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墨画元素在纸包装设计意境营造中的运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闭春桂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33-I0033,共1页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广受关注。水墨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疏密以及画面的虚实对比,可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意境。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 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广受关注。水墨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疏密以及画面的虚实对比,可传达出深远的情感和意境。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将水墨画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特别是纸包装设计中,通过水墨画的意境营造,使产品包装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具体如以下3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对比 水墨画 意境营造 中国传统艺术 产品包装 文化自信 文化内涵 疏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年编剧成长机制构建
2
作者 韦思捷 王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3-77,共5页
青年编剧是提升电影作品质量的关键主体,也是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之一。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要正视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地位,通过遵循人机协作、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为青年编剧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电影领域青年编剧... 青年编剧是提升电影作品质量的关键主体,也是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之一。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要正视编剧在电影创作中的独特地位,通过遵循人机协作、价值引领的人才培养理念,为青年编剧成长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电影领域青年编剧人才实现持续成长。本文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创作为研究背景,对青年编剧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机遇进行分析,从跨界发展、人机协作和“编导合一”等角度提出青年编剧成长的多元转向,进而提出青年编剧成长机制的构建策略,以更好发挥AI艺术、数字技术等新质生产力赋能电影创作的多元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电影创作 青年编剧 成长机制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高质量发展:高校图书馆“十五五”规划的关键锚点与升维逻辑
3
作者 肖海清 黄璐宁 +1 位作者 谢明 旷芸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共12页
在宏观环境变化和教育变革深刻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主动谋划“十五五”规划意义重大。文章分析国家政策文本、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本、学术文献、专家访谈文本,从价值与定位、体系与治理、技术与服务、资源与空间、人才与能力... 在宏观环境变化和教育变革深刻影响下,高校图书馆主动谋划“十五五”规划意义重大。文章分析国家政策文本、高校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本、学术文献、专家访谈文本,从价值与定位、体系与治理、技术与服务、资源与空间、人才与能力等方面提出高校图书馆“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关键锚点,探寻高校图书馆“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升维逻辑,促进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十五五”规划 战略规划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4
作者 秦初生 唐韵萌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促进数字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数字赋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内在逻辑为农业生态文明数字化,数字技术绿色化、文明化... 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是促进数字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数字赋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内在逻辑为农业生态文明数字化,数字技术绿色化、文明化及其二者的交融共生;其价值意蕴为农业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引领农业数字化和绿色化交融,驱动农业“智”和“强”、赋能农业农村“绿”和“富”,增强农产品的优质供给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和美”,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保护协同并进,彰显数字生态农业的生态真、生态善与生态益、生态宜与生态美之价值。然而,目前在数字生态农业文明发展中,还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数字农业发展缓慢、农户数字生态农业文明素养不足等困境。为此,应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科技创新与运用,加强农文旅融合,注重生态农业与大中小学研学旅行结合,既可满足生态农业生产需求,又可为研学旅行提供真实场景与教育素材,助力学生深度理解和体验生态循环与智慧农业知识与原理,收获“做中学”的实践智慧,丰富学生自主探索、旅行体验的同时,提升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生态农业从“生产功能”向“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多元功能拓展。加强农户农业生态文明素养和数字素养培育,特别是要加强生态美育,促进“生态人”的生成,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进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文明 数字农业 绿色农业 农业强国 生态美育 农文旅融合 研学旅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文创助推非遗民俗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5
作者 喻计耀 陈广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2-114,共3页
非遗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新路径。新文创作为带动传统民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窗口,也是现代社会传承非遗民俗文化的有效方法与依托载体。新文创以备受追捧的资源优势,构筑了... 非遗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是推动乡村旅游经济的新路径。新文创作为带动传统民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的一个窗口,也是现代社会传承非遗民俗文化的有效方法与依托载体。新文创以备受追捧的资源优势,构筑了非遗民俗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和内生性发展理念,赋予了其更为鲜活丰富的文化价值、时代价值、市场价值和产业价值。深入探索新文创与非遗民俗文化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开辟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道路,既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要求,也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理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新文创 非遗民俗文化 传承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SR三维视角下韩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与启示
6
作者 肖海清 程双玲 于兴尚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04,共8页
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公民必要的素养,探究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经验做法对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育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25个韩国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查,从物理(W)—事理(S)—人理(R)三维视角对其数... 数字素养是数字社会公民必要的素养,探究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经验做法对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育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对25个韩国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查,从物理(W)—事理(S)—人理(R)三维视角对其数字素养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韩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呈现出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教育内容体系化设计、关注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体验,以及注重提升特殊群体数字服务可及性等特点。鉴于此,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应夯实物理基础、重构事理范式和提升人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高校图书馆 数字素养 WS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子返乡路 振兴新希望
7
作者 董芷伶 《村委主任》 2025年第7期153-155,共3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对于乡村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释放就业市场潜能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从政府、社会、高校、学生个体、家庭及其他方面深入剖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现状归纳大学生返乡就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对于乡村新型人才队伍建设、释放就业市场潜能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现从政府、社会、高校、学生个体、家庭及其他方面深入剖析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现状归纳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的现实困境与阻碍,构建系统、完善的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机制,以疏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通道,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农业强国建设打好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乡村振兴 政府 高校 就业创业 返乡 家庭 现实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时代意义
8
作者 杨伟蓉 赖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68,共4页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时代意义杨伟蓉,赖文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行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章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透迤颓靡,雅不作,以...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时代意义杨伟蓉,赖文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行篇序》里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章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采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透迤颓靡,雅不作,以耿耿也。”寥寥数句,振聋发愦。它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子昂 诗歌理论 汉魏风骨 齐梁诗风 诗歌发展 “兴寄” “风骨” 风雅比兴 齐梁文学 现实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