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型手足口病3例尸检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蒙国照 李美琼 +3 位作者 李运千 王绪明 陈秋月 韦华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患者各脏器的病理改变特点,并分析其死亡原因。方法对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作尸体解剖,镜检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并分析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探讨导致患者死亡的病变基础。结果危重...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患者各脏器的病理改变特点,并分析其死亡原因。方法对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作尸体解剖,镜检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并分析主要脏器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探讨导致患者死亡的病变基础。结果危重型手足口病起病急,进展快,病程短,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疱疹、神经系统症状和突发性呼吸窘迫。病变累及的关键脏器是延髓、脑干和肺脏。延髓和脑干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变性坏死、脑软化灶形成、出现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和噬神经细胞现象,呈病毒性脑炎改变。肺的病理改变是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大量单核细胞渗出,填满肺泡腔,致局部肺实变;局部肺透明膜形成;局部肺组织出血性梗死;局部肺泡腔内有大量水肿液;呈严重病毒性肺炎和急性肺水肿改变。此外,淋巴结和脾脏的结构破坏,淋巴小结萎缩,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细胞核碎裂,呈生发中心烧毁现象。结论危重型手足口病病毒侵犯患者肺、延髓、脑干和免疫器官,导致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和免疫器官损害。其中,延髓和脑干呼吸中枢的损害与肺部本身的严重病变协同作用引起的呼吸衰竭,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危重型 尸体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125抗原、肿瘤抑制蛋白质p53、Ki-67抗原及抑癌基因p27蛋白作为卵巢癌病理辅助诊断指标的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曾永群 陈秋月 李凡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77-1879,共3页
目的评价CA-125抗原(CA125)、肿瘤抑制蛋白质p53(P53)、Ki-67抗原(Ki-67)及抑癌基因p27蛋白(P27)作为卵巢癌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微阵列技术检测所选免疫组化指标在96例卵巢癌和22例卵巢良性瘤组织中的表达,绘制受... 目的评价CA-125抗原(CA125)、肿瘤抑制蛋白质p53(P53)、Ki-67抗原(Ki-67)及抑癌基因p27蛋白(P27)作为卵巢癌辅助诊断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微阵列技术检测所选免疫组化指标在96例卵巢癌和22例卵巢良性瘤组织中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单项和多项免疫检测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卵巢癌和卵巢良性瘤组织中CA125、P53、Ki-67、P2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P53、CA125、Ki-67、P27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730(P<0.01)、0.657(P<0.05)、0.617(P>0.05)和0.371(P>0.05);CA125+P53、CA125+P53+Ki-67、CA125+P53+Ki-67+P27联合检测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提高到0.773(P<0.01)、0.804(P<0.01)和0.824(P<0.01)。结论多个免疫组化指标联合检测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检测效能,优于任何单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CA-125抗原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KI-67抗原 P27蛋白 ROC曲线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和PD-L1在肺淋巴上皮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肿瘤微环境中淋巴细胞浸润的分布情况
3
作者 黄金丽 贝睿思 +4 位作者 陈玉娇 李志梦 黄贵滢 魏亚敏 郑锦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1-738,共8页
目的探讨CTLA-4和PD-L1在肺淋巴上皮癌(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PLE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LEC,另选取癌旁肺组织23例。采用免... 目的探讨CTLA-4和PD-L1在肺淋巴上皮癌(pulmonary lymphoepithelial carcinoma,PLE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PLEC,另选取癌旁肺组织2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LA-4、PD-L1在PLEC和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分析CTLA-4、PD-L1及肿瘤微环境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的分布特征与PLE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TLA-4在PLEC中的阳性率高于癌旁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在PLEC TNM各分期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表达与PLEC TNM分期呈正相关(r=0.31,P=0.03);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主要浸润于肿瘤间质中且CD4^(+)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高于CD8^(+)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癌巢中,CD8^(+)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明显高于CD4^(+)T淋巴细胞的浸润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CTLA-4在PLEC中阳性率较高,提示PD-L1、CTLA-4是PLEC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肿瘤微环境中的淋巴细胞主要浸润于间质,且CD4^(+)T淋巴细胞浸润密度高于CD8^(+)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上皮癌 PD-L1 CTLA-4 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死胎及先天畸形引产胎儿尸检病理及染色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莫文法 肖胜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4-946,950,共4页
目的回顾性探讨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引产胎儿的病理特点和常见染色体异常。方法通过对56例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引产胎儿的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法检测胎儿常见染色体的异常情况。结果先天性畸形占尸检胎儿的67.8... 目的回顾性探讨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引产胎儿的病理特点和常见染色体异常。方法通过对56例死胎及先天性畸形引产胎儿的尸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石蜡包埋组织进行FISH法检测胎儿常见染色体的异常情况。结果先天性畸形占尸检胎儿的67.86%,心血管系统畸形发生率最高(24.3%),其后依次为四肢骨骼系统(20.3%)、泌尿系统(14.9%)、消化系统(13.5%);胎儿尸检石蜡组织切片85.7%(48/56)能获得合格的FISH检测信号,13、18、21、X、Y染色体异常率占14.6%(7/48)。结论对死亡胎儿进行尸检和FISH检测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先天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先天性畸形 尸检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对昆明小鼠肾脏毒性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亚萍 黄小莲 +1 位作者 廖卒 肖胜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醋酸铅灌胃于成年昆明小鼠,观察铅致小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变化。取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醋酸铅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经口灌胃每天定时定量连续给药40d。取小鼠肾脏经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 采用醋酸铅灌胃于成年昆明小鼠,观察铅致小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变化。取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醋酸铅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经口灌胃每天定时定量连续给药40d。取小鼠肾脏经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肾皮质部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染色浅,空泡变性,发生广泛性颗粒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嗜酸性坏死;高剂量组肾皮质部肾小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明显的颗粒变性和嗜酸性坏死,肾小球体积萎缩,结构破坏,出现局灶性硬化;部分肾小管管腔内可见嗜酸性凝固物,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剂量组病变相对较轻;而低剂量组无明显形态学异常。结果提示铅对小鼠肾脏有毒性作用,且随剂量增加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铅 肾脏 病理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拆分注意力特征融合的病理图像分割网络 被引量:10
6
作者 邓健志 支佩佩 +2 位作者 张峰铭 徐国增 田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22-2931,共10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执行病理图像分割任务时,特征提取单一导致分割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拆分注意力跨通道特征融合的病理图像分割网络。首先以UNet为基本结构,设计了空洞拆分注意力模块来提取并融合病理图像上细节特征,以增强...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在执行病理图像分割任务时,特征提取单一导致分割性能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拆分注意力跨通道特征融合的病理图像分割网络。首先以UNet为基本结构,设计了空洞拆分注意力模块来提取并融合病理图像上细节特征,以增强通道间的特征交互能力,提高分割精度。其次,设计了深度残差幻影模块,在解码特征融合阶段有效获取足够丰富的特征图。最后在公开数据集DSB2018、MoNuSeg上实验,其灵敏度分别为90.13%、89.23%,准确率分别为92.89%、92.51%。为进一步验证算法有效性,将来自合作单位的病理图像自制成数据集ColonCancer,其准确率和灵敏度分别为90.15%、89.94%。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UNet、ResUNet、GhostUNet、TransUNet等算法有效提升了病理图像分割性能,并对实现不同组织病理图像的分割任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拆分注意力 深度可分离 病理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ZAP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帆 申国文 +4 位作者 周晨 杨扬 段晶玲 肖胜军 张小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锌指相关蛋白(telomeric zinc finger-associated protein,TZ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Z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锌指相关蛋白(telomeric zinc finger-associated protein,TZ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TZA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TZAP在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阳性(100%,71/7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细胞核中表达下调(52.11%,37/7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TZAP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rs=-0.249,P=0.036)、TNM分期(rs=0.264,P=0.026)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s=-0.356,P=0.002)、甲状腺外播散(rs=-0.250,P=0.035)呈正相关。结论TZA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可能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TZAP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M10在肿瘤细胞凋亡途径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向水波 肖胜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7-861,共5页
细胞凋亡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其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调控的紊乱可造成一系列疾病,细胞凋亡过程受到复杂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的严格调节。RBM10作为一个RNA结合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其... 细胞凋亡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其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凋亡调控的紊乱可造成一系列疾病,细胞凋亡过程受到复杂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的严格调节。RBM10作为一个RNA结合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其异常表达和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BM10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对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向作用。该文就RBM10的蛋白质结构、异构体、分子功能,以及RBM10在凋亡途径中两种不同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凋亡 RBM10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VEGF在大鼠COPD中的表达及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吕倩 王昌明 +2 位作者 蒋明 梁荣感 李运千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VEGF在COPD各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A):d 1、14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慢支组(B):d 1、14经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4周后检测... 目的探讨HIF-1α、VEGF在COPD各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A):d 1、14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慢支组(B):d 1、14经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4周后检测;COPD组(C):d 1、14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香烟烟雾暴露1 h.d-1,共4周。各组测定气道阻力及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VG+维多利亚蓝特殊染色检测肺血管重构指标: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WT%)、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WA%)。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匀浆中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与肺血管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与A组相比,C组气道阻力、mPAP增加(P<0.05)。②VG+维多利亚蓝特殊染色显示C组WT%、WA%值高于A组。③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C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B、C组VEGF mRNA表达逐渐增强,C组VEGF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HIF-1α、VEGF表达情况均与肺血管重构指标WT%、WA%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与COPD的发病密切相关,其通过促进肺血管重构加重COPD的病情。改善缺氧状态及拮抗HIF-1α、VEGF的表达,尤其是在早期对VEGF的干预,可以减轻COPD的肺血管重构,减缓其到肺动脉高压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HIF-1Α VEGF 肺血管重构 肺动脉高压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块免疫组化在淋巴结细针穿刺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静 农林琳 +2 位作者 李凡彩 侯巧燕 曾思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块免疫组化在淋巴结细针穿刺诊断(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淋巴结FNAC与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应用方法,进行淋巴结肿大原因的分类。结果通过117例淋巴结FNAC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联合应用,临... 目的探讨细胞块免疫组化在淋巴结细针穿刺诊断(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淋巴结FNAC与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应用方法,进行淋巴结肿大原因的分类。结果通过117例淋巴结FNAC与细胞块免疫组化的联合应用,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4.68%(89/94),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涂片诊断的方法(P<0.01)。结论淋巴结FNAC与细胞块免疫组化联合应用方法可大大提高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刺 细胞块 免疫组织化学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何志国 赵永忠 +5 位作者 卢青 周英琼 肖绪华 侯巧燕 黄大健 成秋宸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小剂量组、TFL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胆总管...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小剂量组、TFL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胆总管结扎法(CBDL)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5 mL·kg-1),TFL小剂量组给予TFL 100 mg·kg-1、TFL大剂量组给予TFL 200 mg·kg-1灌胃,均每天1次,共4周,第4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TLR4、NF-κB在4组大鼠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L大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小剂量组、TFL大剂量组的大鼠肝组织TLR4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0.4±0.5),(3.3±0.6),(3.1±0.5),(1.4±0.5)分;NF-κB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0.80±0.77),(5.12±0.89),(4.68±0.70),(3.47±0.61)分,模型组TLR4、NF-κB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TFL大剂量组(P<0.01),与TFL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和NF-κB高表达可能与胆管阻塞型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大剂量荔枝核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组织TLR4、NK-κB的表达来改善胆管阻塞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纤维化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诱导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Toll样受体4表达情况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鹏雁 蒋明 +2 位作者 王昌明 韩旭惠 李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03-2608,共6页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也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下COPD大鼠模型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Toll样受...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也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下COPD大鼠模型远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中Toll样受体(TLR)4表达情况,以期为探讨TLR4信号通路在COPD炎性反应及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3月,选取SPF级Wistar大鼠24只,雌雄对半,6~8周龄。适应性饲养大鼠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各12只。模型组大鼠于实验第1、14天经气道注入1μg/ml的LPS 200μl,置于自制有机玻璃舱,烟熏1 h/d,共8周;正常组大鼠于实验第1、14天经气道注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与模型组大鼠在同等条件下饲养8周。8周后,两组分别随机选取2只大鼠,开胸取肺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动脉平滑肌层TLR4表达情况。从模型组剩余大鼠中随机选取6只,分离、培养远端PASMCs,选用第3~6代(对数生长期)细胞,光镜下(×100)观察PASMCs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荧光显微镜下,×200)观察其α-肌动蛋白表达情况,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LPS 12 h组(加入1μg/ml的LPS 10μl作用12 h)、LPS 24 h组(加入1μg/ml的LPS 10μl作用24 h)、LPS 48 h组(加入1μg/ml的LPS 10μl作用48 h)、LPS 72 h组(加入1μg/ml的LPS 10μl作用7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PASMCs中TLR4表达水平。结果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肺泡壁断裂,肺泡融合,肺大泡形成,肺动脉平滑肌层明显增厚,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表现符合典型的COPD病理改变。肺动脉平滑肌层TLR4表达情况:模型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TLR4表达阳性,且肺动脉平滑肌层染成黄色较正常组颜色明显加深。PASMCs形态及其α-肌动蛋白表达情况:光镜下PASMCs呈梭形、不规则生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层数增多,堆积形成"峰-谷"状;荧光显微镜下可见PASMCs胞质α-肌动蛋白表达阳性,胞质中有向细胞两极呈放射状分布的条丝状物,与细胞长轴平行,形态清晰。LPS 12 h组、LPS 24 h组、LPS 48 h组、LPS 72 h组PASMCs中TLR4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PS 24 h组、LPS 48 h组、LPS 72 h组PASMCs中TLR4表达水平均高于LPS 12 h组(P<0.05);LPS 48 h组、LPS 72 h组PASMCs中TLR4表达水平均高于LPS 24 h组(P<0.05)。结论 LPS诱导下COPD大鼠模型远端PASMCs中TLR4表达水平升高,猜测LPS可能通过TLR4信号通路诱导PASMCs的合成分泌功能,从而加重炎性反应及肺血管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脂多糖类 肌细胞 平滑肌 肺动脉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醇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衰老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岚珍 杨飞城 +1 位作者 阳晶 蒋晓山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94-902,共9页
为进一步探讨莪术醇的诱导细胞衰老的机制,该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莪术醇处理后细胞中81个细胞衰老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P53及其下游基因p16Ink4a、p21Waf1/Cip1和p27Kip1等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伴随ABL1、ALDH1A3... 为进一步探讨莪术醇的诱导细胞衰老的机制,该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莪术醇处理后细胞中81个细胞衰老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发现TP53及其下游基因p16Ink4a、p21Waf1/Cip1和p27Kip1等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伴随ABL1、ALDH1A3、CHEK2、HRAS、PTEN等多个衰老信号通路启动与效应关联基因的转录显著增强,而CyclinA2、IGFBP3、SIRT1以及TERT等细胞周期进程与衰老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53及其下游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CKI)分子p21WAF1和p16INK4水平升高,CyclinA2水平降低,与PCR结果一致,并伴野生型p53-诱导的蛋白磷酸酶1(Wip1)水平显著增高,提示莪术醇可能通过激活p53信号通路诱导HepG2细胞衰老。该研究进一步发现莪术醇能够诱导HepG2细胞发生衰老表型改变,伴G0/G1期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肿瘤细胞早衰 HEPG2细胞 肝癌 细胞周期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嗓音频谱分析中/a/、/i/音采样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修信 胡维平 +4 位作者 王强 梁冬冬 姚铁钧 曾思恩 许爱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应用486微型计算机和北京邮电大学通用信号谱分析系统分别对30例青年女性喉病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组的/a/、/i/音嗓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比较其相对信噪比,结论是在频谱分析中用/a/音采样较/i/音更易检出病态嗓音.
关键词 嗓音 频谱 元音采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道、肺血管重构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晓黎 王昌明 +2 位作者 蒋明 莫碧文 李运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2-584,共3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模型制作完成后测定气道阻力、肺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肥厚指数,观测气道炎症...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模型制作完成后测定气道阻力、肺血流动力学和右心室肥厚指数,观测气道炎症,气道重构以及肺小动脉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1)C、D组RVSP、mPAP、RV/LV+S、MT%、MA%、肌化型动脉百分比高于A组。D组肺小动脉WT%、WA%比值增大。C1、D1组RVSP、mPAP、MT%、MA%、肌化型动脉百分比较C、D组降低。D1组的RV/LV+S、WT%、WA%值较D组降低。(2)C、D组NF-κB蛋白表达强于A组,C1、D1组较C、D组NF-κB蛋白含量下降。NF-κB表达与气道、血管重构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COPD早期已出现肺血流动力学变化,随疾病进展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肺血管、气道重构,NF-κB的表达与气道、血管重构有一定的相关性,PDTC可抑制NF-κB的表达,部分改善气道、肺动脉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NF-ΚB 气道重构 肺血管重构 PD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鹏 谭盛葵 +5 位作者 肖胜军 易世江 熊伟明 侯巧燕 欧阳磊 雷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及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探讨二者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β-c... 目的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及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探讨二者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98例NPC组织及32例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E-cadherin和β-catenin在NPC组织中异常表达率高于鼻咽黏膜炎性组织。(2)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3)E-cadherin和β-catenin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一定关联(P<0.05)。结论 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异常可能与NPC的发生有关,可能是NPC发展的早期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上皮型钙黏蛋白 Β-连接素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1、Zeb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洁 边立会 +3 位作者 王晓玉 杨月丽 张小玲 肖胜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在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和17.86%,Zeb2分别为34.92%和10.71%,E-cadherin分别为50.79%和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b1在胆管细胞癌仅1例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CtBP1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E-cadherin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E-cadherin和CtBP1及Zeb2表达呈负相关(r=-0.034、-0.029,P均<0.001),CtBP1和Zeb2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05)。结论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2与E-cadherin均表达异常,CtBP1、Zeb2可能共同参与E-cadherin表达调控。联合检测CtBP1和E-cadherin有望成为评估胆管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细胞癌 Zeb1 Zeb2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1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中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与其靶基因E-cadherin的表达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思恩 肖胜军 +1 位作者 张小玲 陈秋月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对其靶基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中CtBP1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tB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69%(204/256),其表达... 目的探讨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对其靶基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细胞肝癌组织芯片中CtBP1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tB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69%(204/256),其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49);E-cadherin在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率为20.31%(52/256),与肿瘤分级相关(P=0.027);CtBP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P=0.036)。结论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CtBP1和E-cadherin可以作为肿瘤诊断的分子标记;同时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对其靶基因E-cadheri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1 上皮型钙黏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桥蛋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荔枝核总黄酮的干预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大健 赵永忠 +5 位作者 卢青 周英琼 肖绪华 成秋宸 董勇 何志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46-3649,共4页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L大、小剂量组。采用胆...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L大、小剂量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术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术后第4周处死大鼠,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TGF-β1和OPN的染色部位及强度。结果:TFL大剂量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OP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和TFL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TFL大剂量组间以及模型组和TFL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TFL可减轻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及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GF-β1、OPN高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分泌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荔枝核 黄酮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相对信噪比在喉疾病检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修信 胡维平 +3 位作者 梁冬冬 姚铁钧 许爱华 曾思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5-226,共2页
目的 通过研究早期病理嗓音的相对信噪比变化 ,寻找检测早期喉疾病的方法。方法 应用小波变换对早期病理嗓音信号进行多重分解 ,提取和放大频谱的高端噪声。结果 病态嗓音和正常嗓音的频谱高端相对信噪比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喉疾病 嗓音分析 小波变换 相对信噪比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