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森林沼泽覆盖区地电化学方法寻找隐伏铜多金属矿--以黑龙江铜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闫伟 罗先熔 +4 位作者 文美兰 李雪铭 郭继海 梁海军 李海洋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9-4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 为了进一步追索黑龙江铜山铜矿已知的隐伏矿体是否有向东南方向延伸的趋势,在铜矿区开展了以地电化学测量为主的找矿预测研究。结果显示:地电化学测量在已知的矿体上方有明显的地电化学异常,说明地电化学测量在该矿区寻找隐伏铜矿是可行有效的;经过对异常特征的分析研究建立了找矿理想模型。结合本矿区的地质条件,在矿区外围开展了地电提取、土壤离子电导率、土壤吸附相态汞等研究,圈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5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找矿预测 铜山铜矿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6
2
作者 宋慈安 宋玮 +2 位作者 雷良奇 杨仲平 陈三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利用植物地球化学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勘查找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应用。从砾石荒漠→土质荒漠→荒漠草原→盐渍化荒漠采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矿产普查都是适应的。为推动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 利用植物地球化学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勘查找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应用。从砾石荒漠→土质荒漠→荒漠草原→盐渍化荒漠采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进行矿产普查都是适应的。为推动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的发展,使之在这一特殊景观区投入生产性应用,应加强其关键性科学问题研究。以干旱荒漠区特殊气候水热条件、土壤类型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为背景,研究荒漠-植物系统元素的分布分配、迁移转化、元素群组行为及运移驱动力,是干旱荒漠区勘查植物地球化学研究中最基本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其中元素的迁移转化是核心问题。在这些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还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找矿有效指示植物及指示元素的选择、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条件和机制、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的深度预测模型等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查植物地球化学 干旱荒漠区 研究现状 关键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金牙金矿毒砂 Re-O s同位素测年和硫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苏桥 陈懋弘 +2 位作者 杨锋 戴昱 张延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3-430,共8页
金牙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矿物结构均一,为主成矿阶段热液成因,相较于成因复杂的环带状含砷黄铁矿更适合于同位素测年和示踪。通过对该矿床毒砂的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和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 金牙金矿的载金矿物主要为毒砂,次为含砷黄铁矿。毒砂矿物结构均一,为主成矿阶段热液成因,相较于成因复杂的环带状含砷黄铁矿更适合于同位素测年和示踪。通过对该矿床毒砂的单矿物Re-Os同位素测年和S同位素分析,获得Re-Os等时线年龄为(206±22)Ma,反映金矿形成于晚三叠世末期,大致相当于印支期挤压造山向燕山期拉伸的构造转换期。毒砂δ34S值为-9‰^-3.9‰,平均值为-5.3‰,具有沉积硫的特征,推断硫来自地层,成矿流体为盆地建造水。由此认为金牙金矿是一个与盆地流体和沉积物有关的后生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RE-OS 测年 硫同位素示踪 盆地流体 金牙金矿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旻玥 黄朝柱 +3 位作者 韦龙明 周娟娟 翁海蛟 陈梦杰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1-438,共8页
通过系统研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莲花山花岗岩以及钨矿脉、云英岩和旁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的成矿环境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面型云英岩与脉侧云英岩以及相关的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 通过系统研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莲花山花岗岩以及钨矿脉、云英岩和旁侧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粤北石人嶂钨矿床的成矿环境与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面型云英岩与脉侧云英岩以及相关的两类花岗岩的稀土元素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显示两期岩浆侵入与热液活动叠加特点;深部3种花岗岩及其脉侧云英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很相似,表明具有相同的物质与热液来源;隐伏花岗岩体从浅部到深部,稀土总量、δEu值逐渐变小,显示岩浆岩结晶分异程度逐渐增强,为钨矿床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云英岩与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相似性,都是轻稀土富集,强烈铕亏损,而石英脉大多呈铕富集,相对富集轻稀土;随着成矿时间的推移,成矿环境由还原到相对氧化。因此,石人嶂钨矿床成矿热液与晚期岩浆热液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成矿物质来源除了深部的白云母花岗岩,部分可能来自上部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云英岩 钨矿脉 稀土地球化学 石人嶂钨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l2·2 H2 O晶体聚集体形貌及结晶学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阮青锋 邱志惠 +3 位作者 秦晴 俞鑫源 宋林 杨杨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9-525,共7页
采用单玻片溶剂蒸发法获得了单斜晶系BaCl2·2H2O(氯化钡)晶体的放射状聚集形貌。聚集体由大量的枝状晶体按照一定的规律聚合而成,枝状形貌有明显的主枝和侧枝,同一主枝的两侧均有相互平行的侧枝,侧枝与主枝的角度约为34°。通... 采用单玻片溶剂蒸发法获得了单斜晶系BaCl2·2H2O(氯化钡)晶体的放射状聚集形貌。聚集体由大量的枝状晶体按照一定的规律聚合而成,枝状形貌有明显的主枝和侧枝,同一主枝的两侧均有相互平行的侧枝,侧枝与主枝的角度约为34°。通过扫描电镜下的形貌观察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和计算,探讨了该晶体聚集体形貌中蕴含的结晶学规律。氯化钡的柱状晶粒的延伸方向为[100],柱面由平行双面{001}和{010}组成,且以(001)贴在玻片上生长,相邻晶粒以共格晶界(210)相接合;或柱面由斜方柱{011}组成,且以(011)贴在玻片上生长,相邻晶粒以共格晶界(522)相接合。实验观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钡 聚集体形貌 结晶学规律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幔深部结构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洪双 张智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23-628,共6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青藏高原向中国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圈变形样式丰富,是探索大陆内部岩石圈构造变形与深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已开展了多期次以揭示壳、幔深部结构为目标的地球物理探测... 青藏高原东北缘处于青藏高原向中国大陆内部扩展的前缘部位,其地质构造复杂,岩石圈变形样式丰富,是探索大陆内部岩石圈构造变形与深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已开展了多期次以揭示壳、幔深部结构为目标的地球物理探测,通过收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壳、幔深部结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和初步讨论。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较厚,但普遍缺失高速铁镁质下地壳,其低泊松比属性预示该地区下地壳流不发育;2)高原东北缘大部分区域保留有较厚的岩石圈,且上地幔各向异性快轴方向与地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表明该地区壳、幔耦合变形可能性较大;3)昆仑断层南北两侧壳、幔深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预示其是上地幔变形的转换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壳幔结构 上地幔各向异性 地壳流和地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典型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徐佼 张智 +2 位作者 董超 陈立波 李飞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6-422,共7页
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边界条件的选取、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和收敛性以及频散的消除对于模拟质量至关重要。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二维声波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利用二阶吸收边界条件,模拟了均匀模型、层状模型、断层模... 在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边界条件的选取、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和收敛性以及频散的消除对于模拟质量至关重要。在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二维声波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利用二阶吸收边界条件,模拟了均匀模型、层状模型、断层模型、背斜模型等几种典型介质模型的地震波场。模拟结果揭示了参数的选取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程度。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推导得到有限差分波动方程,造成离散的波动方程固有误差的存在。差分阶数越低,频散越严重;相反,有限差分的误差就越小,就越接近于精确解;此外,空间和时间采样间隔越大,会加快计算速度,同时可能会产生网格频散,故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兼顾模拟的精度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场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法 吸收边界条件 稳定条件 数值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