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热老化的时间效应及微观机理
1
作者 曾召田 林铭宇 +3 位作者 孙德安 邵捷昇 曹珊珊 吕海波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12-1824,共13页
高温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的热老化时效性对于评价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的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热老化时间(t=0,15,30,60,90,120 d)的高温预处理,研究热老化后膨润土试样的工程屏障性能参数(... 高温条件下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的热老化时效性对于评价核废物深地质处置库的长期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MX-80膨润土粉末进行不同热老化时间(t=0,15,30,60,90,120 d)的高温预处理,研究热老化后膨润土试样的工程屏障性能参数(导热系数λ、恒体积膨胀力Ps、无侧限抗压强度qu、比表面积SSA)随热老化时间t的演化规律;基于X射线衍射、热失重分析和扫描电镜等试验探讨了高温热老化后MX80膨润土中矿物成分、吸附水、微结构的变化趋势,从微观角度揭示出高温条件下热老化时间对膨润土缓冲材料工程屏障性能的影响机制。试验结果表明:(1)MX80膨润土的工程屏障性能均随热老化时间t的增加而递减,呈现出显著的时间效应,其主要发生在0~15 d,衰减率为56.89%~68.51%;(2)高温热老化过程中,膨润土中蒙脱石矿物部分转化为钠云母、土中吸附水脱失、土体微结构演化,上述微观变化与其工程屏障性能热老化时效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高温条件下,MX80膨润土的工程屏障性能参数与其蒙脱石含量C_(m)、吸附水含量w均呈线性正相关,表明膨润土的矿物成分转化、土中吸附水变化、土体微结构演化是引起其工程屏障性能热老化时效性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缓冲材料 屏障性能 热老化时间 高温状态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灰色模型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伟清 田海涛 陈佳佳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研究工程建筑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针对工程建筑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变形分析灰色模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应用GM(1,1)模型和MGM(1,n)... 为研究工程建筑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针对工程建筑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变形分析灰色模型。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应用GM(1,1)模型和MGM(1,n)模型进行变形的预测和检验,充分证实了应用灰色模型进行工程建筑变形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筑的变形分析和安全性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模型 MGM(1 n)模型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1,N)模型在工程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佳佳 陈伟清 刘国献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工程建筑物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将灰色系统中的多维GM(1,N)模型引入到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分析中进行多点分析,研究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利用关联分... 针对工程建筑物变形中存在的变形因素复杂、变形大小不确定性、点位间主次关系不明确等情形,将灰色系统中的多维GM(1,N)模型引入到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分析中进行多点分析,研究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趋势。利用关联分析方法确定有效因子,综合分析系统受不同监测点影响的因素,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建模和验证,建立了相应的GM(1,2)或GM(1,3)模型,提高了模型精度,为工程建筑变形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N)模型 变形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H2O对桂林地区红黏土工程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牟春梅 韦瑜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119,共7页
为研究氮肥污染对桂林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氨水(NH3·H2O)溶液对具有代表性的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氨水质量分数(0,4.5%,9.0%,13.5%,18.0%)和养护时间(1,7,14 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氨水污染对桂林雁山... 为研究氮肥污染对桂林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使用氨水(NH3·H2O)溶液对具有代表性的桂林雁山红黏土进行浸泡,考虑氨水质量分数(0,4.5%,9.0%,13.5%,18.0%)和养护时间(1,7,14 d)双因子因素,通过室内试验,分析氨水污染对桂林雁山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水质量分数及养护时间的增加,桂林雁山红黏土的质量、含水率、相对密度和液塑限均增大,压缩模量减小,土体压缩性增强;碱-土作用是引起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相互作用导致红黏土颗粒间的胶结物被溶解后又重新生成絮状物,使其原本稳定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氨水污染 物理力学性质 养护时间 试验研究 桂林雁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与RFID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集成应用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左俊 戴成元 +2 位作者 任俊霖 陈链鑫 张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8-275,共8页
针对目前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构件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单向传递而不能高效进行信息协同、计划动态控制效率低等痛点问题,在研究BIM与RFID集成的先进信息技术对钢结构工程的影响及二者集成原理的基础上,构建BIM与RFID集成模式。... 针对目前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钢构件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信息单向传递而不能高效进行信息协同、计划动态控制效率低等痛点问题,在研究BIM与RFID集成的先进信息技术对钢结构工程的影响及二者集成原理的基础上,构建BIM与RFID集成模式。由此进行BIM数据与钢构件数据在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阶段间的信息相互传递,形成BIM数据钢结构实际建造数据的完整循环,以实际钢结构工程为例,验证BIM与RFID集成应用的可行性,以期提高钢结构工程施工数字化程度,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数据驱动 RFID射频识别技术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动态调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戴成元 梁邦勋 +2 位作者 程可 邹敏 刘其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4,共12页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调度方案实施影响因素多且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施工过程数字孪生调度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和数字孪生模型的要求,... 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调度方案实施影响因素多且不能及时调整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动态调度方法。首先,建立施工过程数字孪生调度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和数字孪生模型的要求,从施工基本活动、数字孪生编码体系、工序施工时间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数字孪生虚体模型,并对装配式建筑调度方案生成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然后,在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内容的基础上,以项目施工工期最短为调度目标,考虑施工构件工序排序和资源选择问题,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模型,并设计一种双层编码的遗传算法对其求解。最后,以某装配式建筑项目结构主体为例,模拟其施工过程的调度方案在生成和出现不确定因素后的动态调度,并利用装配式施工调度平台对调度方案进行可视化。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将动态优化调度方案服务和施工进度偏差分析等关键技术结合,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调度方案优化,辅助可持续和动态的施工过程决策,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装配式建筑 动态调度 施工调度 BIM 生成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业基础类标准的建筑信息模型数据交互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可 戴成元 +2 位作者 梁邦勋 邹敏 刘其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97-3803,共7页
针对当前工业类基础(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文件的开发应用存在文件格式转换繁杂、数据互操作性弱及信息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IFC模型数据映射至数据库、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Web... 针对当前工业类基础(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文件的开发应用存在文件格式转换繁杂、数据互操作性弱及信息有效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IFC模型数据映射至数据库、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在Web端重构及信息在线可视化分析的实施方法。基于Web框架,搭建IFC标准文件映射至关系型数据库的应用框架。该应用框架利用JavaScript语言对IFC标准文件深度解析,采用Python语言将IFC模型数据和建筑全生命周期有效信息储存至关系型数据库,结合实际案例及分析,展现并验证该应用框架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项目数据交互的完整性和高效性,支持建筑全生命周期相关应用的二次开发;同时融合智能建造技术和科学管理,提升BIM信息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建筑业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应用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 工业类基础(IFC) WEBGL 关系型数据库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蒙高磊 陈逸方 +1 位作者 王根伟 刘之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5-271,共7页
红黏土在土类划分上属于特殊性土,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过程及成因环境,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界限含水量以及胀缩性的影响,探究其内在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浸泡... 红黏土在土类划分上属于特殊性土,由于其特殊的成因过程及成因环境,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水土作用对桂林重塑红黏土界限含水量以及胀缩性的影响,探究其内在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浸泡7 d后的土体的界限含水量均会改变,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在NaCl和CaCl_2溶液中浸泡的土样液限和塑性指数增大、塑限减小,且随着酸性和碱性的增强会进一步加大这一趋势。而在NaCl和CaCl_2溶液中浸泡的土样的自由膨胀率、线缩率、体缩率会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自由膨胀率在酸性相同条件下随着p H的减小而增大,在碱性环境中自由膨胀率随着p H的升高而增大,线缩率和体缩率则无明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红黏土 水土作用 界限含水量 胀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明盆地超浅层气地质赋存特征及其工程危害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帆 贾鹏飞 +1 位作者 王勇 陈楷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5-1115,共11页
浅层气是一种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在工程卸荷扰动下,浅层气在地层压力作用下逸出,进而诱发工程危害和事故。以广西宁明盆地内纳利大桥建设中遭遇到浅层气地质灾害为研究背景,通过地质钻孔取样和地球化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 浅层气是一种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地质灾害,在工程卸荷扰动下,浅层气在地层压力作用下逸出,进而诱发工程危害和事故。以广西宁明盆地内纳利大桥建设中遭遇到浅层气地质灾害为研究背景,通过地质钻孔取样和地球化学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研究区超浅层天然气的赋存特征及其工程危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构造活动频繁,裂缝发育,泥岩所夹的薄层粉砂、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厚度2~200 mm不等,实测孔隙度约25.6%,渗透率约37.2~46.8μm^(2),浅层气以相控、缝控、壳控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等形态赋存于各类储层中,呈独立、不连续、交错分布特征;(2)区域内泥岩层深厚,有机碳含量(TOC)为0.61%~1.24%,有机质丰度较高,产气能力良好,是浅层气的烃源岩,泥岩盖层实测孔隙度22.8%~34%,渗透率(2.4~22.2)×10^(-3)μm^(2),封闭能力一般;(3)区域内超浅层天然气的地质赋存特征使得在工程勘探和施工深度(10~100 m)范围内难以形成异常压力,桥梁钻孔灌注桩成桩过程中虽不会出现强烈的井喷事故,但会对桩基混凝土造成气侵危害,影响桩身完整性,建议采用超前排气和改善施工工艺等处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明盆地 泥岩 浅层气 分布特征 组分特征 烃源岩特征 储集特征 气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BR工艺处理校园污水中水回用工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文杰 吴卢汉 +2 位作者 王敦球 叶晔 金樾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3-124,128,共3页
为了解决校园绿化用水不足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在雁山校区采用C-MBR工艺建设了处理量200 m3/d的校园污水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MBR工艺对校园污水COD、BOD5、TN、TP、色度、浊度、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36%、96%、53.04%、74.... 为了解决校园绿化用水不足问题,桂林理工大学在雁山校区采用C-MBR工艺建设了处理量200 m3/d的校园污水中水回用工程。运行结果表明,C-MBR工艺对校园污水COD、BOD5、TN、TP、色度、浊度、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36%、96%、53.04%、74.39%、65.44%、99.69%、100%,出水水质满足GB/T 18920-2002的要求,出水可直接用于校园绿化用水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污水 C-MBR 中水回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工程特性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善梅 刘之葵 +3 位作者 蒙剑坪 陈晖文 王煜栋 吕伟威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63,M0005,M0006,共9页
农业用地长期受化肥污染,其工程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直接剪切、一维固结以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红黏土的黏聚力和渗透性均... 农业用地长期受化肥污染,其工程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直接剪切、一维固结以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红黏土的黏聚力和渗透性均增大,而同级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内摩擦角以及压缩模量则减小。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浸泡后红黏土表面结合水膜厚度,并分析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机理。碳酸铵溶液改变土体结合水膜厚度,是影响红黏土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黏土 化肥 双电层 工程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材料在环境岩土工程土工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振育 韦昌富 +2 位作者 颜荣涛 郭敬林 李凯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9-503,共5页
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研制出一种用于环境岩土工程固结试验的新型耐腐蚀固结仪,利用该新型固结仪分别在去离子水,0.08、0.1 mol/L的KCl盐溶液以及pH值等于5、4、3的盐酸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水化学环境下桂林红粘土的室内固结压缩模拟试验,... 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研制出一种用于环境岩土工程固结试验的新型耐腐蚀固结仪,利用该新型固结仪分别在去离子水,0.08、0.1 mol/L的KCl盐溶液以及pH值等于5、4、3的盐酸溶液中,进行了不同水化学环境下桂林红粘土的室内固结压缩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粘土的压缩性随盐溶液和酸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该新型耐腐蚀固结仪在中压条件下的实测变形量小于0.001 mm,满足试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聚四氟乙烯(PTFE) 固结仪 土工试验 红粘土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志强 张瑞 +1 位作者 刘辉 钱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87-89,共3页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应以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目标,构建“...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应以坚持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卓越人才为目标,构建“一目标两平台四机制十引领”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高质量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立德树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育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桩加固工程的体系可靠度及其计算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富坚 黄世斌 包惠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8,共4页
针对当前边坡加固工程抗滑桩可靠性计算中存在的考虑因素偏少的问题,提出了抗滑桩体系可靠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以系统工程理论为依据对影响抗滑桩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边坡加固工程抗滑桩体系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 针对当前边坡加固工程抗滑桩可靠性计算中存在的考虑因素偏少的问题,提出了抗滑桩体系可靠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以系统工程理论为依据对影响抗滑桩结构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边坡加固工程抗滑桩体系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分类。以可靠性工程理论对抗滑桩体系的可靠度进行了定义,并逐级建立了各类抗滑桩体系的可靠性计算模型,并以算例示范了该模型的应用。抗滑桩体系可靠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模型全面反映了抗滑桩加固体系安全的不确定性,有助于对抗滑桩加固体系安全机理及事故发生机制的全面理解,对提高抗滑桩加固工程的设计可靠性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滑桩 抗滑桩体系 可靠性 体系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改良膨胀土的工程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5
作者 符策岭 曾召田 +1 位作者 莫红艳 黄昱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4-533,共10页
通过石灰改良膨胀土在不同石灰掺量和养护龄期的一系列室内试验,获得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水稳定性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石灰改良膨胀土的作用机理,对其工程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可以显著改善膨胀土的物理、力... 通过石灰改良膨胀土在不同石灰掺量和养护龄期的一系列室内试验,获得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水稳定性等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合石灰改良膨胀土的作用机理,对其工程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可以显著改善膨胀土的物理、力学、水稳性等性能;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加,石灰改良膨胀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递增趋势,其水稳性也显著提高;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黏聚力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内摩擦角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建议合理的石灰掺量为4%,养护龄期为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工程特性 试验研究 膨胀土 石灰改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工程分析法的玻璃粉混凝土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光焰 高鹏飞 +1 位作者 李德成 俞宣良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165,174,共4页
为研究玻璃粉掺入混凝土的实际利用价值,介绍了价值工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该原理分别对玻璃粉掺量为10%、20%、30%的玻璃粉混凝土以及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碳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种混凝土的功能系数;并计算... 为研究玻璃粉掺入混凝土的实际利用价值,介绍了价值工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该原理分别对玻璃粉掺量为10%、20%、30%的玻璃粉混凝土以及普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碳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种混凝土的功能系数;并计算4种混凝土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所导致的环境成本;最后分析了玻璃粉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性价比.所得结论显示虽然掺玻璃粉混凝土在功能性能方面略低于普通混凝土,但其环境成本小于不掺玻璃粉的混凝土,经计算得出玻璃粉混凝土性价比高于普通混凝土,并且当玻璃粉掺量为20%时性价比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粉 价值工程 碳排放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甬跨海高铁大桥工程浅层气地质及灾害防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好强 王勇 +2 位作者 雷学文 来向华 陈楷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6-223,共8页
浅层气的存在严重影响海底地层的稳定性。嘉甬跨海高铁大桥修建前期,在对海盐西线位进行初勘过程中,桥位中心海域频繁遭遇浅层气。在勘探、物化试验分析等基础上,探讨了桥位浅层气富含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沉积及浅层气分布和成因,... 浅层气的存在严重影响海底地层的稳定性。嘉甬跨海高铁大桥修建前期,在对海盐西线位进行初勘过程中,桥位中心海域频繁遭遇浅层气。在勘探、物化试验分析等基础上,探讨了桥位浅层气富含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地层沉积及浅层气分布和成因,分析了大桥工程建设各阶段可能遭遇的浅层气灾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该区域地层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气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至下更新统冲海相黏性土及砂土,其中砂土层为主要储气层,气体属于典型的未受重大次生作用影响的原生型早期生物成因气;提出跨海桥梁工程浅层气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可为浅层气海域的海洋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大桥 工程地质 海底浅层气 地质灾害 海洋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营建历程及机理——基于地方古文献的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卢天佑 尹旭红 +1 位作者 冀晶娟 郑文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144,共6页
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依托喀斯特地貌营建,是反映山水、建筑、城市三者和谐共融的经典杰作。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现场踏勘等方法,借助历史地图转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与机理。研究认... 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依托喀斯特地貌营建,是反映山水、建筑、城市三者和谐共融的经典杰作。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现场踏勘等方法,借助历史地图转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与机理。研究认为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可划分为成长期、全盛期、成熟期3个阶段;厘清了不同阶段风景建筑的分布特征、建设目标、营建特质与发展态势;揭示了风景建筑依托优越山水的选址智慧、呼应空间结构的秩序建构、基于价值导向的审美意境等营建机理,以期对桂林风景建筑形成新的理论认知,也为未来风景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建筑 地方古文献 营建机理 山水格局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关向量机的调水工程调蓄水位预测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研 廖逸夫 +1 位作者 王鹏鹏 吴哲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4-821,共8页
调蓄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局限性,选取泵站开启时间差、起调水位、入流量、出流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调水工程调蓄水位预测模型。... 调蓄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的局限性,选取泵站开启时间差、起调水位、入流量、出流量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一种基于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的调水工程调蓄水位预测模型。通过实例应用表明在相同样本情况下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相比,RVM预测模型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说明在调水工程调蓄水位的预测中,RVM预测模型具有精度高、离散性小等优点,为调水工程调蓄水位的预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调蓄水位 相关向量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特性对水泥砂浆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丽波 陈平 +7 位作者 胡成 杨义 向玮衡 刘荣进 刘骥 明阳 梁志锋 夏海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为提高拜耳法赤泥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物化特性的赤泥A和赤泥B对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浆流动度、力学强度及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赤泥A的最佳掺量为10%,赤泥B的最佳掺量为20%,此时配制的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 为提高拜耳法赤泥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对比研究了不同物化特性的赤泥A和赤泥B对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浆流动度、力学强度及微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赤泥A的最佳掺量为10%,赤泥B的最佳掺量为20%,此时配制的拜耳法赤泥-水泥复合砂浆的力学性能可到达P·O 42.5级水泥标准要求。另外,与赤泥A相比,赤泥B的掺入可赋予复合砂浆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赤泥B的颗粒尺寸较为细小,有助于填充砂浆微孔,提高水泥石密实性,另一方面赤泥B含有更多的Na_(2)O、K_(2)O等游离碱,碱激发作用更为明显,可加快浆体中活性矿物的水化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复合砂浆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