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介电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申玉芳 邹正光 +2 位作者 李含 龙飞 吴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4,共6页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小型化、高速化成为一种主导发展趋势。采用高介电材料制备的器件尺寸仅为传统振荡器和介质相的1/K,使得高介电材料成为电子材料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高介电钙钛矿型无机陶瓷材料与可加工性强的聚... 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小型化、高速化成为一种主导发展趋势。采用高介电材料制备的器件尺寸仅为传统振荡器和介质相的1/K,使得高介电材料成为电子材料行业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高介电钙钛矿型无机陶瓷材料与可加工性强的聚合物材料两相复合材料结合了两相各自的优势,比如聚合物相的低温(200℃)可加工性与机械强度以及陶瓷相的高介电性,成为高介电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高K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其高介电理论、材料制备方法及发展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K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CCTO B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酯类环氧液晶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小王 陆绍荣 +1 位作者 虞锦洪 吴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液晶环氧预聚物(PHQEP),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广角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POM)对PHQEP的分子结构和液晶性进行表征。研究了PHQEP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通过DSC、TGA及S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 采用相转移催化剂合成液晶环氧预聚物(PHQEP),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广角X射线衍射及偏光显微镜(POM)对PHQEP的分子结构和液晶性进行表征。研究了PHQEP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通过DSC、TGA及S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HQEP是典型的向列型液晶,加入PHQEP的环氧固化体系,韧性和热稳定性都有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液晶环氧 韧性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蒋玉梅 陆绍荣 +1 位作者 张晨曦 杨桂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采用超支化聚酯与聚硅酸溶胶共混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2三元共混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支化聚酯/聚硅酸溶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 采用超支化聚酯与聚硅酸溶胶共混改性环氧树脂,制备了环氧树脂/超支化聚酯/纳米SiO2三元共混体系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超支化聚酯/聚硅酸溶胶增韧改性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力学性能及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及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酯/聚硅酸的加入使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纳米SiO2的含量为1%(质量分数,下同)时冲击强度比纯环氧树脂提高了10.48kJ/m2,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也提高了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酯 纳米SIO2 环氧树脂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申玉芳 龙飞 邹正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1,共4页
光催化材料以其光致电、空气净化、杀菌除臭、废水处理等独特功能而备受研究者关注。综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原理、研究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应用进程,分析了该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光催化剂 能源材料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GF/LCPU原位混杂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韦春 徐灯 +1 位作者 卢炽华 吕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2-155,共4页
利用自行合成的端基含有活性基团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LCPU)对不饱和聚酯(U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改性。用DSC、TGA、热膨胀仪、DMA测试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断面的... 利用自行合成的端基含有活性基团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LCPU)对不饱和聚酯(U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改性。用DSC、TGA、热膨胀仪、DMA测试了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用扫描电镜(SEM)对材料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LCPU含量为2.5%-5%,材料的综合热性能较好,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失重温度、维卡软化点温度都有所提高,热膨胀性能得到改善。SEM观察表明,LCPU的加入对提高材料的断裂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性液晶 不饱和聚酯 热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S结合热压制备TiC-Al_2O_3/Fe-Al复合材料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英辉 李晓敏 +1 位作者 吴一 邹正光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以天然钛铁矿、铝粉和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铝热还原法并结合热压烧结技术,制备出TiC-Al2O3/Fe-Al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预热时间少于120s时,预热时间越长,反应燃烧波速度越大,当预热时间继续增大,对反应燃烧波速度的影... 以天然钛铁矿、铝粉和石墨为主要原料,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铝热还原法并结合热压烧结技术,制备出TiC-Al2O3/Fe-Al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预热时间少于120s时,预热时间越长,反应燃烧波速度越大,当预热时间继续增大,对反应燃烧波速度的影响不再显著;加入添加剂Y2O3为0.2%时,金属相较均匀地弥散分布在陶瓷颗粒周围.晶粒尺寸约为2~3μm,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4%,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为599.29MPa、83.7H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l2O3/Fe—Al复合材料 SHS 钛铁矿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钢渣基新型膨胀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平 王红喜 王英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9-262,共4页
将特殊工艺生产的钢渣粉、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石膏按1:(0.5~1):(1~1.5)的质量比进行粉磨、混合、均化,利用其水化反应所得的多元膨胀源制得一种具有持续稳定膨胀功能的钢渣基新型膨胀剂.研究结果表明,该膨胀剂完全符合《... 将特殊工艺生产的钢渣粉、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石膏按1:(0.5~1):(1~1.5)的质量比进行粉磨、混合、均化,利用其水化反应所得的多元膨胀源制得一种具有持续稳定膨胀功能的钢渣基新型膨胀剂.研究结果表明,该膨胀剂完全符合《混凝土膨胀剂》(JC476—2001)标准,其7和28d水中限制膨胀率分别为4×10^-4~6×10^-4和6×10^-4~9×10^-4,空气中21d限制膨胀率为3×10^-4~5×10^-4;钢渣基膨胀剂对混凝土硬化后期(28~90d)体积变化的补偿收缩优势优于UEA膨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多元膨胀源 膨胀剂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星球磨法加工制备SiC超细粉 被引量:1
8
作者 申玉芳 张振军 邹正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05期152-154,共3页
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平均粒径约为10μm的SiC粉料进行了球磨,酸洗,制粉。发现粉料在酸化除铁过程中产生的硬团聚为Fe(OH)3胶桥所致;另外,测试溶液接近SiC等电点致使颗粒发生团聚,亦是粒度测试结果偏大的原因所在。深入分析了其物理... 用行星式球磨机对平均粒径约为10μm的SiC粉料进行了球磨,酸洗,制粉。发现粉料在酸化除铁过程中产生的硬团聚为Fe(OH)3胶桥所致;另外,测试溶液接近SiC等电点致使颗粒发生团聚,亦是粒度测试结果偏大的原因所在。深入分析了其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与机理,制备出平均粒径为523nm的SiC粉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式球磨 粒度 SIC微粉 Fe(OH)3胶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材料LiMn_2O_4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杜荣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LiMn2O4材料掺杂以及改性的最新研究现状,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MN2O4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中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x)Ti_xO_2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乃清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N i(OH)2、TiO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LiN i1-xTixO2(x=0.025、0.050、0.100),用XRD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用SEM研究了合成材料的形貌,用电池性能测试仪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原料中的n... 以N i(OH)2、TiO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在空气中合成了LiN i1-xTixO2(x=0.025、0.050、0.100),用XRD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物相和结构,用SEM研究了合成材料的形貌,用电池性能测试仪研究了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原料中的n(Ti)/n(N i+Ti)值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少量的钛可以进入LiN iO2的晶格形成LiN i1-xTixO2固溶体,而钛含量过大则会出现杂相.n(Ti)/n(N i+Ti)值为0.050的样品结构有序度最高,充放电容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xTixO2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u_(0.05)Mn_(1.95)O_(3.9)F_(0.1)的结构与电化学特性(英文)
11
作者 刘长久 易凌英 +1 位作者 李继春 吴华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81-282,共2页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 以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阴阳离子复合掺杂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LiCu0.05Mn1.95O3.9F0.1,XRD表征合成产物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SEM测试表明所合成产物的颗粒达到了亚微米级,且分布均匀,形貌较好。以该物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经充放电循环测试可知:LiCu0.05Mn1.95O3.9F0.1材料比LiMn2O4正极材料能够更好地抑制电池的可逆容量在充放电过程中的衰减,循环性能有了很大改善,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可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离子复合掺杂 溶胶-凝胶法 LiCu0.05Mn1.95O3.9V0.1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火材料废料的粒度对研磨介质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钟莲云 吴伯麟 张联盟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1,共5页
以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废料为原料,采用冷等静压成型和低温快烧工艺,制备了高性能的含60%Al2O3的陶瓷研磨介质.瓷球的磨损率为建陶行业用国际最高水平95%瓷球的1/3~1/2,体积密度达3.347g·cm^-3.随着耐火材料废料颗粒逐步... 以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废料为原料,采用冷等静压成型和低温快烧工艺,制备了高性能的含60%Al2O3的陶瓷研磨介质.瓷球的磨损率为建陶行业用国际最高水平95%瓷球的1/3~1/2,体积密度达3.347g·cm^-3.随着耐火材料废料颗粒逐步细化,瓷球的烧成温度下降,体积密度升高,耐磨性提高,晶粒尺寸、气孔率及孔径减小,而且分布趋向均匀化.瓷球的主晶相为刚玉,次品相为钙长石、尖晶石和莫来石,磨损机理以穿晶断裂为主,而且晶粒变小,穿晶断裂的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废料 粒度 60%Al2O3陶瓷研磨介质 耐磨性 穿晶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负极表面处理
13
作者 杜荣斌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MH/Ni电池内压过高导致安全隐患,所以采取对负极片进行表面处理来降低MH/Ni电池的内压。对负极片进行表面处理的关键是浸胶胶液配方及涂抹胶液的均匀程度,特别是负极片表面的碳颗粒是否会迁移到隔膜和电解液中。负极浸胶的胶液主要... MH/Ni电池内压过高导致安全隐患,所以采取对负极片进行表面处理来降低MH/Ni电池的内压。对负极片进行表面处理的关键是浸胶胶液配方及涂抹胶液的均匀程度,特别是负极片表面的碳颗粒是否会迁移到隔膜和电解液中。负极浸胶的胶液主要是将水、SBR、Ni粉、导电碳黑等按一定的比例配比混合均匀而成。通过对比试验,测试内压、容量等性能,发现使用C配方(SBR:H2O:碳黑:Ni=1.5:30:30:1.5)的电池内压最低,内压介于0.58~0.76MPa之间,达到了降低内压的预期效果,且电池的其它性能也不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NI电池 表面处理 内压 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型液晶聚氨酯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2
14
作者 蒋玉梅 陆绍荣 +1 位作者 龚永洋 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0-153,共4页
合成了联苯型液晶聚氨酯(LCPU),并以其为增韧剂对环氧树脂(EP)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LCPU含量对LCPU/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LCPU/EP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力学性能及断裂面的微观形貌进行... 合成了联苯型液晶聚氨酯(LCPU),并以其为增韧剂对环氧树脂(EP)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LCPU含量对LCPU/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动态粘弹谱仪、扫描电镜等手段对LCPU/EP复合材料的动态热力学性能及断裂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PU的加入可使LCPU/EP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2倍~3倍,弯曲强度增加了40%~60%,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储能模量(E′g)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聚氨酯 环氧树脂 增韧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铜银合金粉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1 位作者 张桂芳 钟莲云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导电填料是电子产品用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元。为防止银基填料中Ag的迁移及克服镀银铜粉的缺点,作者采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和Ag+,直接制备了由平均粒径15μm的片状富Ag固溶体合金粉SAg(Cu)和平均粒径2μm的球形富Cu固溶体合金粉SCu(Ag)... 导电填料是电子产品用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元。为防止银基填料中Ag的迁移及克服镀银铜粉的缺点,作者采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和Ag+,直接制备了由平均粒径15μm的片状富Ag固溶体合金粉SAg(Cu)和平均粒径2μm的球形富Cu固溶体合金粉SCu(Ag)组成的Cu-Ag合金混合粉。研究了AgNO3用量、CuSO4浓度、反应温度等对Cu-Ag合金粉抗氧化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发现上述因素明显影响Cu-Ag合金粉的性能,制备出在<700℃温度煅烧后不被氧化且导电性能不改变的Cu-Ag合金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合金粉 直接制备 片状 镀银 平均粒径 导电填料 改变 影响 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 被引量:17
16
作者 文小年 王林江 谢襄漓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5-247,共3页
研究了赤泥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及赤泥的掺加量、吸附反应时间、溶液中Pb2+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铅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2h.赤泥的掺加量为2g/L时,2h后吸附率可达99.6%;溶... 研究了赤泥对水体中铅离子的吸附作用及赤泥的掺加量、吸附反应时间、溶液中Pb2+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铅离子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2h.赤泥的掺加量为2g/L时,2h后吸附率可达99.6%;溶液初始Pb2+浓度越大,吸附率越小.但当把赤泥的掺加量固定为0.625g赤泥/100mgPb2+时,溶液的初始Pb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较小.温度对吸附作用的影响较为显著,温度越高,吸附率越大,表明吸附为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 铅离子 吸附作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铜石墨粉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艳 肖清贵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表面镀铜的非金属材料是当前功能材料开发的一个热点。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粉的表面进行化学镀铜,通过对化学镀铜沉积速度和镀层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获得表面包覆良好的镀层。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可以分为表面预处理、化... 表面镀铜的非金属材料是当前功能材料开发的一个热点。利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粉的表面进行化学镀铜,通过对化学镀铜沉积速度和镀层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获得表面包覆良好的镀层。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可以分为表面预处理、化学镀和性能测试三大步骤。研究重点放在化学镀施镀步骤上,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的镀铜工艺配方,并将此配方应用于实际,得到了色泽光亮、分散性好的石墨镀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石墨粉 化学镀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剂在制备片状超细铜粉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钟莲云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29,共3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H3·H2O、乙二胺或EDTA为络合剂,制备了1~10μm表面光滑的片状超细铜粉。在制备过程中,络合剂与Cu2+形成络合物,控制铜的生成速率,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这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因素。...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NH3·H2O、乙二胺或EDTA为络合剂,制备了1~10μm表面光滑的片状超细铜粉。在制备过程中,络合剂与Cu2+形成络合物,控制铜的生成速率,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这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因素。并研究了NH3·H2O的用量对铜粉粒径及铜的转化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剂 化学还原法 片状 超细铜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弥散增韧Al_2O_3复相陶瓷 被引量:6
19
作者 申玉芳 芦令超 邹正光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以金属间化合物NiAl为弥散增韧相,制备了氧化铝复相陶瓷,深入探讨了其性能及增韧效果与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600℃下真空烧结所制备的Al2O3复相陶瓷(φ(NiAl)=20%)断裂韧性为K1C=8.2MPa·m1/2,比单体系氧化铝陶瓷(K1C=4.84M... 以金属间化合物NiAl为弥散增韧相,制备了氧化铝复相陶瓷,深入探讨了其性能及增韧效果与显微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600℃下真空烧结所制备的Al2O3复相陶瓷(φ(NiAl)=20%)断裂韧性为K1C=8.2MPa·m1/2,比单体系氧化铝陶瓷(K1C=4.84MPa·m1/2)提高了约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铝陶瓷 增韧 复相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掺杂非晶纳米氢氧化镍的制备及性能(英文)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长久 王慧景 +1 位作者 孙丹 陆莉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283-284,共2页
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TEM和TG-DS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材料粉体近似为球形,粒径为50nm左右,热分解反应温度较低(269.4... 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化镍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TEM和TG-DS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样品材料粉体近似为球形,粒径为50nm左右,热分解反应温度较低(269.4℃)且含较多的结晶水。充放电结果表明,当Cu的掺杂量为5%时,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且循环充放电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非晶相氢氧化镍 物理特征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