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坡面沟蚀及其分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薛海 孔纯胜 +1 位作者 熊秋晓 贾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0-92,共3页
随着降雨击溅及坡面径流的持续冲刷,坡面侵蚀将由面蚀向沟蚀转化,并形成复杂的坡面微地形,坡面微地形又将改变坡面侵蚀方式。通过降雨及直接径流冲刷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试验,研究了坡面侵蚀过程和冲刷流速(量)、侵蚀率与坡面微地形分形特... 随着降雨击溅及坡面径流的持续冲刷,坡面侵蚀将由面蚀向沟蚀转化,并形成复杂的坡面微地形,坡面微地形又将改变坡面侵蚀方式。通过降雨及直接径流冲刷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试验,研究了坡面侵蚀过程和冲刷流速(量)、侵蚀率与坡面微地形分形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侵蚀坡面地形分维值与冲刷流量和坡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把流速和坡面侵蚀率作为坡面地形演变的直接指标,均存在分维值随其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面 沟蚀 流速 坡度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DEM数据在平原流域河网提取中的对比
2
作者 周举 彭光敏 +3 位作者 王绍旭 聂远雄 陈炼钢 施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平原区提取河网时的适用性,【方法】收集ALOS DEM、ASTER GDEM、SRTM DEM 3种DEM数据源,选择7个代表性平原河网流域进行研究。通过河网套合差计算,分析各DEM在平原流域的河网提取精度。【结果】... 【目的】为研究不同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平原区提取河网时的适用性,【方法】收集ALOS DEM、ASTER GDEM、SRTM DEM 3种DEM数据源,选择7个代表性平原河网流域进行研究。通过河网套合差计算,分析各DEM在平原流域的河网提取精度。【结果】结果显示:各个DEM数据在地势较平坦区、湖泊区和城市区提取河网结果均存在较大误差;基于ALOS DEM提取的数字河网精度最高;使用Arc Hydro Tools的DEM修正功能,可明显提高数字河网的精度,修正后套合差均小于3%;ASTER GDEM在丘陵区的精度高于SRTM DEM,SRTM DEM在湖泊、农田、城市等地形情况下精度高于ASTER GDEM;ALOS DEM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为50000,ASTER GDEM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则为20000,SRTM DEM提取河网的最佳集水面积阈值则为5000。【结论】研究选取多源DEM,从多角度分析提取数字河网的影响,可以为平原区数字河网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数据 多源 ARCGIS 河网提取 DEM修正 河网精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3—2023年漓江上游降雨时空演变特征精细解析
3
作者 徐珂 陈炼钢 +3 位作者 吴树诚 张永锋 粟忠 陈诺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3,共9页
以桂林防洪及水资源保障的关键区域漓江上游为研究区,基于泰森多边形法将1983—2023年38个雨量观测站逐日实测降水量数据转换为13个子流域的面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按水文年从全年、主汛期、后... 以桂林防洪及水资源保障的关键区域漓江上游为研究区,基于泰森多边形法将1983—2023年38个雨量观测站逐日实测降水量数据转换为13个子流域的面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按水文年从全年、主汛期、后汛期和枯水期4个时间尺度解析降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时间与空间变差系数揭示降雨时空不均匀度。结果表明:流域年降水量和主汛期降水量分别以11.36 mm/a和9.10 mm/a的速率显著增长,后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总体无明显趋势,漓江上游流域汛期洪涝风险增加;流域年内降雨时空分配不均,13个子流域多年时间变差系数均值为2.174,时间不均匀度呈不显著增大趋势,丰枯差异越来越大,全年、主汛期和枯水期空间变差系数呈不显著下降趋势,降雨空间分布趋于均匀,而后汛期空间不均匀度呈不显著增大趋势,该时段水库群调控难度增大;漓江上游降雨在不同的时空尺度都出现了明显变化且变化特征不一致,上游水库群的防洪与兴利调度以及桂林的城市防洪难度更高,漓江生态景观流量保障也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变化趋势 时空不均匀度 多尺度 漓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景观流域水平衡健康多维评价——以漓江流域为例
4
作者 陈俊鸿 鲁敏 +3 位作者 刁梦娴 段忆曦 吴树诚 张燕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8-194,200,共8页
健康的水平衡状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岩溶景观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互馈关系,从自然水分收支平衡、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生态景观供需水平衡以及经济社会与生态景观用水平衡4个维度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岩... 健康的水平衡状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岩溶景观流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互馈关系,从自然水分收支平衡、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生态景观供需水平衡以及经济社会与生态景观用水平衡4个维度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岩溶景观流域水平衡健康多维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以漓江流域为例,基于TOPSIS模型对2013-2021年流域水平衡健康状态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定量诊断影响水平衡健康程度的关键障碍因子,并提出流域水平衡优化对策。结果表明:漓江流域水平衡健康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和2020年评价结果为健康,受蒸发量、降水集中度、降水量等因素影响,2021年流域水平衡健康程度下降0.09。自然水分收支平衡、经济社会供需水平衡、经济社会与生态景观用水平衡准则层健康状态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生态景观供需水准则层健康状态有所下降,表明流域存在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生态景观用水现象。影响漓江流域水平衡健康的主要障碍因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水库最大蓄水量、降水集中度和蒸发量,研究期内自然水分收支平衡准则层障碍度最大,提高流域内水资源调控能力和用水效率对于漓江流域水平衡健康程度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衡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TOPSIS模型 岩溶景观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生态及航运补水水流演进规律精细化解析
5
作者 聂远雄 董吴欣 +3 位作者 王绍旭 胡腾飞 阳海涛 吴树诚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为助力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缓解近年来漓江生态及航运用水与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深度挖掘2017-2021年30场水库群重大补水记录,精细解析了漓江河道补水水流演进规律,以期支撑漓江上游水库群开展高效精准补水。以漓江上游水库... 为助力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缓解近年来漓江生态及航运用水与枯水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深度挖掘2017-2021年30场水库群重大补水记录,精细解析了漓江河道补水水流演进规律,以期支撑漓江上游水库群开展高效精准补水。以漓江上游水库群坝下至桂林水文站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河道分段模拟、数据分时解析的总体思路,基于数据挖掘、函数构造、曲线拟合等方法,优化确定了各河段不同量级水流演进时间表征函数。结果表明:(1)鉴于水流演进动力机制差异和点据分布特征,上游山区性河道水流演进用时适合采用线性函数表征,区域中下游河段适合采用非线性函数;(2)水流演进函数率定精度理想,演进时间的相对误差基本小于10%、均方根误差基本小于1.7 h。对漓江补水水流演进规律的精细解析结果,可用于历史补水任务复盘及新补水计划拟定,以有效提升水库补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 生态补水 旅游航运 水流演进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SOL的不同库水位条件下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梁俊群 罗滔 易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56,共6页
由库水位变化引起的渗透破坏是造成土石坝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坝体滑坡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库水位上升对土石坝坝体滑坡的影响,以某均质土坝为研究背景,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软件研究坝坡临界失稳... 由库水位变化引起的渗透破坏是造成土石坝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坝体滑坡极易诱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针对库水位上升对土石坝坝体滑坡的影响,以某均质土坝为研究背景,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软件研究坝坡临界失稳状态下的塑性区和水平位移变化,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3种工况下的坝坡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库水位上升,土石坝内部浸润线位置提高,坝体的最大塑性应变和水平位移呈线性增大趋势,且最大值均出现在坝脚位置。坝脚处塑性区随折减系数SRF的增大逐渐向坝顶贯通,坝坡变形行为以剪切滑移为主。3种工况下稳定安全系数FOS分别为1.894、1.855和1.831,坝体稳定性不断降低,但均高于临界最小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库水位 强度折减法 坝坡稳定性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溶蚀盆地-地下岩溶联合成库条件分析——以弄岩水库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唐智德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2-690,共9页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受地下岩溶发育及气候影响,岩溶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并存,通常以单一拦蓄地表水...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受地下岩溶发育及气候影响,岩溶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并存,通常以单一拦蓄地表水或直接抽取地下水来应对,存在较大局限性。文章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结合弄岩水库,利用水文系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变量关系及相应可开采水资源量;查明地下岩溶蓄水条件,在岩溶通道设置地下拦蓄工程,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并利用地表及与地下岩溶水库的调蓄功能均衡供水,有效解决旱涝问题,水资源得以最大化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岩溶水 地表水 联合开发 地下岩溶库容 地表库容 面发育率 岩溶通道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