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作为铺成、排比扩展的空间思维方式--从空间思维重释中国诗学传统赋比兴之一 被引量:7
1
作者 邓伟龙 尹素娥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6,共5页
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创造物,一般可分为时间和空间艺术两种,这是由人类两种最根本的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而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核心范畴的赋比兴,其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或技巧,也是诗歌创作的艺术思... 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创造物,一般可分为时间和空间艺术两种,这是由人类两种最根本的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方式所决定的。而作为中国古代诗学核心范畴的赋比兴,其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或技巧,也是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它们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空间思维的方式,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种空间的艺术。其中赋则是作为铺成、排比扩展的空间思维方式,由于仍需要线性的、分析的、思辩的、逻辑的时间思维参与和多少存在着时间思维的痕迹与影响,这也是古代重"比兴"而轻"赋"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成排比 空间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良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32,共5页
全程体验式教育方法是一种吻合认知规律的教育方法,将其引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特征和教育的具体过程及实施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大学生全程... 全程体验式教育方法是一种吻合认知规律的教育方法,将其引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本文探讨了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内涵、特征和教育的具体过程及实施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大学生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正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体验式 大学生 日常思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益广告的社会文化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罗洁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9-161,共3页
广告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问题,其中还重点说明了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与感染作用,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给公益广告... 广告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具体阐述了中国公益广告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存在的不足三个方面问题,其中还重点说明了公益广告语言的艺术特色与感染作用,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给公益广告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广告 文化 作用 语言艺术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字词语中“和谐”义项及其文化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罗洁清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6-158,共3页
汉字"和"属于多音多义字,其"和谐"义项的词语在当今汉语运用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这是中国和文化意识的一种反映。本文从三个方面试就其"和谐"义项的有关词语之运用与文化成因做些阐述。
关键词 和谐 来源 频率 和文化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课程在强化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的功能及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良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4-176,共3页
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他们求职择业的失败,其中某些问题跟学生的文学素养欠缺有很大的关系。文章通过挖掘高校文学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潜在功能,努力探索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来强化其就... 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了他们求职择业的失败,其中某些问题跟学生的文学素养欠缺有很大的关系。文章通过挖掘高校文学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方面的潜在功能,努力探索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文学素养来强化其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以求实现高校文学课程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竞争力水平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课程 功能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专业基础课与职业方向课教学的耦合——以汉语专业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石群山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30-33,共4页
高职专业基础课与职业方向课教学耦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但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汉语专业就业面宽、培养方案改革不到位,以及专业教师结构单一、团队协作不佳等因素制约了两者衔接。可以通过打造双师团队、跨越课程界线... 高职专业基础课与职业方向课教学耦合,是培养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但传统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汉语专业就业面宽、培养方案改革不到位,以及专业教师结构单一、团队协作不佳等因素制约了两者衔接。可以通过打造双师团队、跨越课程界线、设置实践任务、依托职业活动等办法加强两者的融合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专业 专业基础课 职业方向课 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俊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108,126,共4页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批判地继承我国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促进家庭的和睦、维护社会的稳定,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应把弘扬孝文化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议事日程。
关键词 孝文化 传统美德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整合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周云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92-94,共3页
创新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整合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组合、重构,把创新思维训练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潜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 创新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整合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选择、组合、重构,把创新思维训练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它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挖掘学生创造潜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五个环节和三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思维训练 作文教学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唐公主庄园宅第诗的产生及其审美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滕云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初唐时代的公主们依仗天子帝后的宠爱和享有的特权,竞造庄园宅第。天子帝后频频临幸,侍臣文士游赏赋诗,吟咏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便一批批创制出来,成为初唐诗坛上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些诗大多是应制诗,一度被视为内容贫乏无病呻吟的歌功... 初唐时代的公主们依仗天子帝后的宠爱和享有的特权,竞造庄园宅第。天子帝后频频临幸,侍臣文士游赏赋诗,吟咏公主庄园宅第的诗歌便一批批创制出来,成为初唐诗坛上的一种独特现象。这些诗大多是应制诗,一度被视为内容贫乏无病呻吟的歌功颂德之作。但诗中或以仙境相映照,或以自然风光来烘托,或直接刻画园林建筑之美,创造出一种唯美的境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山水的加入,为盛唐山水诗的发展,不无一定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公主 庄园宅第诗 产生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回归:语文教改的反思与考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荣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8-212,共5页
自清朝末年语文独立设科教学以后,我国现代语文教改已历经百年。在语文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教材的编审使用和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四个方面都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语文教改当前应该从理性回归的角度做如下考量:语文教学目标必... 自清朝末年语文独立设科教学以后,我国现代语文教改已历经百年。在语文教学目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教材的编审使用和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四个方面都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语文教改当前应该从理性回归的角度做如下考量:语文教学目标必须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旨归;语文课程性质要真正达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共识;语文教材要坚持编审分开、讲究科学使用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以"不断优化,注重效果"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语文 改革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是人的实践感性本质力量的自我表现新解——以时尚文化为视角
11
作者 张卫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160,共4页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时尚文化的三大审美特征——具有感性的形象、表现人性的内容、让人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新的角度论证"美是人的实践感性本质力量的自我表现"的命题,说明人在美的领域内实现的自我表现,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 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时尚文化的三大审美特征——具有感性的形象、表现人性的内容、让人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从新的角度论证"美是人的实践感性本质力量的自我表现"的命题,说明人在美的领域内实现的自我表现,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实践感性的本质力量,在形式方面主要涉及人和其他事物的感性行为和感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感性 本质力量 感性形象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经典的社会和谐之论
12
作者 滕云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45,共4页
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人们转而寻求古代经典中的智慧。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对于如何维护社会和谐,如何建设各种和谐人际关系,提出了可资借鉴的主张,对于当今时代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经典 和谐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文化视野中的雅俗之辨
13
作者 张卫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9-152,共4页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雅俗之分,而理论界往往流露出抬高雅文化却贬低俗文化的倾向。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休闲文化中的雅俗因素始终是相互依赖、互相转化的,尤其是从前被认为是俗的东西,经过提升和精练...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文化自古以来就存在雅俗之分,而理论界往往流露出抬高雅文化却贬低俗文化的倾向。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休闲文化中的雅俗因素始终是相互依赖、互相转化的,尤其是从前被认为是俗的东西,经过提升和精练之后也会逐步发展成雅的。因此,今天我们也应当正确处理二者的辨证关系,不要把雅与俗片面机械地割裂开来,而应当在雅俗共赏的有机统一中,充分促进休闲文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文化 雅与俗 辨证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专转型期“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与研究
14
作者 周永俊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95-97,共3页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处于转型期,“现当代文学”作为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其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从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本课程在转型期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转型期 现当代文学 课程改革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刘三姐》的文本魅力
15
作者 高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X期93-94,共2页
《刘三姐》是广西十七年戏剧中的经典作品,具有特殊的文本魅力。首先,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也似一个引领大众的英雄人物;其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对抗,这一题材在当时有深厚的民心基... 《刘三姐》是广西十七年戏剧中的经典作品,具有特殊的文本魅力。首先,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交流的使者,也似一个引领大众的英雄人物;其次,戏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对抗,这一题材在当时有深厚的民心基础;再次,山歌作为"武器",将反抗诗意化、艺术化、审美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阶级斗争 山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