜。研究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常温下能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 一种新型含异丙基和大侧基联苯结构二胺单体3,3'-二异丙基-4,4'-二氨基苯基-4″-苯基甲苯(PAPT),与3种二酐通过Yamazaki膦酰化法缩聚制得3种聚芳酰胺薄膜。研究表明,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常温下能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N,N-二甲基乙酰胺(DMAc)等溶剂;具有突出的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高于209℃,氮气氛围下10%热失重温度高于465℃;光学性能优良,截止波长范围在317~338nm,透过率超过80%的波长都大于44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可溶性 耐热性能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素纳米纤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昌兵 徐阳 +2 位作者 刘馨月 刘红霞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0-134,共5页
首先利用制浆法从剑麻纤维提取剑麻纤维浆(SFCP),然后通过对其化学预处理并结合高速搅拌的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地制备了分散性良好具有高长径比的剑麻纤维素纳米纤(SNFC)。研究了氢氧化钠、SFCP以及氯乙酸三者用量比、氢氧化钠浓度和... 首先利用制浆法从剑麻纤维提取剑麻纤维浆(SFCP),然后通过对其化学预处理并结合高速搅拌的方法简便、快速、高效地制备了分散性良好具有高长径比的剑麻纤维素纳米纤(SNFC)。研究了氢氧化钠、SFCP以及氯乙酸三者用量比、氢氧化钠浓度和预处理反应时间对SFCP表面羧基接枝率、SNFC产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所制的SFCP和SNFC的结构形态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的SFCP具有纤维素I的晶型结构,直径约10~20μm,长度约1~2mm。羧基化过程的最佳优化方案是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10%,SFCP、NaOH、氯乙酸三者的质量比为2∶1∶1,反应时间为3h,SNFC的产率最高可达91.7%。所得的SNFC仍然具有纤维素I的晶型结构,结晶度为76.9%,直径在3~5nm,长度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SNFC的最初热分解温度为248.4℃,比SFCP的起始分解温度321.7℃有所降低,但是700℃时的残炭率达到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纤维素纳米纤 化学预处理 机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吗啉基苯基可溶性聚酰胺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覃伟康 李华 +3 位作者 罗松贵 黄孝华 刘婵娟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19,共5页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一种新型二胺单体4-(4-吗啉基苯基)-2,6-双(4-胺基苯基)吡啶(MPAP)及3种含吗啉基苯基及吡啶环可溶性聚酰胺(PA)。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室温下能溶于高沸点有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 通过分子设计制备一种新型二胺单体4-(4-吗啉基苯基)-2,6-双(4-胺基苯基)吡啶(MPAP)及3种含吗啉基苯基及吡啶环可溶性聚酰胺(PA)。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在室温下能溶于高沸点有机溶剂,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亚砜(DMSO)、N-甲基吡口各烷酮(NMP),在加热条件下能部分溶于四氢呋喃(THF)和丙酮等低沸点溶剂;较高的耐热性,玻璃化转变温度(Tg)均高于205℃,氮气中10%热失重温度在461℃以上;优异的光学性能,截止波长低于396nm,542nm处的透过率均超过80%。此外,PA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为62~83 MPa,断裂伸长率为4.6%~12.8%,弹性模量为0.6~1.7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溶解性 热稳定性 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双酚芴改性有机硅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钟元伟 彭锦雯 +2 位作者 覃洁 黄雪冰 邓卫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30,共5页
通过双酚芴与二氯硅烷交替共聚,以环氧基团封端,制备含芴有机硅环氧树脂(EGF),并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催化剂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环氧值的影响。采用红外、核磁、凝胶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及盐酸-丙酮滴定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和性... 通过双酚芴与二氯硅烷交替共聚,以环氧基团封端,制备含芴有机硅环氧树脂(EGF),并研究不同原料配比、催化剂浓度及反应时间等条件对环氧值的影响。采用红外、核磁、凝胶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及盐酸-丙酮滴定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双酚芴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为2∶10,NaOH质量分数为50%,开闭环反应时间为4h时,合成工艺最佳。按此工艺合成EGF,其数均、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237和2760,多分散系数为1.23;EGF熔点为186.6℃;其初始分解温度为363.8℃,比双酚A环氧E-51高90.3℃,比双酚芴环氧(DGEBF)高45.4℃,较两者表现出更为优异的耐热性能;EGF较E-51具有更好的耐吸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芴 有机硅环氧树脂 耐高温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