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对胎儿胼胝体长度变短的诊断价值研究
1
作者 文桂琼 曾晴 +1 位作者 李琴 柳元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建立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其对胼胝体长度变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胎儿360例(正常组);临床确诊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48例(... 目的:建立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探讨其对胼胝体长度变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胎儿360例(正常组);临床确诊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48例(FGR组),疑诊胼胝体长度变短并证实确为胼胝体长度短小的异常胎儿76例(异常组)。对所有胎儿进行横切面上胼胝体最大前后径测量,计算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建立胎儿胼胝体长度/枕额径比值的正常参考值,绘制异常组、FGR组与正常组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复合散点图。结果:360例正常组、76例异常组和48例FGR组孕妇年龄分别为(30.6±4.6)岁、(31.5±7.9)岁、(30.7±4.5)岁,孕妇年龄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组和异常组P=0.152,正常组和FGR组P=0.457,异常组和FGR组P=0.083)。异常组和正常组相比较,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FGR组和正常组相比,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组、FGR组与正常组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的复合散点图结果显示,异常组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位于正常参考值的第5百分位数线下;FGR组和异常组在复合散点图上差异不明显。结论:二维横切面上胼胝体长度与枕额径比值对胼胝体大小评估具有参考价值,比值在整个孕周相对恒定,且该比值在FGR胎儿中亦为正常,可避免因胎儿FGR导致胼胝体实际长度低于正常胎儿而误诊为胼胝体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发育 胼胝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颅脑正中矢状位MRI脑桥生物学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
2
作者 侯伶秀 刘炳光 +7 位作者 袁鹰 廖伊梅 朱巧珍 郭洪波 谭莹 温慧莹 严芳 李胜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观察胎儿颅脑正中矢状位MRI脑桥生物学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6胎孕23~38周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胎儿(正常组)及17胎异常胎儿(异常组)头部MRI,基于正中矢状位图像获得脑桥生物学指标,包括脑桥前后径(PAD)、脑桥... 目的观察胎儿颅脑正中矢状位MRI脑桥生物学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6胎孕23~38周中枢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胎儿(正常组)及17胎异常胎儿(异常组)头部MRI,基于正中矢状位图像获得脑桥生物学指标,包括脑桥前后径(PAD)、脑桥截面积(TPA)、脑桥基底部前后径(AP)、脑桥基底部上下径(CC)、脑桥基底部截面积(BPA)及中脑脑桥角(MAP)。根据孕周将正常组胎儿分为8个亚组,统计不同孕周胎儿脑桥生物学指标分布范围,分析正常组胎儿脑桥生物学指标与孕周的相关性,并据以判断异常组胎儿脑桥发育。结果正常组胎儿PAD、TPA、AP、CC及BPA均与孕周均呈线性正相关(r=0.887、0.914、0.787、0.866、0.865,P均<0.001),MAP与孕周无明显相关(P>0.05)。异常组17胎中,8胎PAD异常、8胎TPA异常、14胎AP异常、3胎CC异常、11胎BPA异常。结论胎儿颅脑正中矢状位MRI脑桥生物学指标(PAD、TPA、AP、CC、BPA)与孕周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胎儿脑桥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脑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