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田锡石特征对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制约
1
作者 韩文博 冯梦 +6 位作者 方贵聪 秦亚 冯佐海 康志强 招传 高冰冰 陈英男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2,共16页
栗木锡多金属矿田是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主要由老虎头、水溪庙、金竹源等大-中型Sn多金属矿床组成,以花岗岩型Sn-Nb-Ta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W-Sn矿床为主。然而,区内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Sn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淀规律尚不... 栗木锡多金属矿田是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主要由老虎头、水溪庙、金竹源等大-中型Sn多金属矿床组成,以花岗岩型Sn-Nb-Ta矿床和(长石)石英脉型W-Sn矿床为主。然而,区内岩浆-热液成矿过程中Sn元素的迁移、富集和沉淀规律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栗木矿田内花岗岩和(长石)石英脉中的锡石开展了阴极发光(CL)显微结构和原位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不同成因类型锡石结晶过程的控制因素,以期精细刻画Sn矿化的成矿过程。根据锡石的产出位置、共生矿物和结构构造特征,可将发育在花岗岩和(长石)石英脉中的锡石分为岩浆型锡石和热液型锡石。CL图像显示岩浆型锡石亮度较暗,矿物无明显振荡环带构造,热液型锡石亮度较大且变化杂乱,普遍可见明显的韵律振荡构造。栗木矿区内不同成因类型锡石结构特征上的差异和CL图像颜色的变化主要与锡石的结晶环境以及Ti、Fe和Nb含量有关。LA-ICP-MS原位分析结果显示,从岩浆阶段到热液阶段,锡石中Nb、Ta、Zr、Hf元素的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成因的锡石相同微量元素间的含量变化与元素的分配系数、成矿温度的变化、成矿流体中的挥发分以及其他矿物的分离结晶密切相关。不同成因锡石的W-Fe和U-Hf的相关关系表明,在栗木矿区中,从岩浆型到热液型锡石,成矿环境逐渐从氧化向还原环境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铌钽矿床 锡石 LA-ICP-MS 原位分析 栗木矿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巴马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2
作者 姚明 缪秉魁 +3 位作者 苑鸿庆 章涛 严松 粟阳扬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巴马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广西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位于巴马-民安北西-南东向复式短轴背斜的核部,矿体主要由57条花岗斑岩脉组成,花岗斑岩脉中锂(Li_2O 0.31%)、铍(Be O0.23%)、铌(Nb2O50.006%)、钽(Ta2O50.003%)等稀有金... 巴马花岗斑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广西新发现的稀有金属矿床。该矿床位于巴马-民安北西-南东向复式短轴背斜的核部,矿体主要由57条花岗斑岩脉组成,花岗斑岩脉中锂(Li_2O 0.31%)、铍(Be O0.23%)、铌(Nb2O50.006%)、钽(Ta2O50.003%)等稀有金属元素达到工业矿床要求。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铷和铯等其他稀有金属元素。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铌钽金属成矿可能与气成热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钽矿 稀有金属 花岗斑岩 矿床地质特征 巴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栗木钨锡多金属矿区铷矿床地质特征及其资源评估 被引量:5
3
作者 章涛 缪秉魁 +3 位作者 姚明 王婵 高杨 杨文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栗木矿区是华南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栗木铷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富集在燕山早期的3个阶段,并具有随岩体演化程度增高而进一步富集的趋势;同一阶段同一岩体的水平剖面上,Rb_2O含量具... 栗木矿区是华南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对栗木铷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富集在燕山早期的3个阶段,并具有随岩体演化程度增高而进一步富集的趋势;同一阶段同一岩体的水平剖面上,Rb_2O含量具有岩体边部高、中心低的特点;垂直剖面上,Rb_2O含量总体变化不大,岩体顶部相对富集。同样,在花岗岩中云母和钾长石中的Rb也有一定的规律:在不同阶段或者不同岩体中,云母的Rb_2O含量都比钾长石中的高;无论钾长石还是云母中Rb2O的含量,在燕山早期的第三阶段都比第二阶段更高,可见铷矿化随着岩浆分异而逐渐增强。栗木矿区铷金属主要产于花岗岩中,根据已知的矿石量可预估伴生铷矿床已达中型,整个栗木矿区则具有大型伴生铷矿床的潜力;据前人资料估算,尾矿中的铷金属储量可达大型伴生铷矿床。今后可进一步对原生铷矿床和尾矿中的铷资源进行研究评价,从而提高矿区资源综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铷矿 矿床地质特征 分布规律 栗木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厂矿田高峰锡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白云母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葆华 胡荣国 +4 位作者 司建涛 赵义来 刘希军 李赛赛 沙培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1-483,共13页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包体(WM-2)、矿化斑晶(WM-3)以及基质(WM-4)4种形式产出的白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中的WM-1和WM-2类型云母属于铁锂云母和富锂多硅白云母,WM-1白云母可能是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在流体的作用下钾长石和铝硅酸盐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产物,而WM-2白云母则为WM-1白云母其后发生脱水熔融作用过程中的残留物,两者都属于广义上的原生白云母;WM-3和WM-4则属于普通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为后期热液成因的次生白云母。与原生白云母相比,次生白云母具有相对富硅、镁,贫铁、钠、钛、铝、锂和氟的特点,暗示在花岗斑岩上侵结晶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共存的流体在来源和成分上有显著的差异性,热液流体存在不连续演化的现象。早期流体相对富Fe、Ti、Li和F,其来源很可能是矿物分离结晶过程中由于熔体中水含量增加而压力的降低,导致岩浆中的水达到饱和而出溶流体;而晚期热液流体相对富含CO_(2)、MgO和SiO_(2),来源于浅部地壳或地表大气降水,携带了大量的CO_(2),并溶解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Mg和Si之后,沿早期形成的控矿构造进入深部与后期填充的花岗斑岩脉发生岩水反应,导致白云母发生绿鳞石和契尔马克替代:R^(3+)+Al^(Ⅳ)=Si+R^(2+)(R^(3+)=Al,Fe;R^(2+)=Mg,Mn),使其转化为普通白云母+绿鳞石的混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峰矿床 花岗斑岩 白云母 热液流体 锡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构造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赛赛 冯佐海 +4 位作者 单永磐 付伟 乐兴文 龙明周 颜小东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111-112,共2页
广西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西大明山地区近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矿床,且2013年12月研究区内两个钻孔在矿体的下部打到了隐伏花岗闪长岩岩体,证实了此前认为在西大明山深部有隐伏岩体的推测,为区内与岩浆活动有关的... 广西罗维钨铋多金属矿床是西大明山地区近年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矿床,且2013年12月研究区内两个钻孔在矿体的下部打到了隐伏花岗闪长岩岩体,证实了此前认为在西大明山深部有隐伏岩体的推测,为区内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多金属矿 构造 矿化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金属花岗岩富集成矿的烃类气体地球化学标志——以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博 徐庆鸿 +3 位作者 陈远荣 李学彪 黎家财 柒锦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7-1003,共17页
烃类气体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具有复杂成因和来源,同时针对烃类气体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矿产,而需要推广到更多其他科研领域。笔者等采取苦橄岩烃类气体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以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为中心,重点围绕矿区各... 烃类气体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具有复杂成因和来源,同时针对烃类气体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矿产,而需要推广到更多其他科研领域。笔者等采取苦橄岩烃类气体标准化的研究思路,以广西栗木锡多金属矿为中心,重点围绕矿区各阶段花岗岩、矿体及地表土壤开展烃类气体宏观特征和微观规律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和对比,揭示花岗岩及矿石中烃类气体特征和变化规律,查明在成矿作用影响下烃类气体成熟度提高且通过构造裂隙向上运移,并被地表土壤吸附形成异常的事实,明确了深部隐伏矿体与土壤烃类气体异常的成因联系及空间对应关系,建立了判断稀有金属花岗岩富集成矿的烃类气体特征指标和参数,研究表明,将烃类气体特征作为判断稀有金属花岗岩富集成矿地球化学标志的思路正确且方法可行,并将对今后进一步拓展烃类气体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金属 烃类气体 栗木锡矿 花岗岩 地球化学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十万大山—大容山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
7
作者 杨栎娅 周云 +4 位作者 付伟 刘耀辉 李政林 陈国玉 蔡永丰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0-909,共20页
为了探讨花岗岩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形成关系,本文对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稀土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53±2 Ma和252±1 Ma的形成年龄,表明花... 为了探讨花岗岩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形成关系,本文对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稀土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代表性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53±2 Ma和252±1 Ma的形成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高钾、富铝、贫钛和贫镁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与S型花岗岩非常相似。样品总体富集Rb、Th、U,相对亏损Ba、Nb、Sr、P和Ti等元素,其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花岗岩来自古老地壳砂质岩的部分熔融,且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了矿物(如磷灰石、斜长石等)的分离结晶作用。花岗岩样品中广泛含有独居石、磷钇矿、磷灰石和锆石等富稀土矿物,其中,独居石的化学成分中稀土氧化物总量达60%,磷钇矿的化学成分中稀土氧化物总量达55%。这些富含稀土元素的矿物组成与华南地区一些典型的风化壳型稀土矿成矿母岩相似,暗示桂东南晚二叠世花岗岩具有形成风化壳型稀土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型稀土矿 锆石U-Pb定年 晚二叠世 桂东南十万大山—大容山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林地区东部栗木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7
8
作者 康志强 冯佐海 +2 位作者 杨锋 廖家飞 潘会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06-1312,共7页
栗木矿区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对栗木金竹源与三个黄牛地区云英岩化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获得2个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3Ma±2.4Ma和214.0Ma±5.0Ma,代表了栗木花岗岩体的形成... 栗木矿区位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中段,成矿作用与花岗岩密切相关。通过对栗木金竹源与三个黄牛地区云英岩化花岗岩的年代学研究,获得2个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8.3Ma±2.4Ma和214.0Ma±5.0Ma,代表了栗木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数据,栗木矿区成岩、成矿作用年龄近乎一致,应为晚三叠世同一期次岩浆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铌钽矿床 SHRIMP锆石U-PB年龄 金竹源 三个黄牛 栗木花岗岩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物化综合方法寻找隐伏岩体—以广西西大明山隐伏岩体的发现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赛赛 冯佐海 +5 位作者 付伟 贾志强 龙明周 刘武文 彭志勇 李扬进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4-536,共13页
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是广西重要的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内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内生矿床丰富,然而仅在局部地表上发现少量的小型岩脉,区内隐伏岩体的预测研究一直是个热点。文章借助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在成岩成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 广西西大明山地区是广西重要的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内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内生矿床丰富,然而仅在局部地表上发现少量的小型岩脉,区内隐伏岩体的预测研究一直是个热点。文章借助广西大规模地质矿产勘查项目,在成岩成矿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遥感等特征的系统分析,确定了西大明山地区深部隐伏岩体的大致分布范围和埋藏深度。在区内选定了埋藏较浅的隐伏岩体预测靶区,有针对性地采取了高精度的地、物、化等方法圈定隐伏岩体的具体位置,经验证有ZK31901、ZK40004两个钻孔分别在500m和960m以下发现了隐伏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同时在隐伏岩体上部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罗维钨铋矿床。预测靶区验证钻孔成功发现岩体,不仅为相邻地区的隐伏岩体预测工作提供了典型的范例,而且对西大明山地区成矿系统、矿床成因的研究乃至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岩体预测 地物化 钻孔验证 西大明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北部荒漠区金属矿床白茎绢蒿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慈安 宋玮 +1 位作者 丁汝福 雷良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东准噶尔北部荒漠区植被属土砾质荒漠植被类型,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覆盖度为20%~25%。为探讨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在荒漠区找矿的有效性,本文选择了隐伏于荒漠覆盖下的喀拉通克铜镍矿、希... 东准噶尔北部荒漠区植被属土砾质荒漠植被类型,占优势的植物群落为白茎绢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Krasch)Poljak),覆盖度为20%~25%。为探讨植物地球化学方法在荒漠区找矿的有效性,本文选择了隐伏于荒漠覆盖下的喀拉通克铜镍矿、希勒库都克铜钼矿和阿克塔斯金铜矿作为实例,研究生长在这些矿床地表的白茎绢蒿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研究发现:这些矿床上部均发育植物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综合异常的宽度略大于矿体或矿化带的宽度,异常元素组合具有套合性和分带性。本文认为:(1)植物异常中强度较高、清晰度及连续性较好、规模较大的主导元素组合及其异常参数可以作为区分不同矿化类型的标志或指标,进而圈定成矿靶区;(2)植物综合异常的空间分布及其套合性和分带性,能大致确定隐伏矿床(体)的位置;(3)植物异常的元素组合、异常规模和异常强度,能大致推测隐伏矿床(体)的埋藏深度和矿化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意义 植物地球化学异常 白茎绢蒿 金属矿床 荒漠 东准噶尔北部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镇龙山-龙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葆华 曾南石 +1 位作者 欧阳菲 同锐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9-40,共2页
镇龙山-龙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大瑶山西侧-镇龙山成矿带北段,桂中坳陷的南侧边缘,地处大瑶山隆起与大明山隆起交汇部,大黎-凭祥深大断裂纵贯全区。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地质背景十分复杂,多发育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及热液... 镇龙山-龙山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位于大瑶山西侧-镇龙山成矿带北段,桂中坳陷的南侧边缘,地处大瑶山隆起与大明山隆起交汇部,大黎-凭祥深大断裂纵贯全区。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地质背景十分复杂,多发育与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及热液型贵金属和多金属矿化,是广西的重要矿化集中地带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成矿 成矿带 镇龙山 镇龙大圣山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山金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分析在金属矿上部生长的芒萁的差异表达基因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承武 宋玮 +1 位作者 宋慈安 雷良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以生长于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上部(重金属胁迫区)和未受矿化或污染影响的矿区外围(对照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Houtt.)Nakaike]为实验材料,对芒萁叶片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对组装得到的unigenes经NCBI官方非冗余蛋白质序列... 以生长于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上部(重金属胁迫区)和未受矿化或污染影响的矿区外围(对照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Houtt.)Nakaike]为实验材料,对芒萁叶片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对组装得到的unigenes经NCBI官方非冗余蛋白质序列数据库(Nr)、NCBI官方非冗余核苷酸序列数据库(Nt)、KEGG直系同源数据库(KO)、Swiss-Prot数据库(Swiss-Prot)、蛋白质家族数据库(Pfam)、基因功能分类体系数据库(GO)和真核生物直系同源序列数据库(KOG)进行注释,同时分析重金属胁迫区和对照区芒萁叶片间的差异表达unigenes。结果显示:测序获得19.56 Gb clean data,其中,重金属胁迫区和对照区芒萁叶片分别含10.14和9.42 Gb clean data。组装得到的250 582个unigenes中有120 097个unigenes得到注释,占unigenes总数的47.93%。与对照区相比较,重金属胁迫区芒萁叶片中上调和下调差异表达unigenes分别有208和620个,其中120个上调差异表达unigenes注释为代谢过程,占所有上调差异表达unigenes的57.69%;285个下调差异表达unigenes注释为催化活性,占所有下调差异表达unigenes的45.97%。重金属胁迫区芒萁叶片中15个unigenes与重金属转运和耐受相关,其中c44988_g1和c84121_g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区。研究结果显示:芒萁响应自然金属矿化或矿山重金属污染的基因可以用于生物地球化学找矿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萁 RNA-SEQ 重金属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3
作者 杨金豹 徐珍珍 +4 位作者 吴祥珂 杨启军 冯佐海 余红霞 白艳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主要集中在418~469 Ma,较年轻的为107、104和90 Ma;锆石Th/U值均大于0.1,且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形态研究显示,年龄老的锆石磨圆度较好,环带不清晰;年龄新的锆石磨圆度较差,环带较发育。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原来划分为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93~456 Ma。因此,本文认为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中418~469 Ma的年龄不是该火山角砾岩的成岩年龄,该年龄段的锆石可能来自早白垩世砂岩角砾,也可能来自曾被认为是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角砾。90 Ma的锆石年龄代表了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形成之前,深部岩浆喷发活动的年龄,该岩浆活动时限比上段的石英斑岩早约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角砾岩 锆石 地质年代学 水汶盆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地球化学、锶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14
作者 陆俐合 于海燕 +3 位作者 蓝叶 阮青锋 沙鑫 易泽邦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1,共11页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产自贫镁碳酸盐岩中,是一种新型透闪石玉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对该矿床中围岩、蚀变岩、侵入岩和透闪石玉进行主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透闪石玉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广西大化县透闪石玉矿床产自贫镁碳酸盐岩中,是一种新型透闪石玉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因研究较为薄弱。对该矿床中围岩、蚀变岩、侵入岩和透闪石玉进行主微量元素和锶同位素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透闪石玉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石灰岩和大理岩相似,且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与大理岩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0.931),说明Ca的来源与大理岩有关;透闪石玉^(87)Sr/^(86)Sr与1000/Sr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说明透闪石玉^(87)Sr/^(86)Sr(0.7070)主要受大理岩(0.7075)和辉绿岩(0.7061)两个端元控制,外推1000/Sr=0得到的^(87)Sr/^(86)Sr值与辉绿岩一致,说明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透闪石玉Y/Ho值(均值49.10)高于大理岩和辉绿岩(均值分别为44.53、24.30),说明其受岩浆热液作用较强烈。结合大化透闪石玉成矿特点,推测其成矿物质Ca来自大理岩,Si和Mg来自辉绿岩。采用稀土元素配分、δCe、δEu、Zr/Hf、Nb/Ta、Sr/Ba、U/Th、W、V、Cu等指标判断,其氧逸度较高,成矿环境为碱性。广西大化透闪石玉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性岩浆侵入→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富含Mg和Si的基性岩浆热液形成→热液交代大理岩形成透闪石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玉 地球化学 锶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大化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的主要特征与研究进展
15
作者 刘希军 肖文交 +5 位作者 肖尧 刘鹏德 宋宇嘉 黄雯敏 张治国 刘潇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共21页
洋脊俯冲指扩张洋脊与俯冲带交叉,随俯冲板片俯冲到地幔的现象,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普遍且重要的地质过程。由于洋脊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其对板块俯冲角度、俯冲带热结构、岛弧岩浆作用产生、陆壳增生及金属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因... 洋脊俯冲指扩张洋脊与俯冲带交叉,随俯冲板片俯冲到地幔的现象,是现代大洋板块动力学系统中普遍且重要的地质过程。由于洋脊的特殊结构和形态,其对板块俯冲角度、俯冲带热结构、岛弧岩浆作用产生、陆壳增生及金属成矿有重要控制作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当扩张洋脊俯冲时会形成板片窗,并形成特殊的埃达克岩-高镁安山岩-富Nb玄武岩等岩石组合,且与Cu、Au成矿关系密切。本文概述了现今洋脊俯冲引发的地质过程研究历史与现状,论述了与之相关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与成矿特点,同时系统地总结了中亚造山带西准噶尔、阿尔泰、东准噶尔、北山、中国天山、内蒙古、阿拉善和兴凯等地区与洋脊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及变质、变形作用。根据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时空分布规律,指出与洋脊俯冲有关的岩浆活动均分布在中亚造山带南缘,时代主要集中在490~371 Ma和338~254 Ma,并认为在此期间很可能存在至少两次大的洋脊俯冲事件。中亚造山带许多矿床的成因与洋脊俯冲有关,尤其是新疆北部地区,表明洋脊俯冲体系可能是造成中亚造山带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中亚造山带洋脊俯冲的厘定,有利于深入揭示中亚造山带陆壳侧向和垂向的复式增生方式和金属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脊俯冲 板片窗 中亚造山带 陆壳增生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第四纪火山活动:对喷发形式和地幔源区的限定
16
作者 刘磊 温洁 +3 位作者 幸雪连 王昕婷 夏睿 贾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5-313,I0005,共10页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 北部湾中的涠洲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本文探讨了其火山喷发形式和岩浆的地幔源区性质,以期为华南和南海地区最近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提供制约。涠洲岛早-中更新世(1.42~0.49 Ma)火山活动以溢流式喷发为主,熔岩流由横路山火山口向四周漫溢,形成盾形火山锥,是涠洲岛的造岛主体;晚更新世(36~13 ka)火山喷发以岩浆-射气喷发形式形成南湾玛珥式火山口,最后的岩浆物质沿鳄鱼山火山口喷发,奠定了涠洲岛现今的地质地貌格局。涠洲岛早-中更新世橄榄玄武岩和晚更新世碧玄岩均属碱性系列,具有相似的Sr-Nd-Pb同位素组成,但前者SiO_(2)含量更高而Mg#更低,显示其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更新世碧玄岩的化学成分更接近母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幔源区的低程度部分熔融。涠洲岛火山岩的地幔源区为亏损的MORB型地幔和EM2型富集地幔混合的结果,可能受到了海南地幔柱的影响,该地幔柱控制了南海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岩浆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火山机构 地幔属性 地幔柱 新生代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大瑶山地区大进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7
作者 熊松泉 康志强 +5 位作者 冯佐海 庞崇进 方贵聪 张青伟 吴佳昌 蒋兴洲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6-746,共11页
对广西大瑶山地区金秀县大进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57.7±1.2 Ma(n=14,MSWD=1.8),属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通过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分析,该岩体岩... 对广西大瑶山地区金秀县大进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57.7±1.2 Ma(n=14,MSWD=1.8),属华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产物。通过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分析,该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w_B):Si O_2为76.36%~77.35%,K_2O为5.01%~7.47%,K_2O+Na_2O平均含量为7.96%,K_2O/Na_2O〉1.31,为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系列,A/CNK为0.98~1.76,整体属于偏铝质-强过铝质岩石;全岩锆饱和温度为(758~791℃),富集Rb、Th、U、Pb;强烈亏损Ba、Sr、Eu等微量元素,具有M型稀土四分组效应。综合判断:大进岩体为I型花岗岩,且可能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大进岩体的构造背景为板内环境,形成于华南加里东运动同碰撞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大进岩体 大瑶山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的特征与三稀金属成矿 被引量:9
18
作者 缪秉魁 皮桥辉 +7 位作者 李社宏 姚明 张青伟 康志强 王葆华 夏志鹏 姚杰 王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0-281,共2页
华南地区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横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是我国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贵金属等资源的重要矿产区(蔡锦辉和韦昌山等.2009)。由于板块俯冲造成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华南地区形成了... 华南地区位于中生代欧亚大陆板块构造岩浆活动带的华南陆块中部,横跨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是我国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和贵金属等资源的重要矿产区(蔡锦辉和韦昌山等.2009)。由于板块俯冲造成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华南地区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花岗岩(张岳桥等,2009;南京大学地质学系,1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岩 华南花岗岩 稀散元素 金属成矿 华南地区 稀有金属矿床 有色金属 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稀土金属矿床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鱼卡榴辉岩变质p-T轨迹与石榴石成分环带扩散动力学研究
19
作者 胡中天 胡荣国 +5 位作者 王葆华 杨云轩 白秀娟 吴杰 刘希军 邱华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1-883,I0014-I0017,共27页
为探讨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超高压变质岩的p-T轨迹及其早期折返阶段的变质速率,本文基于对该地体中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及Perple_X相平衡模拟研究,首次利用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开发的矿物元素扩散计算软件(DIFFUSUP)对... 为探讨柴北缘造山带鱼卡地体超高压变质岩的p-T轨迹及其早期折返阶段的变质速率,本文基于对该地体中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及Perple_X相平衡模拟研究,首次利用基于Matlab软件平台开发的矿物元素扩散计算软件(DIFFUSUP)对石榴石进行了多组分扩散模拟研究。该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包括石榴石、绿辉石、角闪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榍石和石英。岩相学观察与扫描电镜面扫描结果表明,石榴石和多硅白云母均表现出明显的成分环带特征。根据矿物成分环带及其产出特征,共识别出5期主要矿物组合:Grt_(C)+Omp_(1-1)+Amp_(1-1)+Rt/Ttn+Qz(M_(1))、GrtM+Omp_(1-2)+Amp_(1-2)+Ph_(1)+Rt/Ttn+Qz(M_(2))、Grt_(IR)+Omp2+Ph_(2-1)+Rt+Qz/Coe(M_(3))、Grt_(OR)+Omp_(3)+Ph_(2-2)+Rt+Qz(M_(4))、Cpx_(1/2)+Pl_(1/2)±Amp_(2/3)±Qz(M_(5))。相平衡模拟结果显示,鱼卡多硅白云母榴辉岩经历一个多期俯冲-折返循环的p-T演化过程,其对应的变质条件分别为~575℃/2.46~2.54 GPa(M_(1))、~585℃/2.30~2.34 GPa(M_(2))、~600℃/~2.86 GPa(M_(3))、~615℃/2.51~2.55 GPa(M_(4))和~580℃/~1.20 GPa(M_(5))。石榴石多组分扩散模拟结果表明,从M_(3)(~92 km)至M_(4)(~81 km)阶段的折返持续时间为~3 Ma,对应的抬升速率为~4 km/Ma。笔者认为,第一期抬升是榴辉岩在“俯冲隧道”内由隧道环流携带向上运动的结果,而第二期抬升则是在板片后撤或拖拽陆壳俯冲的洋壳断离后,深俯冲物质在浮力和隧道环流共同作用下快速折返的结果。本研究证实,鱼卡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符合“俯冲隧道”折返模型的诸多特征,该模型是解释该地区高压-超高压岩石俯冲-折返的理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相平衡模拟 石榴石扩散模拟 俯冲隧道 鱼卡地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绿色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韦龙明 冯经平 +3 位作者 付伟 杨启军 林煜强 覃日贤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佛子冲铅锌矿田广泛发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绿色岩,然而其成因归属却极具争议。野外考察发现该类特殊岩石存在4种产状类型:层状、块状、脉状和角砾状。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岩具有高的ΣREE、LREE/HREE、LaN/YbN,负Eu异常,无Ce异常,... 佛子冲铅锌矿田广泛发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绿色岩,然而其成因归属却极具争议。野外考察发现该类特殊岩石存在4种产状类型:层状、块状、脉状和角砾状。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岩具有高的ΣREE、LREE/HREE、LaN/YbN,负Eu异常,无Ce异常,这些特征均与花岗斑岩和钾长石化花岗岩比较接近;随着矿化作用的增强,绿色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结合岩矿鉴定、地质特征对比研究认为,佛子冲绿色岩与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特征相似,而与热水沉积喷流岩差别较大,表明佛子冲的"绿色岩"属岩浆期后热液接触交代的产物,绿色岩的发育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对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岩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佛子冲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