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晚晨
秦秀东
+5 位作者
程光平
张伟刚
孙玉章
李文红
赵学倩
张亚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44-155,共12页
【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种投饲率(1.0%、1.5%、2.0%、2.5%和3.0%)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
【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种投饲率(1.0%、1.5%、2.0%、2.5%和3.0%)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测各组塘主要环境因子,以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塘水质健康状况。通过水质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良水质的黄颡鱼养殖塘饲料输入模式。【结果】CODMn、DO、TN、TP及NH3-N是黄颡鱼养殖塘主要环境因子;pH值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存在极高相关性,TN与TP、NH3-N均呈显著相关性;5个试验处理中,A组塘(投饲率1.0%)、B组塘(投饲率1.5%)、C组塘(投饲率2.0%)、E组塘(投饲率3.0%)各阶段水质均达Ⅲ类,符合水产品养殖水质标准,而D组塘(投饲率2.5%)在养殖中期水质级别达到Ⅳ类水,且水体中的TN、TP等因子含量超标,水质污染较严重,同时A、B、C组塘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分别为1.2704536、1.2704664、1.2704642,水质状况良好。【结论】投饲率为1.0%~2.0%的处理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最好,过高的投饲率会降低养殖水体的水质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养殖
投饲率
主成分分析(PCA)
灰色关联分析
理化因子
富营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亚军
秦秀东
+7 位作者
李恩军
程光平
李文红
张伟刚
孙玉章
张曼
崔亮
赵晚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54-1763,共10页
【目的】探索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塘水质状况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按间隔3 d(X3组)、5 d(X5组)、7 d(X7组)...
【目的】探索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塘水质状况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按间隔3 d(X3组)、5 d(X5组)、7 d(X7组)和10 d(X10组)饥饿1 d等4种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养殖黄颡鱼,以正常投饲塘(X0组)为参照点,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各模式塘水体健康状况,比较分析P-IBI评价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果】最终筛选出Y2(浮游植物种类数)、Y14(浮游植物生物量)、Y19(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Y31(硅藻门相对丰度)、Y33(绿藻门相对丰度)和Y35(枝角类和桡足类相对丰度)作为构建P-IBI评价体系的指标。P-IBI分值显示,养殖中、后期各试验塘和参照点的水体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至养殖结束时,X0、X3、X5、X7和X10各组的P-IBI分值比其初始值分别下降57.66%、19.30%、11.10%、30.08%和29.91%;各试验组的P-IBI平均值排序为X7<X10<X3<X5,X5组水体健康状况最好,P-IBI平均值较X0组提高11.77%。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P-IBI与水温(W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总磷(TP)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组试验塘和参照点水质综合判定均为Ⅲ类,其中X3组和X5组水质状况较优,其试验后期均为Ⅲ类,且有1个时期为Ⅱ类。【结论】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中处于饥饿期的黄颡鱼对饲料利用率较高,减少养殖塘中残饵的富集;同时饥饿期黄颡鱼直接或间接利用养殖塘中的浮游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合分析水质因子和P-IBI得出,间隔5 d饥饿1 d的投饲模式有助于改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
循环饥饿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被引量:
9
1
作者
赵晚晨
秦秀东
程光平
张伟刚
孙玉章
李文红
赵学倩
张亚军
机构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
桂林市
第二水产养殖场
广西
桂林市小池塘农牧有限公司
出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144-155,共12页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AB16380057,桂科AA17204095-2)
文摘
【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5种投饲率(1.0%、1.5%、2.0%、2.5%和3.0%)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测各组塘主要环境因子,以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各塘水质健康状况。通过水质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良水质的黄颡鱼养殖塘饲料输入模式。【结果】CODMn、DO、TN、TP及NH3-N是黄颡鱼养殖塘主要环境因子;pH值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存在极高相关性,TN与TP、NH3-N均呈显著相关性;5个试验处理中,A组塘(投饲率1.0%)、B组塘(投饲率1.5%)、C组塘(投饲率2.0%)、E组塘(投饲率3.0%)各阶段水质均达Ⅲ类,符合水产品养殖水质标准,而D组塘(投饲率2.5%)在养殖中期水质级别达到Ⅳ类水,且水体中的TN、TP等因子含量超标,水质污染较严重,同时A、B、C组塘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分别为1.2704536、1.2704664、1.2704642,水质状况良好。【结论】投饲率为1.0%~2.0%的处理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最好,过高的投饲率会降低养殖水体的水质健康状况。
关键词
黄颡鱼养殖
投饲率
主成分分析(PCA)
灰色关联分析
理化因子
富营养化
Keywords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culture
feeding mode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physicochemical factors
eutrophication
分类号
S96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亚军
秦秀东
李恩军
程光平
李文红
张伟刚
孙玉章
张曼
崔亮
赵晚晨
机构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高校水生生物健康养殖与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
桂林市
第二水产养殖场
广西海洋研究所
桂林市小池塘农牧有限公司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54-1763,共10页
基金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16380057)
广西科技重大专项(桂科AA17204095-2)。
文摘
【目的】探索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塘水质状况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按间隔3 d(X3组)、5 d(X5组)、7 d(X7组)和10 d(X10组)饥饿1 d等4种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养殖黄颡鱼,以正常投饲塘(X0组)为参照点,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各模式塘水体健康状况,比较分析P-IBI评价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果】最终筛选出Y2(浮游植物种类数)、Y14(浮游植物生物量)、Y19(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Y31(硅藻门相对丰度)、Y33(绿藻门相对丰度)和Y35(枝角类和桡足类相对丰度)作为构建P-IBI评价体系的指标。P-IBI分值显示,养殖中、后期各试验塘和参照点的水体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至养殖结束时,X0、X3、X5、X7和X10各组的P-IBI分值比其初始值分别下降57.66%、19.30%、11.10%、30.08%和29.91%;各试验组的P-IBI平均值排序为X7<X10<X3<X5,X5组水体健康状况最好,P-IBI平均值较X0组提高11.77%。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P-IBI与水温(WT)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总磷(TP)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组试验塘和参照点水质综合判定均为Ⅲ类,其中X3组和X5组水质状况较优,其试验后期均为Ⅲ类,且有1个时期为Ⅱ类。【结论】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中处于饥饿期的黄颡鱼对饲料利用率较高,减少养殖塘中残饵的富集;同时饥饿期黄颡鱼直接或间接利用养殖塘中的浮游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合分析水质因子和P-IBI得出,间隔5 d饥饿1 d的投饲模式有助于改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状况。
关键词
黄颡鱼
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
循环饥饿
水质评价
Keywords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plankton 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P-IBI)
circular starvation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分类号
S96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5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赵晚晨
秦秀东
程光平
张伟刚
孙玉章
李文红
赵学倩
张亚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的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张亚军
秦秀东
李恩军
程光平
李文红
张伟刚
孙玉章
张曼
崔亮
赵晚晨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