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美他尼防治肝胆外科常规手术后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谢志超 张治国 +2 位作者 马三省 黄益闯 刘凌云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63-1568,共6页
目的 探讨布美他尼对比其他利尿剂防治肝胆外科常规手术后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8例肝胆外科常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美他尼组及对照组(其他利尿剂)。布美他尼组予布美他尼注射液治疗,每次1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 目的 探讨布美他尼对比其他利尿剂防治肝胆外科常规手术后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68例肝胆外科常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布美他尼组及对照组(其他利尿剂)。布美他尼组予布美他尼注射液治疗,每次1 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予呋塞米注射液20 mg治疗,静脉注射每天1次或呋塞米片40 mg口服每天2次或呋塞米片40 mg口服联合螺内酯片60 mg口服治疗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 d内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术后发生中重度胸腔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布美他尼组入组患者82例,对照组入组8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比较,除性别和ALT(P <0.05)外,其余一般基线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中重度胸腔积液发生率较布美他尼组更高,分别为9.3%和1.2%;对照组住院时间相对较长[(19.94±0.90) d vs.(17.15±1.06) d],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布美他尼组和对照组胸腔穿刺抽液例数分别为2例和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布美他尼组和对照组总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4%和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病史、肝硬化及使用布美他尼是预测肝胆外科常规手术是否发生中重度胸腔积液的独立因素(均P <0.05)。结论 布美他尼注射液防治肝胆外科常规手术后胸腔积液较其他常规利尿剂更有优势,可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美他尼 利尿剂 胸腔积液 手术 肝胆疾病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直肌面积及内脏脂肪分布对肝癌开腹根治术后手术切口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孙彦浩 周毅 胡亿龙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45-1452,共8页
目的 探讨腹直肌面积(rectus abdominis area,RA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to subcutaneous fat area, VFA)以及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isceral to subcutaneous fat area ratio, V/S比值)对肝癌开腹根治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 目的 探讨腹直肌面积(rectus abdominis area,RAA)、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to subcutaneous fat area, VFA)以及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isceral to subcutaneous fat area ratio, V/S比值)对肝癌开腹根治手术后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风险的影响及其在围手术期预测与干预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2019年1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接受肝癌开腹手术的280例患者。根据预先设定的排除标准,排除了17例患者。剩余患者分为SSI组(n=66)和非SSI组(n=197)。通过腹部CT测量VFA、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及RAA。随后采用倾向评分匹配(PSM)方法,得到两个匹配后各59例患者的平衡队列。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对SSI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并使用ROC曲线分析、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其预测性能。结果 术前实验室结果显示,SSI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更高,血红蛋白更低,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P=0.003)。在影像学测量中,SSI组的RAA(P=0.032)、VFA(P=0.015)和V/S比值(P=0.002)均显著增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RAA、VFA和V/S比值为SSI的重要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V/S比值(AUC=0.88)和RAA(AUC=0.79)对SSI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ROC曲线分析中的AUC为0.836,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发生率与实际观察值吻合度较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在常见决策阈值范围内应用该预测模型可获得更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RAA、VFA和V/S比值均为肝癌开腹根治术后SSI的重要预测因素。基于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决策收益方面表现优异,可帮助临床医师术前识别高风险人群并实施个体化干预,从而降低SSI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面积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手术切口感染 肝癌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FP临界值判断对肝癌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霍群 刘杰 +1 位作者 陈莉 廖维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探讨血清AFP诊断肝癌的合理临界值,本研究收集肝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者35例。血清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结果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种方法检测血清AFP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检测... 为探讨血清AFP诊断肝癌的合理临界值,本研究收集肝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者35例。血清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结果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种方法检测血清AFP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80,说明血清AFP水平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按照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血清AFP电化学发光法诊断肝癌的临界值为3.25μg/L,其敏感度为74.3%,特异度为94.3%,准确度为84.3%;ELISA法诊断肝癌的临界值为1.118μg/L,其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1.4%。而以目前常规临界值20μg/L来分析,则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仅为45.7%,特异度100%,准确度72.9%;ELISA法敏感度48.6%,特异度100%,准确度74.3%。因此合理降低临界值可有效提高血清AFP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AFP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钱柳提取物对HepG2 2.2.15细胞HBsAg和HBeA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韦京辰 杨新平 +2 位作者 李俊 何松青 徐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20-1224,共5页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青钱柳用75%乙醇提取后按溶剂极性萃取,获得的三氯甲烷部位经柱层析得到Fr.2组分。体外培养HepG2 2.2.15细胞,MTT法检测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检测... 目的研究青钱柳提取物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方法青钱柳用75%乙醇提取后按溶剂极性萃取,获得的三氯甲烷部位经柱层析得到Fr.2组分。体外培养HepG2 2.2.15细胞,MTT法检测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2.2.15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用ELISA法检测HepG2 2.2.15细胞培养液中HBsAg和HBeAg的表达。结果青钱柳提取物Fr.2组分对HepG2 2.2.15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与对照组比较,Fr.2组分对HBsAg和HBeAg的表达均有显著性抑制作用(P<0.01或0.05)。结论青钱柳提取物体外具有较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HEPG2 2.2.15细胞 HBSAG HB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降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坦 张艳群 +1 位作者 曾永联 徐庆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09-1314,共6页
目的将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研究中药提取物对肝癌的抑癌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人SMMC-7721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SMMC-7721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SMMC-772... 目的将不同浓度白藜芦醇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研究中药提取物对肝癌的抑癌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人SMMC-7721细胞,生长曲线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藜芦醇对SMMC-7721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SMMC-7721细胞细胞周期的作用,Westren blot方法检测mTOR及其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可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呈量效依赖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检测显示白藜芦醇可阻滞SMMC-7721细胞于G_0/G_1期;Westren blot提示白藜芦醇可降低mTOR磷酸化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人SMMC-772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_0/G_1期,其抑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降低mTOR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肝癌 细胞周期 MTOR P-MTOR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细胞与淋巴结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廖维甲 梅铭惠 覃理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05-206,共2页
探讨肝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27例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0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其中10种化疗药的... 探讨肝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的相关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体外药敏试验,检测了27例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和肿瘤细胞对10种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肿瘤细胞对其中10种化疗药的抑制率间呈正相关(r=0.803,P=0.0062)。肝细胞癌患者淋巴结细胞与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临床选择化疗药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淋巴结细胞 药敏试验 MTT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疾病围术期健康教育音视频的制作与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洪芳芳 谭李军 +1 位作者 陈才 廖春燕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4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音视频健康教育模式在胆道疾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胆道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音视频健康教育模式。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知识知晓率、自护技能准确率显著... 目的探讨音视频健康教育模式在胆道疾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胆道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音视频健康教育模式。结果观察组围术期知识知晓率、自护技能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胆道疾病手术患者采用音视频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胆道疾病 围手术期 音视频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PcG相关蛋白RYB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罗伟 朱小年 谭盛葵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Pc G相关蛋白RYB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YB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RYBP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RYB... 目的探讨Pc G相关蛋白RYBP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RYB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RYBP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RYBP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31.4%,16/51)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6.7%,34/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YB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数目、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A199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及肿瘤病理分级有相关性(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RYBP阳性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 Pc G相关蛋白RYBP在胰腺癌中低表达,RYBP表达降低可能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RYBP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并发胆总管损伤28例的防治体会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水平 周雪玲 翁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96-2396,共1页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发生胆总管损伤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国外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管的损伤率为0.6%,国内胆总管损伤极大部分也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引起的来。1996-2008年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虽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发生胆总管损伤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国外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管的损伤率为0.6%,国内胆总管损伤极大部分也是因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而引起的来。1996-2008年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00余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损伤 防治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中MAZ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伟 罗伟 +4 位作者 朱小年 贝春华 谭盛葵 侯巧燕 仇小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探讨MAZ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AZ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 目的探讨MAZ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HCC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中MAZ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AZ在HCC中的表达(48%,36/75)明显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22.67%,17/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Z表达与HC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NM分期、是否合并肝硬化、是否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是否有肝癌家族史以及血清AFP、CEA、γ-GT、ALT、AST和ALB水平、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吸烟与否、饮酒与否显著相关(P<0.05)。HCC中MAZ阳性组和阴性组的累计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MAZ阳性组患者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提示MAZ表达上调可能导致患者的预后更差。结论 MAZ基因表达上调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MAZ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胃肠减压对择期肝脏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秀芬 尹旭明 +2 位作者 谭李军 罗革 李婷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不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择期肝脏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择期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术前不予留置胃管,无胃肠减压;对照组52例,患者术晨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腹部胀痛... 目的探讨不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对择期肝脏手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择期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术前不予留置胃管,无胃肠减压;对照组52例,患者术晨予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结果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腹部胀痛不适及外科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无胃肠减压未影响择期肝脏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能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机会,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手术 胃肠减压 术后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线粒体靶向铂类配合物Mor-platin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抑制细胞球侵袭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淑群 陈谦 +4 位作者 廖维甲 翁俊 莫庆荣 李菁玲 喻亚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类配合物Mor-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和细胞球侵袭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毒性实验CCK-8法,比较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类配合物Mor-platin和经典铂类抗癌药顺铂(cis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 目的:探讨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类配合物Mor-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和细胞球侵袭的影响。方法:运用细胞毒性实验CCK-8法,比较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类配合物Mor-platin和经典铂类抗癌药顺铂(cisplatin)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or-platin是否靶向于线粒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Mor-platin对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Mor-platin作用细胞后细胞凋亡的改变;建立三维肿瘤细胞球模型,探讨Mor-platin对细胞球侵袭的影响。结果:Mor-platin能够抑制HepG2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_(50))少于cisplatin;Mor-platin能够靶向到线粒体;加Mor-platin后,细胞线粒体膜结构不完整,嵴不清晰或消失以及线粒体中有大片空白区域;Mor-platin引起的细胞凋亡具有剂量依赖性;三维肿瘤细胞球模型显示,Mor-platin处理的细胞球面积小于对照组。结论:新型线粒体靶向性铂配合物Mor-platin能够靶向于细胞的线粒体,引起线粒体形态变化,抑制细胞增殖,最终导致细胞凋亡,Mor-platin还能抑制三维肿瘤细胞球侵袭,比cisplatin具有更好的抗癌效果。上述研究结果提示Mor-platin具有成为新抗肿瘤药物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线粒体 抗肿瘤药物 人肝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球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芳 陈谦 +1 位作者 莫文法 廖维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祖细胞标志物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ABCG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及癌旁组织中ABCG2蛋白...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祖细胞标志物ABCG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及癌旁组织中ABCG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HCC及癌旁组织中ABCG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0.1%(37/60)、21.6%(13/6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5.931,P<0.05);ABCG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肿瘤数目等均无关(P均>0.05);与血清AFP水平、组织分化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ABCG2过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ABCG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丙2,D-亮5脑啡肽对人肝癌细胞生长、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兰 王秀娟 +4 位作者 余水平 李铂 孙彦浩 胡志高 唐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ADLE(0.01、0.1、1.0和10μmol/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徙...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DADLE(0.01、0.1、1.0和10μmol/L)处理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徙能力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KC(蛋白激酶C)、IQGAP1(含IQ结构的GTP酶活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不同浓度的DADLE后,MTT法显示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显示加入DADLE可明显增强肝癌细胞的迁徙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显示加入DADLE可显著增加肝癌细胞内PKC和IQG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DADLE激活δ阿片受体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及迁徙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KC和IQGAP1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阿片样受体 蛋白激酶C 细胞增殖 细胞迁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萍萍 谭李军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6期26-27,共2页
对B超引导下行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12例实施精心护理。结果12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转手术后死于ARDS,另1例死于MODS。余10例均未采取手术治疗而治愈,持续腹腔灌洗3~30d,平均15.7d;住院时间8~67d,平均43.5d。10例... 对B超引导下行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12例实施精心护理。结果12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转手术后死于ARDS,另1例死于MODS。余10例均未采取手术治疗而治愈,持续腹腔灌洗3~30d,平均15.7d;住院时间8~67d,平均43.5d。10例均无导管脱落、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提出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效果较好,而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腹腔灌洗,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是重要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 B超 腹腔灌洗 可调控套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中STAT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16
作者 廖维甲 梅铭惠 +3 位作者 覃理灵 陈谦 袁晟光 刘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5-617,620,共4页
目的:研究小片段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化疗敏感性。方法:根据信号转录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基因设计siRNA序列,通过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以siRNA转染SMMC7721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MC7721细胞中STAT3基... 目的:研究小片段干扰RNA(siRNA)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化疗敏感性。方法:根据信号转录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基因设计siRNA序列,通过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以siRNA转染SMMC7721细胞。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MMC7721细胞中STAT3基因表达的抑制。将细胞以10μmol/L5-氟脲嘧啶(5-FU)作用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结果:成功地构建针对STAT3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经特异性siRNA转染后,STAT3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RNA干扰(RNAi)能特异、有效地抑制SMMC7721细胞中STAT3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经siRNA作用后SMMC7721细胞抑制率明显增加。结论:设计合成的siRNA表达载体能有效抑制STAT3基因在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表达,增强其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为肿瘤的生物学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STAT3 SMMC7721细胞 5-氟脲嘧啶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PcG相关蛋白RYB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闫萌 谭盛葵 +1 位作者 肖胜军 侯巧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94-1296,共3页
目的探讨PcG相关蛋白RYB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RYBP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YBP在HCC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PcG相关蛋白RYB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RYBP的表达,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YBP在HCC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3.3%(25/73)、65.3%(49/73),RYBP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肿瘤直径及血清AFP水平有相关性(P<0.05)。结论 PcG相关蛋白RYBP表达降低可能与HCC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RYBP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胆汁酸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谢经丰 范基元 袁晟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198-3202,共5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 目的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 <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 <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 <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 <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 <0.05)。结论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外源性胆汁酸 肝再生 外引流术 FGF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抑制剂对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和侵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红兵 肖芳 +4 位作者 郭威 吴嘉兴 文雪霖 蒋建晖 华赟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372,共9页
【目的】基于FAK/PI3K/Akt通路,探讨FAK抑制剂CT-707对人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HCC-LM3细胞分为Control组、CT-707低剂量(1.5μmol/L)组、CT-707中剂量(3μmol/L)组、CT-707... 【目的】基于FAK/PI3K/Akt通路,探讨FAK抑制剂CT-707对人肝癌HCC-LM3细胞骨架重排、侵袭、迁移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和机制。【方法】HCC-LM3细胞分为Control组、CT-707低剂量(1.5μmol/L)组、CT-707中剂量(3μmol/L)组、CT-707高剂量(6μmol/L)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划痕、MTT实验分别测定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及细胞活力;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alladin、Vimentin、MMP2和MMP9 mRNA及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FAK、p-PI3K、PI3K、p-Akt及Akt蛋白的表达。使用HCC-LM3细胞系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模型组、CT-707组(20 mg/kg,腹腔注射),每组6只,记录肿瘤体积及质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瘤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FAK、PI3K、p-Akt、MMP-2、MMP-9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CT-707高、中、低剂量组可显著抑制HCC-LM3细胞侵袭迁移能力,降低细胞活力,下调Palladin、Vimentin、MMP2、MMP9、p-FAK/FAK、p-PI3K/PI3K、p-Akt/Akt的表达水平(P<0.05),中、高剂量组的效应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CT-707治疗后可显著降低移植瘤体积和质量以及FAK、PI3K、p-Akt、MMP-2、MMP-9蛋白表达(P<0.05),抑瘤率为51.92%。【结论】CT-707可能通过抑制FAK/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细胞骨架重排及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从而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以及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707 FAK 肝癌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HSP2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20
作者 黄琦 梁文进 +1 位作者 唐博 杨景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441-1442,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HSP27(pHSP2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HSP2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9例胰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石蜡标本中pHSP27蛋白... 目的通过检测磷酸化HSP27(pHSP2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探讨pHSP2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9例胰腺肿瘤患者手术切除石蜡标本中pHSP27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pHSP27在胰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结合胰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随访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pHSP2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49例标本中,有42例pHSP27高表达,7例为低表达;而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癌组织中的pHSP27蛋白的表达量要远高于癌旁组织和良性肿块组织(P〈0.05),且pHSP27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差异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明显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HSP2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胰腺癌患者预后良存在相关性(P=0.0051)。结论:pHSP27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提示pHSP27在胰腺癌的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pHSP27的高表达提示着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HSP27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