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四氟乙烯材料在环境岩土工程土工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振育 韦昌富 +2 位作者 颜荣涛 郭敬林 李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9-503,共5页
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研制出一种用于环境岩土工程固结试验的新型耐腐蚀固结仪,利用该新型固结仪分别在去离子水,0.08、0.1 mol/L的KCl盐溶液以及pH值等于5、4、3的盐酸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水化学环境下桂林红粘土的室内固结压缩模拟试验,... 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研制出一种用于环境岩土工程固结试验的新型耐腐蚀固结仪,利用该新型固结仪分别在去离子水,0.08、0.1 mol/L的KCl盐溶液以及pH值等于5、4、3的盐酸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水化学环境下桂林红粘土的室内固结压缩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的压缩性随盐溶液和酸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该新型耐腐蚀固结仪在中压条件下的实测变形量小于0.001 mm,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聚四氟乙烯(PTFE) 固结仪 土工试验 红粘土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酸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试验 被引量:8
2
作者 牟春梅 付青 刘奕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57,7,共7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市雁山区红黏土作为试验土样,以盐酸为酸污染物,配置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将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红黏土在酸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对酸污染红黏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酸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桂林市雁山区红黏土作为试验土样,以盐酸为酸污染物,配置3种不同质量分数的酸溶液,将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红黏土在酸溶液中的浸泡时间作为影响因素,对酸污染红黏土的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酸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酸污染红黏土的压缩性增强,抗剪强度降低,黏聚力减小,且随着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加和浸泡时间的延长,这种弱化更加明显。污染红黏土中Fe2O3和Al2O3的减少、Si O2的增加、Ca CO3和MgCO3的溶解及离子交换,是导致污染红黏土力学性质弱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污染红黏土 力学效应弱化 压缩系数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碱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牟春梅 韦瑜玺 张岩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6-382,共7页
为了研究碱污染对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对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碱浓度(0、 4%、 8%、 12%)和养护时间(1、 7、 14 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和固结试验,分析碱污染对桂林雁山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变化... 为了研究碱污染对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对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碱浓度(0、 4%、 8%、 12%)和养护时间(1、 7、 14 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直剪试验和固结试验,分析碱污染对桂林雁山红黏土力学性质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碱浓度及养护时间的增加,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减小;浸泡后红黏土的孔隙比增大,压缩系数增大,压缩模量减小。碱-土相互作用是导致桂林地区碱污染红黏土力学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其相互作用导致红黏土颗粒间的胶结物被溶解后又重新生成絮状物,使其原本稳定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污染 红黏土 力学效应 弱化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化花岗岩裂隙对盾构隧道衬砌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影响
4
作者 张文杰 向平 +3 位作者 李英波 张飞宇 王志兵 于啸波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 以穿越风化花岗岩地层的广州市轨道交通五号线盾构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裂隙-双隧道非线性时程分析模型,采用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探究裂隙角度、长度及注浆填充组合工况下的隧道衬砌易损性曲线的变化规律。采用弯矩比作为衬砌损伤指标,采用地表峰值加速度和地表峰值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得到隧道衬砌的易损性曲线,阐明裂隙对隧道衬砌的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衬砌损伤概率会随裂隙在震动方向上投影长度增大而提高;衬砌损伤概率与裂隙长度呈正相关关系;对裂隙进行C25砂浆填充之后,隧道衬砌的地震损伤概率降低,表明工程实践中对裂隙进行填充的操作既可以提高围岩静稳定性,也可以提高隧道衬砌抗震性能。节理裂隙对围岩的局部劣化作用导致隧道衬砌地震损伤概率增加,效果与隧道场地剪切波速降低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裂隙 风化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干湿循环作用下喀斯特地区灰岩的损伤本构研究
5
作者 张研 袁普龙 黄兰淘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6,153,共9页
为更好地探究灰岩在酸性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损伤规律,以桂林岩溶区灰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不同酸性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灰岩损伤后的强度和变形特征。通过建立灰岩在酸性干湿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几何损伤模型,引入Weib... 为更好地探究灰岩在酸性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损伤规律,以桂林岩溶区灰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不同酸性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灰岩损伤后的强度和变形特征。通过建立灰岩在酸性干湿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几何损伤模型,引入Weibull分布函数和复合损伤变量,得到灰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在酸性干湿循环作用下,灰岩的内部结构遭到破坏,高循环次数下,弹性模量的劣化增幅更高;模型模拟曲线和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能够客观地反映灰岩三轴受压破坏的应力-应变全过程和变形特征;灰岩的总损伤演化曲线基本呈“s”型,分为初始损伤阶段、损伤快速发展阶段、损伤减缓发展阶段、完全损伤阶段;在低循环次数下,酸性的增强使得灰岩的脆性出现一定的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的岩土工程建设、边坡治理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酸性环境 干湿循环 损伤本构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竖埋管钻孔新型回填材料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
6
作者 楼杰 罗文龙 +2 位作者 曾召田 刘宗辉 刘兆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9-488,共10页
岩溶区地源热泵竖埋管钻孔回填时,膨润土-细砂回填材料易被地下水流冲刷带走,导致工程成本大大增加。针对以上缺陷,以膨润土、细砂、高岭土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回填材料,采用自制的抗冲刷试验装置,考虑岩溶区地下水流速、回填材料初始干... 岩溶区地源热泵竖埋管钻孔回填时,膨润土-细砂回填材料易被地下水流冲刷带走,导致工程成本大大增加。针对以上缺陷,以膨润土、细砂、高岭土为原料制备一种新型回填材料,采用自制的抗冲刷试验装置,考虑岩溶区地下水流速、回填材料初始干密度及冲刷时间的影响,对不同配比的新型回填材料试样进行了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自制的抗冲刷试验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准确等优点;高岭土质量分数、初始干密度能显著提高试样的抗冲刷能力,而冲刷流速、冲刷时间则强化水流的冲刷效应;与传统的膨润土-细砂回填材料相比,新型回填材料的抗冲刷性能显著提高,当回填材料中高岭土质量分数达35%时,其试样相对冲刷率始终保持在1.5%以内,能满足岩溶地区竖埋管钻孔回填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竖直地埋管 回填材料 抗冲刷性能 地下水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唐爱华 王尚伟 +1 位作者 金凌志 赵胜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5-69,6,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矿物细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硅微粉、粉煤灰、石英粉、粉煤灰与石英粉双掺(双掺组)共4种矿物掺合料,分别取代不同比例的硅粉来制作活性粉末混凝土试块;同时,采用不同的养护温度和不同的养护龄期对混凝... 为了研究不同矿物细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用硅微粉、粉煤灰、石英粉、粉煤灰与石英粉双掺(双掺组)共4种矿物掺合料,分别取代不同比例的硅粉来制作活性粉末混凝土试块;同时,采用不同的养护温度和不同的养护龄期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养护;最后,测出4组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棱柱体的抗压强度,分别绘出抗压和抗折性能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矿物掺合料,养护温度越高,其抗压和抗折强度越高;在同一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性能效果最好,石英粉最差,硅微粉和双掺组介于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养护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工程特性试验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善梅 刘之葵 +3 位作者 蒙剑坪 陈晖文 王煜栋 吕伟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3,M0005,M0006,共9页
农业用地长期受化肥污染,其工程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直接剪切、一维固结以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红黏土的黏聚力和渗透性均... 农业用地长期受化肥污染,其工程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直接剪切、一维固结以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红黏土的黏聚力和渗透性均增大,而同级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内摩擦角以及压缩模量则减小。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浸泡后红黏土表面结合水膜厚度,并分析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机理。碳酸铵溶液改变土体结合水膜厚度,是影响红黏土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化肥 双电层 工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条件下膨胀围岩隧道的力学性态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军平 王沾义 +1 位作者 唐伟 李盛南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6,共6页
以广西南宁膨胀土为围岩材料,制作室内膨胀围岩隧道物理模型。通过对隧道模型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得出围岩在吸水及失水条件下的围岩应力-时间关系曲线及衬砌应变-时间关系曲线。试验认为在吸水过程中大部分测点的围岩压力都经历了增长、... 以广西南宁膨胀土为围岩材料,制作室内膨胀围岩隧道物理模型。通过对隧道模型进行干湿循环试验,得出围岩在吸水及失水条件下的围岩应力-时间关系曲线及衬砌应变-时间关系曲线。试验认为在吸水过程中大部分测点的围岩压力都经历了增长、减小、不同速率的再增长3个阶段。衬砌变形则经历缓慢增长、急剧增长、急剧减小、微增长4个阶段;在失水过程中,从整体上可以将围岩压力变化分为两部分,即围岩失水收缩致使衬砌和围岩的接触压力下降导致围岩应力值减小以及土体收缩产生收缩应力导致应力监测值增大。并分析这种变化规律的形成机理,证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存在。为今后膨胀围岩隧道的结构设计和施工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围岩 隧道模型 干湿循环 围岩压力 衬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质隧道考虑时空效应的施工力学行为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军平 王沾义 +1 位作者 李盛南 唐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09-2017,共9页
通过对膨胀土隧道开展动态施工力学的物理模型试验,得出各测点在洞室开挖和衬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应力—时间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对施工过程中围岩随时间及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呈现的力学响应及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并将响应曲线的发展变化... 通过对膨胀土隧道开展动态施工力学的物理模型试验,得出各测点在洞室开挖和衬砌支护条件下的围岩应力—时间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对施工过程中围岩随时间及空间条件的变化而呈现的力学响应及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并将响应曲线的发展变化趋势按开挖和支护分为不同阶段,其中开挖过程分为零增长、微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减小和相对平稳5个阶段;支护过程分为急剧增长和缓慢下降2个阶段。此外,通过对隧洞竖向线及水平腰线上距洞室边缘不同距离测点的分析,表明随着距离的增大,由隧洞开挖导致的围岩应力释放量减少,释放速率减缓,力学响应敏感度降低,衬砌支护对围岩力学特性的影响也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隧道 时空效应 应力释放 回弹位移 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氧化铁对红黏土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刘莉 颜荣涛 +2 位作者 牛富俊 颜梦秋 徐玉博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0-816,共7页
游离氧化铁对红黏土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影响,为分析其影响机理,采用柠檬酸钠、碳酸氢钠和连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DCB法)去除红黏土中游离氧化铁,以去除和未去除游离氧化铁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两种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 游离氧化铁对红黏土力学特性存在显著影响,为分析其影响机理,采用柠檬酸钠、碳酸氢钠和连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DCB法)去除红黏土中游离氧化铁,以去除和未去除游离氧化铁红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两种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抗剪强度和失水收缩特性。结果表明:吸力在较高范围内,同一含水率时去铁红黏土的基质吸力和总吸力整体高于未去铁红黏土的基质吸力和总吸力;红黏土无论在去游离氧化铁还是未去游离氧化铁时其试样的渗透吸力都很小,几乎可以忽略;基质吸力的影响导致红黏土抗剪强度随含水率增大而降低,去铁过程减小土颗粒胶结效应引起红黏土抗剪强度明显下降,主要表现为有效黏聚力的下降。去铁后红黏土收缩率明显高于未去铁红黏土,主要归结于游离氧化铁胶结土颗粒作用抑制其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游离氧化铁 基质吸力 抗剪强度 收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岩相互作用下华南红层软岩力学特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树光 郭家昊 +2 位作者 云霄 杨珏峰 李言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9-655,共7页
为研究红层软岩的水-岩相互作用,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红层软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对力学特性、破坏形式、微观结构和损伤机制的影响,构建了含水红层软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含水率的升高,红层软岩的峰值应变呈线... 为研究红层软岩的水-岩相互作用,开展了不同含水率红层软岩的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含水率对力学特性、破坏形式、微观结构和损伤机制的影响,构建了含水红层软岩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含水率的升高,红层软岩的峰值应变呈线性递增,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呈线性和指数函数递减;含水率对红层软岩的破坏模式产生明显影响,含水率较低时的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破坏形式向剪切-张拉复合型破坏转变。在水-岩相互作用下,华南红层软岩的孔隙颗粒物相互吸附,形成片状结构;在饱水状态下,片状和鳞状结构进一步增多,整体结构变得更加松散破碎。考虑水-岩作用,引入损伤修正系数对本构模型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能较好地描述水岩作用对红层软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水-岩相互作用 力学特性 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强碱条件下膨润土物理性能的时效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召田 张瀚彬 +2 位作者 吕海波 车东泽 潘斌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6,共8页
在深地质处置库运营过程中,作为缓冲层材料的膨润土将长期处于高温强碱环境中,其物理性能会随时间发生劣化效应。为探讨高温强碱条件下膨润土物理性能的时效性,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时长(t=0、15、30、45、60、90 d)的高温强碱作... 在深地质处置库运营过程中,作为缓冲层材料的膨润土将长期处于高温强碱环境中,其物理性能会随时间发生劣化效应。为探讨高温强碱条件下膨润土物理性能的时效性,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时长(t=0、15、30、45、60、90 d)的高温强碱作用预处理(温度T=90℃,碱溶液浓度CNaOH=0.5 mol/L),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MX-80膨润土的比重、比表面积和膨胀指数等物理性能指标随反应时长t的变化规律,并选择部分代表性试样进行X射线衍射(XRD)试验和热重分析(TGA)试验,从微观角度对高温强碱条件下膨润土物理性能的时效性进行解释。结果表明,高温强碱作用预处理后,MX-80膨润土的比重、比表面积和膨胀指数在0~45 d内急剧下降,45 d后趋于稳定,90 d后三者降幅分别为13.6%、18.5%、58.1%;膨润土的主要矿物蒙脱石含量大幅减少,钠长石含量有所增加,90 d后二者变化量分别为-23.3%、+3.7%;膨润土颗粒吸附的自由水、弱结合水和强结合水的含量减少,90 d后三者含量分别减少2.84%、0.13%、0.24%;高温强碱条件下膨润土物理性能随时间发生劣化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膨润土中有效成分蒙脱石发生溶解,其含量下降导致比重、膨胀指数和比表面积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高温强碱条件 物理性能 时效性 蒙脱石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SO_(4)溶液作用下碱激发钨尾矿强度和微观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李善梅 曹佳豪 +2 位作者 夏炜燕 曹贤发 蒙剑坪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0,114,共7页
沿海城市和盐碱地的土木工程建设无法避免材料受Na_(2)SO_(4)的侵蚀。为研究碱激发钨尾矿的抗Na_(2)SO_(4)侵蚀性能,以NaOH、KOH、Na_(2)SiO_(3)、K_(2)SiO_(3)为激发剂,测试不同浸泡龄期的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浸泡龄... 沿海城市和盐碱地的土木工程建设无法避免材料受Na_(2)SO_(4)的侵蚀。为研究碱激发钨尾矿的抗Na_(2)SO_(4)侵蚀性能,以NaOH、KOH、Na_(2)SiO_(3)、K_(2)SiO_(3)为激发剂,测试不同浸泡龄期的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浸泡龄期增长,NaOH和KOH激发钨尾矿的强度均先增大再减小,K_(2)SiO_(3)和Na_(2)SiO_(3)·9H_(2)O激发的钨尾矿的强度减小。结合XRD、SEM、FTIR和ICP等微观测试结果可知,Na_(2)SO_(4)对该类材料的危害并非石膏和钙矾石导致,而是由于溶液与凝胶体系之间离子交换和扩散导致。离子间相互作用导致凝胶形貌和组构均发生改变,高钙低钠容易形成膜状凝胶,高钠易形成碎屑状、球状和三维网状凝胶,K^(+)替代凝胶中的Na^(+)易形成溶蚀孔。膜状凝胶对强度提高的贡献最大,团粒状次之,碎屑状、球状和三维网状次次小,溶蚀孔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钨尾矿 微观特性 离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聚丙烯纤维改良膨胀土的强度及裂隙特性
15
作者 肖桂元 王浩鹏 +2 位作者 邓杰 刘星 杨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4-1086,共13页
为探究在路基工程中应用水玻璃−聚丙烯纤维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将质量比为0、0.5%、1.0%、1.5%、2.5%的水玻璃和0、0.1%、0.2%、0.3%、0.4%、0.5%的聚丙烯纤维掺入膨胀土内。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湿循环直剪试验、裂隙试验和扫... 为探究在路基工程中应用水玻璃−聚丙烯纤维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效果,将质量比为0、0.5%、1.0%、1.5%、2.5%的水玻璃和0、0.1%、0.2%、0.3%、0.4%、0.5%的聚丙烯纤维掺入膨胀土内。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干湿循环直剪试验、裂隙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electron Microscope,SEM)微观试验,研究改良膨胀土的强度及裂隙特性。使用IPP软件对裂隙图像进行处理,探究改良膨胀土的裂隙发育趋势,并结合SEM微观试验,分析水玻璃和聚丙烯纤维在改良膨胀土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膨胀土强度和裂隙特性的改进机理。结果表明,水玻璃和聚丙烯纤维均能增强膨胀土的强度,两者复合后土体强度达到峰值且裂隙抑制效果最佳,其最佳配比为水玻璃1%、聚丙烯纤维0.4%。同时,经过1~5次干湿循环后,复合改良土的抗剪强度明显大于素膨胀土,抵抗干湿循环的能力显著。其次,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的裂隙发育最快,出现贯穿土体的大裂隙;水玻璃改良土的裂隙发育密集,将土体分割成多个区域;复合改良土裂隙发育程度小且发育缓慢。通过对膨胀土的裂隙面积率、裂隙数目、裂隙平均宽度和裂隙总长度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不同循环次数和单次脱湿过程中的裂隙形态变化,推测出土体的裂隙发育轨迹。最后,通过对SEM图像及裂隙发育图的分析,阐明了裂隙产生的原因,揭示了水玻璃、聚丙烯纤维联合改良膨胀土的内在机理。聚丙烯纤维与水玻璃在土体中生成的硅酸凝胶黏结膜穿插在一起,和土颗粒三者形成纤维硅酸凝胶黏结体系,增加了土颗粒之间的黏结强度,减少了孔隙的连通,从而抑制了裂隙的产生和扩散。研究结果为土体改良技术的选择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水玻璃 聚丙烯纤维 干湿循环 裂隙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RVM的落煤瓦斯涌出量预测
16
作者 张研 黄兰淘 +1 位作者 唐北昌 袁普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2-749,共8页
【目的】为提高落煤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相结合的落煤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方法】通过RVM建立解吸强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 【目的】为提高落煤瓦斯涌出量预测精度,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和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相结合的落煤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方法】通过RVM建立解吸强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RVM核参数进行寻优,构建基于PSO-RVM的瓦斯解吸强度与时间预测模型,对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结果】在相同样本数据集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GA-BP(genetic algorithm-back)神经网络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PSO-RVM模型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仅为1.04%和0.01,决定系数0.995。该模型精度更优、可信度更高,为落煤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相关向量机 瓦斯涌出量 预测模型 解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度对风化花岗岩边坡土体抗剪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7
作者 李凯 王志兵 +2 位作者 韦昌富 颜荣涛 卢有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7-273,共7页
强降雨易诱发风化花岗岩边坡浅层滑坡,其滑坡滑动面多位于具有较大孔隙尺寸的强风化带。通过对广西玉林与梧州交界处风化花岗岩边坡浅层滑坡的现场勘查和对不同层位的土体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研究了饱和度对湿热地区风化花岗岩双层土质边... 强降雨易诱发风化花岗岩边坡浅层滑坡,其滑坡滑动面多位于具有较大孔隙尺寸的强风化带。通过对广西玉林与梧州交界处风化花岗岩边坡浅层滑坡的现场勘查和对不同层位的土体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研究了饱和度对湿热地区风化花岗岩双层土质边坡抗剪强度的影响,发现两个风化带土体都存在一个"最优饱和度"使抗剪强度达到峰值,但饱和度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不同,即饱和度对黏聚力影响很大,对内摩擦角影响很小;花岗岩全风化带与强风化带土体性质差异明显,尤其表现在饱和度影响下抗剪强度特性方面,从基质吸力理论和颗粒间胶结作用角度分析所发现的现象,可以清楚地解释产生差异的机制,为风化花岗岩边坡的开挖和滑坡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花岗岩 饱和度 抗剪强度 基质吸力 胶结作用 浅层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被引量:65
18
作者 孙德安 刘文捷 吕海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5-3351,共7页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法3种方法,对压实桂林红黏土进行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性量测,研究干密度对于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1.4 g/cm3的压实桂林红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0 k Pa;土-水特征曲线的过渡段与典型...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法3种方法,对压实桂林红黏土进行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性量测,研究干密度对于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1.4 g/cm3的压实桂林红黏土的进气值约为20 k Pa;土-水特征曲线的过渡段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不同,含水率或饱和度与吸力的对数坐标关系不是单一直线,而是出现了3段直线,并且中间一段平缓段下降斜率较小;当吸力增大到367 MPa时,含水率仅为0.74%,可认为如吸力继续增大至106 k Pa时,含水率和饱和度为0;用吸力与含水率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吸力较大时不同干密度的曲线重合,认为干密度对土-水特征曲线无影响。用吸力与饱和度关系表示土-水特征曲线时,在吸力较小时,干密度越大,对应的土-水特征曲线越高;当吸力较大时,不同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几乎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 红黏土 压力板法 滤纸法 饱和盐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柳州两种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被引量:13
19
作者 常红帅 刘丽 +1 位作者 季春生 吕海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5-859,共5页
采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联合测定柳州、桂林两种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发现同一含水率下桂林红黏土的基质吸力大于柳州红黏土,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对相关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从物性指标比较,桂林红黏土具有较高的液、塑限及黏粒含量... 采用压力板法和滤纸法联合测定柳州、桂林两种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发现同一含水率下桂林红黏土的基质吸力大于柳州红黏土,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对相关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1)从物性指标比较,桂林红黏土具有较高的液、塑限及黏粒含量,黏性较高;(2)从矿物成分分析,桂林红黏土中的矿物含有三水铝石和针铁矿,且针铁矿含量为15.6%,是柳州红黏土的2倍,表明桂林红黏土处于更高的红土化水平,土中团粒化更为发育,形成利于持水的孔隙结构。最后,使用van Genuchten(V-G)模型对两种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V-G模型可用于两种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拟合,且具有较高的相关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土-水特征曲线 压力板法 滤纸法 V-G模型 桂林 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径分布的全风化泥岩持水曲线推算 被引量:9
20
作者 牛庚 孙德安 +1 位作者 韦昌富 颜荣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7-1345,共9页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分别对取自广西岑溪滑坡现场的全风化泥岩原状样进行了持水特性试验,得到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用压汞试验测试经受不同吸力原状样的孔径分布,并用此分布曲线推算持水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压力板法、滤纸法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分别对取自广西岑溪滑坡现场的全风化泥岩原状样进行了持水特性试验,得到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用压汞试验测试经受不同吸力原状样的孔径分布,并用此分布曲线推算持水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全风化泥岩原状样的进气值为110 k Pa,用3种方法可测得全风化泥岩的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全风化泥岩原状样的孔隙大小分布可认为单峰结构,其孔隙的孔径主要分布在10~1 000 nm,但也有孔径在50~300?m范围内的小部分孔隙存在,主要因为原状样中存在少量的原生裂隙。利用3个经受过不同吸力土样的孔径分布分别推算其持水曲线,3条曲线组合与实测值比较表明,用一次压汞试验结果(孔径大小分布曲线)预测全吸力范围内的持水曲线精度较低,而选取各自吸力范围段的预测曲线组合而成全吸力范围持水曲线,与试验数据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水曲线 全风化泥岩 压汞试验 孔隙分布 原状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