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商资本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合作模式研究——基于广西地区三个典型案例调研与分析
1
作者 杨爽 《现代农机》 2025年第2期55-58,共4页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工商资本是资金基础。资本下乡在广西地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剖析了资本下乡过程中三种合作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对三个典型案例的不同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各类合作模式的具...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工商资本是资金基础。资本下乡在广西地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剖析了资本下乡过程中三种合作模式及其利益分配机制,对三个典型案例的不同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阐述各类合作模式的具体适用场景,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参与产业振兴的多元化主体构建合作框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振兴 资本下乡 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 共筑银龄守护网
2
作者 黄春梅 孙子文 覃家惠 《村委主任》 2025年第7期197-199,共3页
在梳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W市医养结合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以社会福利院一位农村老人的收治为例,依托行动者网络理论描绘出行动者互动同医养结合政策变现的动态交互图景,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探讨医养结合政策变现障... 在梳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W市医养结合政策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以社会福利院一位农村老人的收治为例,依托行动者网络理论描绘出行动者互动同医养结合政策变现的动态交互图景,借助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探讨医养结合政策变现障碍。在农村医养结合行动者网络的构建中,存在行动合力不足、合作意愿缺失、供需双方错配、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强化审核督查、稳住兜底保障、培育主体意识、畅通信息渠道、创新结合模式、因地制宜的建议,以行动者高质量联动助力医养高质量结合,提升地方医养结合政策变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银龄守护网 农村老人 医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数字乡村建设路径探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铭翔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22-25,共4页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该文以民族地区广西玉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发现还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根基不稳、村民数字素养水平不高、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 数字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该文以民族地区广西玉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玉林市数字乡村建设现状,发现还存在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根基不稳、村民数字素养水平不高、数字化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因此,须协调数字资源配置、提升村民数字素养、完善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以此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数字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民族地区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非线性关系——基于中国省级数据分析
4
作者 唐重振 丁泽宇 唐明慧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61,共11页
[目的]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揭示其中的运行机制及区域差异,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同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的回归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之... [目的]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关系,揭示其中的运行机制及区域差异,为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同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的回归模型探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而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城乡收入差距在影响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中的门槛作用。[结果]①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倒“N”型关系,即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是先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过程。②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城乡收入差距越小的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减排效果越强。③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碳排放强度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倒“N”型关系明显,在中部地区效果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则存在“N”型关系。[结论]建议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阶段性特征,引导新质生产力与低碳农业发展相适应,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减排效应;注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手段,激励农民技术、设备升级,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减排效应;明确区域间差异,引导新质生产力与各地区实际相匹配,因地制宜实现农业碳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 碳排放强度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数字鸿沟调节效应分析
5
作者 杨爽 《农业展望》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激活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研究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考虑数字鸿沟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 激活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本研究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其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考虑数字鸿沟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家庭的消费,主要作用于基础型和发展型消费,对不同类型的消费的影响不同,促进了消费升级;(2)提升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支付便利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家庭消费的作用机制;(3)数字使用沟和数字能力沟会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4)对于东部地区和金融素养高的人群,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基于此,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一要继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作用,重视中西部地区发展;二要发展农村地区发展型消费和享乐型消费,重视农村地区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三要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农村金融素养,削弱数字使用鸿沟和能力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居民消费 消费类型 数字鸿沟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的息肉分割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攀峰 杨贺 +2 位作者 神显豪 程小辉 杜慧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0-109,共10页
针对现有模型在息肉分割中存在复杂区域分割困难、边缘细节信息丢失、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的息肉分割模型。以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作为并行编码器,使模型可以兼顾多种尺度的局部细节特征和全局语义特征... 针对现有模型在息肉分割中存在复杂区域分割困难、边缘细节信息丢失、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局部和全局特征的息肉分割模型。以卷积神经网络和Transformer作为并行编码器,使模型可以兼顾多种尺度的局部细节特征和全局语义特征;在跳跃连接处构建注意力增强模块和多尺度残差模块,前者强化模型对重要信息的关注度,后者高效探索目标区域并准确预测其边界,同时促进不同层次特征之间的交互;在解码阶段采用基于残差的逐步上采样特征融合方式汇聚各阶段特征,进一步增强模型的感知能力,丰富息肉特征;最后使用高效预测头促进浅层特征的融合,输出分割结果。该模型在多个对比实验中表现最优,同次优模型相比,在Kvasir、CVC-ClinicDB数据集上,mDice平均提升了1.21%;mIoU平均提升了1.82%;在CVC-ColonDB、ETIS数据集上,mDice平均提升了2.67%,mIoU平均提升了2.83%。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现有主流模型,该模型具有较优的分割精度和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分割 TRANSFORMER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增强模块 多尺度残差模块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评价
7
作者 李超然 卢智增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2期91-98,共8页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 农业现代化政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粮食主产区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其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本文以随机抽样得出的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政策为研究对象,将文本挖掘与PMC指数模型相结合,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在政策样本中,有2项政策达到完美等级,5项政策表现良好,只有1项政策处于良好水平以下,这说明粮食主产区各省、市的农业现代化政策制定较为科学合理,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具体而言,各项政策在政策内容、政策措施和政策功能三方面表现较好,政策时效和政策涉及部门是政策优化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现代化 PMC指数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燕芝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乡村数字文化产业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乡村的非遗技艺、文献资料、村落遗址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传播的新业态,具有融合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特点,而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为乡村振兴... 乡村数字文化产业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乡村的非遗技艺、文献资料、村落遗址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和传播的新业态,具有融合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特点,而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并推动新时代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乡村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专业化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和资金支持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乡村经济的后续发展。因此,该文尝试从“技术赋能-经济发展-产业融合”的角度分析数字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即积极打造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网络阵地建设和推动数字技术与优秀乡村文化多领域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现实困境 内在逻辑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建引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振兴的机制研究——基于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多案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晨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1期108-111,共4页
围绕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广泛分散且蓬勃发展,是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层制度逻辑的视角,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党建引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振兴,是政治逻辑、科层逻辑... 围绕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广泛分散且蓬勃发展,是解决农村社会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层制度逻辑的视角,结合案例分析发现,党建引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振兴,是政治逻辑、科层逻辑以及个体行为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社会组织的社会性、公益性和服务性在三重逻辑下,具体表现为其组织机构的有机性、社会动员的有效性以及社会互动的有序性。这一机制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农村社会组织 多层制度逻辑 文化振兴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啃下环境治理的硬骨头
10
作者 支希伟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2期146-148,共3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治理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政府单一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问题,这要求公众也必须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文章总结了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然后对四川省三台县的河湖治理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治理重要性与日俱增,但政府单一主体的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的环境问题,这要求公众也必须参与农村环境治理。文章总结了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困境,然后对四川省三台县的河湖治理实践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推动农村河湖环境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完善环境治理格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基层社会普遍存在的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因地制宜的环境治理策略,直接关系到环境治理效果的达成及其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公众参与 四川省三台县 河湖治理 治理策略 可持续性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企业的环境成本探析
11
作者 杜岚颖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95-98,共4页
对于企业内部而言,环境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农业企业对环境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农业企业发展同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相当密... 对于企业内部而言,环境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农业企业对环境整体水平要求较高,并且农业企业发展同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我国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实现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为顺应国家政策走向,摒弃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及企业生产全过程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旨在对农业企业环境成本加以科学的控制。研究发现,农业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应根据不同阶段对成本管控目标的要求制定相应控制策略,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的优化控制,以实现农业企业生产和环境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企业 环境成本 农业生态安全 外部性 控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口支援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及其优化
12
作者 朱媛媛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7期193-196,共4页
对口支援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对口支援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包括经济援助、产业援助及智力援助,通过助力受援地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增收致富并提升其治理水平... 对口支援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制度力量。在实践过程中,对口支援促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包括经济援助、产业援助及智力援助,通过助力受援地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增收致富并提升其治理水平,逐步形成全方位促进乡村振兴的对口支援体系。针对对口支援实践中的不足之处,为更好地实现政策效果,应加快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机制,以及引导西部地区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对口支援,最终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支援 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 实现路径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研究
13
作者 雷鹏飞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1期149-151,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日渐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并逐步嵌入到中国的乡村治理体系中。作为基层民主自治行为的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承担了村两委与村民间的桥梁作用,又培育了村民的村务参与意识和组织化...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日渐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并逐步嵌入到中国的乡村治理体系中。作为基层民主自治行为的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承担了村两委与村民间的桥梁作用,又培育了村民的村务参与意识和组织化观念,对基层民主自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路径展开研究,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治理活动后面临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