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急异地救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早期心理困扰调查 被引量:76
1
作者 张源慧 唐龙 +4 位作者 蒋倩 周春锋 林文风 韦艳艳 陈雪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了解紧急异地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早期心理困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困扰管理筛查工具,对216名紧急异地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了解紧急异地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早期心理困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困扰管理筛查工具,对216名紧急异地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216名紧急异地救援护士心理困扰得分为(4.42±2.15)分,40.74%的护士存在显著心理困扰,其中情绪问题最多;性别、应急救援经历是紧急异地救援护士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紧急异地救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早期心理困扰较高,建议加强组织支持,重点关注女性、缺乏应急救援经历护士的心理状况,以降低其心理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救援 护士 心理困扰 情绪 担忧 紧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位变化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蒋仕银 李素玲 +1 位作者 胡长玉 龙玉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为临床正确监测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别测量平卧位、床头抬高30°半卧位及45°半卧位的膀胱压,并监测不同体位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的影响,为临床正确监测机械通气患者膀胱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分别测量平卧位、床头抬高30°半卧位及45°半卧位的膀胱压,并监测不同体位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结果3种体位膀胱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卧位与30°半卧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体位呼吸、血氧饱和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及45°半卧位显著优于平卧位(均P<0.05)。结论测量膀胱压时,可保持机械通气患者原来约30°的体位不变,以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增加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膀胱压 体位 平卧位 半卧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鑫磊 陈盼 +3 位作者 夏裕宁 李雪梅 戴春光 谭永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皮质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组(MOD组)、氢气治疗组(H_2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 目的研究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皮质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组(MOD组)、氢气治疗组(H_2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率,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及ROS生成率增加(P<0.01),△ψm水平降低(P<0.01);与MOD组比较,H_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和ROS生成率降低(P<0.01),△ψm水平增加(P<0.01)。结论腹腔注射H_2可保护脑I/R后缺血区线粒体的功能,改善大鼠脑I/R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脑缺血再灌注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类酵母菌测定和镜检对尿路真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宁 黄巍 夏炳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尿液流式分析仪尿类酵母菌测定和镜检真菌计数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诊断试验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入住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并留置尿管患者233例,取中段尿标... 目的探讨Sysmex UF-1000i尿液流式分析仪尿类酵母菌测定和镜检真菌计数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应用前瞻性临床诊断试验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5入住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并留置尿管患者233例,取中段尿标本,同时送检行尿液流式分析仪检测、尿标本镜检及尿培养检查,以尿培养为金标准,比较尿类酵母菌测定及镜检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尿类酵母菌测定诊断真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确定其诊断临界值。结果尿液流式分析仪尿类酵母菌测定诊断尿路真菌感染的敏感度为87.88%,特异度为65.67%,阳性预测值为65.41%,阴性预测值为88.00%;镜检诊断尿路真菌感染的敏感度为49.49%,特异度为95.52%,阳性预测值为89.09%,阴性预测值为71.91%。尿类酵母菌测定与镜检比较敏感度提高,特异度降低(P<0.05)。尿类酵母菌测定对尿路真菌感染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0.026),95%CI为(0.814,0.915),P=0.00。尿类酵母菌以76.2个/μl为诊断临界值时,敏感度为77.77%,特异度为88.06%,阳性预测值为82.79%,阴性预测值为84.28%,Youden指数为0.659。结论诊断尿路真菌感染时尿类酵母菌测定敏感度较高,镜检特异度较高,尿类酵母菌测定联合镜检分析有助于早期预测患者尿路真菌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真菌 酵母菌 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后Ramsay评分与呼吸循环的关系 被引量:9
5
作者 廖春燕 李素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后Ramsay评分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寻找最佳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收住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120例,经镇静治疗后根据Ramsay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2分)、B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3... 目的探讨ICU非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后Ramsay评分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寻找最佳镇静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收住的非机械通气患者共120例,经镇静治疗后根据Ramsay评分将患者分为A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2分)、B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3分)和C组(镇静程度达Ramsay评分4分)各40例,观察镇静前后三组患者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镇静前相比,三组RR、HR显著降低,MAP、PaO2/FiO2显著增高(P<0.05,P<0.01);B组、C组RR、HR、PaO2/FiO2、MAP改善程度显著优于A组(P<0.05,P<0.01);B组HR、PaO2/FiO2改善程度显著优于C组(均P<0.05)。结论经镇静治疗后非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循环指标均有所改善,以镇静程度为Ramsay评分3分时为最佳镇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非机械通气 镇静 RAMSAY评分 呼吸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先斌 肖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自主呼吸对照组(A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B组)、机械通气+小剂量(2.5 mg/kg)替米沙坦处理组(C组)、...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自主呼吸对照组(A组)、大潮气量机械通气组(B组)、机械通气+小剂量(2.5 mg/kg)替米沙坦处理组(C组)、机械通气+大剂量(5 mg/kg)替米沙坦处理组(D组)。采用大潮气量(40 ml/kg,2 h)建立大鼠VILI模型。实验中4组大鼠均给予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机械通气前30 min分别采用替米沙坦溶液或PBS腹腔注射。实验至预定时间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作Smith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AT1R和PPAR-γ蛋白的表达,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及肺湿干质量比值(W/D),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及IL-8含量。结果实验中B、C、D组pH值呈升高趋势,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氧分压[p(O2)]呈下降趋势;通气2 h后,与B组比较,C、D组MAP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D组Smith评分、MPO活性、TNF-α和IL-8含量及W/D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PPAR-γ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P<0.01),AT1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与B组比较,C、D组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其余指标明显降低(P<0.05,P<0.01);与C组比较,D组Smith评分、TNF-α及IL-8含量及AT1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替米沙坦通过调节PPAR-γ、AT1R蛋白的表达,继而减少肺组织内致炎因子TNF-α与IL-8的产生,减缓肺内炎症反应及肺组织损伤程度,对VILI肺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替米沙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文艳 徐彤彤 +1 位作者 戴春光 白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R瘦素预处理低、中、高剂量(20、50、100μg/kg)共5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缺血半小时再灌注24 h,观察心肌HE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及瘦素预处理组心肌病理学表现减轻,IL-6、TNF-α、mPTP及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1e:1-2在瘦素预处理组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在瘦素高刺量组中表达最高(P<0.05),均无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瘦素可缓解MIRI的炎症反应及mPTP的开放,并促进线粒体通路相关蛋白Bcl-2上调,使Bax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楠楠 夏裕宁 +3 位作者 张鑫磊 梁维 魏佑震 谭永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目的:观察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5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全脑I/R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组,n=15),模型组(4-VO组,n=45),治疗组(4-V... 目的:观察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5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全脑I/R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组,n=15),模型组(4-VO组,n=45),治疗组(4-VO+H_2组,n=45)。检测各组再灌注72 h、9 d尼氏染色海马CA1区锥形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抗体(Neu N)、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染色计数以及免疫荧光双标Neu N与Iba1观察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的位置关系;再灌注9 d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定位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4-VO组相比,4-VO+H_2组于再灌注72 h及9 d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更接近正常,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VO+H_2组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高于4-VO组(P<0.05),4-VO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4-VO+H_2组(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4-VO+H_2组第4象限游泳时间明显长于4-VO组(P<0.05)。结论:再灌注同时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可产生明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氢气抑制I/R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氢气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细胞壁病原相关分子模式TLR/Dectin-1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骆雪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92-895,共4页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体通过天然免疫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Toll样受体(TLR)及C型凝集素受体(CL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识别后启动抗真菌免疫反应。目前明确磷脂甘露聚糖(PLM)的识别主要依赖TLR2...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机体通过天然免疫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Toll样受体(TLR)及C型凝集素受体(CL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识别后启动抗真菌免疫反应。目前明确磷脂甘露聚糖(PLM)的识别主要依赖TLR2和TLR4;β-葡聚糖经TLR2/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凝集素-1(Dectin-1)或只经Dectin-1识别。PLM和β-葡聚糖被识别后及经Dectin-1驱动获得性免疫后产生一系列下游细胞因子,一些下游细胞因子的免疫作用对不同组织有所不同、不确定或存在争议,一些免疫反应在细节上还没有详尽描述。因此,深入研究PAMP与PRR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因子对免疫调节影响,对IFI的预防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细胞壁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TLR Dectin-1通路 细胞因子 免疫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Dectin-1蛋白和IL-17、IL-23的含量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婷 骆雪萍 +1 位作者 赵莹 吴呈霖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0-387,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探讨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和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8只。A组不做任何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肺部侵袭性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探讨大鼠肺组织树突状细胞相关C型凝集素-1(Dectin-1)和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IL)-17、IL-23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8只。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直接气管内灌注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菌液,C组先免疫抑制后再气管内灌注等剂量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菌液。在感染后第1、3、5天,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Dectin-1蛋白表达量以及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的IL-17及IL-23含量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C组大鼠肺组织炎症病变及肺损伤最严重,B组次之,A组无炎症改变。A组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最低;B组和C组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增高,且C组IL-17、IL-23含量以及Dectin-1蛋白表达量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A组和B组。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大鼠进行免疫抑制、大鼠真菌感染及感染后的时间长短均分别对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有影响,其中应用免疫抑制剂对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中IL-17、IL-23含量及肺组织Dectin-1蛋白的表达量影响程度最大,大鼠真菌感染及感染后的时间长短的影响次之。结论 Dectin-1是识别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重要受体,诱导产生的IL-17、IL-23参与抗真菌的免疫应答,并可能导致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光滑假丝酵母菌 Dectin-1受体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