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电解-Fenton法处理垃圾膜浓缩液试验
1
作者 王潇潇 钟溢健 +3 位作者 李金城 陆祖贤 罗雪静 朱红祥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提高膜浓缩液处理效果,采用三维电解-Fenton法研究了电解时间、电压、pH、极板间距、亚铁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14 V、pH=3、亚铁投加量为0.9 ... 为了提高膜浓缩液处理效果,采用三维电解-Fenton法研究了电解时间、电压、pH、极板间距、亚铁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为120 min、电压为14 V、pH=3、亚铁投加量为0.9 mmol/L、极板间距为10 cm的试验条件下,TOC的去除率达59.71%、UV_(254)的去除率达90.46%。通过对膜浓缩液的三维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发现,腐殖酸、富里酸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经三维电解-Fenton法处理后转化成为小分子,使膜浓缩液可生化性得到改善,说明三维电解-Fenton法对膜浓缩液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Fenton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难降解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2
作者 潘家媛 彭芃 +2 位作者 农接亮 申泰铭 解庆林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4,共8页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方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从天津大港油田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3株石油烃降解菌(J1、J2和J3),将其构建为高效降解菌群,通过生物强化(BA)和生物刺激(BS)对污染土壤进行10个月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BA法中3个不同深... 为探究不同生物修复方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从天津大港油田的污染土壤中分离出3株石油烃降解菌(J1、J2和J3),将其构建为高效降解菌群,通过生物强化(BA)和生物刺激(BS)对污染土壤进行10个月的生物修复。结果表明,BA法中3个不同深度的土样BQ1、BQ2和BQ3中总石油烃(TPHs)的总降解率分别为86.05%、61.91%和43.87%;BS法中TPHs的总降解率分别为75.76%、58.91%和38.48%。结合土样中石油烃各组分的降解情况发现,相比于BS法,BA法不仅对TPHs表现出更好的降解效果,还对高分子量组分表现出更好的降解能力。经过生物修复后,土壤中Salegentibacter sp.、Halomonas sp.和Bacillus sp.3个菌属的总丰度最大增加了47.87百分点,成为土壤中的优势菌属,这说明两种生物修复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功能性,并增加与石油降解相关的功能基因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降解菌 生物强化 生物刺激 土壤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体水化学特征多元统计分析及成因解析
3
作者 张晓文 靳振江 +4 位作者 朱虹颖 秦广法 王诗萱 罗婷 李嘉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2-124,共13页
研究漓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可以为漓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22年5月-2023年4月,采集漓江12个断面一个水文年的水体样品,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分析了16个水化学指标特征,并用因子分析对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漓江... 研究漓江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变化可以为漓江的保护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2022年5月-2023年4月,采集漓江12个断面一个水文年的水体样品,采用水质指数法(WQI)分析了16个水化学指标特征,并用因子分析对水化学特征成因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漓江水体的无机碳(IC)、总碳(TC)、Ca^(2+)、Mg^(2+)、高锰酸盐指数、氨氮(NH_(4)^(+)-N)、总磷(TP)、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的平均值分别为17.41、20.54、32.74、4.24、1.91、0.19、0.07、1.60和2.10 mg/L,电导率(EC)和pH的平均值分别为222.19μS/cm和8.07。良丰河全年水质类别为Ⅲ类(中等),桃花江全年水质为Ⅳ类(差)和Ⅲ类(中等)各占50%,其余10个断面水质类别以Ⅱ类(良好)为主,占比58.33%~83.33%。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能够解释漓江水化学特征66.66%的变异,其中第一主成分中IC、TC、Mg^(2+)、Ca^(2+)和EC的载荷较高,聚类结果显示,冠岩地下河断面、遇龙河断面和良丰河断面的这5个指标的数值最高;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中高锰酸盐指数、NH_(4)^(+)-N与TP和NO_(3)^(-)-N与TN的载荷较高,聚类结果显示,桃花江断面和良丰河断面这5个指标的数值最高。综上所述,冠岩地下河、遇龙河和良丰河受岩溶作用影响最强;漓江水质整体良好,但桃花江和良丰河存在污染风险,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水体 水化学特征 岩溶作用 污染源识别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CO_(2) Adsorbent Prepared with ZSM-5/MCM-48 as Support:High Adsorption Property and Its Mechanism
4
作者 WEI Jianwen ZHANG Lijuan +3 位作者 GENG Linlin LI Yu LIAO Lei WANG Dunqiu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3-839,I0015,I0016,共9页
Adsorption by solid amine adsorbent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decarbonization of flue gas.However,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any solid amine adsorbents need to be enhanced,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the C... Adsorption by solid amine adsorbent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for decarbonization of flue gas.However,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any solid amine adsorbents need to be enhanced,an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udy the CO_(2)adsorption mechanism.A novel CO_(2)adsorbent with high capacity was obtained by grafting 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APTES)on a micro-mesoporous composite molecular sieve ZSM-5/MCM-48 as the support,and then impregnated with tetraethylenepentamine(TEPA)or polyethyleneimine(PEI).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PTES-ZSM-5/MCM-48-TEPA-60(A-ZM-T60),loaded with 60%(in mass)TEPA,for CO_(2)reaches 5.82 mmol·g^(-1) at 60℃in 15%(in volume)CO_(2).Carbamate,alkyl ammonium carbamate and carbonate are generated during the chemical adsorption,which is dominant for CO_(2)adsorption because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CO_(2)and amino groups on the adsorbent,simultaneously accompanied by weak physical adsorption.All above data confirm that these composites display an outstanding adsorption performance with a bright future for CO_(2)capture from flue gas after desulfu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MCM-48 amino-bifunctionalization CO_(2)capture adsorption kinetics adsorption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