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会仙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发文 王艳萍 夏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5期64-66,共3页
通过对会仙湿地进行调查,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分的总分为53.5,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但分值偏低,且生态系统呈现逐渐退化趋势.会仙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在整个漓江流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希望能引起... 通过对会仙湿地进行调查,对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分的总分为53.5,生物多样性处于一般水平,但分值偏低,且生态系统呈现逐渐退化趋势.会仙湿地生态的重要性在整个漓江流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科学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物多样性 会仙湿地 桂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云平台的环境监测数据三维表征设计与应用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维 蒋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三维可视化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环境监测数据是空间数据场,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科学表达。监测数据的表征,可结合相关环境要素共同还原场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监测数据具... 三维可视化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环境监测数据是空间数据场,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科学表达。监测数据的表征,可结合相关环境要素共同还原场景,以直观形象地表达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的监测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可分别进行表征方式的设计。通过研究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数据场的三维表征设计,探索了三维可视化在深度数据挖掘、说明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场 可视化 三维表征 GIS云平台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过程中PAO及PNO的研究
3
作者 宋韶华 张艳玉 +1 位作者 杨雄 李群良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6-1770,共5页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滤泥与甘蔗叶混合堆肥的过程及氮素转化规律。主要考察堆肥温度、pH、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及氨氧化率(PAO)和亚硝酸盐氧化率(PNO)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温度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55.3℃;堆肥pH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7.... 研究了污水处理厂滤泥与甘蔗叶混合堆肥的过程及氮素转化规律。主要考察堆肥温度、pH、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及氨氧化率(PAO)和亚硝酸盐氧化率(PNO)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堆肥温度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55.3℃;堆肥pH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7.89;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随时间发生变化,高温阶段氨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亚硝酸盐氮却在较低水平范围内波动。研究了PAO与PNO的变化趋势,二者与作用微生物的活性和所需反应底物的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弃物 堆肥 氨氧化率(PAO) 亚硝酸盐氧化率(P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莹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4期45-47,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越来越普遍,农产品中积累的重金属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该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不同种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剖析了现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越来越普遍,农产品中积累的重金属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该文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不同种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剖析了现阶段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为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生产发展中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和技术转化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 污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分析
5
作者 胡露瑶 代俊峰 +2 位作者 郑文俊 齐姗姗 莫建英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6-1167,共12页
流域生境常受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平衡极易被打破,研究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对受损生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ArcGIS 10.8软件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流域生境常受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脆弱的生态平衡极易被打破,研究流域生境质量变化对受损生境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ArcGIS 10.8软件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对漓江流域1990-2020年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利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其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漓江流域总体景观格局以耕地、林地为主,占比超过80%,耕地占比从23.88%下降到22.75%,其中大部分转化为建设用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景观复杂程度不断增加;(2)从流域整体分析,生境质量总体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低生境质量区域面积有所扩大,特别是在流域中部核心区,生境质量的下降趋势明显,生境质量与聚集度指数(A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水域和林地面积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过生态环境治理,漓江流域的景观生态格局得以改善,有效抑制了生境质量的退化。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可为河流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景观格局 时空动态变化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上游非点源污染比例计算及其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张楠 许景璇 +4 位作者 刘雁 代俊峰 张振宇 张红艳 徐保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0,共6页
以漓江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大埠头断面、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及其所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数字滤波法,计算2015—2020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并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非点源污染... 以漓江流域的4个监测断面(大埠头断面、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及其所在区域为研究区,运用数字滤波法,计算2015—2020年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并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污染来源以非点源污染为主。基于水文分割的数字滤波法,2015—2020年4个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平均分别为0.72、0.76、0.75、0.74。基于2017年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统计,研究区COD、氨氮、TP、TN非点源污染比例分别为0.89、0.84、0.79、0.78。(2)研究区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时间分布规律与降雨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大面断面、桂林水文站、磨盘山断面非点源污染比例2018年(枯水年)明显降低,2015—2017、2019—2020年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波动上升。(3)受降雨、地形、土地利用、污染源类型等因素影响,研究区上、中游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大于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上游 非点源污染 数字滤波法 污染源普查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乡镇污水处理与排放方案
7
作者 杨雄 齐姗姗 李金城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4-698,共5页
在综合考虑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乡镇污水特性、污水排放要求、受纳水体景观影响和经济技术因素的基础上,从污水收集方式、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出水标准等方面,构建景区沿岸乡镇污水处理方案,并提出乡镇小片区和大片区污水处理方案的主... 在综合考虑漓江风景名胜区沿岸乡镇污水特性、污水排放要求、受纳水体景观影响和经济技术因素的基础上,从污水收集方式、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出水标准等方面,构建景区沿岸乡镇污水处理方案,并提出乡镇小片区和大片区污水处理方案的主要工艺流程及技术指标。研究表明:乡镇小片区污水处理宜采用高效地埋无动力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乡镇大片区污水处理宜采用一体化A/O生物反应器处理系统,并根据乡镇环境特征和景观要求设计景观塘排放和污水扩散器排放等排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污水 处理技术 排放方案 漓江风景名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