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毒症患者并发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广钰 田小林 +1 位作者 钟漓 沈三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4508-4509,共2页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无论透析与否均面临发生恶性肿瘤的高危险性。许多因素可以促进这种危险: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代谢产物蓄积.慢性感染以及透析时间的延长及年龄的增大[2]。尿毒症并发消化道恶性肿瘤时,一方面水、钠潴留严重,造成心血管系统负荷增加,另一方面尿毒症毒素在体内潴留,易引起各种手术并发症,增加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尿毒症患者 手术并发症 消化道恶性肿瘤 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 透析时间 心血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2
作者 钟漓 董陈诚 +1 位作者 冉福林 甘秦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98-340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PCT、Hs-CR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及肠梗阻的性...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15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PCT、Hs-CRP水平。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梗阻及肠梗阻的性质将患者分为3组,A组为EPII组,B组为非EPII组,C组是对照组。比较3组间术前、术后PCT、Hs-CRP的水平差异。结果:14例患者在术后第9天发生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分析显示,3组间PCT水平在术前、术后第1天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术后第5天、第7天A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hs-CRP水平术后3 d均持续升高,但在第5天时开始出现降低,至第7天时下降更为明显。并且A组hs-CRP波动幅度明显(P<0.01)。结论:血清PCT、hs-CRP是诊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良好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血清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广钰 田小林 钟漓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1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辅助下胃镜肿瘤切除术。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80.3±23.7)min,术中出血(20.4±11.6)ml,术后住院(5.6±2.1)d。切除的肿瘤直径为1.3~2.7 cm,术后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12例(75.0%),CD34阳性9例(56.2%),其中极低度风险11例,低度风险5例,无高危病例。结论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镜 胃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广钰 钟漓 +3 位作者 田小林 戴凌 朱袭嘉 蒋志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上调与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ICRORNA-21 血清 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podoplanin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罗庆伟 田小林 +1 位作者 蒋志庆 林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05-2108,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探讨podopla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检测法对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的表达,为研究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探讨podoplanin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SP免疫组化检测法对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用podoplanin来标记淋巴管,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表达阴性,淋巴管内皮细胞podoplanin阳性表达。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LMVD〔(9.19±2.48)、(18.19±4.22)〕均高于正常胃组织的(5.60±0.84)(P<0.01);癌旁组织的LMVD又高于胃癌组织(P<0.01)。同时胃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LM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旁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癌周淋巴管密度(LMVDpt)也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doplanin可选择性的在胃癌组织淋巴管内皮表达,能明确区分血管及淋巴管成分,可作为一个淋巴管内皮细胞较特异的标记物。检测微LMVD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说明淋巴管数量的增加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ODOPLANIN 淋巴管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5
6
作者 洪菁 郭芸 +2 位作者 周桂兰 苏梅芳 廖桂兰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8-9,共2页
目的预防液囊空肠导管置管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对24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胶布"Y"形粘贴固定方式,严格交接班;改进冲管方法,保持... 目的预防液囊空肠导管置管过程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通过对24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采取胶布"Y"形粘贴固定方式,严格交接班;改进冲管方法,保持导管通畅;改进囊内注入的液体;做好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有效地解决导管堵塞、拔管困难等护理问题,未出现呼吸困难及缺氧的现象,仅1例导管脱出体外、1例导管在体内打折拔除。结论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防护置管过程中液囊空肠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疾病 手术 肠内营养 液囊空肠导管 并发症 原因分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干预对胃癌毕Ⅱ式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桂兰 洪菁 方登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年第14期5-7,11,共4页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毕Ⅱ式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毕Ⅱ式根治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毕Ⅱ式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毕Ⅱ式根治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胃癌毕Ⅱ式根治术后饮食原则给予常规饮食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与营养师合作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个体化指导及跟踪督查、指导。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采用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 oflife questionnaire of stomach 22,QLQ-STO22)评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统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进餐后腹胀、食物反流、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可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干预 胃癌 手术方式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C4在胃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振冉 张广钰 +5 位作者 钟漓 戴凌 朱袭嘉 董陈诚 冉福林 陈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55-2958,共4页
目的:探讨ABCC4在胃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流式细胞及RNA干扰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胃癌耐药细胞中ABCC4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ABCC4基因表达后胃癌耐药细胞株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ABCC4在... 目的:探讨ABCC4在胃癌耐药细胞株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RT-PCR、流式细胞及RNA干扰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胃癌耐药细胞中ABCC4的表达情况以及抑制ABCC4基因表达后胃癌耐药细胞株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结果:ABCC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将胃癌耐药细胞ABCC4表达沉默后胃癌细胞CyclinD1、CDK4、BCL-2/Bax蛋白表达下调并使胃癌细胞发生G1期阻滞及凋亡。结论 :ABCC4在胃癌中高表达,其与胃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耐药密切相关,下调ABCC4的表达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耐药相关蛋白 RNA干扰 胃癌耐药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亚家族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小林 蒋志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8-1041,共4页
Rho亚家族是一类小分子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参与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各个过程中。Rho蛋白在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新... Rho亚家族是一类小分子G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及细胞运动中起重要作用,参与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各个过程中。Rho蛋白在许多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并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新的靶点。本文就Rho亚家族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亚家族 消化系统肿瘤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对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Survivin、CD44V6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管小倩 颜丽萍 +2 位作者 田小林 石晓萍 李弘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Dukes B期、C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后,手术前后外周血Survivin、CD44V6的变化,探讨其对肿瘤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标准根治术,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对照组予...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Dukes B期、C期)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后,手术前后外周血Survivin、CD44V6的变化,探讨其对肿瘤微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64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行标准根治术,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对照组予标准根治术而术中未应用此药。采用RT-PCR法测定手术前后外周血中Survivin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V6含量。结果 64例结直肠癌患者(Dukes B期、C期)术前各组Survivin、CD44V6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Survivin、CD44V6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Survivin、CD44V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可通过降低Survivin、CD44V6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的微转移,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望提高结直肠癌术后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植入剂 结直肠癌 微转移 SURVIVIN 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竻生 朱袭嘉 +7 位作者 王海鹏 谢新阳 张琪琦 刘壮 赵冰芳 练计明 周宇 赵志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9-896,共8页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 目的研究旨在识别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一种能准确预测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某院胃肠外科2017年12月—2020年9月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4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32例发生腹腔感染,发病率为13.0%。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糖尿病(OR=4.430,95%CI:1.177~16.668,P<0.05)、手术时间≥180 min(OR=5.502,95%CI:1.459~20.752,P<0.05),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瘘(OR=18.171,95%CI:4.756~69.416,P<0.05)、肺部感染(OR=7.689,95%CI:2.143~27.593,P<0.05)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一致性较好,Bootstrap法计算出C-index值为0.945,区分度较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871~0.971),决策分析曲线显示价值性高。结论基于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直观预测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直肠癌前切除术 腹腔感染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1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艾常华 李皓 +5 位作者 王海鹏 陈伟 朱袭嘉 韦文桦 唐娟 廖作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idiopathic segmental greater omental infarction,ISGOI)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大网膜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疾病[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等其他急腹症[2]。本病很少见,我们以“idiopathic segmenta...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idiopathic segmental greater omental infarction,ISGOI)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大网膜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疾病[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等其他急腹症[2]。本病很少见,我们以“idiopathic segmental greater omental infarction”为检索词在PubMed检索出文献仅64篇,绝大多数为1例报道。我院2020年9月收治1例ISGOI,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大网膜 腹腔镜手术治疗 特发性 节段性 急腹症 原因不明 检索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12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伟 艾常华 +4 位作者 王海鹏 庞凌坤 朱袭嘉 甘泽林 李盛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2月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12例FAP的临床资料,4例癌变者行腹腔镜全结肠直肠切除、末段回肠造口术,6例直肠下段未扪及明显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直肠次全切除、回肠J形储袋直肠吻合术,2例直肠下段有少量息肉者行腹腔镜全结肠切除及直肠次全切除、残留直肠黏膜剥脱、经直肠肌鞘内回肠肛管吻合术。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2~3天肛门排气,住院时间8~12 d。随访3~24(13±3)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除回肠造口4例外,其余8例术后控便较好,3个月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日。结论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FAP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结肠切除 腹腔镜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江广斌 胡必富 +3 位作者 苏大军 叶晓 张楚 菅志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74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优化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OCUS DWI)与常规DWI在胰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4例疑似胰腺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WI和FOCUS DWI成像,对两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相应的ADC值。分析比较两种成像评... 目的:对比分析优化小视野扩散加权成像(FOCUS DWI)与常规DWI在胰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4例疑似胰腺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DWI和FOCUS DWI成像,对两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相应的ADC值。分析比较两种成像评分及ADC值。结果:常规DWI信噪比(SNR)、分辨率及病变显示、伪影及变形方面评分分别为2.9±0.9、3.2±1.2、3.0±0.9,而FOCUS DWI的相应得分为3.3±0.7、3.7±0.8和3.8±0.7。FOCUS DWI的病变显示、伪影及变形得分均优于常规DWI(P<0.01),而图像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胰腺、胰腺炎症和胰腺肿瘤通过常规DWI和FOCUS DWI得到的ADC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OCUS DWI可以减轻变形和伪影,提高成像分辨率,在胰腺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胰腺疾病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