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渣作为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林永 王敦球 +1 位作者 张华 金晓丹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1,共6页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煤渣的磷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线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分析了pH值、离子强度和有机酸浓度对煤渣吸附磷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煤渣对磷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E 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对煤渣的磷吸附动力...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对煤渣的磷吸附动力学、热力学及等温线进行了模型拟合,并分析了pH值、离子强度和有机酸浓度对煤渣吸附磷的影响。拟合结果表明,煤渣对磷的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E 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对煤渣的磷吸附动力学过程拟合效果最好,煤渣吸附磷过程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Freundlich方程对煤渣的等温磷吸附曲线拟合最好,Langmuir方程其次。影响因素试验表明:当4.28<pH<7.14时煤渣的吸附容量最小,在此范围外吸附容量均显著升高;离子强度的升高对磷的吸附有促进作用;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3种有机酸随浓度的升高对煤渣磷吸附抑制作用增强,其中以草酸抑制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渣 磷酸根 热力学 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区湖泊水质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司圣飞 刘康怀 +4 位作者 赵文玉 孙洪林 王洪涛 苏诚 史奇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9-602,共4页
构建了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桂林市区的湖泊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桂林市区湖泊水质达到Ⅰ类和Ⅳ类地表水质标准占的比例较大,基本达到了桂林市功能区划(Ⅳ类)水质标准,但是总氮、总磷含量较高。根据桂林市区湖泊水体污染的特点... 构建了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桂林市区的湖泊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桂林市区湖泊水质达到Ⅰ类和Ⅳ类地表水质标准占的比例较大,基本达到了桂林市功能区划(Ⅳ类)水质标准,但是总氮、总磷含量较高。根据桂林市区湖泊水体污染的特点,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定期对桂林市区四湖进行疏导,针对水体中氮、磷的降解采取投加一定量的石灰石、沸石等方法,以保持桂林市区湖泊水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地表水 湖泊 污染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猪粪厌氧发酵甲烷产量和产能实验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荣荣 成官文 +4 位作者 罗介均 梁凌 朱宗强 徐珊 韦文渊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0-174,共5页
实验分4组进行,以猪粪为原料,加入驯化过的接种物,控制总固体浓度为6.6%,发酵温度设置为室温(平均15℃),20,35和55℃,记录41d产气量。通过甲烷含量的测定和甲烷累计产量、产能的计算,探究猪粪厌氧发酵的最适温度条件。结果表明,低温不... 实验分4组进行,以猪粪为原料,加入驯化过的接种物,控制总固体浓度为6.6%,发酵温度设置为室温(平均15℃),20,35和55℃,记录41d产气量。通过甲烷含量的测定和甲烷累计产量、产能的计算,探究猪粪厌氧发酵的最适温度条件。结果表明,低温不利于甲烷的生产,温度升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甲烷的产量。为了兼顾消化时间和产能效益,以35℃中温条件、31d为发酵周期,对规模较大幅度地的养殖场较为适宜。20℃常温发酵也能得到较高的产能,但发酵周期较长,适合规模小、粪便产量较少的养殖场。对于年均气温接近20℃的广大华南地区,农户利用20℃常温发酵也能得到较好的产能效益。要进一步提高厌氧发酵产能,必须改进发酵装置,加强保温隔热措施,提高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发酵散热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甲烷 温度 能源 猪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根际环境钒的形态变化及植物有效性 被引量:8
4
作者 侯明 黄以峰 +1 位作者 何剑亮 韦月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53-1357,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蔬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钒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钒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钒的含量随其形态不同而变化:当土壤中钒添加量从25mg·kg-1增加到... 通过盆栽试验和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蔬菜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钒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钒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钒的含量随其形态不同而变化:当土壤中钒添加量从25mg·kg-1增加到200mg·kg-1时,根际土壤交换态钒的百分率增加了9.89%,碳酸盐结合态钒增加了9.38%,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钒增加了9.99%,残渣态钒的百分率下降了33.6%。土壤添加的钒量增加时,钒的迁移能力增强,使蔬菜的生物量显著降低,蔬菜对钒的吸收作用增强:钒添加量从0增至200mg·kg-1时,蔬菜鲜质量降低了41.65%,而蔬菜中85%以上的钒积累在根部。根际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钒含量对植物的根、茎叶中钒含量有显著影响,碳酸盐结合态钒与蔬菜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蔬菜 根际环境 植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芝芬 李金城 +5 位作者 莫德清 阙光龙 李文文 孙鑫 苏春良 黄朗妃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2-257,共6页
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氮和磷。厌氧生物反应器和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和48 h,进水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为10.3~51.8 mg/L、6.8~44.7 mg/L和0.9~5.2 mg/L... 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氮和磷。厌氧生物反应器和潜流复合型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24和48 h,进水总氮、氨氮和总磷分别为10.3~51.8 mg/L、6.8~44.7 mg/L和0.9~5.2 mg/L,组合工艺对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30.7%、42.9%和72%,不同季节处理效率为:夏季>春季>冬季。组合工艺中的COD主要由厌氧水解酸化、基质截留、微生物代谢而被去除,氮主要由人工湿地微生物作用和植物吸收被去除,磷主要由人工湿地基质吸附被去除。系统整体脱氮效果的提高可采用在厌氧生物反应器后增加充氧装置,提高污水中的溶解氧,通过增强人工湿地中的硝化能力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工艺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工湿地填料除磷性能试验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金城 王君雅 +4 位作者 徐芝芬 阙光龙 陈小玲 李文文 李欢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3-607,共5页
选取炉渣、炉灰、蜂窝煤渣、新型填料(WSC)、碎石、牡蛎壳为人工湿地填料,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6种填料对磷的吸附过程都可以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描述,WSC的吸附效果最好,其余几种填料的吸附效果依次为:炉渣&... 选取炉渣、炉灰、蜂窝煤渣、新型填料(WSC)、碎石、牡蛎壳为人工湿地填料,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6种填料对磷的吸附过程都可以用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描述,WSC的吸附效果最好,其余几种填料的吸附效果依次为:炉渣>蜂窝煤渣>炉灰>牡蛎壳>碎石。理论饱和吸附值大小为:WSC>炉渣>炉灰=牡蛎壳>碎石>蜂窝煤渣。动态吸附结果表明:WSC对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8%以上,其次是炉渣、蜂窝煤渣、牡蛎壳、炉灰,碎石的去除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除磷 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近50年降雨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华荣 夏北成 江学顶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利用桂林市1957—2007年月平均降雨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3种方法,分析了桂林市年降雨量、丰水期降雨量和枯水期降雨量的变化特征。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降雨量的增减变化趋势,表明桂林市降雨在近50年... 利用桂林市1957—2007年月平均降雨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突变分析3种方法,分析了桂林市年降雨量、丰水期降雨量和枯水期降雨量的变化特征。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降雨量的增减变化趋势,表明桂林市降雨在近50年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19.9 mm;通过Morlet小波分析降雨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显示桂林市降雨存在20~25、12~14、6~7和2~4年周期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分析降雨突变性,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桂林市降雨存在明显的突变现象。桂林市近50年降雨量的以上变化特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变化 M—K突变分析 小波分析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魏明蓉 姜应和 +2 位作者 赵文玉 蒋才芳 龙明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5-418,共4页
对大南湖12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As、Cu、Pb、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地积累指数法结果表明,Cd在多数样点呈现中度污染状态,Hg、As、Cu、Pb呈... 对大南湖12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d、Hg、As、Cu、Pb、Cr、Zn)进行监测和分析,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地积累指数法结果表明,Cd在多数样点呈现中度污染状态,Hg、As、Cu、Pb呈无—中度污染状态,Cr、Zn呈无污染状态。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表明,大南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为轻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评价 地积累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大南湖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彭雪妍 肖瑜 +2 位作者 张敏 胡祎 章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18-21,2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垃圾渗滤液的各种生物处理工艺,具体阐述了好氧工艺、厌氧工艺和厌氧-好氧耦合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生物法 厌氧 好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生态城市建设研究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成官文 朱宗强 +4 位作者 梁凌 魏荣荣 罗介均 徐珊 韦文渊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桂林市岩溶石山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煤炭、石油、铁矿等重要资源匮乏,使得区域人口、经济与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主成分分析和生态足迹计算显示: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降低,生... 桂林市岩溶石山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耕地、煤炭、石油、铁矿等重要资源匮乏,使得区域人口、经济与资源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主成分分析和生态足迹计算显示:目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基本协调,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降低,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综合环境系统滞后综合经济系统的发展,人均生态足迹超过生态承载力1.55倍,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分布不均。因此,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生态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 主成分分析法 生态足迹模型 桂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方荣杰 谭茂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93-3495,共3页
[目的]研究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介绍了浮水植物的特点及净化污染物的原理,并通过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分析其净化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型湿地对双季早晚稻总氮的... [目的]研究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介绍了浮水植物的特点及净化污染物的原理,并通过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对水稻田排水中氮磷污染物的控制,分析其净化效果。[结果]浮水植物型湿地对双季早晚稻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17%、62.23%;对双季早晚稻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5.69%、74.37%,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均较好。同时,浮水型植物还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结论]浮水植物型人工湿地不仅能有效控制农田排水的氮磷污染物,而且能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水植物 人工湿地 总氮 总磷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07年桂林气象站降雨资料变化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梦琪 赵华荣 郭纯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828-16828,16912,共2页
[目的]研究1957~2007年桂林气象站降雨资料变化。[方法]利用桂林市区1957~2007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等方法,对51年来桂林市区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趋势、降雨周期、降雨突变等分析。[结果... [目的]研究1957~2007年桂林气象站降雨资料变化。[方法]利用桂林市区1957~2007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等方法,对51年来桂林市区降雨资料进行降雨趋势、降雨周期、降雨突变等分析。[结果]51年来桂林市区降雨量存在上升趋势,第1、第2、第3季度除个别年份变化稍大外,其余年份变化均大体相同,第4季度却有减少的趋势,且各年份变化较为明显,说明近些年的气候变化中,冬季的降雨量变化很不稳定,同时有越来越少的趋势;但整体来讲,桂林市区总降雨量变化不明显,但伴有上升趋势,说明51年来桂林市区气候变化不甚明显。小波分析表明,桂林市区降雨量变化以15年为一个周期、以2~3年为一个小周期。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表明,51年来桂林市区总降雨量的突变情况并不明显,但第2、第3季度的突变情况变化比较多,其中以近10年变化最为明显,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桂林气候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资料 变化趋势 突变分析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岸带介质中硝态氮衰减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闫雅妮 廖曼 +2 位作者 王智真 陈余道 蒋亚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8-223,共6页
通过采集河岸带沉积物开展微宇宙实验,探究了NO-3-N在河岸带沉积物中的衰减机制。结果表明:实验后水中NO-3-N浓度从100 mg/L衰减到了1 mg/L以下,河岸带介质对水体中NO-3-N有显著的去除作用,去除率高达99.7%;NO-3-N在河岸带介质中衰减的... 通过采集河岸带沉积物开展微宇宙实验,探究了NO-3-N在河岸带沉积物中的衰减机制。结果表明:实验后水中NO-3-N浓度从100 mg/L衰减到了1 mg/L以下,河岸带介质对水体中NO-3-N有显著的去除作用,去除率高达99.7%;NO-3-N在河岸带介质中衰减的是同化合成有机氮、反硝化作用以及异化还原作用(DNRA)共同作用的结果;3种作用对NO-3-N衰减的贡献率分别为56.6%、26.6%和13.1%,少部分的NO-3-N(3.7%)被沉积物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硝态氮 同化 反硝化 异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岩溶区农田排水氮磷污染的控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媛媛 郭纯青 +1 位作者 方荣杰 李新建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9-542,共4页
在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构建渠道-农田-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和湿地地表水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就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为人工湿地控制农田污染研究提供实用数据和资料。结果表明: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总氮(T... 在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构建渠道-农田-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和湿地地表水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就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为人工湿地控制农田污染研究提供实用数据和资料。结果表明: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的去除率在-26.00%~97.08%、-43.43%~80.59%和16.66%~96.71%。而农田施肥之后,湿地对总氮、总磷、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6.25%、37.72%和49.55%,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农田排水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李氏禾富集铬的影响及其生化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学洪 蔡湘文 +2 位作者 李恺 张媛媛 何伟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9-403,共5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含量分别为100、400 mg/kg时,不同氮肥((NH4)2SO4、NH4NO3、Ca(NO3)2)对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和Cr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铬含量为400 mg/kg时,用(NH4)2SO4处理后李氏禾的根、茎和叶中的铬浓度最大,...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土壤铬含量分别为100、400 mg/kg时,不同氮肥((NH4)2SO4、NH4NO3、Ca(NO3)2)对Cr超富集植物李氏禾生长和Cr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铬含量为400 mg/kg时,用(NH4)2SO4处理后李氏禾的根、茎和叶中的铬浓度最大,分别达到19 546、3 265、6 118 mg/kg,约为对照处理铬含量的1.5~4倍。NH4NO3处理的李氏禾生物量相对其他处理及对照较高;两种铬浓度处理的土壤中,施加(NH4)2SO4、Ca(NO3)2及对照处理,生物量差异性均不显著。不同氮肥处理中,在400 mg/kg铬处理土壤上生长的李氏禾总糖都多于100 mg/kg铬处理;而NH4NO3处理的李氏禾蛋白质和叶绿素高于其他处理。NH4NO3能提高李氏禾生长速度,总糖浓度的增加能提高李氏禾对逆境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形态 CR 生物量 生化分析 李氏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河系统复杂水流运动特征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纯青 方荣杰 于映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7-512,共6页
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多受控于岩溶多重介质环境,其主干空间展布、水体贮存、水流运动、水循环等规律的变化具多因多果性。在中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河系统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和演化等相关条件,研究和总结了其水流... 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多受控于岩溶多重介质环境,其主干空间展布、水体贮存、水流运动、水循环等规律的变化具多因多果性。在中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河系统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形成和演化等相关条件,研究和总结了其水流运动方向的多重性、速度的多变性、地表地下方式的转化性、时空配置的多样性及水流运动演变规律;根据维数、压力、流态等不同原则,将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统水流运动方式进行分类。结合中国南方岩溶地下河系统研究现状,提出今后需加强与实践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系统 水流运动 分类 方向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氏禾对电镀污泥污染土壤中铬铜镍的吸收和积累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陶笈汛 张学洪 +3 位作者 罗昊 刘杰 廖永锋 陈瑞标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4-147,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电镀污泥(0、25%、50%、75%、100%)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李氏禾对Cr、Cu、Ni复合污染的耐受和积累能力。100%电镀污泥中总Cr、Cu、Ni含量分别为32 452.91、15 784.82、12 115.27 mg/kg。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在25%电镀...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电镀污泥(0、25%、50%、75%、100%)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李氏禾对Cr、Cu、Ni复合污染的耐受和积累能力。100%电镀污泥中总Cr、Cu、Ni含量分别为32 452.91、15 784.82、12 115.27 mg/kg。结果表明,李氏禾能够在25%电镀污泥中保持正常生长,地上部Cr、Cu、Ni含量随着土壤重金属含量增加而显著升高;Cr、Cu、Ni积累量在100%电镀污泥中可达70.87、41.68、43.18μg/株。李氏禾对较高浓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Cr、Cu、Ni有较强的耐受和积累能力,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方面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李氏禾 电镀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钾氧化-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瑜 章波 +4 位作者 苏诚 彭雪妍 胡祎 李中秋 周海妙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7,共5页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筛选了氧化和吸附工段最佳的运行方式和参数:氧化阶段,高铁酸钾的用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195 min,pH为10;吸附阶段,pH值为7,沸石投加量为100 g/L,吸附时间为7 h。试验结...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沸石吸附联合处理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筛选了氧化和吸附工段最佳的运行方式和参数:氧化阶段,高铁酸钾的用量为12 g,反应时间为195 min,pH为10;吸附阶段,pH值为7,沸石投加量为100 g/L,吸附时间为7 h。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氧化条件下,高铁酸钾对CODCr去除率达到80%,对氨氮去除率达到95%;氧化处理出水经沸石吸附处理后,CODCr去除率达到98%,对氨氮的去除率则在99%,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达到了CODCr和氨氮的排放标准(GB 16889—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高铁酸钾 沸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化肥对水稻土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晓武 刘杰 +2 位作者 张学洪 孔淑琼 朱义年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 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O(NH2)2使土壤中Cu的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增大,NH4NO3、KCl、NH4Cl和Ca(NO3)2则使其明显减小,KH2PO4对土壤Cu吸附... 通过等温吸附试验,研究Ca(NO3)2、NH4Cl、NH4NO3、CO(NH2)2、KH2PO4和KCl 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CO(NH2)2使土壤中Cu的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增大,NH4NO3、KCl、NH4Cl和Ca(NO3)2则使其明显减小,KH2PO4对土壤Cu吸附的影响作用与Cu离子浓度有关。不同化肥处理土壤中Cu的吸附势E0顺序为:CO(NH2)2>CK>NH4NO3>Ca(NO3)2>KCl>NH4Cl>KH2PO4。6种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作用为:KH2PO4>CO(NH2)2>CK>NH4NO3>KCl>NH4Cl>Ca(NO3)2。由于不同化肥对土壤中Cu吸附行为的影响不同,因此在Cu含量较高的土壤上种植时应合理选择施用化肥,以避免土壤中Cu的迁移转化,降低其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水稻土 重金属 CU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西江梧州站降水径流演变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朱颖洁 郭纯青 黄夏坤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5,共6页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均值检验法、小波分析对1946~2007年西江梧州站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演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西江梧州站降水与径流的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神...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均值检验法、小波分析对1946~2007年西江梧州站降水、径流时间序列的演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西江梧州站降水与径流的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神经网络模拟的年径流结果,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江梧州站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在1953年、1975年发生突变,存在2年、4年、12年和22年左右的周期;但年径流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倾向率达68.516亿m3/10a,在1952年发生突变,存在3年、16年和24年左右的周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气候变化是西江梧州站年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小波分析 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