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400/HG70双金属工程机械钢热轧结合行为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饶永鹏 蒋际循 +2 位作者 秦芳诚 齐会萍 张连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1-99,共9页
目的研究HB400/HG70双金属热轧过程中轧制温度、压下率和轧辊转速对应力、应变及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HB400耐磨钢/HG70焊接钢双金属热轧有限元模型。结果当压下率从50%增加至60%时,HB400与HG7... 目的研究HB400/HG70双金属热轧过程中轧制温度、压下率和轧辊转速对应力、应变及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HB400耐磨钢/HG70焊接钢双金属热轧有限元模型。结果当压下率从50%增加至60%时,HB400与HG70两侧等效应变差值增大,已结合的部位由于变形量加大和应力集中导致结合失效。当压下率为50%时,结合区域等效应变为0.77~0.87,两侧的平均等效应变差值为0.0047且最大值为0.01。轧制速度过快导致双金属未完全结合就离开了轧制区域,降低轧制速度可以使垂直轧制方向的应力分布更均匀,当轧制速度为0.6 rad/s时,HB400与HG70两侧等效应变没有明显差别。温度升高可以提高HB400与HG70两侧的变形均匀性。随着压下率的增加,复合板与轧辊的传热效率增强。复合板的温度下降更加明显。结论HB400与HG70双金属复合板的轧制协调性较好,无明显翘曲。热轧后双金属外侧应力大于结合区域应力;提高轧制温度、压下率和降低轧辊转速,能使垂直轧制方向的应力分布更均匀。最佳的热轧条件为温度1200℃、压下率50%、轧制速度0.6r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材料 热轧工艺 结合行为 压下率 等效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碳纳米聚合物用于多种生物小分子的同时电化学检测
2
作者 韦朝鲜 李南盛 +3 位作者 庞元昊 张云 金文英 袁亚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6,共10页
将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的导电聚合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与金纳米颗粒(AuNPs)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生物小分子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对PEDOT和AuNPs复合修饰的玻碳电极(PEDOT-Au/G... 将基于低共熔策略合成的导电聚合材料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与金纳米颗粒(AuNPs)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平台,用于生物小分子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和尿酸(UA)的同时测定.对PEDOT和AuNPs复合修饰的玻碳电极(PEDOT-Au/GCE)进行了形貌、性能和有效面积表征.结果表明,该电极可实现对AA,DA和UA高灵敏、高稳定性的同时检测,证明PEDOT-AuNPs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混合溶液中AA,DA和UA的浓度分别在100~1000,50~500和22.5~225μ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1,0.38和0.016μmol/L.在血清中存在其它活性小分子时,该电化学传感平台对AA,DA和U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且对血清样本中AA,DA和UA的加标回收测定具有较好的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策略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PEDOT) 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锥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3
作者 但金龙 李海云 +4 位作者 王亚凤 阳丙媛 李桂勤 何瑞杰 黄永林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64-1773,共10页
为探究湄公锥(Castanopsis mekongensi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研究以湄公锥叶70%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多种现代分离材料对其开展系统的分离纯化,综合运用NMR、MS等波谱分析和文献比较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 为探究湄公锥(Castanopsis mekongensis)叶的化学成分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研究以湄公锥叶70%甲醇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选用多种现代分离材料对其开展系统的分离纯化,综合运用NMR、MS等波谱分析和文献比较法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使用pNPG法筛选其降糖活性。结果表明:(1)从湄公锥叶中分离出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湄公锥A(1)、没食子酸(2)、3,4二羟基-苯甲酸(3)、丁香酸(4)、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5)、没食子酸甲酯(6)、鞣花酸(7)、龙胆酸5-O-β-D-木糖苷(8)、3-O-没食子酰基莽草酸(9)、2,3-O-(S)-六羟基二苯基-吡喃葡萄糖(10)、casuariin(11)、5-desgalloylstarchyurin(12)、芦丁(13)、山奈酚3-O-芸香糖苷(1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5)、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16)、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O-3″)quercetin-3-O-β-D-galactopyranoside(1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湄公锥植物中分离得到。(2)药理试验结果显示,化合物3、9-12、14、17比阳性对照阿卡波糖表现出更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湄公锥的化学成分,明确了其降糖活性成分,为后续降糖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锥 化学成分 α -葡萄糖苷酶 湄公锥A 没食子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桂北金槐中芦丁制备槲皮素工艺
4
作者 刘百成 陈莹霞 +4 位作者 蒋小华 颜小捷 羊学荣 张会香 陈月圆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83-987,993,共6页
探究桂北金槐中主要成分芦丁在自身内源酶作用下酶解制备槲皮素的工艺过程。以桂北金槐为研究原料,芦丁转化率和槲皮素得率为响应值,采用HPLC对酶解桂北金槐的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响应面法优化金槐酶解制备获得高纯度槲皮素工艺。经响... 探究桂北金槐中主要成分芦丁在自身内源酶作用下酶解制备槲皮素的工艺过程。以桂北金槐为研究原料,芦丁转化率和槲皮素得率为响应值,采用HPLC对酶解桂北金槐的提取物进行含量测定,响应面法优化金槐酶解制备获得高纯度槲皮素工艺。经响应面优化确定酶解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为6 h,酶解温度50℃,液料比50∶1(mL/g)。在此工艺条件下,芦丁转化率达到99%,槲皮素得率也大于98%。较传统的二步法制备槲皮素工艺,方法具有工艺更简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环境更友好的优点,可为工业化绿色生产槲皮素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槐 酶解 芦丁 槲皮素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桔源植物乳杆菌CJEL01发酵产苯乳酸的工艺优化及活性评价
5
作者 汪利琪 周烙珊 +4 位作者 王静怡 李子院 姜铁民 唐荣军 李海云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91-97,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金桔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JEL01发酵金桔果浆生产苯乳酸(PLA)的工艺优化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以PLA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CJEL01菌株的发酵条件,并测定发酵产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显示... 试验旨在探究金桔源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JEL01发酵金桔果浆生产苯乳酸(PLA)的工艺优化及其产物的生物活性。以PLA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CJEL01菌株的发酵条件,并测定发酵产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结果显示,添加苯丙氨酸底物时,CJEL01发酵金桔果浆的最优工艺为:苯丙氨酸、金桔果和浆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0、100和20 g/L,pH值6、发酵温度30℃、接种量4%、装液量150 mL/250 mL、发酵时间96 h,此时PLA产量达0.53 g/L;发酵液浓缩5倍后,对2,2-二苯基-1-苦基肼基(DPPH)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8.12%和92.2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3.13%。添加苯丙酮酸底物时,最优发酵工艺为:苯丙酮酸、金桔果浆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5、150和20 g/L、pH值6、发酵温度30℃、接种量6%、装液量180 mL/250 mL、发酵时间120 h,此时PLA产量达4.50 g/L;发酵液浓缩5倍后,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3%和96.0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均为1.56%。研究表明,CJEL01菌株可有效转化金桔果浆生产PLA,显著提升产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桔 苯乳酸 植物乳杆菌 抑菌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橘皮果胶复合钙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刘宇航 王秀丽 +3 位作者 赖心语 关媛 姜铁民 李霞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2-97,共6页
以橘皮果胶(CPP)为原料,制备橘皮果胶-钙复合物(CPP-Ca)。以钙离子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CPP-Ca进行表征,并分析CPP和CPP-C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以橘皮果胶(CPP)为原料,制备橘皮果胶-钙复合物(CPP-Ca)。以钙离子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CPP-Ca进行表征,并分析CPP和CPP-Ca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CPP-Ca的最佳制备工艺为Ca∶CPP质量比5∶10、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41 min,在此条件下CPP-Ca的钙离子含量为36.78 mg/L。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CPP-Ca有更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434、3.480、4.73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皮果胶 钙复合物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基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及乳腺癌PD-L1阳性外泌体的快速检测
7
作者 罗奎 林珈希 李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28,共10页
构建了一种快速识别检测乳腺癌PD-L1阳性外泌体的糖基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以乳腺癌阳性外泌体糖蛋白PD-L1过表达的糖链Galβ1-4GlcNAcβ1-3Galβ1-4GlcNAcβ1-3Gal为模板分子,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糖基印迹聚合物(GI... 构建了一种快速识别检测乳腺癌PD-L1阳性外泌体的糖基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以乳腺癌阳性外泌体糖蛋白PD-L1过表达的糖链Galβ1-4GlcNAcβ1-3Galβ1-4GlcNAcβ1-3Gal为模板分子,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制备了糖基印迹聚合物(GIP);经洗脱去除模板分子后得到了可特异性识别PD-L1阳性外泌体的印迹膜.利用铁氰化钾作为探针测量了GIP电极的DPV电流值.用RIPA裂解外泌体扣除游离蛋白干扰,记录电流值变化(ΔI).ΔI随着重吸附PD-L1阳性外泌体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并与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正相关,检测范围为2.36×10^(2)~1.18×10^(7)particles/mL,检出限为93 particles/mL.将该方法用于临床样本中乳腺癌PD-L1阳性外泌体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3.82%~105.32%.通过糖基化程度差异,该传感器可用于临床样本中乳腺癌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糖基印迹 电化学传感器 PD-L1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化学镀镍工艺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建文 贺朝辉 +1 位作者 杨杰 石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5-68,共4页
对6061铝合金化学施镀了Ni-P合金镀层。以硬度为考察指标正交优化了化学镀镍液,其优化配方为:NiSO4·6H2O 25g/L,NaH2PO2·H2O 25 g/L,CHCOONa.3H2O 20 g/L,C3H6O3(乳酸)20 g/L。探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温度、pH值对镀层性能的... 对6061铝合金化学施镀了Ni-P合金镀层。以硬度为考察指标正交优化了化学镀镍液,其优化配方为:NiSO4·6H2O 25g/L,NaH2PO2·H2O 25 g/L,CHCOONa.3H2O 20 g/L,C3H6O3(乳酸)20 g/L。探讨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温度、pH值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0.5 g/L时,镀层表面几乎无针孔、结晶细致均匀;pH值增大或温度升高,镀层变亮、硬度提高但结合力下降,在pH值为4.78,70℃,施镀6 h所得镀层硬度为476.8HV,结合力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61铝合金前处理 化学镀 硬度 结合力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的化学修饰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和平 何利霞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55-1964,1981,共11页
在简要介绍木聚糖的结构特点及反应性的基础上,对木聚糖的醚化、酯化、氧化、交联、复合等化学修饰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现状、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评述。从合成路线、特征结构、非常规木聚糖衍生物、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 在简要介绍木聚糖的结构特点及反应性的基础上,对木聚糖的醚化、酯化、氧化、交联、复合等化学修饰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现状、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评述。从合成路线、特征结构、非常规木聚糖衍生物、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构效关系等方面依次对不同类型的修饰产物即木聚糖衍生物进行了分类介绍。此外,还简要叙述了木聚糖的功能化修饰如木聚糖微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磁性粒子的制备原理与工艺进展。指出了木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新领域的应用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 化学修饰 衍生物 合成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源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2MnPO4F/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伟 刘峥 +3 位作者 艾慧婷 周含子 吕奕菊 张淑芬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6-1142,共7页
本文以甘蔗渣作为生物质碳源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通过球磨法及原位热解法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利用拉曼光谱对正极材料制备条件进行表征分析,得出Na2MnPO4F/C最佳制备条件为碳源用量15%、煅烧温度600℃。利用XRD、SEM、EDS、... 本文以甘蔗渣作为生物质碳源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通过球磨法及原位热解法制备Na2MnPO4F/C正极材料,利用拉曼光谱对正极材料制备条件进行表征分析,得出Na2MnPO4F/C最佳制备条件为碳源用量15%、煅烧温度600℃。利用XRD、SEM、EDS、电化学测量技术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材料结晶性良好,碳材料很好地包覆在Na2MnPO4F聚氟阴离子材料表面,并且不影响材料结构。组装成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2MnPO4F/C材料电化学性能优于Na2MnPO4F材料,在0.1C下,Na2MnPO4F/C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为8.71 m Ah/g,而Na2MnPO4F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94 m Ah/g,通过原位热解法进行碳包覆能有效的提高材料的电子电导性,增加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钠基氟磷酸盐 生物质碳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离子对三种黄酮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生物无机化学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陶慧林 徐铭泽 +2 位作者 黎舒怀 刘帅涛 易忠胜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49-1154,共6页
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镉离子(Cd^(2+))对3种黄酮小分子槲皮素(Que)、金丝桃苷(Hyp)及芦丁(Ru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生物无机化学效应。对比了有无Cd^(2+)存在下,3种黄酮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作... 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镉离子(Cd^(2+))对3种黄酮小分子槲皮素(Que)、金丝桃苷(Hyp)及芦丁(Ru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生物无机化学效应。对比了有无Cd^(2+)存在下,3种黄酮与血清蛋白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作用力及蛋白质构象等参数,结果表明:Cd^(2+)与Hyp、Rut的结合部位位于其糖苷基团上,Cd^(2+)在3种黄酮与BSA分子之间起"离子架桥"作用并直接参与了黄酮与BSA之间的结合,使两者更有利于插入蛋白质的疏水腔内部;而Que母核C环3位的羟基却不利于此"离子架桥"作用。"离子架桥"是Cd^(2+)对黄酮小分子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参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小分子 牛血清白蛋白 镉离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边孟孟 张云 袁亚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664,共8页
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 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发出来,应用于生命科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现已有多个较成功的商业化案例,应用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的芯片传感和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LOC)等技术,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电化学 生物传感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解-氧化法制备甘蔗叶生物质腐植酸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欣宏 王磊 +3 位作者 刘金磊 陈海珊 李典鹏 海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本研究以甘蔗叶为原料,通过设计模拟矿源腐植酸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研究将甘蔗叶转化为腐植酸的技术,并将实验室制得的腐植酸与矿源腐植酸和木质素进行比较研究。制备过程:首先进行酸水解反应,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解... 本研究以甘蔗叶为原料,通过设计模拟矿源腐植酸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研究将甘蔗叶转化为腐植酸的技术,并将实验室制得的腐植酸与矿源腐植酸和木质素进行比较研究。制备过程:首先进行酸水解反应,将其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水解为可溶解的水解糖,将木质素转化为不溶的腐植酸前体,固液分离;然后用氧化剂对腐植酸前体进行氧化反应,重新生成亲水性的羧基基团,完成腐植酸的制备。实验结果表明,水解反应步骤时,在固定20∶50(g∶mL)固液比的条件下,最佳的反应条件为:10%的硫酸和1%的硝酸组成的水解液,在150℃的温度下,水解3 h;氧化步骤中,腐植酸前体以1∶13(g∶mL)的固液比与3.5%的硝酸在80℃的温度下反应2 h。经元素分析、酸性基团分析、紫外和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一系列分析手段,证实制备的蔗叶生物质腐植酸有较高的腐殖化和芳香化程度,其各项指标均接近于矿源腐植酸。该方法能成功制备腐植酸,同时利用产生的水解糖还具备与多种现有生物质产业相结合的潜在可能,以解决其水解残渣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甘蔗叶 秸秆 有机肥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果胶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培骏 曹兴业 +2 位作者 谢闰生 唐辉 钟瑞敏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9-228,共10页
果胶由于其优良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多酚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但大部分的多酚自身溶解度差,生物利用率低,而将多酚接枝到果胶上可以提高果胶和多酚的利用价值。文章论述了多酚-果胶复合物的合成方法(... 果胶由于其优良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多酚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但大部分的多酚自身溶解度差,生物利用率低,而将多酚接枝到果胶上可以提高果胶和多酚的利用价值。文章论述了多酚-果胶复合物的合成方法(非共价结合和共价结合)、结构表征(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分析)、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阐述了多酚-果胶复合物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 多酚 复合物 合成方法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饮业废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绿色化工艺的研究
15
作者 徐伟 刘峥 +1 位作者 刘宝玉 崔彦彦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2期77-81,共5页
提出了一种清洁、环境友好的餐饮业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以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TiO2-Fe3O4为非均相催化剂,以餐饮业废油脂为原料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利用三因素一次回归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 提出了一种清洁、环境友好的餐饮业废油脂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以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TiO2-Fe3O4为非均相催化剂,以餐饮业废油脂为原料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利用三因素一次回归正交设计实验方法,考察了反应温度、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废油脂酯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反应条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求出了回归方程;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回归方程可靠适用;同时利用IR、XRD、SEM、EDS等对磁性固体超强酸SO42-/TiO2-Fe3O4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与传统的均相催化剂(H2SO4、NaOH)相比,磁性固体超强酸具有催化活性高、易于分离、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环境友好型固体酸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餐饮业废油脂 磁性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回归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X_(2)O_(4)(X=Cr、Fe、Mn)型尖晶石B位点阳离子对乙烷化学链氧化脱氢生成乙烯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晓岑 王雪梅 +7 位作者 幸子凡 毛敏 宋达 李杨 龙涛 周宇超 陈佩丽 何方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6-1019,共14页
化学链循环氧化脱氢技术(CL-ODH)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可以利用载氧体中晶格氧的选择性氧化这一特性,实现乙烷向乙烯的高值化转化。本研究探讨了MgX_(2)O_(4)(X=Cr、Fe或Mn)型尖晶石载氧体中B位元素对乙烷CL-ODH性能的影响。采用固定床... 化学链循环氧化脱氢技术(CL-ODH)是一个多功能的平台,它可以利用载氧体中晶格氧的选择性氧化这一特性,实现乙烷向乙烯的高值化转化。本研究探讨了MgX_(2)O_(4)(X=Cr、Fe或Mn)型尖晶石载氧体中B位元素对乙烷CL-ODH性能的影响。采用固定床和H_(2)-TPR、O_(2)-TPD、TG、原位拉曼、SEM、TEM等方法对MgX_(2)O_(4)尖晶石进行了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MgCr_(2)O_(4)仅释放微量表面吸附氧,更倾向于催化乙烷转化为焦炭和氢气。MgFe_(2)O_(4)通过提供更多的表面晶格氧,促进乙烷深度氧化成CO_(2)。MgMn_(2)O_(4)载氧体在乙烷CL-ODH反应中能够释放出大量的体相晶格氧,它可以选择性燃烧氢气以推进反应正向进行,增加乙烯的选择性,实现了73.72%的乙烷转化率和81.46%的乙烯选择性。此外,MgMn_(2)O_(4)催化剂在乙烷CL-ODH反应中进行了30次的氧化还原循环实验,表现出稳定的反应性能,在整个循环测试中乙烯收率大约为62.00%。MgX_(2)O_(4)尖晶石氧化物中B位元素影响了其晶格氧的供应能力,从而影响了其在乙烷CL-ODH反应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烷CL-ODH MgX_(2)O_(4)尖晶石型载氧体 乙烷生产乙烯 MgMn_(2)O_(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B发酵水牛奶产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及其动态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舒柔 魏婷 +3 位作者 李琪 曹斌 姜铁民 董新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6,共8页
采用植物乳杆菌B发酵水牛奶以提高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活性。以ACE抑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动态变化、氨基酸组成和ACE抑制活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发酵... 采用植物乳杆菌B发酵水牛奶以提高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抑制活性。以ACE抑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过程中产物的动态变化、氨基酸组成和ACE抑制活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8 h、植物乳杆菌B菌液接种量5%(以发酵水牛奶的体积为基准),在此条件下产物的ACE抑制率为92.42%。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水牛奶体系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稳定,保持在2.21~2.37 mg/g。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水牛奶体系的pH逐渐下降,硬度、稠度、黏附性逐渐升高,发酵6 h后发酵水牛奶体系的持水力上升。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水牛奶富含9种必需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奶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肽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Bi-CP基固态薄膜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生物胺蒸气的发光传感
18
作者 王婷 张佩佩 +2 位作者 刘淑芹 王瑞红 张建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5-1621,共7页
通过4,4'-氧化联吡啶(bp4do)与Bi^(3+)的组装合成了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P):(TBA)[Bi(bp4do)Br_(4)](1),其中TBA^(+)=tetrabutylammonium。1具有红色发光,量子产率高达69%。通过将1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制备了一种具... 通过4,4'-氧化联吡啶(bp4do)与Bi^(3+)的组装合成了具有一维链结构的配位聚合物(CP):(TBA)[Bi(bp4do)Br_(4)](1),其中TBA^(+)=tetrabutylammonium。1具有红色发光,量子产率高达69%。通过将1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极高发光稳定性的固态薄膜传感器(1/PVP)。1/PVP具有对11种NH_(3)/胺蒸气的广谱传感能力,且响应迅速。在传感过程中其发光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易于裸眼观测。其检测机制是NH_(3)/胺诱导1的骨架的坍塌。此外,该固态薄膜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肉类/水产品等食品新鲜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固态薄膜传感器 发光 生物胺 蒸气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米粉腐败菌分离鉴定及其抑菌剂筛选
19
作者 严婉嘉 梁韦武 +4 位作者 陆佳慧 黄春霞 李霞 董新红 李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6,共7页
桂林米粉属于鲜湿米粉,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易受微生物污染而不易保存,因此分析其腐败菌及筛选抑菌剂对延长其货架期、保持其口感与营养价值十分重要。为了研究桂林米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本文从室温贮藏1~3 d的桂林米粉中分离纯... 桂林米粉属于鲜湿米粉,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易受微生物污染而不易保存,因此分析其腐败菌及筛选抑菌剂对延长其货架期、保持其口感与营养价值十分重要。为了研究桂林米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本文从室温贮藏1~3 d的桂林米粉中分离纯化得到13株腐败菌,再通过反证试验得到6株主要腐败菌MF1、MF2、MF3、MF4、MF6和MF12,通过常规鉴定结合分子鉴定确定桂林米粉的主要腐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和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通过平板培养从五种食品添加剂中筛选有效抑菌剂及最适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对6种腐败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最适抑菌浓度分别为90和120 mg/mL。这说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可作为桂林米粉的防腐剂,在桂林米粉贮藏保鲜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腐败菌 生理生化 分子鉴定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浸出工艺的优化及宏观动力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津榕 彭长宏 +4 位作者 林金秀 江洋 邱在容 周豪 胡振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04-6513,共10页
采取有效方法回收利用废旧磷酸铁锂中的有价组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大量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现有研究大多只针对其中锂的选择性浸出,并未考虑其他元素(如铁、磷、铝、铜等)的浸出行为紧密相关的问题。本文对废旧磷酸铁... 采取有效方法回收利用废旧磷酸铁锂中的有价组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大量退役的磷酸铁锂电池,现有研究大多只针对其中锂的选择性浸出,并未考虑其他元素(如铁、磷、铝、铜等)的浸出行为紧密相关的问题。本文对废旧磷酸铁锂粉料的硫酸浸出过程进行了条件优化和宏观动力学研究,系统探究了温度、酸料比及反应时间对铁、磷、锂、铝和铜元素浸出过程的影响规律,讨论了以上元素浸出的宏观动力学。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铁、磷、锂、铝和铜的浸出率分别为97.2%、96.9%、89.7%、76.1%和43.4%。其中,铁、磷、锂和铜的浸出符合内扩散模型,受扩散反应控制;铝的浸出符合混合控制模型,受扩散反应和化学反应协同控制。根据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出铁、铝和铜浸出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20kJ/mol、34.11kJ/mol和11.49kJ/mol。本研究明晰了废旧磷酸铁锂中各元素的浸出动力学,为元素的选择性浸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 硫酸 浸取 动力学 回收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