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碳纳米聚合物用于多种生物小分子的同时电化学检测
1
作者 韦朝鲜 李南盛 +3 位作者 庞元昊 张云 金文英 袁亚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6,共10页
将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的导电聚合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与金纳米颗粒(AuNPs)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生物小分子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对PEDOT和AuNPs复合修饰的玻碳电极(PEDOT-Au/G... 将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的导电聚合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与金纳米颗粒(AuNPs)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生物小分子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对PEDOT和AuNPs复合修饰的玻碳电极(PEDOT-Au/GCE)进行了形貌、性能和有效面积表征.结果表明,该电极可实现对AA,DA和UA高灵敏、高稳定性的同时检测,证明PEDOT-AuNPs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混合溶液中AA,DA和UA的浓度分别在100~1000,50~500和22.5~225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1,0.38和0.016μmol/L.在血清中存在其它活性小分子时,该电化学传感平台对AA,DA和U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对血清样本中AA,DA和UA的加标回收测定具有较好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策略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PEDOT) 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对La-Mg-Ni基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新颖 黄红霞 +2 位作者 谢文强 于文婉 孔翔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0-855,共6页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的电化学性能,将制备的石墨烯添加到储氢合金中。经XRD分析可知,处理前后合金的相结构没有变化。添加质量分数为1%、2%、5%石墨烯的合金电极...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的电化学性能,将制备的石墨烯添加到储氢合金中。经XRD分析可知,处理前后合金的相结构没有变化。添加质量分数为1%、2%、5%石墨烯的合金电极与未添加石墨烯电极相比,最大放电容量略有下降,但5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从63%分别提高到75%、78%和73%。添加2%石墨烯电极和未添加石墨烯电极相比,900 m A/g放电电流密度下的高倍率放电容量保持率从79.8%增加到83.9%,交换电流密度I0从54 m A/g提高到281 m A/g,极限电流密度IL从512 m A/g提高到1 537 m A/g。加入石墨烯后,电极的抗腐蚀性能也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储氢合金 电化学性能 表面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对La_(0.94)Mg_(0.06)Ni_(3.49)Co_(0.73)Mn_(0.12)Al_(0.20)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国辉 黄红霞 +1 位作者 王新颖 谢文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4-48,59,共6页
通过添加聚苯胺和化学沉积聚苯胺对La_(0.94)Mg_(0.06)Ni_(3.49)Co_(0.73)Mn_(0.12)Al_(0.20)储氢合金进行表面改性。XRD和SEM分析表明,无论是添加聚苯胺还是化学沉积聚苯胺,合金的相结构均未发生改变;添加聚苯胺改性合金的表面包覆上... 通过添加聚苯胺和化学沉积聚苯胺对La_(0.94)Mg_(0.06)Ni_(3.49)Co_(0.73)Mn_(0.12)Al_(0.20)储氢合金进行表面改性。XRD和SEM分析表明,无论是添加聚苯胺还是化学沉积聚苯胺,合金的相结构均未发生改变;添加聚苯胺改性合金的表面包覆上了珊瑚状的聚苯胺,化学沉积聚苯胺改性合金的表面较粗糙。添加聚苯胺改性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比容量由未改性合金的346.4mA·h/g提高到354.8mA·h/g,50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由69.5%提高到73.0%;化学沉积聚苯胺改性合金电极的最大放电比容量降低至307.8mA·h/g,容量保持率提高到82.6%。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添加聚苯胺改性合金的动力学性能得到提高,而化学沉积聚苯胺改性的合金动力学性能有所降低,但其抗腐蚀能力较强。因此,选择合适的聚苯胺改性方法十分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3型储氢合金 La0.94Mg0.06Ni3.49Co0.73Mn0.12Al0.20 表面改性 添加聚苯胺 化学沉积聚苯胺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负极材料手性多孔磷酸锌钠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建文 游海平 +3 位作者 邓型深 潘筱瑾 杨贵钧 张灵志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
采用固相法制备手性磷酸锌钠,通过XRD和TEM对所制样品做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属六方晶系P6_122空间群,且具有多孔结构。电化学方法测试表明,手性多孔磷酸锌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多次循环后氧化还原峰基本重合,其放电中值电压随... 采用固相法制备手性磷酸锌钠,通过XRD和TEM对所制样品做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属六方晶系P6_122空间群,且具有多孔结构。电化学方法测试表明,手性多孔磷酸锌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多次循环后氧化还原峰基本重合,其放电中值电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经过100次充放电循环其比容量稳定在170 m A·h/g左右。其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主要得益于磷酸锌钠的多孔结构,提高了电极反应的有效面积,降低了电极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磷酸锌钠 多孔结构 电化学性能 锌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对La-Mg-Ni基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新颖 黄红霞 +2 位作者 谢文强 孔翔飞 于文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3-819,共7页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的电化学性能,由5-溴水杨酸和苯胺合成了一种席夫碱作为表面改性剂,对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从紫外与红外图谱可知,合成了目标席夫碱。添加1...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的电化学性能,由5-溴水杨酸和苯胺合成了一种席夫碱作为表面改性剂,对储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从紫外与红外图谱可知,合成了目标席夫碱。添加1%席夫碱后,合金的相结构没有改变。与未添加席夫碱的合金电极相比,电极的最大放电容量略有下降,但50次充放电循环后合金电极的容量保持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添加5%席夫碱的电极容量保持率从63%提高到75%,高倍率放电性能也有增加。经表面处理后,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0与极限电流密度I L均有大幅度提高,动电位极化曲线也表明合金电极的抗腐蚀能力变强。以上结果均表明,添加少量席夫碱有助于改善储氢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 储氢合金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剂对纳米氢氧化钴形貌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彦杰 梁健志 +2 位作者 翟泰霖 杨文 钟开应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4-948,共5页
以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考察不同沉淀剂对所合成氢氧化钴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尿素或氨水为沉淀剂时得到的样品CoU和CoA堆积、团聚现象... 以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水热法考察不同沉淀剂对所合成氢氧化钴的形貌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对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尿素或氨水为沉淀剂时得到的样品CoU和CoA堆积、团聚现象较为严重,而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合成的样品CoH呈片状结构、分散性良好。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及交流阻抗等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样品的放电时间、比电容、比电容剩余率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oH>CoA>CoU,即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得到的氢氧化钴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这种结构可以显著地提高离子的扩散速率、电子的运输效率以及材料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氢氧化钴 六次甲基四胺 片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循环伏安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庆伟 刘峥 +4 位作者 李海莹 郭征楠 魏席 唐群 张淑芬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59-1264,共6页
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MOFs),通过电沉积方法将Zn-MOF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Zn-MOFs修饰玻碳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 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扫描速率100mV·s^(-1)对Zn-MOFs修饰玻碳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裸玻碳... 合成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n-MOFs),通过电沉积方法将Zn-MOFs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得Zn-MOFs修饰玻碳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pH 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扫描速率100mV·s^(-1)对Zn-MOFs修饰玻碳电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比于裸玻碳电极,Zn-MOFs修饰玻碳电极提高了抗坏血酸氧化活性。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4×10^(-5)~1×10^(-2) mol·L^(-1),方法的检出限(3s/k)为6.7×10^(-6) mol·L^(-1)。方法用于维生素C片样品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91.0%~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0.8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伏安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修饰电极 抗坏血酸 维生素C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干燥条件对合成纳/微结构LiFePO_4/C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奕菊 谭家栩 +2 位作者 蒋世权 文衍宣 张淑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94,共10页
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制备纳/微结构LiFePO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表征材料结构形貌,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等表征电化学性能,分别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其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浓度、进风温... 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制备纳/微结构LiFePO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表征材料结构形貌,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测试等表征电化学性能,分别考察不同喷雾干燥条件对其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浓度、进风温度、进料速率对材料形貌及性能影响较大,喷嘴口径对性能影响较小,随着浆料浓度的减小,所得样品由碗状结构转变为球形。最佳喷雾干燥条件为浆料浓度200g/L,进风温度200℃,进料速率1.3L/h,喷嘴口径0.5mm。此条件下制备的材料表现出最佳的放电比容量,常温下材料在0.5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60mAh·g-1,10C放电比容量为123mAh·g-1,循环100次后容量几乎无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 4/C 纳/微结构 正极材料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合成壳聚糖复合炭材料及其在铅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云亮 刘峥 +2 位作者 李海莹 王浩 钟寒阳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63,共7页
以壳聚糖、氧化铅为原料,利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复合炭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仪、比表面仪、拉曼光谱仪等方法对复合炭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为碳源的复合炭材料具有非晶态结构,孔径分布集中在5~10nm,... 以壳聚糖、氧化铅为原料,利用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复合炭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仪、比表面仪、拉曼光谱仪等方法对复合炭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为碳源的复合炭材料具有非晶态结构,孔径分布集中在5~10nm,比表面积高达487.4m2/g,适合作为Pb-C电池负极材料使用;将原位合成壳聚糖复合炭材料或者炭黑材料与析氢抑制剂、黏结剂、膨胀剂等电池添加剂混合成涂膏,分别组装成Pb-C模拟电池,利用电化学测量技术和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评价Pb-C电池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原位合成壳聚糖复合炭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制成的Pb-C电池负极板,比以炭黑为碳源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电阻较小,其循环伏安测试的比电容为162.9F/g,首次放电平台更长,最终容量达到108.72mAh/g,壳聚糖为碳源时比容量为理论比容量的98%,且10000次循环几乎没有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碳电池 负极材料 原位合成法 复合炭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酞菁对新型La-Mg-Ni基储氢合金表面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新颖 黄红霞 +2 位作者 谢文强 孔翔飞 于文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2-184,共3页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的电化学性能,合成四羧基酞菁钴对其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后,电极最大放电容量略有下降,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提高。研究结果表... 为提高La-Mg-Ni基储氢合金La_(0.73)Ce_(0.18)Mg_(0.09)Ni_(3.20)Al_(0.21)Mn_(0.10)Co_(0.60)的电化学性能,合成四羧基酞菁钴对其进行表面处理。表面处理后,电极最大放电容量略有下降,但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添加2%四羧基酞菁钴制得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最佳,最大放电容量达到363mA·h/g,第50次循环时的放电容量为272mA·h/g,50次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为75%极限,电流密度为1359mA/g。添加四羧基酞菁钴后改善了储氢合金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羧基酞菁钴 储氢合金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Sr2Ni0.4Co1.6O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成 黄红霞 +1 位作者 肖阳 梁大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50-1555,共6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氧化物Sr2Ni0.4Co1.6O6、通过改性Hummers还原方法制备出薄层石墨烯,并制备单一物质和两者复合材料的双功能氧电极,用于测试其氧催化性能。采用XRD、EDS、SEM、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r2Ni0.4Co... 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氧化物Sr2Ni0.4Co1.6O6、通过改性Hummers还原方法制备出薄层石墨烯,并制备单一物质和两者复合材料的双功能氧电极,用于测试其氧催化性能。采用XRD、EDS、SEM、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显示:Sr2Ni0.4Co1.6O6均匀地分布于薄层石墨烯片层表面。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一Sr2Ni0.4Co1.6O6和薄层石墨烯的氧还原反应(ORR)最大电流密度分别为0.1830、0.1516A/cm2 (–0.6Vvs.Hg/Hg O),氧析出反应(OER)最大电流密度分别为0.2677、0.1174 A/cm2 (1 V vs. Hg/HgO)。当薄层石墨烯添加量占复合催化剂质量的10%时,复合催化剂的氧催化性能最佳,ORR最大电流密度为0.2901 A/cm2(–0.6Vvs.Hg/Hg O),OER最大电流密度为0.3905 A/cm2 (1 V vs. Hg/HgO),明显高于单一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双钙钛矿氧化物 电化学性能 双功能催化剂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希夫碱对AB_3型储氢合金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新颖 黄红霞 +2 位作者 李国辉 谢文强 刘峥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54,共6页
目的提高Ni/MH二次电池中AB3型储氢合金负极的充放电性能与动力学性能。方法合成一种双希夫碱作为表面改性剂,添加到AB3型储氢合金La0.73Ce0.18Mg0.09Ni3.20Al0.21Mn0.10Co0.60中,进行表面处理,考察添加不同含量的双希夫碱对合金充放电... 目的提高Ni/MH二次电池中AB3型储氢合金负极的充放电性能与动力学性能。方法合成一种双希夫碱作为表面改性剂,添加到AB3型储氢合金La0.73Ce0.18Mg0.09Ni3.20Al0.21Mn0.10Co0.60中,进行表面处理,考察添加不同含量的双希夫碱对合金充放电性能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紫外与红外图谱显示,合成了目标双希夫碱。合金添加双希夫碱后,合金的相结构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表面处理后的合金与未改性合金相比,最大放电容量从375.3 m Ah/g增加至376.4 m Ah/g,相对变化不大,5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保持率从62.6%提高到81.1%(AB3/5%双希夫碱电极)。经过表面处理后的合金电极,腐蚀电位Ec从-0.902 V增至-0.853 V,交换电流密度I0从53.8 m A/g增至142.5 m A/g,极限电流密度IL从511.6 m A/g增至872.8 m A/g,交流阻抗图显示电极与电解液间的电荷转移阻抗减小。结论添加了双希夫碱的合金,循环稳定性、腐蚀电位等综合电化学性能有了较大改善。合金添加双希夫碱后,对强碱电解液的抗腐蚀能力有所增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合金表面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希夫碱 AB3型储氢合金 表面改性 充放电性能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_3N_4/双钙钛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氧催化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成 黄红霞 +1 位作者 肖阳 梁大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4-262,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Ni掺杂比例的双钙钛矿Sr_2Ni_xCo_(2-x)O_6(x=0.2,0.4,0.6,0.8),通过热分解法制备出具有层状结构的纳米颗粒g-C_3N_4,并制备其复合物催化剂。将双钙钛矿和g-C_3N_4分别制备成双功能电极片,用于测试其对氧还原(...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Ni掺杂比例的双钙钛矿Sr_2Ni_xCo_(2-x)O_6(x=0.2,0.4,0.6,0.8),通过热分解法制备出具有层状结构的纳米颗粒g-C_3N_4,并制备其复合物催化剂。将双钙钛矿和g-C_3N_4分别制备成双功能电极片,用于测试其对氧还原(ORR)和氧析出(OER)的催化活性,然后选取具有最佳氧催化活性的Ni掺杂比例x=0.4的双钙钛矿与一定重量比例的g-C_3N_4进行复合,测试复合催化剂的氧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后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催化剂,当g-C_3N_4添加量占双钙钛矿的30%(w/w)时复合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最大电流密度为395.7 mA·cm^(-2)(-0.6 V vs Hg/HgO),氧析出反应的最大电流密度为372.0mA·cm^(-2)(1 V vs Hg/HgO),这表明g-C_3N_4与Sr_2Ni_(0.4)Co_(1.6)O_6复合后协同催化能够提高双钙钛矿的氧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氧化物 g-C3N4 氧催化 双功能氧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条件对纳/微结构LiFePO_4/C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吕奕菊 周锐 +2 位作者 张宇杰 李和平 文衍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1-655,681,共6页
以FePO_4·2H_2O、LiOH·H_2O、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出纳/微结构LiFePO_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测定了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纳/微结构LiFePO_4/C形态和电化... 以FePO_4·2H_2O、LiOH·H_2O、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球磨-喷雾干燥-碳热还原法制备出纳/微结构LiFePO_4/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测定了LiFePO_4/C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对纳/微结构LiFePO_4/C形态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8.5 h,该条件下所得的LiFePO_4/C复合材料10 C放电比容量为123.0 mA·h/g,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的保持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C 正极材料 纳/微结构 碳热还原 有机电化学与工业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2O_5干凝胶薄膜电极的储钠性能
15
作者 李延伟 李世玉 +3 位作者 谢志平 姚金环 姜吉琼 张灵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6-311,共6页
以V_2O_5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_2O_5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 以V_2O_5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_2O_5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该薄膜是具有片状纳米结构的V_2O_5干凝胶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该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储钠活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Na+扩散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V2O5干凝胶 储钠性能 电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镨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质子传导性能
16
作者 邹志明 李鹏飞 +3 位作者 刘峥 张淑华 张秀清 唐群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0-325,共6页
为研究水分子在配合物的质子传导性能方面的作用,用稀土Pr^(3+)与草酸反应得到一个新颖的配合物Pr_2(ox)_3(H_2O)_6·4H_2O,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 为研究水分子在配合物的质子传导性能方面的作用,用稀土Pr^(3+)与草酸反应得到一个新颖的配合物Pr_2(ox)_3(H_2O)_6·4H_2O,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由Pr^(3+)与草酸根配体连接成六元环,并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与配位水分子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堆积成三维框架结构。在80℃无外加湿度条件下配合物的质子传导率达到最大值4.88×10^(-4)S/cm,结合其结构特点,证实配合物中的氢键通路是水体系中实现质子传递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说明了稀土离子上的配位水分子是一类好的质子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配合物 质子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溶胶-凝胶法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C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月莹 石少楠 +3 位作者 刘洁群 李伟 刘勇平 钟胜奎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001-11004,共4页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C。用XRD、SEM、恒流充放电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Na_3V_2(PO_4)_3/C样品均为纯相,呈多孔状结构,采用水热-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Na...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水热-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3V_2(PO_4)_3/C。用XRD、SEM、恒流充放电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Na_3V_2(PO_4)_3/C样品均为纯相,呈多孔状结构,采用水热-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的Na_3V_2(PO_4)_3/C样品颗粒尺寸更小,更有利于钠离子脱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在0.1和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8.3和31.3mAh/g,水热-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在0.1和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11.9和94.1mAh/g,电化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钒钠 溶胶-凝胶法 水热-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姣姣 刘燕红 +3 位作者 李家平 刘燕仪 尚伟 温玉清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9,共10页
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自组装膜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月桂酸、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癸二酸铵这3种自组装膜层。采用SEM、XRD、FT-IR对自组装膜层进行... 为了研究具有不同官能团的自组装膜层微观结构对铝合金表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通过自组装膜技术在铝合金表面分别制备月桂酸、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BTESPT)、癸二酸铵这3种自组装膜层。采用SEM、XRD、FT-IR对自组装膜层进行结构表征,并分别对3种膜层的电化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子都在铝合金表面成膜,但BTESPT自组装膜最为致密。通过交流阻抗测试和极化曲线测试,3种膜层的阻抗值分别达到了3.3×10^(7)、1.1×10^(15)和6.8×10^(7)Ω·cm^(2),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4.5×10^(-7)、5.6×10^(-8)和9.6×10^(-8)A/cm^(2),通过拟合电路分析膜层耐腐蚀机理。盐雾试验结果显示,BTESPT自组装膜层在第16天才产生腐蚀点,要优于另外2种自组装膜层。分析推导认为BTESPT自组装膜的微观致密结构为膜层具有更优的耐腐蚀性能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月桂酸 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 癸二酸铵 自组装膜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铜配合物[Cu_2(foac)_2(phen)_2]·10H_2O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儒霞 张义东 +3 位作者 张海洋 李桂 张淑华 蒋锡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357,共5页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 为进一步探索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技术及结构特点,利用4-氟水杨酸(H2foac),1,10-邻菲罗啉(phen)与乙酸铜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个中心对称的双核铜配合物[Cu2(foac)2(phen)2]·10H2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 39(6)nm,b=1.149 23(11)nm,c=1.443 75(14)nm,α=72.640(9)°,β=76.857(8)°,γ=76.491(8)°。每个铜离子与2个配体foac的3个氧原子以及phen配体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棱锥结构,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利用分子间水簇作用构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铜配合物 4-氟水杨酸 1 10-邻菲罗啉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温度对La_(0.6)Sr_(0.4)CoO_3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于文婉 黄红霞 王成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8,74,共7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6)Sr_(0.4)CoO_3,着重研究了煅烧温度对其在双功能氧电极中电催化性能的影响。采XRD、SEM、BET等分析手段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6)Sr_(0.4)CoO_3进行物相及形貌分析,在三电极体系下...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6)Sr_(0.4)CoO_3,着重研究了煅烧温度对其在双功能氧电极中电催化性能的影响。采XRD、SEM、BET等分析手段对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_(0.6)Sr_(0.4)CoO_3进行物相及形貌分析,在三电极体系下绘制了双功能氧电极的阴极和阳极的稳态极化曲线和稳态恒电流曲线。结果表明,提高煅烧温度,有利于减少钙钛矿型La_(0.6)Sr_(0.4)CoO_3中的杂质。当煅烧温度达到800℃时,La_(0.6)Sr_(0.4)CoO_3为纯相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双功能氧电极的极化最小且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La0.6Sr0.4CoO3 双功能氧电极 煅烧温度 电催化性能 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