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臂后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2
- 1
-
-
作者
蒋常文
徐达传
-
机构
桂林市桂林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4-345,348,共3页
-
文摘
目的 :为臂后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对臂后侧手术入路有关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桡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方 (18.2± 0 .4)cm ,臂后中线鹰嘴上方 (13 .9± 1.3)cm ,肱骨外上髁上方 (8.4± 1.4)cm跨过肱骨后面。桡神经在桡神经沟以上发出肱三头肌长头支、肱三头肌内侧头—肘肌支、内侧头支和前臂后皮神经 ,在桡神经沟内发出肱三头肌外侧头支。肱三头肌内侧头—肘肌支走行于臂后中线的稍外侧 ,于臂后中线的稍内侧切开肱三头肌内侧头可避免损伤该神经。结论 :①肱骨后面中下部骨面宽阔而平坦 ,可放置各种类型的钢板 ;②肱骨下段后面无重要的血管、神经 ,手术较安全 ;③臂后侧手术入路适合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等手术处理。
-
关键词
肱骨中下段骨折
臂后侧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
Keywords
Posterior approach to arm Radial nerve Humerus
-
分类号
R683.4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大转子区筋膜骨膜血管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 2
-
-
作者
蒋常文
徐达传
黎忠文
钟世镇
-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6-238,共3页
-
文摘
目的:为股方肌蒂大转子筋膜骨膜骨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侧下肢标本上对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形态特点及其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大转子区筋膜较厚,分浅、深两层,与臀大肌筋膜和大转子骨膜通过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筋膜和骨膜的动脉来源为多源性,来自旋股内侧动脉深支、臀下动脉大转子支、第1穿动脉升支、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横支。它们在大转子形成广泛的吻合。旋股内侧动脉深支管径为1.7±0.5mm,长3.3±0.7cm,其筋膜支和骨膜支是大转子的主要营养血管。臀下动脉大转子支管径1.4±0.5mm,长5.2±0.8cm,常与旋股内侧动脉深支吻合。结论:带筋膜血管的骨膜骨瓣比不带筋膜的骨膜骨瓣血供丰富。根据大转子区筋膜和骨膜的血管分布特点,可设计带筋膜血管的股方肌蒂大转子骨膜骨瓣。
-
关键词
大转子区
骨膜
筋膜骨膜骨瓣
胫骨骨折
解剖学
-
Keywords
Greater trochanter
Fascia
Periosteum
Vascular distribution
Flap
-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
R60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