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镍氢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长久 叶乃清 刁汉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Tow nanosize powders of β Ni(OH) 2 and NiO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NiC 2O 4·2H 2O with NaOH and NiCl 2·6H 2O with NaOH respectively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Their electrochemica... Tow nanosize powders of β Ni(OH) 2 and NiO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NiC 2O 4·2H 2O with NaOH and NiCl 2·6H 2O with NaOH respectively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composed of the two kinds of nano particles and zinc powder displayed excellent discharge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氧化镍 固相反应 纳米复合电极材料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环境系统有机氯农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姚慧丽 王英辉 +1 位作者 祁士华 游远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共4页
为探索有机氯农药在扩散迁移、水-土界面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组成变化规律,对经济作物基地有机氯农药研究发现:土壤和水介质中17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主要污染物为HCHs、DDTs和硫丹硫酸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3.47~544.22ng... 为探索有机氯农药在扩散迁移、水-土界面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组成变化规律,对经济作物基地有机氯农药研究发现:土壤和水介质中17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主要污染物为HCHs、DDTs和硫丹硫酸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3.47~544.22ng/g)远高于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2.55~4.06ng/L),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有随深度而降低的趋势。通过等值线图描述HCHs和DDTs在土壤表层(0~5cm)和土壤下层(5~20cm)中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人类使用农药的历史。统计分析显示有机氯农药组分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为0.63~0.84(P<0.01,N=23)),这与农药来源相对稳定(即主要是早期使用残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地球化学 土壤-水 襄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胱氨酸复合掺杂聚苯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长久 姜吉琼 +1 位作者 刁汉明 刘勇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采用化学法用苯胺与盐酸和 L-胱氨酸掺杂合成聚苯胺 ,将样品与一定量的导电物质石墨混合 ,制备成电极材料测定其电极过程的循环伏安特性 ,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经电化学性能测试 ,发现其氧化还原可逆性和稳定性都... 采用化学法用苯胺与盐酸和 L-胱氨酸掺杂合成聚苯胺 ,将样品与一定量的导电物质石墨混合 ,制备成电极材料测定其电极过程的循环伏安特性 ,详细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其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经电化学性能测试 ,发现其氧化还原可逆性和稳定性都较好。电极样品在 1 0 m A/ cm2充电 2 h,以 2 m A/ cm2恒电流、终止电压为 1 .0 V的放电制度下 ,可持续放电 8h。结果表明 ,本法所制备的聚苯胺掺杂复合电极材料 ,充放电效率较高 ,放电容量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胱氨酸 复合掺杂 聚苯胺 电化学性能 复合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_xCo_(1-x)O_2——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邹正光 麦立强 +2 位作者 陈寒元 吴伯麟 彭忠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345,共3页
采用Ni(OH) 2 、Co(OH) 2 及LiOH·H2 O为原料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xCo1-xO2 ( 0≤x≤ 1)。XRD测试表明 ,随n(Ni)∶n(Co)的逐渐降低 ,晶胞参数a、c、V明显减小 ,原因是LiNixCo1-xO2 晶胞中有部分Ni3 + 和Co3 + 取代部分Li+... 采用Ni(OH) 2 、Co(OH) 2 及LiOH·H2 O为原料合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LiNixCo1-xO2 ( 0≤x≤ 1)。XRD测试表明 ,随n(Ni)∶n(Co)的逐渐降低 ,晶胞参数a、c、V明显减小 ,原因是LiNixCo1-xO2 晶胞中有部分Ni3 + 和Co3 + 取代部分Li+ 应占据的位置。SEM分析表明 ,产物颗粒基本均匀 ,一次粒子颗粒间的边界较明显 ,粒径分布为 1~ 10 μm ,平均粒径为 4.6 2 μm。合成材料的充放电性能较好 ,LiNi0 .3Co0 .7O2 的首次充电容量达到 15 6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合成 LINIXCO1-XO2 电化学性能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Nd^(3+)与Cu^(2+)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广燕 刘长久 +1 位作者 吴华斌 赵卫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5-58,共4页
晶态氢氧化镍[Ni(OH)2]在碱性电解液中易发生相变,影响其电化学性能。文中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Nd3+和Cu2+复合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2粉体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及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非晶态Ni(OH)2样品材... 晶态氢氧化镍[Ni(OH)2]在碱性电解液中易发生相变,影响其电化学性能。文中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Nd3+和Cu2+复合掺杂非晶态纳米Ni(OH)2粉体材料,并对其结构形貌及物理特性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非晶态Ni(OH)2样品材料,微结构含有较多结晶水,物相近似球形,粒径大小在20—30nm。对样品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掺杂Nd3+和Cu2+的摩尔比为2∶1时,所制备的样品材料合成镍电极,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在恒电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高达348.0mA.h/g,放电中值电压为1.2723V,同时样品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可逆性较好,电极过程的电化学阻抗较小。电化学性能优于目前MH-Ni生产应用的晶态β-Ni(OH)2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 Nd3+和Cu2+复合掺杂 非晶态纳米Ni(OH)2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电绝缘材料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先来 饶保林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5期60-62,74,共4页
简要介绍了几种测定固体电绝缘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重点讨论了保护热流计法测定固体电绝缘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原理、导热仪的结构、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关键词 导热系数 导热仪 保护热流计 电绝缘材料 固体材料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u_(0.05)Mn_(1.95)O_(3.9)F_(0.1)的结构与电化学特性(英文)
7
作者 刘长久 易凌英 +1 位作者 李继春 吴华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81-282,共2页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经充放电循环测试可知:LiCu0.05Mn1.95O3.9F0.1材料比LiMn2O4正极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池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复合掺杂 溶胶-凝胶法 LiCu0.05Mn1.95O3.9V0.1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a^(2+)─F~-─H_2O系的环境化学
8
作者 彭铁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6-68,共3页
用CO2─Ca2+─F-─H2O系来模拟富钙地球化学环境,导出公式Lg〔F-〕+LgB(12),将此式用于含氟水的处理等。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钙离子 氟离子 环境化学 含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氯氧镁复合材料增强体系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旭东 翁睿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选用中碱B1 7玻璃纤维布及天然植物纤维网格织物作为氯氧镁水泥制品的增强材料。利用表面活性剂脲醛树脂胶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处理玻纤 ,经耐老化、防潮效果等实验研究表明 ,氯氧镁水泥的最佳基础配比为m (MgO)∶V (MgCl2 ) =1 0 0 0 ... 选用中碱B1 7玻璃纤维布及天然植物纤维网格织物作为氯氧镁水泥制品的增强材料。利用表面活性剂脲醛树脂胶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处理玻纤 ,经耐老化、防潮效果等实验研究表明 ,氯氧镁水泥的最佳基础配比为m (MgO)∶V (MgCl2 ) =1 0 0 0 g∶45 0mL ,ρ (MgCl2 )为 1 2 4g/mL ;稀释 1 0 % (wB)的脲醛树脂作表面活性剂浸润玻纤 ,在氯氧镁水泥中掺入防水剂w (K3 ·XY6 ) 2 %~ 3 % ,制成的复合材料 ,玻纤与水泥的浸润角最小 ,弯曲强度较高 (72 2 3~ 77 5 3MPa) ,软化系数最高 (0 93 ) ,强度保留率达 95 %。用天然植物纤维网格织物制成的增强氯氧镁复合材料 ,浸润角较小 ,软化系数较高 (0 71~0 89) ,强度保留率高 (89%~ 98% )。表面活性剂能使玻璃纤维与氯氧镁水泥有更好的粘接 ;该活性剂既是防护层 ,又使起着骨架作用的玻璃纤维不被碱蚀 ;防水剂的掺入 ,改变了氯氧镁基体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晶体形貌 ,从而延长了制品的耐候性 ,改善了制品变形翘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氯氧镁复合材料 防水剂 粘接 耐水性 表面处理剂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长久 唐建斌 +3 位作者 钟胜奎 尚伟 刁汉明 姜吉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化学法合成导电聚苯胺 ,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苯胺的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在确定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下 ,聚苯胺的合成产率为 94 %、电导率为 5 .6 S/ cm。将合成得到的聚苯胺掺杂导电粉体制备成高分子复合电极材... 以化学法合成导电聚苯胺 ,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苯胺的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在确定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下 ,聚苯胺的合成产率为 94 %、电导率为 5 .6 S/ cm。将合成得到的聚苯胺掺杂导电粉体制备成高分子复合电极材料 ,在恒电流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开路电位和放电电位较高 ,在以 4 m A/ cm2恒电流放电 ,终止电位为 1.2 V时 ,放电时间可持续 16 .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聚苯胺 电导率 产率 复合电极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链大分子偶联剂对SF/PP木塑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波 陆绍荣 +1 位作者 王敏 刘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8,共4页
合成含柔性链段的大分子偶联剂,以此作为剑麻纤维(SF)/聚丙烯(PP)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剂,研究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晶态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提出复合材料界面增容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含柔性链段大分子偶联剂表面处... 合成含柔性链段的大分子偶联剂,以此作为剑麻纤维(SF)/聚丙烯(PP)木塑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剂,研究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晶态结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提出复合材料界面增容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含柔性链段大分子偶联剂表面处理SF后,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冲击强度可达22.08kJ/m2,比未经偶联剂处理的复合材料提高了49.4%;热稳定性和PP相的结晶速率及结晶度有所提高,晶态结构无变化,仍是典型的α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聚丙烯 大分子偶联剂 木塑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韦春 牟秋红 +2 位作者 牛永亮 傅裕 陈滔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9-842,共4页
采用碱处理方法对剑麻纤维(SF)进行处理、细化,通过模压成型制备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DMA)、力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等测定研究了剑麻纤维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 采用碱处理方法对剑麻纤维(SF)进行处理、细化,通过模压成型制备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复合材料。采用动态力学(DMA)、力学性能、热膨胀性能等测定研究了剑麻纤维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比强度、比模量、耐磨性能、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材料冲击断面和磨损面的形态。结果表明,制得的SF/PF复合材料的α转变温度提高,贮存模量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得到显著改善,加入SF的复合材料的冲击断裂面出现明显的纤维拔出形态,材料的磨损面呈现粘着磨损特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酚醛树脂 增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原位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韦春 牛永亮 +2 位作者 牟秋红 钟锦标 杨小王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5-838,共4页
为了探讨剑麻纤维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聚合填充工艺,通过模压成型方式制成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原位复合材料.考察了SF的表面处理方式、用量、长度以及同玻璃纤维(GF)混杂增强与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 为了探讨剑麻纤维对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聚合填充工艺,通过模压成型方式制成剑麻纤维/酚醛树脂(SF/PF)原位复合材料.考察了SF的表面处理方式、用量、长度以及同玻璃纤维(GF)混杂增强与复合材料耐磨性能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磨损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F的用量和长度对材料的耐磨性能有一定影响,合适的用量和长度是得到高耐磨性能复合材料的必要条件,GF与SF混杂后材料的耐磨损性能随着SF用量的增加而增加;SEM揭示了复合材料相应的磨损机理.SF表面处理后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酚醛树脂 表面处理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林大岩洞岩溶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英辉 祁士华 +6 位作者 李杰 刑新丽 舒菲菲 王向琴 王珺 刘华峰 张俊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70-1475,共6页
首次对桂林岩溶区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穴土壤受到了有机氯农药的轻度污染,其中大气传输对有机氯农药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17种有机氯农药中,以DDTs、HCHs和氯丹污染为主。在洞穴内部OCP总量为1.19~1... 首次对桂林岩溶区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穴土壤受到了有机氯农药的轻度污染,其中大气传输对有机氯农药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17种有机氯农药中,以DDTs、HCHs和氯丹污染为主。在洞穴内部OCP总量为1.19~11.18 ng/g,远低于洞外土壤中的含量(11.41~23.62 ng/g)。在洞内土壤中,HCHs含量高于DDTs,在HCH四种同分异构体中,β-HCH占HCHs的比例远高于其他3种同分异构体。除β-HCH外,其他3种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分布均匀,可能是由洞穴环境稳定、气候分带等因素造成的。在洞外土壤中,异构体百分比和示踪标志物比值表明周围可能有林丹扣三氯杀螨醇的新近输入。研究区六六六和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上使用的农药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桂林地区 岩溶洞穴 土壤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xCo_(1-x)O_2的合成 被引量:8
15
作者 邹正光 麦立强 +2 位作者 陈寒元 吴伯麟 彭忠东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6-118,共3页
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锂离子电池五极材料LiNixCo1-xO2(0≤x≤1),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实验证明,随合成时间的增长,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构更完整,电化学性能更好。在600℃预烧一... 通过固相合成法合成锂离子电池五极材料LiNixCo1-xO2(0≤x≤1),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和配比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实验证明,随合成时间的增长,产物的衍射峰强度增大,结构更完整,电化学性能更好。在600℃预烧一段时间的条件下,750℃恒温合成的产物要比650℃和 850℃保温合成的产物层状结构更明显,首次充电容量更高。按镍钴的不同配比,均能合成出结构良好的LiNixCo1-xO2,而配比为n(Li):n(Ni):n(Co)=1.15:0.3:0.7(摩尔比)时合成出的产物初始容量较高,达到156.146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XCO1-XO2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处理对剑麻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才红 韦春 +1 位作者 熊卫锋 牛永亮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共4页
用KH -550硅烷偶联剂对剑麻纤维 (SF)进行表面处理 ,再制备剑麻/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研究了SF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复合体系的界面粘合性 ,并借助偏光显微镜 (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结... 用KH -550硅烷偶联剂对剑麻纤维 (SF)进行表面处理 ,再制备剑麻/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研究了SF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探讨了复合体系的界面粘合性 ,并借助偏光显微镜 (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经过KH -550硅烷偶联剂处理后 ,复合材料的界面粘合性较好 ,提高了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纤维 酚醛树脂 复合材料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发光菌毒性的测定和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辉 刘丹丹 +2 位作者 柳红霞 王遵尧 王连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38,共4页
测定了10种农药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lgEC50);采用密度泛涵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17种农药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将这些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利用半致死浓度(EC50)实验数... 测定了10种农药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lgEC50);采用密度泛涵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17种农药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将这些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利用半致死浓度(EC50)实验数据,建立了用于预测农药毒性的模型,其相关方程(相关系数r=0.9455)包含2个变量,即分子的最正氢原子电荷(qH+)和熵(SΘ),并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此外,还利用该模型预测了17种农药对发光菌的-lgE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毒性 密度泛涵理论(DFT)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处理对剑麻纤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锦标 牛永亮 +1 位作者 吕建 韦春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3-55,共3页
采用经蒸汽爆破处理的剑麻纤维(SF),通过模压成型制备SF/PF共混复合材料,研究了SF用量、SF与玻璃纤维(GF)的配比对SF/P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F用量为10%~15%、SF/GF质量配比为1/1时,SF/PF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都有... 采用经蒸汽爆破处理的剑麻纤维(SF),通过模压成型制备SF/PF共混复合材料,研究了SF用量、SF与玻璃纤维(GF)的配比对SF/PF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F用量为10%~15%、SF/GF质量配比为1/1时,SF/PF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都有所提高,耐磨损性能提高尤为显著;POM和SEM的观察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后的剑麻纤维,与基体材料的结合作用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 剑麻纤维 酚醛树脂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萘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红艳 王遵尧 +1 位作者 刘树深 翟志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6-340,共5页
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76个多氯萘分子,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引入到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相关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建立了拟合度高、物理意义明确、预测能力强的保留时间-结构参数的相关方程(模型Ⅰ)(r2=... 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76个多氯萘分子,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引入到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相关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建立了拟合度高、物理意义明确、预测能力强的保留时间-结构参数的相关方程(模型Ⅰ)(r2=0.9957);再以氯原子的取代个数和相互位置作为理论描述符,得出另一模型(模型Ⅱ)(r2=0.9967)。找出了影响多氯萘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保留相关 保留指数 从头算方法(ab initio) 氯取代个数 取代位置 多氯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锑的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侯逸众 申屠超 +2 位作者 范云场 朱岩 陈梅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1,115,共4页
采用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在线联用测定土壤中的锑含量,其中氢化物发生通过以纯铅为阴极,2根钛丝作阳极的双阳极电解池实现。对电解池工作条件及原子荧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工作条件为以0.5mol.L-1硫酸作电解液,流速2.0mL.... 采用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在线联用测定土壤中的锑含量,其中氢化物发生通过以纯铅为阴极,2根钛丝作阳极的双阳极电解池实现。对电解池工作条件及原子荧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工作条件为以0.5mol.L-1硫酸作电解液,流速2.0mL.min-1,阴极电解电流密度0.5A.cm-2。同时以去离子水为进样载流,流速设定为1.5mL.min-1,六通阀进样100μL得到方法检出限为0.91μg.L-1(S/N=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8%(50μg.L-1,n=11);线性范围为1~300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