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境常受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平衡极易被打破,研究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对受损生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ArcGIS 10.8软件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流域生境常受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平衡极易被打破,研究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对受损生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ArcGIS 10.8软件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对漓江流域1990-2020年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漓江流域总体景观格局以耕地、林地为主,占比超过80%,耕地占比从23.88%下降到22.75%,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复杂程度不断增加;(2)从流域整体分析,生境质量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低生境质量区域面积有所扩大,特别是在流域中部核心区,生境质量的下降趋势明显,生境质量与聚集度指数(A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水域和林地面积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过生态环境治理,漓江流域的景观生态格局得以改善,有效抑制了生境质量的退化。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流域生境常受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平衡极易被打破,研究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对受损生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ArcGIS 10.8软件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对漓江流域1990-2020年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漓江流域总体景观格局以耕地、林地为主,占比超过80%,耕地占比从23.88%下降到22.75%,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复杂程度不断增加;(2)从流域整体分析,生境质量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低生境质量区域面积有所扩大,特别是在流域中部核心区,生境质量的下降趋势明显,生境质量与聚集度指数(A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水域和林地面积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过生态环境治理,漓江流域的景观生态格局得以改善,有效抑制了生境质量的退化。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