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环境系统有机氯农药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姚慧丽 王英辉 +1 位作者 祁士华 游远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共4页
为探索有机氯农药在扩散迁移、水-土界面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组成变化规律,对经济作物基地有机氯农药研究发现:土壤和水介质中17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主要污染物为HCHs、DDTs和硫丹硫酸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3.47~544.22ng... 为探索有机氯农药在扩散迁移、水-土界面作用等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的组成变化规律,对经济作物基地有机氯农药研究发现:土壤和水介质中17种有机氯农药均有检出,主要污染物为HCHs、DDTs和硫丹硫酸盐。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3.47~544.22ng/g)远高于水体中有机氯农药含量(2.55~4.06ng/L),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有随深度而降低的趋势。通过等值线图描述HCHs和DDTs在土壤表层(0~5cm)和土壤下层(5~20cm)中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人类使用农药的历史。统计分析显示有机氯农药组分间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R为0.63~0.84(P<0.01,N=23)),这与农药来源相对稳定(即主要是早期使用残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地球化学 土壤-水 襄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a^(2+)─F~-─H_2O系的环境化学
2
作者 彭铁辉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66-68,共3页
用CO2─Ca2+─F-─H2O系来模拟富钙地球化学环境,导出公式Lg〔F-〕+LgB(12),将此式用于含氟水的处理等。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钙离子 氟离子 环境化学 含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复合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长久 唐建斌 +3 位作者 钟胜奎 尚伟 刁汉明 姜吉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以化学法合成导电聚苯胺 ,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苯胺的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在确定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下 ,聚苯胺的合成产率为 94 %、电导率为 5 .6 S/ cm。将合成得到的聚苯胺掺杂导电粉体制备成高分子复合电极材... 以化学法合成导电聚苯胺 ,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聚苯胺的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在确定的配方和工艺条件下 ,聚苯胺的合成产率为 94 %、电导率为 5 .6 S/ cm。将合成得到的聚苯胺掺杂导电粉体制备成高分子复合电极材料 ,在恒电流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开路电位和放电电位较高 ,在以 4 m A/ cm2恒电流放电 ,终止电位为 1.2 V时 ,放电时间可持续 16 .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聚苯胺 电导率 产率 复合电极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镍氢氧化镍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长久 叶乃清 刁汉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Tow nanosize powders of β Ni(OH) 2 and NiO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NiC 2O 4·2H 2O with NaOH and NiCl 2·6H 2O with NaOH respectively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Their electrochemica... Tow nanosize powders of β Ni(OH) 2 and NiO were synthesized by solid state reaction of NiC 2O 4·2H 2O with NaOH and NiCl 2·6H 2O with NaOH respectively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SEM. Their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composed of the two kinds of nano particles and zinc powder displayed excellent discharge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镍 氧化镍 固相反应 纳米复合电极材料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林大岩洞岩溶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英辉 祁士华 +6 位作者 李杰 刑新丽 舒菲菲 王向琴 王珺 刘华峰 张俊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70-1475,共6页
首次对桂林岩溶区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穴土壤受到了有机氯农药的轻度污染,其中大气传输对有机氯农药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17种有机氯农药中,以DDTs、HCHs和氯丹污染为主。在洞穴内部OCP总量为1.19~1... 首次对桂林岩溶区洞穴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穴土壤受到了有机氯农药的轻度污染,其中大气传输对有机氯农药的贡献起主导作用。在17种有机氯农药中,以DDTs、HCHs和氯丹污染为主。在洞穴内部OCP总量为1.19~11.18 ng/g,远低于洞外土壤中的含量(11.41~23.62 ng/g)。在洞内土壤中,HCHs含量高于DDTs,在HCH四种同分异构体中,β-HCH占HCHs的比例远高于其他3种同分异构体。除β-HCH外,其他3种同分异构体的含量分布均匀,可能是由洞穴环境稳定、气候分带等因素造成的。在洞外土壤中,异构体百分比和示踪标志物比值表明周围可能有林丹扣三氯杀螨醇的新近输入。研究区六六六和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历史上使用的农药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桂林地区 岩溶洞穴 土壤 有机氯农药 分布特征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发光菌毒性的测定和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辉 刘丹丹 +2 位作者 柳红霞 王遵尧 王连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5-38,共4页
测定了10种农药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lgEC50);采用密度泛涵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17种农药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将这些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利用半致死浓度(EC50)实验数... 测定了10种农药对发光菌的毒性数据(-lgEC50);采用密度泛涵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上全优化计算了17种农药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将这些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依据修正的线性溶解能理论,利用半致死浓度(EC50)实验数据,建立了用于预测农药毒性的模型,其相关方程(相关系数r=0.9455)包含2个变量,即分子的最正氢原子电荷(qH+)和熵(SΘ),并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此外,还利用该模型预测了17种农药对发光菌的-lgEC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毒性 密度泛涵理论(DFT)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氯萘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与其结构参数的定量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刘红艳 王遵尧 +1 位作者 刘树深 翟志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6-340,共5页
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76个多氯萘分子,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引入到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相关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建立了拟合度高、物理意义明确、预测能力强的保留时间-结构参数的相关方程(模型Ⅰ)(r2=... 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76个多氯萘分子,将计算得到的结构参数和热力学参数作为理论描述符引入到与气相色谱保留指数(RI)相关的多元回归分析中,建立了拟合度高、物理意义明确、预测能力强的保留时间-结构参数的相关方程(模型Ⅰ)(r2=0.9957);再以氯原子的取代个数和相互位置作为理论描述符,得出另一模型(模型Ⅱ)(r2=0.9967)。找出了影响多氯萘保留时间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结构-保留相关 保留指数 从头算方法(ab initio) 氯取代个数 取代位置 多氯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锑的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 被引量:8
8
作者 侯逸众 申屠超 +2 位作者 范云场 朱岩 陈梅兰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9-111,115,共4页
采用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在线联用测定土壤中的锑含量,其中氢化物发生通过以纯铅为阴极,2根钛丝作阳极的双阳极电解池实现。对电解池工作条件及原子荧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工作条件为以0.5mol.L-1硫酸作电解液,流速2.0mL.... 采用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与原子荧光在线联用测定土壤中的锑含量,其中氢化物发生通过以纯铅为阴极,2根钛丝作阳极的双阳极电解池实现。对电解池工作条件及原子荧光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工作条件为以0.5mol.L-1硫酸作电解液,流速2.0mL.min-1,阴极电解电流密度0.5A.cm-2。同时以去离子水为进样载流,流速设定为1.5mL.min-1,六通阀进样100μL得到方法检出限为0.91μg.L-1(S/N=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8%(50μg.L-1,n=11);线性范围为1~300μ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阳极电化学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光化学法制备金纳米微粒及共振散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庆业 覃爱苗 +2 位作者 蒋治良 何佑秋 刘绍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857-1860,共4页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对聚乙二醇(PEG)-Au3+纳米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金纳米粒子合成条件的影响,发现金纳米粒子的尺寸与PEG分子量大小有关.建立了一个利用不同分子量PEG制备一系列粒径为6~60 nm金纳... 采用共振散射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镜对聚乙二醇(PEG)-Au3+纳米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金纳米粒子合成条件的影响,发现金纳米粒子的尺寸与PEG分子量大小有关.建立了一个利用不同分子量PEG制备一系列粒径为6~60 nm金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新方法.根据PEG分子的空间位阻、疏水性等解释了PEG分子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粒径金纳米粒子的原因.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纳米光化学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反应 金纳米粒子 聚乙二醇 共振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研究阿莫西林在人尿中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12
10
作者 施爱红 李林秋 邓必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人尿中阿莫西林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人尿中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尿液中平均回收率为95.3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0μg/mL,检出限(3σ)为0...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法测定人尿中阿莫西林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人尿中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在尿液中平均回收率为95.35%,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0μg/mL,检出限(3σ)为0.32ng/mL,对1.0μg/mL阿莫西林连续测定6次,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给药后6h内的排泄率为44.54%,人尿中阿莫西林最大药物浓度出现时间为1.0~1.5h。本方法用于人尿中阿莫西林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样品用量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阿莫西林 药代动力学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桦 徐泉秀 +2 位作者 施爱红 李林秋 邓必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9-642,共4页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MFX)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可以被MFX增敏,且MFX水解后灵敏度比未水解的灵敏度提高了6倍。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间接测定人血浆中盐酸甲氯芬酯(MFX)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可以被MFX增敏,且MFX水解后灵敏度比未水解的灵敏度提高了6倍。研究了工作电极电位、磷酸盐缓冲溶液浓度及其pH值、分离电压、进样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MFX水解产物N,N-二甲氨基乙醇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020~50μg/mL,检出限(3σ)为6.3ng/mL,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10μg/mL MFX,n=11)。利用该法间接地测定了人血浆中MFX的含量,回收率为95.9%~9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盐酸甲氯芬酯 人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的铜银合金粉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1 位作者 张桂芳 钟莲云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1-25,共5页
导电填料是电子产品用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元。为防止银基填料中Ag的迁移及克服镀银铜粉的缺点,作者采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和Ag+,直接制备了由平均粒径15μm的片状富Ag固溶体合金粉SAg(Cu)和平均粒径2μm的球形富Cu固溶体合金粉SCu(Ag)... 导电填料是电子产品用导电复合材料的主要组元。为防止银基填料中Ag的迁移及克服镀银铜粉的缺点,作者采用抗坏血酸还原Cu2+和Ag+,直接制备了由平均粒径15μm的片状富Ag固溶体合金粉SAg(Cu)和平均粒径2μm的球形富Cu固溶体合金粉SCu(Ag)组成的Cu-Ag合金混合粉。研究了AgNO3用量、CuSO4浓度、反应温度等对Cu-Ag合金粉抗氧化性和导电性的影响,发现上述因素明显影响Cu-Ag合金粉的性能,制备出在<700℃温度煅烧后不被氧化且导电性能不改变的Cu-Ag合金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合金粉 直接制备 片状 镀银 平均粒径 导电填料 改变 影响 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OH)_3掺杂非晶态氢氧化镍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长久 姜吉琼 +3 位作者 钟胜奎 尚伟 柴小琴 程洪平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4,共4页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Al(OH)3掺杂非晶态Ni(OH)2粉体.研究了温度、pH值和掺杂剂的含量等各种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表明样品制备的工艺条件为t=50℃、pH=12、Al(OH)3掺杂含量为5%时,样品电极容易活化,循环性能... 采用微乳液法合成了Al(OH)3掺杂非晶态Ni(OH)2粉体.研究了温度、pH值和掺杂剂的含量等各种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实验表明样品制备的工艺条件为t=50℃、pH=12、Al(OH)3掺杂含量为5%时,样品电极容易活化,循环性能较好.采用以100mA/g恒电流充电4h,以50mA/g恒电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V的充放电制度,其比容量达346.1mA·h/g,放电工作电位平稳于1.2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Al(OH)3掺杂 非晶态氢氧化镍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溴噻蒽系列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连生 刘辉 +2 位作者 柳红霞 于红霞 王遵尧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1-1347,共7页
298.15K和1.013×105Pa时,用Gaussian98程序,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75个多溴噻蒽系列化合物(PBTAs),得到各分子的热力学性质。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PBTAs系列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和标准生成自由能。同时研究了这些参数与溴原子... 298.15K和1.013×105Pa时,用Gaussian98程序,在B3LYP/6-31G*水平上计算了75个多溴噻蒽系列化合物(PBTAs),得到各分子的热力学性质。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PBTAs系列化合物的标准生成热和标准生成自由能。同时研究了这些参数与溴原子的取代位置及取代数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热能校正值、定容热容、熵、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能与溴原子的取代位置及取代数目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根据标准生成自由能的相对大小,从理论上求得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溴噻蒽 溴原子的取代位置和数目 密度泛函理论 热力学性质 相对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还原法制备导电涂料用片状超细铜粉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曹晓国 吴伯麟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6期10-13,共4页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 以CuSO4·5H2 O为原料 ,抗坏血酸为还原剂 ,NH3 ·H2 O为络合剂 ,将络合剂在反应温度加到CuSO4·5H2 O溶液中 ,再加入还原剂 ,制备了粒径分布为 1~ 10 μm的片状铜粉。探索与分析NH3 ·H2 O的用量、反应温度和CuSO4浓度对铜粉形貌及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络合剂的使用是制备片状超细铜粉的关键 ,其与Cu2 + 形成络合物 ,减少溶液中游离Cu2 + 的浓度 ,控制铜的生成速度 ,并影响铜的成核和生长 ,最终形成片状铜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还原法 制备方法 导电涂料 铜粉 络合剂 导电性 抗坏血酸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酶在纳米银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绪胄 李建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373-2376,共4页
通过自组装依次将纳米银粒子和辣根过氧化酶(HRP)固定到巯基乙胺(Cy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制备了HRP/Ag/Cys膜修饰电极.用交流阻抗技术表征了电极的自组装过程.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HRP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酶对过氧化... 通过自组装依次将纳米银粒子和辣根过氧化酶(HRP)固定到巯基乙胺(Cy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制备了HRP/Ag/Cys膜修饰电极.用交流阻抗技术表征了电极的自组装过程.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HRP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酶对过氧化氢电催化特性.电极响应对过氧化氢有良好的电催化还原性质,性能稳定,响应时间小于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酶 直接电化学 自组装 纳米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菜地土壤—蔬菜汞污染研究和评价 被引量:12
17
作者 侯明 钱建平 +1 位作者 张力 胡存杰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575-577,584,共4页
对桂林市近郊8个不同片区蔬菜产地的118个土壤样品和71个蔬菜样品中汞的含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菜地土壤-蔬菜中汞的污染现状。研究表明,桂林市及近郊菜地土壤和蔬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全市各片区菜... 对桂林市近郊8个不同片区蔬菜产地的118个土壤样品和71个蔬菜样品中汞的含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菜地土壤-蔬菜中汞的污染现状。研究表明,桂林市及近郊菜地土壤和蔬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全市各片区菜地土壤汞含量平均值为0.098~0.523mg/kg,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土壤平均污染指数在0.33~1.74范围内,属非污染或轻污染状态,除穿山南片和纸马铺外,其余采样点均有样本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七星公园东北片的土壤汞超标率较高,达71.4%,污染情况比较均一;虞山桥东南岸土壤汞超标率较低,为33.3%,但土壤汞含量变异较大,说明污染情况变化大。全市各片区老菜的汞含量平均值为0.0625~0.128mg/kg,为国家标准GB2762-1994规定蔬菜汞含量(0.01mg/kg)的6.25~12.8倍,超标率已达100%。实验还发现,蔬菜中的汞含量与土壤中的汞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蔬菜汞的大部分分布于地上部可食部分。分析了菜地土壤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使用含汞农药和生活垃圾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蔬菜 汞污染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_3^--I_3^--吖啶红体系的共振散射光谱研究及应用(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治良 邹明静 +1 位作者 梁爱惠 尹传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过量的I-存在的稀盐酸介质中,当有IO3-存在时,IO3-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I3-,I3-与吖啶红、吖啶橙染料均可形成离子缔合微粒。吖啶红、吖啶橙分别在540、480 nm有较强吸收峰,在550、520 nm有较强荧光峰,吖啶红体系在605 nm处产生1个较强... 在过量的I-存在的稀盐酸介质中,当有IO3-存在时,IO3-与过量的I-反应生成I3-,I3-与吖啶红、吖啶橙染料均可形成离子缔合微粒。吖啶红、吖啶橙分别在540、480 nm有较强吸收峰,在550、520 nm有较强荧光峰,吖啶红体系在605 nm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RS)峰,IO3-浓度在1.0×10-7~4.0×10-6mol/L与605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吖啶橙体系在560 nm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RS)峰,碘酸根浓度在2.0×10-7~1.2×10-5mol/L与560 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据此建立测定食盐中碘酸根的一种共振散射光谱法。采用此体系测定食盐中碘酸根,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酸根 吖啶红 缔合微粒 共振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士蓝在化学传感器中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志宇 李建平 彭图治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综述了普鲁士蓝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介绍了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方法,在电化学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方面的成果。普鲁士蓝优越的氧化还原性质使普鲁士蓝化学传感器对于许多物质的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普鲁士蓝 化学传感器 分析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分析法在铬形态分析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乐上旺 李建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29-733,共5页
对近年来电化学分析法应用于铬的形态分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电化学分析 形态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