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融合协同发展测度评价及其时空格局分析
1
作者 杨莎莎 胡隆 汪玥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58-1767,共10页
在对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全文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域尺度多维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10—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状态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国数... 在对数字技术与文化旅游(全文称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内涵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市域尺度多维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刻画了2010—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市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进程状态及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①中国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中低区间,呈现异质性时空格局,梯度分异明显。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协同态势良好的地市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江浙地区,迟缓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和西部地区部分城市。②由高至低可分为协同发展、趋向协同、协同失调与协同滞后4种协同发展类型,后3种类型间转化较为活跃。③将数字技术与文旅协同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从基础、规模、结构维度呈现,各维度数字技术与文旅协同发展程度存在分异性。最后通过对不同协同发展类型区域的问题识别,探讨了差异化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为城市制定系统协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文旅融合 协同发展 中国 市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的定量模拟与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杨莎莎 魏旭 魏雪纯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2,共15页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探究我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同样伴随着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间旅...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当下,探究我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以及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对我国旅游产业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过程同样伴随着城市群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表现为随着时间推移和城市间旅游产业的“竞合博弈”,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呈阶梯状攀升的演化态势。作者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得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演化规律的几何表达式,并基于改进的钻石模型6项准则层构建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客观赋权法计算得出中国城市群各城市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得分,使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得出中国十九个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全局时空演化分析;最后使用模拟验证的方法对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进行拟合验证进而探究中国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路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基本结论: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在时间序列上呈阶梯式攀升态势,城市群中心城市不断与周边城市展开“竞合博弈”形成城市群旅游产业共同体从而促进城市群整体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但这种上升状态并不是严格规律性的,有时会出现不显著提升甚至下降的情况。截至2018年,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中将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划分为五级,随着时间序列变动,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级别均有所提升;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平均攀升速度为4.38%,其中国家级城市群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攀升率最高,地区级城市群次之,区域级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攀升率最低;中国城市群中以胡焕庸线周围的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最强,东部地区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要稍优于西部城市,基本以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主的高竞争力城市向周围城市呈“阶梯式”下降。中国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函数曲线得到了实践验证,在城市群发展中具有普遍适用性,可采用城市群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的函数模型分析预测中国城市群未来的旅游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旅游产业竞争力爬升规律 钻石模型 CRITIC赋权 时空演化 模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田巧莉 邓飞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4-100,共7页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取29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5年广西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广西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整体升呈现上升的趋势,潜力指数从2010年的-2.4177上升到...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选取29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2010-2015年广西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广西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指数整体升呈现上升的趋势,潜力指数从2010年的-2.4177上升到2015年的0.7667。广西区旅游产业发展指数的上升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产业支撑、经济基础和基础设施保障。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要从政府职能转变、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开发自身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进一步促进广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广西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伟 许红晴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4-443,共10页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新冠疫情对广西旅游业的冲击强度和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梳理广西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指出广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熵值...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以广西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新冠疫情对广西旅游业的冲击强度和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梳理广西应对新冠疫情的主要措施,指出广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熵值法结合TOPSIS法,构建了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测度体系。结果显示:①新冠疫情冲击下广西旅游业虽遭重创,但广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应对措施,旅游业复苏的步伐正在加快,且大幅领先全国;②广西旅游业存在规模效益欠佳、旅游要素供给不足、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总体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③2009—2018年广西各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格局演变并不明显,桂林一枝独秀,南宁位列次席,其他城市发展滞后,其中崇左、钦州进步明显,贺州、梧州、百色则相对滑落。从整体看,广西城市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很大、区域内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非常严重,总体呈“金字塔”型分布,且有“塔尖愈尖”的趋势,积极变化是第三等级的“塔身”城市数量不断扩大,整体结构趋于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比较 被引量:35
5
作者 杨莎莎 秦艳辉 +1 位作者 邓闻静 纪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1-134,共4页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 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AHM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度协调模型,借助spss19.0和Gis工具对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发现: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整体有所下降;旅游经济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失衡明显的城市普遍存在;城市群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不同类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云”架构的智慧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以大众旅游需求为视角 被引量:8
6
作者 韦夷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72-78,共7页
智慧农业旅游可依托“动态云”架构将全部数据集中在云处理核心完成统一处理,游客能从“云”端获取计算服务,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首先研究“动态云”架构的智慧农业旅游模型,然后以样本特征为控制量,“云搜索”动机、“... 智慧农业旅游可依托“动态云”架构将全部数据集中在云处理核心完成统一处理,游客能从“云”端获取计算服务,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首先研究“动态云”架构的智慧农业旅游模型,然后以样本特征为控制量,“云搜索”动机、“云搜索”成本、个人情景、社会影响力、云网络信任度、农业教育体验、感知风险和游客个性化需求为自变量,并设定研究假定,完成调研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整体方差、旋转阵列、Pearson相关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知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大众旅游需求,从而影响“动态云”架构下的智慧农业旅游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云”架构 智慧农业 旅游 感知风险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旅游经济与高铁交通网络格局关系比较实证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文章分析了我国23个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测算了各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借助Arcgis10.2对我国23个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综合其计算结果,... 文章分析了我国23个城市群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铁路交通网络的分布情况,测算了各城市群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经济联系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借助Arcgis10.2对我国23个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综合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一是高铁网络下,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交通可达性普遍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群交通空间格局得到完善;二是我国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高,给区域旅游经济带来了正向影响;三是高铁网络下,我国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较弱,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网络呈不均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高铁 旅游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视角下乡村旅游业对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韦夷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90-192,共3页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为了改善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经济发展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促进经济转型。本文立足于城乡统筹视角,探究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瓶颈环节,并针对这些瓶颈环节提出有针... 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为了改善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经济发展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措施促进经济转型。本文立足于城乡统筹视角,探究了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瓶颈环节,并针对这些瓶颈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途径,基于智能SVM分类算法筛选出乡村旅游产业对于我国城乡经济转型具体的提升点。以H省J市近6年的乡村旅游发展数据为研究样本,具体分析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乡村旅游 经济转型 智能SV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网络下的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交通格局及其经济联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莎莎 邓闻静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10,共9页
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铁路交通流分布情况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隶属度进行计算,借助Arcgis10.2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 旅游交通是旅游经济发展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铁路交通流分布情况与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隶属度进行计算,借助Arcgis10.2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交通空间流分布情况和旅游经济联系进行空间可视化处理,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高铁使得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且交通流分布均衡。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可达性的提升给城市旅游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高铁网络下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分布不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十大城市群 高铁网络 交通格局 旅游经济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发展、金融支持对贫困减少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薇 钟学进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329-335,共7页
选取2000—2014年我国26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围绕全国范围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层面,针对旅游发展、金融支持对贫困减少的影响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分析,旅游发展、金融支持对贫困减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 选取2000—2014年我国26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围绕全国范围以及东部、中部、西部3个层面,针对旅游发展、金融支持对贫困减少的影响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分析,旅游发展、金融支持对贫困减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地区层面分析,旅游发展对贫困减少作用显著,而金融支持对贫困减少的作用存在波动,且二者在不同区域对贫困减少的贡献率存在差异。据此,提出深化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深化旅游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以及推进绿色减贫、生态扶贫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金融支持 贫困减少 面板数据 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以广西桑葚为例
11
作者 周昌玲 苏珊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2期193-195,共3页
随着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广西桑葚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滞后、物流体系不完善及缺少专业电商人才等挑战... 随着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广西桑葚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滞后、物流体系不完善及缺少专业电商人才等挑战。该文通过分析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挑战,结合数字经济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旨在为广西桑葚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助力该产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桑葚 农产品 网络营销策略 数字经济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研究
12
作者 杨传喜 梁慧楠 黄馨怡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机制,从政策层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10—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计... 【目的】探究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机制,从政策层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方法】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10—2020年30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西藏和港澳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计算二者的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分析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结果】1)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自2010年以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四大经济区来看,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部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基本满足东部>西部>中部>东北部的规律。2)2014年是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到达最低值。【结论】本研究提出畅通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应用渠道、提高要素投入转化为创新成果的效率等举措,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转变为经济效益的目标,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交互耦合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莎莎 庞钰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5-100,共6页
文章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耦合魔方”理论分析框架,在综合评价旅游经济规模指数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测度汇总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与解耦态势。结果表明:中... 文章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耦合魔方”理论分析框架,在综合评价旅游经济规模指数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基础上,测度汇总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与解耦态势。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整体呈“东西部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生态环境压力整体具有“东高、西低”的带状分布特征;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耦合协调类型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中、西部城市群分别属于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危失调类型;城市群旅游经济规模与生态环境压力的交互解耦类型正处于有序与无序之间的中间状态,东西部城市群率先实现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强解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交互耦合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生态旅游舒适度评价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韦夷 胡慧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52,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旅游区的游客舒适度体验是评价生态旅游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旅游区舒适度评价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舒适度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三个指标并定量分析了舒适度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旅游区的游客舒适度体验是评价生态旅游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旅游区舒适度评价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舒适度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三个指标并定量分析了舒适度评价方法,根据评价方法,利用VBA语言和GIS工具开发了一套舒适度评价系统,从系统运用看,系统能根据地理信息将舒适度相关指标用云图的形式展现在旅游区地理图形上,达到了对目标区域进行舒适度评价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度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视阈下乡村民宿空间优化响应与模式创新研究——以广西阳朔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阿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0-32,66,共4页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为提升乡村旅游体验质量、补齐全域旅游短板提供了新路径,是保障全域旅游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广西阳朔县乡村民宿为例,总结阳朔县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特征是以“高田、福利、白沙”这三镇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周...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为提升乡村旅游体验质量、补齐全域旅游短板提供了新路径,是保障全域旅游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广西阳朔县乡村民宿为例,总结阳朔县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特征是以“高田、福利、白沙”这三镇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周边区域不断扩展;分析“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民宿的特色、营销手段”等影响阳朔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调整民宿空间结构,构建乡村民宿等级结构和发展多种类型民宿的建议,以更好地创新乡村民宿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民宿 空间优化 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研究——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文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5-119,共5页
在新时期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的推进,国内旅游业快速增长,由此带来区域版图重塑和旅游产业空间格局的调整。通过重心分析法对广西旅游业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呈现出新的变... 在新时期高度互联互通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的推进,国内旅游业快速增长,由此带来区域版图重塑和旅游产业空间格局的调整。通过重心分析法对广西旅游业空间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正在呈现出新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自2010年以来,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重心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向西向南移动的新变化,传统旅游强市旅游业的相对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在分析广西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新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统筹规划的顶层设计,及推动广西全域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旅游业重心 相对发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密度+高质量”旅游导向型休闲度假景区规划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莎莎 黄婉华 邢梦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3,共11页
基于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提出旅游业态创新景区建设规划研究,建立“低密度+高质量”旅游业态、经济发展模式、游客行为、行业发展模式与休闲度假景区建设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调研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及案例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 基于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提出旅游业态创新景区建设规划研究,建立“低密度+高质量”旅游业态、经济发展模式、游客行为、行业发展模式与休闲度假景区建设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调研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及案例结合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与分析,提出“低密度+高质量”旅游建设高质量景区的规划和设计策略,为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低密度+高质量”旅游业态对经济发展模式、游客行为和休闲度假景区建设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游客行为对行业发展模式与休闲度假景区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行业发展模式对休闲度假景区建设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模式对行业发展模式具有显著的直接正向作用,“低密度+高质量”旅游业态分别通过游客行为、行业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模式间接作用于休闲度假景区的建设过程。旅游企业、当地居民、来访游客及政策监督保障为重要影响因子。在通过建设“低密度+高质量”旅游导向型休闲度假景区推动旅游行业经济发展中,重点关注游客动机与旅游项目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高质量 休闲度假景区 结构方程 案例分析 旅游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基于多时点DID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2-101,共10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以不同时点的智慧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经验辨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将为新时代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以不同时点的智慧城市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DID方法分阶段经验辨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异质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与碳减排。相对试点期而言,新型智慧城市促进绿色创新和碳减排增长约15.1%和5.7%;全国范围内,新型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呈东中部强而西部较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促进东中部地区绿色创新增长约14%,碳减排增长约3.5%和2.6%,促进西部地区碳减排增长约1.5%,但其绿色创新效应并不显著。机制分析发现,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优化技术结构、化解信息共享不畅和促进市场一体化三个途径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结论为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提高智慧城市建设实效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智慧城市 绿色创新 碳减排 多期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文旅特色小城镇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阿丽 李忠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5-50,共6页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已经成为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将民族地区文旅特色小城镇建设...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已经成为完善城乡布局结构、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将民族地区文旅特色小城镇建设视为整体,以价值链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为指导,从文旅特色小城镇建设内在机理出发,探寻民族地区文旅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驱动因素,并构建由“内驱力、外拉力、中介力和支持力”四种力量组成的民族文旅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动力系统模型,以期为民族地区文旅特色小城镇建设探索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文旅特色小城镇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碳生产率 被引量:9
20
作者 金鑫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8,共17页
提高碳生产率既是构建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并考察绿色技... 提高碳生产率既是构建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本研究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并考察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证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均可正向提高碳生产率。中介效应显示,环境规制可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高碳生产率。门槛效应表明,在较高环境规制强度下,绿色技术创新对碳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示,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显示,环境规制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态势。据此,提出切实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持续深化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合理制定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政策,为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生产率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