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和济宁两所医院1370例肾活检疾病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谷翠芝 李清初 +3 位作者 梁卫东 毕慧欣 谢敏慧 吴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4-982,共9页
目的:分析桂林、济宁两所医院近5年来肾疾病的构成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8年8月15日桂林、济宁两所医院住院患者肾活检病理结果,共纳入1370例肾活检患者,其中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为济医)706例,桂林医... 目的:分析桂林、济宁两所医院近5年来肾疾病的构成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1日至2018年8月15日桂林、济宁两所医院住院患者肾活检病理结果,共纳入1370例肾活检患者,其中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为济医)706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为桂医)664例。结果:济医和桂医在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济医和桂医的男女比例分别为1.18和0.98。14~30岁患者以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为主,40~50岁患者以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最常见。两院相同疾病为15种,而差异疾病为10种。其中肥胖相关性肾病、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肾损害、妊娠高血压肾损害共3例,仅在济医出现;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局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foc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FGN)、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sclerosing glomerulonephritis,PSG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docapillary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EPGN)、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嗜酸细胞瘤肾损害、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损害共55例,只在桂医出现。两院原发性肾病(济医为82%,桂医为79%)均高于继发性肾病,活检率前两位疾病均为MN与IgAN。济医的发病率比桂医高的疾病有MN(分别为48.87%和31.78%)、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 change nephrosis,MCD)(分别为11.47%和2.71%)、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分别为3.97%和1.51%)、高血压性肾损害(分别为3.12%和0.1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分别为2.97%和1.36%);而桂医高于济医的疾病有IgAN(分别为22.59%和19.1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分别为11.45%和0.99%)、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分别为8.58%和4.67%)、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nephritis,HBVGN)(分别为7.53%和1.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济医和桂医两院肾活检患者的疾病分布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为主体疾病,MN均已超过IgAN跃居首位,MN高发年龄为40~50岁,IgAN高发于14~30岁。MN、MCD、HSPN、高血压性肾损害、DN等与空气质量、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的活检检出率,济医高于桂医;而IgAN、MsPGN、LN、HBVGN等与感染、肿瘤因素相关疾病的活检发病率,桂医高于济医。两地区的防治策略需因地制宜,华东地区需更多关注环境与生活方式对肾健康的影响,华南地区需重视感染性疾病对肾的损害,特别要关注女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病理 疾病谱 流行病学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E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清初 陈超 +3 位作者 尹友生 韦家智 李康慧 覃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817-182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相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注射rhEPO在缺血前6 h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相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7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注射rhEPO在缺血前6 h组(P6)、缺血前2 h组(P2)、缺血前0 h组(P0)、缺血后2 h组(A2)、缺血后6 h组(A6),每组10只。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LR4、NF-κB p50蛋白表达与分布,RT-PCR法检测肾组织TLR4、NF-κB mRNA表达。结果 IR组的血清BUN、Cr,肾小管Paller评分,TLR4、NF-κB p50蛋白表达及肾组织TLR4、NF-κB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1);P6、P2、P0、A2、A6组的Paller评分、BUN和Cr的血清浓度、TLR4及NF-κB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较IR组减少(P<0.01),每组的5项监测指标趋势一致;rhEPO干预组中P6、P2组的5项监测指标均较P0、A2、A6组减少(P<0.01),P6和P2间及P0、A2和A6组间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PO干预能缓解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起作用,rhEPO在肾缺血前注射比肾缺血后注射对肾脏保护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TOLL样受体4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燕仪 康马飞 +1 位作者 王函 刘秀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18-821,共4页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黏附分子含量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低于对照组;(2)黏附分子:观察组患者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低于对照;(3)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以及血清中胱抑素C(Cys C)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杀灭肝癌细胞、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黏附分子含量,同时减小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栓塞 肿瘤标志物 黏附分子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α2(ITGA2)-807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廖雪玲 陈军宁 +3 位作者 李小励 邓特 邓一岚 谢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47-2550,共4页
目的: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人群整合素α2(ITGA2)基因807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再根据DN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T2DM)及DN组,... 目的:探讨桂北地区汉族人群整合素α2(ITGA2)基因807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及其对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06例,再根据DN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非肾病组(T2DM)及DN组,另选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C)。运用常规检测方法检测三组实验组的血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三组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的血脂TC、TG、LDL-C值均升高(P〈0.05),DN组ITGA2基因-807C/T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DN的相对风险是携带C等位基因的1.72倍(OR=1.72,95%CI=1.176~2.517)。而T2DM组与对照组、DN组相比,ITGA2基因-807C/T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TGA2-807C/T基因多态性与广西桂北地区汉族人群的DN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T等位基因可能是DN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T等位基因可促进血脂TC水平的高度表达而使DN的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整合素Α2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洛昔芬对氯化镉染毒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
5
作者 肖敏 尹友生 +3 位作者 冷斌 李清初 李康慧 韦家智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对氯化镉染毒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ERβ和金属硫蛋白-1a(MT-1a)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肾脏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采用Percoll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原代培养。... 目的观察雷洛昔芬对氯化镉染毒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ERβ和金属硫蛋白-1a(MT-1a)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肾脏组织进行细胞培养,采用Percoll法分离纯化肾小管后原代培养。选取第2代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氯化镉组、雷洛昔芬组。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24 h后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ERα、ERβ及MT-1a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氯化镉组大量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细胞大量死亡,存活率为55.3%,同时ERβ,MT-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氯化镉组比较,雷洛昔芬组仅少量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存活率88.6%,ERβ,MT-1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ERα表达在3组间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洛昔芬可竞争性与ERβ结合,下调MT-1a的表达,减少Cd-MT复合物的形成,而降低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洛昔芬 雌激素受体 金属硫蛋白 上皮细胞 肾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动物模型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邹迪莎 于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8-1134,共7页
巴马小型猪是中国原产地闭锁繁殖的优质品种,具有遗传稳定性、理想的毛色分布、体型小、多产性、饲养要求低、抗病力强等优势,且在生理学、解剖结构、药物代谢、生化指标和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已用于心血管、皮肤整形、内分... 巴马小型猪是中国原产地闭锁繁殖的优质品种,具有遗传稳定性、理想的毛色分布、体型小、多产性、饲养要求低、抗病力强等优势,且在生理学、解剖结构、药物代谢、生化指标和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已用于心血管、皮肤整形、内分泌及代谢、消化、口腔医学、异种移植、中医、麻醉学、神经系统等广泛医学领域的研究,建立了心肌缺血、冠脉微栓塞、卵圆孔未闭、动脉粥样硬化、皮肤创伤、经皮给药、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梗阻性黄疸、慢性胰腺炎、肝硬化、肝脏射频消融、牙周组织炎症、下颌骨缺损、异种器官/细胞移植、中医征候、手术麻醉、脑缺血、支架植入、休克等一系列类似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表明巴马小型猪作为理想的试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巴马小型猪作为试验动物在各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了解现有巴马小型猪疾病模型的种类、构建方法及病理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具体的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和防制手段等,为拓展研究范围、提高医学水平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动物模型 医学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入式腹膜后双肾蒂夹闭制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技术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敏慧 谷翠芝 +1 位作者 李凤霞 李清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且效果稳定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假手术组(S组)、实验组(IR组)。实验组大鼠经背部正中皮肤切口,通过两侧背部肌肉筋膜进入双侧腹膜后间隙,分离双侧肾... 目的探索一种损伤小、操作简便且效果稳定的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假手术组(S组)、实验组(IR组)。实验组大鼠经背部正中皮肤切口,通过两侧背部肌肉筋膜进入双侧腹膜后间隙,分离双侧肾蒂,用无损伤微型动脉夹夹闭双侧肾蒂50 min后再松开,恢复灌流。假手术组大鼠不夹闭肾蒂,其余步骤与实验组一致;正常组大鼠仅做麻醉。观察术后24 h大鼠生存状态、血肌酐、尿素氮和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 IR组皮肤切口(2.24±0.27)cm,右腰背部筋膜与肌肉切口(1.36±0.21)cm,左侧腰背部筋膜与肌肉切口(1.36±0.24)cm。从切开皮肤至夹闭双肾蒂用时(3.30±0.37)min。IR组造模成功率95%。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IR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显著性增高(P<0.01),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采用背入式腹膜后双肾蒂夹闭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效果稳定,成功率高,切口小,出血少,对动物刺激轻,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动物模型 背部 腹膜后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贵要静脉不同转位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 被引量:9
8
作者 叶祖扬 尹友生 +4 位作者 毕慧欣 欧俊 潘罅 冷斌 王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438-2442,共5页
目的探讨前臂贵要静脉直桥式与U形转位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贵要静脉转位内瘘患者38例,直桥式转位手术21例(A组),U形转位手术17例(B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 目的探讨前臂贵要静脉直桥式与U形转位方式建立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贵要静脉转位内瘘患者38例,直桥式转位手术21例(A组),U形转位手术17例(B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内瘘成熟时间、血透流量、可穿刺长度、通畅率、平均使用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对内瘘术后使用时间的影响进行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A组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内瘘通畅率分别为100%、90.5%、76.2%、66.7%,B组分别为100%、88.2%、70.6%、29.4%(术后2年P <0.05);A组内瘘平均使用时间(24.1±11.4)个月,B组(16.8±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内瘘穿刺长度(16.8±1.2)cm,B组(12.4±1.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成熟时间、血透流量、并发症无明显差异。COX分析提示不同手术方式是影响患者贵要静脉转位内瘘远期使用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5)。结论贵要静脉直桥式转位内瘘较U形转位内瘘平均使用时间更长,长远通畅率更高,是头静脉耗竭血液透析患者良好的替代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贵要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内径贵要静脉转位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叶祖扬 冷斌 +3 位作者 欧俊 毕慧欣 潘罅 邹迪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内径贵要静脉转位建立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及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贵要静脉转位内瘘的18例患者,贵要静脉内径均<2 mm。研究分析其手术... 目的·探讨小内径贵要静脉转位建立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及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贵要静脉转位内瘘的18例患者,贵要静脉内径均<2 mm。研究分析其手术成功率、成熟时间、血液透析流量、可穿刺长度、不同时期通畅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8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6~10周内瘘均能成熟使用,血液透析流量200~280 mL/min,可穿刺长度15~20 cm,术后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100%、83.3%和61.1%。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内径<2 mm的前臂贵要静脉可以行转位动静脉内瘘手术,且术后长期通畅率较高,并发症较少,可作为头静脉耗竭时的替代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贵要静脉 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金片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洪兵 李康慧 平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17-1420,共4页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予以三金片联合ESWL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安慰剂联合ESWL(Extraco...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湿热蕴结)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予以三金片联合ESWL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安慰剂联合ESWL(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v)进行治疗,干预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小腹坠胀、发热、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时间为(4.68±2.41)、(3.15±1.03)、(3.65±1.65)、(4.9±1.27)、(5.2±2.13)、(2.57±1.33)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5±1.94)、(4.36±1.07)、(4.87±0.98)、(8.83±2.61)、(6.12±1.74) d。治疗组患者的西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4.927;P=0.024,0.026);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03);治疗组患者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χ~2=10.549,P=0.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5,11.979,4.799;P=0.032,0.001,0.028)。结论:采用三金片联合ESWL治疗湿热蕴结型输尿管结石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疾病的愈显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金片 湿热蕴结 输尿管结石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腹血糖受损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及分类树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姚爽 谢梦婷 +4 位作者 邹迪莎 黄芳 马小珺 江仁美 于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7-1411,共5页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5 952例体检者进行调查,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对IFG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5 952例体检者进行调查,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对IFG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两模型分类效能进行检验。结果 (1)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高血压、高三酰甘油、高体重指数是IFG患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IFG患者的保护因素(P<0.05);(2)分类树模型共筛选出5个危险因素,包括NAFLD、高龄、高血压、高TG和高LDL-C;(3)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Youden指数为41.90%,敏感性为75.00%,特异性为66.90%,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5。分类树模型的ROC曲线的Youden指数为43.96%,敏感性为73.27%,特异性为70.69%,AUC值为0.775,两种模型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均具有中等准确性,两模型曲线下面积没有明显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可结合具体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受损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 分类树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及腹透液热休克蛋白47的表达及其与微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筱竹 张秋萍 +1 位作者 王函 毕慧欣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血清及腹膜透析流出液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微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规律随诊的50例CAPD患者(CAPD组)、13例血液透析(HD...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血清及腹膜透析流出液中热休克蛋白47(HSP47)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微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规律随诊的50例CAPD患者(CAPD组)、13例血液透析(HD)患者(HD组)、12例慢性肾病(CKD)5期患者(CKD组)及1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一般信息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空腹静脉血及夜间留腹腹透液标本中HSP47、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与健康组比较,CAPD组、HD组中血清HSP47的水平较高(P<0.05),HD组血清TNF-α的水平较高(P<0.05)。与透析≤1年患者比较,透析>1年的CAPD患者血清IL-6、腹透液IL-6及hs-CRP的水平较高(P<0.05)。CAPD患者血清HSP47与hs-CRP呈正相关(r=0.568,P<0.001),与腹透液HSP47呈正相关(r=0.584,P<0.001)。腹透液HSP47与血清中HSP47、IL-6及hs-CRP等均呈正相关(r=0.584、0.360、0.373,P<0.001、0.031、0.028)。多因素分析提示hs-CRP、腹透液HSP47是血清HSP47的独立影响因素,hs-CRP是腹透液HSP47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P47预测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AUC为0.789(95%CI:0.612~0.911),截断值为516.65 pg/mL;腹透液HSP47预测CAP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AUC为0.704(95%CI:0.520~0.849),截断值为640.69 pg/mL。结论CAPD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HSP47可以预测CAP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热休克蛋白47 微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毒素对甲酚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莉 李静 +1 位作者 袁发焕 李小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毒素对甲酚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AECs,将不同浓度的游离对甲酚或者不同浓度与4%白蛋白结合的对甲酚,分别作用HCAECs 24、48 h,采用MTT... 目的探讨尿毒症毒素对甲酚对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uman cor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CAECs)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CAECs,将不同浓度的游离对甲酚或者不同浓度与4%白蛋白结合的对甲酚,分别作用HCAECs 24、48 h,采用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特异性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NADPH)氧化酶NOX2和NOX4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NOX2、NOX4、p-p38和p-38的蛋白表达。结果游离的和蛋白结合的对甲酚显著抑制HCAECs的增殖(P<0.05),增加HCAECs中ROS的含量(P<0.05)、NOX2、NOX4 mRNA表达(P<0.05)和NOX2、NOX4、p-p38蛋白表达(P<0.05)。结论游离的和蛋白结合的对甲酚通过调控MAPKs信号通路诱导HCAECs氧化应激,抑制HCAECs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甲酚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NADPH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