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门和桂林灌溉试验站蒸发皿蒸发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代俊峰 邓欢 +2 位作者 杨欣 方荣杰 李新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5,49,共7页
以湖北荆门灌溉试验站和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的蒸发皿蒸发和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采用线性趋势线法分析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气温、降雨量、风速、日照时数、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等6个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 以湖北荆门灌溉试验站和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的蒸发皿蒸发和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采用线性趋势线法分析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以及气温、降雨量、风速、日照时数、日较差和相对湿度等6个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气象因子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荆门灌溉试验站1973-2003年蒸发皿蒸发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对湿度的增大、风速的减小和日较差的减小,桂林农田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蒸发皿蒸发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日较差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 气象因素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分析——以桂林灌溉试验站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培丽 代俊峰 +2 位作者 李新建 郭纯青 方荣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3,共3页
以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采用距平百分率法、滑动平均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了蒸发量、气温、降雨量、风速、日较差、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分析结... 以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采用距平百分率法、滑动平均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了蒸发量、气温、降雨量、风速、日较差、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农田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的蒸发量、降雨量、日较差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势,其中蒸发量和相对湿度上升趋势显著,而降雨量和日较差不显著;风速和气温呈下降趋势,且风速下降趋势显著,而气温下降趋势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 气象因子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南水稻灌溉定额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黄挺 余金凤 +3 位作者 罗维钢 粟世华 莫凡 刘志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灌溉定额影响水稻水分利用率和稻田产能,为探寻水稻灌溉定额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2014-2021年在南宁市灌溉试验站,连续8年开展稻田水层定位监测补充灌溉试验,为量化桂南双季稻区水稻灌溉定额提供基础数据。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 灌溉定额影响水稻水分利用率和稻田产能,为探寻水稻灌溉定额的变化规律及其与产量的关系,2014-2021年在南宁市灌溉试验站,连续8年开展稻田水层定位监测补充灌溉试验,为量化桂南双季稻区水稻灌溉定额提供基础数据。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乳熟期和黄熟期,分别设置稻田水层上下限范围,利用测针每天定位监测水层深度。低于下限时进行补灌,计算累积灌水量。同时利用站内气象设施测降雨量。水稻成熟期,测量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1)降雨量大小及其时间分布是影响稻田灌溉定额的重要因素,其中,水稻生长期间降雨量分布不均,是造成灌溉定额出现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早稻灌溉定额210.1~438.4 mm,晚稻灌溉定额243.9~477.5 mm。(2)灌溉定额在200~320 mm的范围内,水稻穗长、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提高;灌溉定额大于320mm时,继续加灌不利于水稻增产。由此可见,在整个试验期间,水稻的适宜灌溉定额为320 mm。灌水不足或过量均会影响水稻收成,降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溉定额 变化规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百色右江河谷芒果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攀 李新建 +5 位作者 粟世华 梁梅英 寸德志 蔺珂 赵海雄 黎应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2,共5页
根据广西百色右江河谷气候特征,对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灌溉制度开展了研究。通过设置5种灌水定额、20种灌水时间和次数,无灌溉作为对照组,累计26种灌溉处理,开展芒果灌溉制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色右江河谷地区芒果最佳灌水... 根据广西百色右江河谷气候特征,对广西百色右江河谷地区芒果灌溉制度开展了研究。通过设置5种灌水定额、20种灌水时间和次数,无灌溉作为对照组,累计26种灌溉处理,开展芒果灌溉制度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百色右江河谷地区芒果最佳灌水定额为1 500 m3/hm2、最佳灌水时间和次数为秋梢抽发期灌水1次、花芽分化期灌水1次、开花挂果期灌水2次、果实膨大期灌水2次、成熟期不灌溉。与无灌溉相比,最佳灌水定额处理产量平均增加70.16%,无胚果单果重平均增加13.28%,正常果单果重平均增加7.94%,SS、TSS、VC含量分别增加7.07%、19.08%、18.77%,TA含量减少24.23%;最佳灌水时间和次数处理单位面积平均增产57.93%,无胚果单果重平均增加13.13%,正常果单果重平均增加6.84%,SS、TSS、VC含量分别增加8.55%、13.71%、7.49%,TA含量减少18.52%。研究出芒果灌溉制度可为广西百色地区芒果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右江河谷 芒果 坡耕地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绿化草坪灌溉制度关键参数研究
5
作者 赵海雄 郭攀 粟世华 《南方园艺》 2022年第6期24-29,共6页
耗水试验是获取绿化草坪灌溉制度关键参数的重要手段,对绿化草坪灌溉、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绿化草坪耗水试验,采用智墒仪ET100进行土壤体积含水率实时监测,以水量平衡法计算耗水量和耗水强度。结... 耗水试验是获取绿化草坪灌溉制度关键参数的重要手段,对绿化草坪灌溉、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绿化草坪耗水试验,采用智墒仪ET100进行土壤体积含水率实时监测,以水量平衡法计算耗水量和耗水强度。结果表明:(1)10cm土层在绿化草坪耗水中占主导地位,20cm土层灌水5d后才开始提升耗水;在灌水后12d内无降雨的整个阶段,前10d都是由0~20cm土层直接向绿化草坪供水,30~90cm土层水分向上迁移,补充0~20cm土层水分的消耗;第11d开始,30~40cm土层开始加入直接供水;100cm土层整个12d内都没有发生水分明显变化。(2)绿化草坪的主要根系集中在10cm深度,因此,绿化草坪的适宜灌溉深度应设定在0~20cm。(3)绿化草坪高温生长旺盛的季节每次灌水间隔天数为7d或8d,低温生长受限季节每次灌水间隔天数为10~1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草坪 耗水量 灌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岩溶石漠化区山坡橘园不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研究
6
作者 张宇 金鑫 +3 位作者 宋颖 郭攀 梁桂优 翟婷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8-259,共12页
【目的】为探索适合于岩溶石漠化区山坡橘园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方法】采用修建径流观测小区的方法,对桂北岩溶区山坡橘园进行定位观测,分析植物措施、砖石围挡、PVC板围挡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在不同降雨等级(大雨、暴雨、大暴雨)下的... 【目的】为探索适合于岩溶石漠化区山坡橘园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方法】采用修建径流观测小区的方法,对桂北岩溶区山坡橘园进行定位观测,分析植物措施、砖石围挡、PVC板围挡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在不同降雨等级(大雨、暴雨、大暴雨)下的径流、泥沙、养分流失情况,同时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在区分与不区分降雨等级两种情况下,3种措施均表现为植物措施的减氮、减磷效益最佳,PVC板围挡的减沙效益最佳,总体上砖石围挡各指标的削减效益低于其他两种措施;大雨、暴雨等级下植物措施减流效益最好,大暴雨等级下PVC板围挡减流效益高于植物措施。(2)各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养分流失量以及削减效益指标并不都是随降雨等级的提升而呈单调性变化,其中产流量和养分流失量随降雨等级提升而单调递增,其他指标变化大多不呈单调性;同一措施的减流、减沙、减氮、减磷等指标随降雨等级的不同变化趋势有所差异。(3)在不区分降雨等级的情况下,在岩溶区石漠化山地橘园实施PVC板围挡措施的综合效益最佳,植物措施次之;在区分降雨等级的情况下,大雨、暴雨等级下实施植物措施综合效益最佳,大暴雨等级下实施PVC板围挡措施综合效益最佳。【结论】岩溶区石漠化山地橘园实施植物措施、PVC板围挡、砖石围挡均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岩溶山坡 水土保持 侵蚀 模糊综合评价 橘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研究——以桂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盛贇 陈俊鸿 +6 位作者 陈菁 金秋 彭鑫鑫 沙玥 粟世华 郭攀 李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3-710,共8页
为考察广西桂林地区生物-生态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效果,构建了调节池+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塘组合设备,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监测,详细分析了季节变化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影响,并针对各单元的污染物处理特征进行研... 为考察广西桂林地区生物-生态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效果,构建了调节池+生物滤池+潜流人工湿地+生态净化塘组合设备,对污水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监测,详细分析了季节变化对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影响,并针对各单元的污染物处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季COD、 TN、 NH_(3)-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57%、 72.18%、 80.98%及74.54%,冬季为77.46%、 57.52%、 64.48%及67.03%,桂林地区污水处理结果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组合系统中生物滤池对COD及NH_(3)-N的去除贡献率最大,而人工湿地对TN和TP的去除贡献率最大,氧化塘对污染物的处理呈现出较强的低温稳定性。该装置在桂林地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表现出良好效果。与桂林地区不同,太湖地区受温度及地区污水排放量影响,TN去除效果的季节波动性较大,组合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应考虑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态组合处理 季节效应 氮磷 地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对岩溶区农田排水氮磷污染的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媛媛 郭纯青 +1 位作者 方荣杰 李新建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9-542,共4页
在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构建渠道-农田-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和湿地地表水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就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为人工湿地控制农田污染研究提供实用数据和资料。结果表明: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总氮(T... 在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构建渠道-农田-人工湿地系统,对农田和湿地地表水中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就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研究,为人工湿地控制农田污染研究提供实用数据和资料。结果表明:湿地对农田排水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的去除率在-26.00%~97.08%、-43.43%~80.59%和16.66%~96.71%。而农田施肥之后,湿地对总氮、总磷、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6.25%、37.72%和49.55%,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农田排水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木薯根区水分空间分布及耗水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吴昌智 赵海雄 罗兴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7,32,共7页
设置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木薯根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耗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滴灌灌水集中,土壤水分在根区剖面以根际为中心对称分布;小管出流水分沿支管出口方向入渗,形成斜向下迁移的态势;微... 设置滴灌、小管出流、微喷灌3种灌溉方式,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木薯根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耗水变化规律。结果发现:(1)滴灌灌水集中,土壤水分在根区剖面以根际为中心对称分布;小管出流水分沿支管出口方向入渗,形成斜向下迁移的态势;微喷灌喷洒均匀,根区各层次土壤含水量差异不大。(2)滴灌能有效抑制木薯棵间蒸发,降低水分消耗,提高块根产量,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微喷灌湿润面大,棵间蒸发量较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小管出流土壤水分散失量最高,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综上所述,滴灌对木薯的节水增产效应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灌溉方式 水分空间分布 耗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稻田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方荣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37,共3页
本文以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 ,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田间养分特征、病虫害发生情况、田间杂草生长及变化和小气候条件等 ,并对稻田生态系统内主要环境因素随田面水层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 本文以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 ,分析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水稻田间养分特征、病虫害发生情况、田间杂草生长及变化和小气候条件等 ,并对稻田生态系统内主要环境因素随田面水层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探讨既能节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分灌溉 水层 生态环境 杂草 稻田 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百色右江河谷芒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攀 李新建 +3 位作者 梁梅英 吴昌智 赵海雄 粟世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54-56,63,共4页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芒果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广西百色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芒果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设置滴灌(DI)、微喷灌(MSI)、低压管灌(LPI)3种灌溉方式与无灌溉(NI)作为对组照,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DI、MSI、LPI处...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芒果生长、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广西百色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芒果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设置滴灌(DI)、微喷灌(MSI)、低压管灌(LPI)3种灌溉方式与无灌溉(NI)作为对组照,开展对比试验。结果表明,DI、MSI、LPI处理较NI新梢长度、粗度、总数分别提高2.40%、4.33%、2.88%,3.85%、2.56%、5.13%,22.25%、25.17%、15.63%;灌溉较无灌溉提高了芒果的纵横径,其中DI、MSI对果型分布整体提高较为明显,LPI大幅度提高了纵径<100 mm的芒果分布;DI、MSI、LPI较NI分别增产90.91%、76.86%、43.59%;ER和V_C较NI增幅不大,仅增加4.18%、2.52%、4.88%和2.20%、2.67%、3.59%;DI、MSI、LPI处理SS和TSS较NI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9.45%、14.79%、8.46%和7.51%、9.62%、6.34%;TA含量DI、MSI、LPI处理较NI分别减少9.28%、5.43%、3.77%。DI、MSI可作为广西百色地区芒果主要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色右江河谷 芒果 灌溉方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茶叶高效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海雄 李新建 +2 位作者 韦峻 梁梅英 粟世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226-229,249,共5页
为探讨茶叶的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设计4种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梯度灌溉定额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灌溉定额为1500 m^3/hm^2;最佳灌溉效率的灌水时期及次数为:春梢期灌水4次,夏梢期灌水3次,秋梢期灌水4次,冬梢期灌水2次,全... 为探讨茶叶的高效节水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设计4种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梯度灌溉定额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灌溉定额为1500 m^3/hm^2;最佳灌溉效率的灌水时期及次数为:春梢期灌水4次,夏梢期灌水3次,秋梢期灌水4次,冬梢期灌水2次,全生育期总灌水1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灌溉制度 高效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产量和节水减排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梅英 粟世华 +3 位作者 刘圣锋 吴昌智 郭攀 赵海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2期212-215,共4页
2016—2019年对水稻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结合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量、排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率以及水稻产量等指标,可知间歇灌溉应用效果更好。间歇灌溉方式下早稻... 2016—2019年对水稻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的节水减排效果和水稻产量。结果表明:结合不同灌溉方式下灌水量、排水量、灌水次数、水分利用率以及水稻产量等指标,可知间歇灌溉应用效果更好。间歇灌溉方式下早稻和晚稻的灌水量分别为(201.5±34.8)和(240.9±42.1)mm,水分生产率分别为1.35和1.38 kg/m^(3),产量分别为(6189.0±373.5)和(6409.0±682.5)kg/hm^(2)。间歇灌溉结合70%化学肥料+30%菌肥的配比下,水稻产量更高。该研究结果可为水稻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灌溉 常规灌溉 薄浅湿晒灌溉 雨养灌溉 节水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茶园不同灌溉方式对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粟世华 赵海雄 +2 位作者 梁梅英 郭攀 吴昌智 《南方园艺》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笔者通过设置滴灌、微喷灌、喷灌为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750 m^(3)/hm^(2)(T1)、1500 m^(3)/hm^(2)(T2)、2250 m^(3)/hm^(2)(T3)3种灌溉定额,以不灌作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不灌相比,灌溉... 笔者通过设置滴灌、微喷灌、喷灌为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设750 m^(3)/hm^(2)(T1)、1500 m^(3)/hm^(2)(T2)、2250 m^(3)/hm^(2)(T3)3种灌溉定额,以不灌作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不灌相比,灌溉有助于茶叶增产,其中微喷灌T2处理茶叶年均产量最高,达到6858 kg/hm^(2)。2.灌溉有利于增加茶叶经济效益,在不同处理中,微喷灌T2的年均经济收益最高,达到53353元/hm^(2)。由此可见,以微喷灌为灌溉方式、灌溉定额1500 m^(3)/hm^(2)的组合是比较适宜茶叶增产增收的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灌溉方式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金桔灌溉效应研究
15
作者 梁梅英 粟世华 +2 位作者 李新建 唐建军 赵海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8-984,共7页
【目的】研究山地金桔灌溉效应,为推广山区高效节本灌溉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滴灌(A)和微喷灌(B)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按2250.0、3000.0、3750.0和4500.0 m3/ha灌溉定额设4个水平,以不灌溉作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及... 【目的】研究山地金桔灌溉效应,为推广山区高效节本灌溉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设滴灌(A)和微喷灌(B)两种灌溉方式,每种灌溉方式按2250.0、3000.0、3750.0和4500.0 m3/ha灌溉定额设4个水平,以不灌溉作对照,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及不同灌溉定额对金桔土壤理化性状、叶片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各灌溉处理的土壤气相、液相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下同),而固相低于对照;2250.0-3750.0 m3/ha灌溉定额处理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高于对照,其中A2处理最高,B3处理也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灌溉定额下金桔新梢、叶片相对生长率及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A2、B3处理在各自试验区内叶片长势最好。与对照相比,不同灌溉处理的产量均显著增高,品质也明显改善,A2、B3处理在各自试验区内产量最高,品质也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滴灌3000.0 m3/ha灌溉定额或微喷灌3750.0 m3/ha灌溉定额对促进金桔生长、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金桔 灌溉效应 灌溉方式 灌溉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及作物种类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婷 金鑫 +4 位作者 郭攀 宋颖 汤珊珊 张宇 梁桂优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124,共6页
坡耕地水土流失会导致作物产量及土壤生产力下降,坡度及作物种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不同坡度及作物种类开展水土流失量对比研究,对于南方红壤区合理利用土地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在5°、10°、15°坡地... 坡耕地水土流失会导致作物产量及土壤生产力下降,坡度及作物种类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针对不同坡度及作物种类开展水土流失量对比研究,对于南方红壤区合理利用土地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在5°、10°、15°坡地种植大豆、木薯、玉米等作物,开展了连续4 a的降雨侵蚀观测。2016-2019年的观测数据表明:作物种植类型对坡面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影响显著,在自然降雨情况下,同一坡度的坡面,大豆种植的产流量及产沙量明显小于时蔬,并且大豆种植不仅是在种植当年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在种植两年大豆之后再在同一坡面种植时蔬的单位面积土壤流失量要比一直种植时蔬的坡面小0.6 t/hm2,花生与木薯间作能降低年径流量与径流侵蚀量,是同坡度条件下的三分之二,在间作种植木薯与花生的情况下15°的坡面产流与产沙要明显小于10°的坡面,说明大豆种植及花生木薯间作更有利于南方红壤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15°的坡面更利于种植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侵蚀性降雨 径流量 土壤流失量 作物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岩溶灌区水分循环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俊峰 方荣杰 +1 位作者 郭纯青 李新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33,共3页
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分析中,要考虑岩溶区(覆盖岩溶区、裸露岩溶区)、非岩溶区的产汇流特点以及岩溶区和非岩溶区之间的水分转化关系。由于受岩溶区多孔隙、地上地下双重空间结构基岩的水文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和水管理措施的影响,岩溶... 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分析中,要考虑岩溶区(覆盖岩溶区、裸露岩溶区)、非岩溶区的产汇流特点以及岩溶区和非岩溶区之间的水分转化关系。由于受岩溶区多孔隙、地上地下双重空间结构基岩的水文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和水管理措施的影响,岩溶灌区水分循环呈现复杂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对变化环境的响应十分显著。基于岩溶灌区水分循环特点,建立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将气候变化模型、人类活动参数化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有机耦合,研究灌区水分循环对变化环境的响应过程,可为岩溶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制定农业节水、水资源调配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 岩溶灌区 变化环境 水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渗滤和湿地综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粟世华 刘圣锋 +3 位作者 吴昌智 方荣杰 郭攀 卫承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7期59-65,共7页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西岸村建立快速渗滤和湿地综合系统,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监测NH_(3)-N、TN、TP、COD,研究污染去除效果,去除效果和气温、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NH_(3)-N、T... 为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桂林市灵川县灵田镇西岸村建立快速渗滤和湿地综合系统,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监测NH_(3)-N、TN、TP、COD,研究污染去除效果,去除效果和气温、季节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NH_(3)-N、TN、TP和COD去除效果明显,去除率分别为87.75%、78.88%、93.94%和89.24%,污水排放符合GB 18918—2002的一级A类标准;NH_(3)-N、TN、TP和COD的去除率与气温在0.01水平显著正相关,COD受气温影响较大;NH_(3)-N、TN、TP、COD的去除效果为平水期优于丰水期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渗滤 生物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甘蔗生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粟世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4,18,共7页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甘蔗生理动态变化,从生理角度探讨甘蔗各个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在甘蔗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设置不同程度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甘蔗根系活力、自由水、束缚水、叶绿素、丙二...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甘蔗生理动态变化,从生理角度探讨甘蔗各个生育期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在甘蔗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设置不同程度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甘蔗根系活力、自由水、束缚水、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幼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55%时根系活力、自由水含量最高;分蘖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时自由水、叶绿素含量最高;伸长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最高,低于60%时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成熟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时蔗叶遭受旱害,丙二醛、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可见,前期适当控水有利于甘蔗生长发育,中后期应注意灌溉,防止干旱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土壤水分 生理指标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综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性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昌智 李新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7-183,共7页
【目的】研究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综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性运行效果,为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新型污水治理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试区建立快速渗滤和人工生物湿地相连接的系统,分别按不同季节开展水质净化试验,将... 【目的】研究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综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性运行效果,为推广适宜农村地区的新型污水治理技术和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在试区建立快速渗滤和人工生物湿地相连接的系统,分别按不同季节开展水质净化试验,将农村污水放入系统中,经由渗滤池和生物塘进行逐级处理,同时采集各环节的水样,测其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的浓度,并与试验前的水质相比较,计算污染物的去除率,分析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季节性去除效果。【结果】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综合系统在试验期间对农村生活污水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大的去除作用,在季节上其去除效果夏、秋季优于春、冬季,COD、TN、TP的去除率均在夏季最高,分别为92.2%、87.0%和85.9%,冬季相对较低,但也达到81.8%、76.1%、70.4%的去除水平。【结论】快速渗滤和生物湿地相结合的系统在各季节内均能正常运行,并有效去除各种污染物,在治理和修复农村生活污水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渗滤系统 人工生物湿地 农村生活污水 净化效果 季节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