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沼泽覆盖区地电化学方法寻找隐伏铜多金属矿--以黑龙江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闫伟 罗先熔 +4 位作者 文美兰 李雪铭 郭继海 梁海军 李海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找矿预测 铜山铜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越城岭大源-小源地区伟晶岩磷灰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
2
作者 招传 付伟 +3 位作者 刘希军 寇东平 许成 冯梦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62,共15页
桂东北越城岭地区发育2000多条伟晶岩脉,是开展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有关区内伟晶岩的成岩演化机制及成矿潜力仍不清楚。基于磷灰石矿物成分记录了岩浆源区性质、岩浆演化和热液流体活动等地质作用重要信息,本文... 桂东北越城岭地区发育2000多条伟晶岩脉,是开展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找矿勘查的重要目标区,然而有关区内伟晶岩的成岩演化机制及成矿潜力仍不清楚。基于磷灰石矿物成分记录了岩浆源区性质、岩浆演化和热液流体活动等地质作用重要信息,本文选取桂东北越城岭大源–小源地区伟晶岩中的磷灰石为研究对象,通过磷灰石微区原位分析探讨伟晶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及其稀有金属成矿潜力。EPMA分析显示,磷灰石F含量(3.22%~6.43%)高、Cl(低于检测线)、FeO(<0.34%)、MnO(<0.32%)、SiO_(2)含量(<0.97%)低,表明其为岩浆成因的氟磷灰石。LA-ICP-MS分析显示,随着Eu/Eu^(*)值增高,Ce/Ce^(*)值未有明显变化,表明磷灰石形成于还原环境。磷灰石的(La/Yb)N、(Sm/Yb)N值和Sr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具有较低的Sr含量和强烈的Eu负异常,说明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长石→磷灰石→褐帘石和独居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磷灰石的Ce/Pb和Th/U值呈负相关关系,Nb/Ta(0~21.2)和Zr/Hf值(0~37.1)较低,且在磷灰石边缘发育次生的稀土矿物(如褐帘石和独居石等),表明岩浆演化后期遭受了热液流体交代作用,促使磷灰石溶解–再沉淀形成新的含稀土矿物。研究表明,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后期又遭受了热液叠加活动,结合野外勘查,表明研究区伟晶岩具有一定的稀有金属成矿潜力。然而,磷灰石形成于还原环境,又呈现弱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判别伟晶岩成富矿的这两指标似乎不太乐观,其成矿潜力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磷灰石 稀有金属 越城岭 成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洋大陆弧岩浆作用:乌瓦门早泥盆世火山岩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特征
3
作者 田昊 刘希军 +4 位作者 刘潇 刘鹏德 宋宇嘉 肖尧 张治国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53,I0024,I0025,共19页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 中天山地块位于天山造山带中部,广泛发育泥盆纪火山岩,记录了南天山洋的构造演化历史。本次研究对新疆中天山乌瓦门泥盆纪火山岩中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安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约束新疆天山造山带构造演化。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玄武岩的^(206)Pb/^(238)U年龄为398±3 Ma,为早泥盆世。火山岩SiO_(2)平均含量为53.38%、Al_(2)O_(3)平均含量为16.80%,K_(2)O平均含量为1.19%,Na_(2)O平均含量为3.60%,为钙碱性岩,具有类似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如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较富集,HREE分配模式平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和Ti。乌瓦门玄武岩中锆石的ε_(Hf)(t)值为−13.0~−10.6,表明其源区相对富集,具有壳源特征,可能是由于俯冲流体交代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产生。综合分析表明,乌瓦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南天山洋俯冲至中天山地块之下的大陆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中天山 乌瓦门 地球化学 锆石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晚白垩世煌斑岩岩浆活动:深俯冲流体循环的产物
4
作者 杨娇 温淑女 +4 位作者 王选策 庞崇进 何平 齐重向 梁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4-738,I0027,共16页
煌斑岩对于理解地球系统深部流体循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在海南儋州大王岭地区发现的煌斑岩脉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揭示煌斑岩脉的岩石成因,从而构建煌斑岩岩浆活动与深部流体循环的有机联系... 煌斑岩对于理解地球系统深部流体循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在海南儋州大王岭地区发现的煌斑岩脉为重点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揭示煌斑岩脉的岩石成因,从而构建煌斑岩岩浆活动与深部流体循环的有机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煌斑岩脉形成于92.2±2.1 Ma,为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样品具有低硅(SiO_(2)=45.79%~53.63%)、高镁(MgO=6.24%~19.79%)、高钾(K_(2)O/Na_(2)O=0.71~25.1)的特征,富集流体活动性元素(Rb、Ba、Th等)、亏损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_(N)=22.2~30.5),表明其来源于受流体交代富集的源区。样品具有高(^(87)Sr/^(86)Sr)_(i)(0.70947~0.71042)、低ε_(Nd)(t)(–5.43~–4.25)特征,指示其起源于EMⅡ型地幔源区,为富水含金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相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母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和金云母的分离结晶作用。煌斑岩与同期基性岩具有典型的板内基性岩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资料,推测海南岛晚白垩世煌斑岩形成于陆内伸展拉张构造背景,为遭受深俯冲板片析出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因此,海南岛晚白垩世煌斑岩能够有效示踪陆内伸展拉张背景下岩石圈地幔与深俯冲流体循环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晚白垩世 板内基性岩 交代地幔 深部流体循环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宋慈安 宋玮 +2 位作者 雷良奇 杨仲平 陈三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利用植物地球化学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勘查找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应用。从砾石荒漠→土质荒漠→荒漠草原→盐渍化荒漠采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矿产普查都是适应的。为推动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 利用植物地球化学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勘查找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应用。从砾石荒漠→土质荒漠→荒漠草原→盐渍化荒漠采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矿产普查都是适应的。为推动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的发展,使之在这一特殊景观区投入生产性应用,应加强其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以干旱荒漠区特殊气候水热条件、土壤类型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为背景,研究荒漠-植物系统元素的分布分配、迁移转化、元素群组行为及运移驱动力,是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其中元素的迁移转化是核心问题。在这些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还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找矿有效指示植物及指示元素的选择、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条件和机制、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深度预测模型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 干旱荒漠区 研究现状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朝克山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永玲 张治国 +4 位作者 刘希军 田昊 李得超 肖让 肖尧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8,共17页
内蒙贺根山带广泛发育古生代基性岩浆岩,为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进一步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构造背景,笔者对朝克山蛇绿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辉长岩中单斜辉石均属于透辉石,既有碱性特征,也有拉斑特征,S... 内蒙贺根山带广泛发育古生代基性岩浆岩,为探讨其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进一步了解中亚造山带东段古生代构造背景,笔者对朝克山蛇绿岩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矿物电子探针结果显示,辉长岩中单斜辉石均属于透辉石,既有碱性特征,也有拉斑特征,SiO2含量为50.75%~52.99%,具有高的Al2O3,含量为2.03%~3.77%,相对亏损轻稀土元素(La/Sm)_(N)=0.12~0.22和高场强元素(HFSE;Nb、Ta、Zr、Hf、Ti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与辉长岩全岩的特征程度相一致,共同指示岩体母岩浆可能为亚碱性的拉斑玄武质岩浆向碱性玄武质岩浆演化的趋势。单斜辉石的平衡温度为1099~1242℃,平衡压力为1.5~6.4 kbar,深度为5~21 km,显示明显的深源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朝克山蛇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克山蛇绿岩 单斜辉石 矿物学 弧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月球陨石MIL05035矿物学、岩石学及演化历史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宏毅 缪秉魁 +1 位作者 谢兰芳 夏志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1182,共12页
月球陨石MIL05035岩石类型上属于普通辉石低钛玄武岩,粗粒辉长结构,无角砾化。主要矿物为辉石(60.2%)、斜长石(27.3%)和橄榄石(6.05%),次要矿物为石英(4.36%)、钛铁矿(1.25%)和陨硫铁(0.84%),含极少量富Ti、Fe尖晶石和磷灰... 月球陨石MIL05035岩石类型上属于普通辉石低钛玄武岩,粗粒辉长结构,无角砾化。主要矿物为辉石(60.2%)、斜长石(27.3%)和橄榄石(6.05%),次要矿物为石英(4.36%)、钛铁矿(1.25%)和陨硫铁(0.84%),含极少量富Ti、Fe尖晶石和磷灰石,广泛发育由钙铁辉石+铁橄榄石+石英组成的后成合晶三相集合体。辉石颗粒具有明显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和出溶片晶,核部相对贫铁钙富镁(Fs30.2-60.8Wo14.2-35.0),边部富铁钙贫镁(Fs47.5-64.9Wo22.8-44.3)。熔长石化斜长石具有微弱的成分环带,边部相对富碱金属元素(Ab9.3-12.3,Or0.31-1.03),核部则相反(Ab7.6-10.6,Or0.12-0.36),含有未熔长石化的残留斜长石。橄榄石具有粗晶橄榄石(Fa95.5-96.6)和后成合晶中细粒橄榄石(Fa88.9-93.5)两种产状。石英具有脉状、团块状和蠕虫状等产状:脉状石英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硅玻璃,核部石英具有较宽的拉曼谱特征峰(448-502cm^-1),证明其经历了冲击变质与退变质作用;团块状石英分布于粗粒橄榄石颗粒间或橄榄石与斜长石和辉石接触边界上,与斜长石构成充填结构;蠕虫状石英分布于细粒后成合晶中。粗粒辉石边部铁辉石和后成合晶中辉石成分的继承性、结构上的延续性、光学特征上的冲击暗化现象、与冲击熔脉结构上的相关性和后成合晶中发育与粗粒辉石方向几乎一致的解理等方面的证据,认为后成合晶可能由于铁辉石在冲击压力释放与温度降低后的退变质作用下分解形成。根据岩石矿物结构观察、成分分析和MELTS模拟表明该陨石母岩的岩浆演化过程可能为:母岩浆在温度降低后首先产生极少量钛铁尖晶石、其次是普通辉石和钙长石先后结晶;随着温度下降,贫钙铁普通辉石、铁钙铁辉石和铁普通辉石等在普通辉石边部大量结晶,钙长石边部分异结晶少量培长石或拉长石;随着温度继续下降,早期结晶的普通辉石析出易变辉石等出溶片晶,橄榄石在辉石和斜长石边部结晶;其后,钛铁矿和陨硫铁析出,石英沿橄榄石和钙长石等先结晶矿物裂隙充填。出露月表后强烈的冲击变质作用使斜长石几乎全部转变为熔长石、石英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硅玻璃,并具有一系列面状变形,冲击熔脉发育,冲击变质程度至少为S5。本研究为月球的岩浆演化和冲击变质过程提供了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陨石 MIL05035 后成合晶 岩浆演化 冲击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城二叠纪钠质粗面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 被引量:15
8
作者 廖宝丽 张招崇 +1 位作者 寇彩化 李宏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38-1250,共13页
贵州水城二叠纪玄武岩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部。该玄武岩全岩SiO2的含量为44.5%~50.04%,TiO2的含量为2.38%~2.74%,MgO的含量为5.74%~7.96%,Mg#值较低为0.40~0.49,Na2O含量高,为4.81%~7.19%,并且Na2O/K2O>4,属于钠质粗面玄武... 贵州水城二叠纪玄武岩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部。该玄武岩全岩SiO2的含量为44.5%~50.04%,TiO2的含量为2.38%~2.74%,MgO的含量为5.74%~7.96%,Mg#值较低为0.40~0.49,Na2O含量高,为4.81%~7.19%,并且Na2O/K2O>4,属于钠质粗面玄武岩即夏威夷岩。具有ΣREE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和Pb同位素特征显示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特征,(87Sr/86Sr)i=0.70482~0.70503,εNd(t)和(206Pb/204Pb)t变化范围较窄:1.3~1.8和17.21~17.62。与贵州威宁黑石头和织金二叠纪玄武岩比较,水城玄武岩富碱,TiO2含量低,Na2O、MgO和Al2O3含量高,造成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东部贵州境内三个地方玄武岩不同性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幔源区不同,分离结晶程度和地壳混染程度的不同,水城玄武岩来源于交代富集地幔,是峨眉山地幔柱上升至石榴石稳定区发生部分熔融,地幔柱的部分熔融体和富含挥发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混合,在上升到地表过程中受到轻微的地壳混染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 地幔柱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金牙金矿毒砂 Re-O s同位素测年和硫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9
作者 刘苏桥 陈懋弘 +2 位作者 杨锋 戴昱 张延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金牙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矿物结构均一,为主成矿阶段热液成因,相较于成因复杂的环带状含砷黄铁矿更适合于同位素测年和示踪。通过对该矿床毒砂的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和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 金牙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矿物结构均一,为主成矿阶段热液成因,相较于成因复杂的环带状含砷黄铁矿更适合于同位素测年和示踪。通过对该矿床毒砂的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和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06±22)Ma,反映金矿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大致相当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拉伸的构造转换期。毒砂δ34S值为-9‰^-3.9‰,平均值为-5.3‰,具有沉积硫的特征,推断硫来自地层,成矿流体为盆地建造水。由此认为金牙金矿是一个与盆地流体和沉积物有关的后生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RE-OS 测年 硫同位素示踪 盆地流体 金牙金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旻玥 黄朝柱 +3 位作者 韦龙明 周娟娟 翁海蛟 陈梦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1-438,共8页
通过系统研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莲花山花岗岩以及钨矿脉、云英岩和旁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的成矿环境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面型云英岩与脉侧云英岩以及相关的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 通过系统研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莲花山花岗岩以及钨矿脉、云英岩和旁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的成矿环境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面型云英岩与脉侧云英岩以及相关的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显示两期岩浆侵入与热液活动叠加特点;深部3种花岗岩及其脉侧云英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很相似,表明具有相同的物质与热液来源;隐伏花岗岩体从浅部到深部,稀土总量、δEu值逐渐变小,显示岩浆岩结晶分异程度逐渐增强,为钨矿床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云英岩与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相似性,都是轻稀土富集,强烈铕亏损,而石英脉大多呈铕富集,相对富集轻稀土;随着成矿时间的推移,成矿环境由还原到相对氧化。因此,石人嶂钨矿床成矿热液与晚期岩浆热液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成矿物质来源除了深部的白云母花岗岩,部分可能来自上部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云英岩 钨矿脉 稀土地球化学 石人嶂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l2·2 H2 O晶体聚集体形貌及结晶学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阮青锋 邱志惠 +3 位作者 秦晴 俞鑫源 宋林 杨杨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9-525,共7页
采用单玻片溶剂蒸发法获得了单斜晶系BaCl2·2H2O(氯化钡)晶体的放射状聚集形貌。聚集体由大量的枝状晶体按照一定的规律聚合而成,枝状形貌有明显的主枝和侧枝,同一主枝的两侧均有相互平行的侧枝,侧枝与主枝的角度约为34°。通... 采用单玻片溶剂蒸发法获得了单斜晶系BaCl2·2H2O(氯化钡)晶体的放射状聚集形貌。聚集体由大量的枝状晶体按照一定的规律聚合而成,枝状形貌有明显的主枝和侧枝,同一主枝的两侧均有相互平行的侧枝,侧枝与主枝的角度约为34°。通过扫描电镜下的形貌观察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计算,探讨了该晶体聚集体形貌中蕴含的结晶学规律。氯化钡的柱状晶粒的延伸方向为[100],柱面由平行双面{001}和{010}组成,且以(001)贴在玻片上生长,相邻晶粒以共格晶界(210)相接合;或柱面由斜方柱{011}组成,且以(011)贴在玻片上生长,相邻晶粒以共格晶界(522)相接合。实验观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钡 聚集体形貌 结晶学规律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FTIR和p-XRF测试组合的大汶口文化蛇纹石质玉器无损检测及产地溯源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炯 丘志力 +5 位作者 孙波 谷娴子 张跃峰 高明奎 白洞洲 陈铭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6-453,共8页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 出土玉器溯源是探索华夏玉器文明起源与演化的关键所在,无损测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学术界对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研究,但至今为止,无损技术仍然是制约出土玉器溯源研究的瓶颈所在。利用便携红外光谱(portabl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p-FTIR,带漫反射附件)+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ortable X-ray flourescence,p-XRF)技术组合对山东省文物与考古研究院发掘的大汶口文化出土蛇纹石质玉器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以及出土玉器产地溯源的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大汶口文化的蛇纹石玉存在两种成因类型,其中7件玉器(M1005:3,M1006:4,M1013:12,M20:30,M11,T333:2B①:2,M49:04)属于超基性岩型,Fe,Cr和Ni含量较高,含较多磁铁矿包体,磁性较强,Cr/Ni值小于1且多数小于0.7,与现代泰山玉的产地特征基本一致,最大可能就地取材于附近的泰山山麓,为泰山玉的使用时间提前到5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另外4件玉器(M2004:1、B型环、M25:26、M26)具有低Fe,Cr和Ni含量,为富镁碳酸盐接触交代变质类型,其来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上述研究结果确认p-FTIR和p-XRF结合能够实现对考古现场及馆藏多数未知玉器材料的快速鉴定,具有无需制样、矿物类型和元素组成可相互验证、无荧光干扰等优点,对部分特定类型的蛇纹石质出土玉器/材料可进行产地来源分析,是一种有优势的出土玉器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红外光谱(p-FTIR 带漫反射附件) 便携X射线荧光光谱(p-XRF) 无损测试技术组合 大汶口文化出土玉器 产地溯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吾Eucrite陨石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
13
作者 高天静 冯彩霞 +2 位作者 宋光明 刘燊 李世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01-2908,共8页
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HED)族陨石是地球上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无球粒陨石类型,已发现的HED族陨石主要来自于南极和非洲西北部的沙漠,本研究的HED族陨石国际命名为Yiwu 001,发现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境内。系统的矿物学... 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HED)族陨石是地球上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无球粒陨石类型,已发现的HED族陨石主要来自于南极和非洲西北部的沙漠,本研究的HED族陨石国际命名为Yiwu 001,发现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境内。系统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研究显示,该陨石属于单矿物碎屑角砾岩Eucrite,主要矿物为易变辉石(38%)、普通辉石(8%)和斜长石(46%),副矿物主要为二氧化硅、陨硫铁、铬铁矿、钛铁矿。根据主要矿物的粒径,对该陨石开展了区域划分:粗粒、细粒和极细粒,辉石对应的粒径均值分别为550μm、100μm和60μm。粗粒和部分细粒区域具次辉绿结构,细粒和极细粒区域发育麻粒结构。陨石中细粒玄武岩包裹着以椭球体为主的粗粒和拉长的极细粒玄武岩,极细粒玄武岩呈定向构造。Yiwu 001陨石原岩可能为内含粗粒玄武岩捕虏体的玄武岩,定向构造指示可能发生过近静态的部分熔融。该陨石在晚期经历了复杂的热变质作用,为5型变质类型,主要表现在出溶辉石条带、麻粒结构和三联点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 伊吾001陨石 沙漠陨石 定向构造 热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14
作者 苑鸿庆 申萍 +1 位作者 李社宏 郑佳浩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17-418,共2页
惠东地区位于广东东南部,燕山期花岗岩较为发育,在温润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在地表易发生风化作用,稀土元素以离子形式淋滤至风化壳下部并吸附在矿物粘土表面,当稀土到具有开采价值的品位时,便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对... 惠东地区位于广东东南部,燕山期花岗岩较为发育,在温润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花岗岩在地表易发生风化作用,稀土元素以离子形式淋滤至风化壳下部并吸附在矿物粘土表面,当稀土到具有开采价值的品位时,便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前人对该矿床形成岩体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讨论(岳书仓等,1989;陈炳辉等,1995),相对于成矿岩体,该区风化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显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化学风化程度 元素质量迁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铊同位素分析预处理方法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柒锦捷 余红霞 +3 位作者 徐庆鸿 袁永海 杨锋 张惠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铊同位素体系可以示踪天体演化、古环境变化、矿床成因及污染物迁移等地质过程。然而,目前用于铊同位素分析的样品消解和离子交换方法耗时较长,往往需要两周甚至更久;为了提高化学前处理效率,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分解样品,以AG1-X8阴离... 铊同位素体系可以示踪天体演化、古环境变化、矿床成因及污染物迁移等地质过程。然而,目前用于铊同位素分析的样品消解和离子交换方法耗时较长,往往需要两周甚至更久;为了提高化学前处理效率,本文采用微波消解法分解样品,以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铊,采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测试,仪器的质量歧视用铅同位素标准溶液(NIST SRM981)校正。通过考察消解条件、淋洗曲线和基质效应,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解法,在2mL硝酸-2mL氢氟酸-0.5mL高氯酸的混合酸体系中选用适当的消解程序可以将0.2g土壤标准物质GBW07406消解完全,总耗时不超过2h;利用AG1-X8树脂,上样后,依次以2mL 2mol/L硝酸-1%溴水淋洗6次、2mL超纯水淋洗1次和2mL 0.1mol/L盐酸-6%二氧化硫淋洗5次(收集铊),可有效地纯化铊;常见共存元素的干扰实验结果显示,树脂填充量为2mL时,该淋洗流程所允许上样溶液中含有三价铁和三价铝离子的量分别不应超过2.56mmol和4.90mmol,否则会使铊的回收率降低。将此方法应用于4个地质标准物质中铊同位素比值的测定,ε^(205)TlGSB Tl的精密度(2SD,n=6)均优于0.3;与文献的结果对比显示,标准物质NOD-P-1、GBW07406和GSP-2的ε^(205)Tl差值(ε^(205)Tl_(NIST 997)-ε^(205)Tl_(GSB Tl))均为0.8,NOD-A-1的ε^(205)Tl差值为0.7,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此外,可以估算标准物质GSB 04-1758-2004相对于NIST 997的ε^(205)Tl值应约等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氢氟酸-高氯酸 微波消解 AG1-X8阴离子交换树脂 铊同位素组成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极陨石的收集、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志鹏 杨东亮 +3 位作者 王潇锐 张川统 陈宏毅 缪秉魁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4-472,共19页
陨石不仅是地球与宇宙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揭开太阳系历史、探索宇宙演化的关键钥匙。南极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冰雪环境使其成为全球发现陨石最多的地区。自1998年在格罗夫山发现第一个陨石富集区以来,中国已收集了12665块陨石,在全球南极... 陨石不仅是地球与宇宙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揭开太阳系历史、探索宇宙演化的关键钥匙。南极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冰雪环境使其成为全球发现陨石最多的地区。自1998年在格罗夫山发现第一个陨石富集区以来,中国已收集了12665块陨石,在全球南极陨石收集数量中排名第三。本文概述了南极陨石发现历史,揭示了冰盖上陨石富集的独特性,集成了中国在格罗夫山陨石收集方面的成绩,并探讨了陨石的分类工作和最新的研究进展。总结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探索收集效率下降、富集区域限制和南极陨石自然“消失”等挑战和问题。最后,面对行星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的大好时机,本文提出了一些未来设想,包括成立南极陨石考察队,以秦岭站和中山站为后勤保障基地,开展横贯南极山脉和查尔斯王子山陨石综合考察,并加强南极陨石科研和科普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 收集与富集区 格罗夫山 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格罗夫山陨石收集、研究进展和富集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宏毅 缪秉魁 +2 位作者 夏志鹏 谢兰芳 赵斯哲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7-434,共18页
经过7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我国成功收集陨石12665块,证明格罗夫山为南极陨石富集区,但和南极其他富集区相比,格罗夫山陨石数量多、平均重量小、特殊类型陨石所占比例小。第3次和第4次格罗夫山考察共收集陨石9802块,106.5 kg,分别占总数... 经过7次南极格罗夫山考察,我国成功收集陨石12665块,证明格罗夫山为南极陨石富集区,但和南极其他富集区相比,格罗夫山陨石数量多、平均重量小、特殊类型陨石所占比例小。第3次和第4次格罗夫山考察共收集陨石9802块,106.5 kg,分别占总数量和总重量的77.4%和82.5%,之后收集陨石的数量和重量持续下降。相对于国际上研究程度高的陨石富集区,格罗夫山冰流速率快、流向复杂、冰裂隙发育、夏季盛行偏东风且风力大,可能是格罗夫山陨石碎块相对富集的客观原因;但格罗夫山的蓝冰消融率、冰川流速、全年的气象条件等方面积累数据不足。因此,尽快采集格罗夫山地区的冰川变化和气象数据,建立格罗夫山陨石富集机制模型,对合理规划格罗夫山陨石科考和探索新的陨石富集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收集 研究进展 富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南廖天山破火山活动过程与岩石成因:锆石U-Pb、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制约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磊 赵阳 +3 位作者 贺振宇 孙杰 刘希军 赵增霞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76-2194,共19页
火山是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主要呈现形式,古老火山由于剥蚀作用出露多阶段火山喷发产物及岩浆通道、岩浆房等,从而为揭示岩浆房内部结构和成分演化提供重要窗口。锆石在长期结晶生长过程中,能够记录岩浆系统的结晶分异、晶体-熔体分离和岩... 火山是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主要呈现形式,古老火山由于剥蚀作用出露多阶段火山喷发产物及岩浆通道、岩浆房等,从而为揭示岩浆房内部结构和成分演化提供重要窗口。锆石在长期结晶生长过程中,能够记录岩浆系统的结晶分异、晶体-熔体分离和岩浆补给等过程。闽西南晚侏罗世廖天山破火山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早期代表性破火山之一,本文对其开展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成分分析,以期揭示其火山活动时序、岩浆来源和演化过程。廖天山火山活动具有阶段性和多期次性,一段火山活动开始于约161.5±0.7 Ma,喷发断续且规模较为有限;二段火山岩形成于159.9±0.9~156.9±0.8 Ma,该时段喷发产物规模巨大,构成破火山主体;最后岩浆在153.2±0.7 Ma沿火山通道侵出形成流纹斑岩岩穹,标志着火山活动的结束。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显示,廖天山破火山岩浆主要源于古元古代地壳基底的部分重熔,但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幔源物质贡献,且在三个火山活动阶段中幔源物质参与比例不同,二段火山岩中相对较低。不同批次岩浆可能从源区分别上升,在深部岩浆房发生岩浆混合,而后在浅部岩浆房短暂留存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根据岩浆来源的变化和火山岩相组合,我们认为廖天山火山活动形成于相对挤压转向伸展的构造环境,受制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板片俯冲角度变化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天山破火山 火山活动过程 岩浆系统演化 锆石 中国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五指山地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晓飞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527-528,共2页
五指山地区铅锌矿位于川一滇一黔铅锌成矿域东侧,地处紫云—垭都深大断裂以东,是近年来在黔西北地区发现大型铅锌矿产地之一。对黔西北铅锌矿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垭都—蟒硐、威宁—水城一带,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成矿物质来源(郑传仑,1994... 五指山地区铅锌矿位于川一滇一黔铅锌成矿域东侧,地处紫云—垭都深大断裂以东,是近年来在黔西北地区发现大型铅锌矿产地之一。对黔西北铅锌矿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垭都—蟒硐、威宁—水城一带,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成矿物质来源(郑传仑,1994;柳贺昌,1996;金中国等2007)、典型矿床特征(唐森宁,1984;欧锦秀,1996;董家龙,2005;金中国,2009;张信伦等2009)、矿床成因(陈士杰,1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大型铅锌矿 成矿物质来源 董家龙 矿床成因 成矿预测 矿床特征 深大断裂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深部结构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洪双 张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3-628,共6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青藏高原向中国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圈变形样式丰富,是探索大陆内部岩石圈构造变形与深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已开展了多期次以揭示壳、幔深部结构为目标的地球物理探测... 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青藏高原向中国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圈变形样式丰富,是探索大陆内部岩石圈构造变形与深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已开展了多期次以揭示壳、幔深部结构为目标的地球物理探测,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壳、幔深部结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和初步讨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较厚,但普遍缺失高速铁镁质下地壳,其低泊松比属性预示该地区下地壳流不发育;2)高原东北缘大部分区域保留有较厚的岩石圈,且上地幔各向异性快轴方向与地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壳、幔耦合变形可能性较大;3)昆仑断层南北两侧壳、幔深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预示其是上地幔变形的转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壳幔结构 上地幔各向异性 地壳流和地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