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核总黄酮预防大鼠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覃浩 孙旭锐 +2 位作者 欧仕玉 靳雅玲 罗伟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变化,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预防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活化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凋亡的变化,从细胞凋亡角度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以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TFL[100、200 mg/(kg.d)]灌胃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大鼠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蛋白水平,取肝脏同一部位行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采用α-SMA及TUNEL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标记活化HSC凋亡。结果 TFL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TFL高剂量组可明显增加活化的HSC凋亡指数,改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P<0.05)。结论荔枝核总黄酮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HA、LN、PCⅢ表达,诱导HSC凋亡并改善二甲基亚硝胺所致肝纤维化程度,且具有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与某些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内在关联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
作者 程晓雯 郑清华 +1 位作者 李小玲 林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系统中的一种舒血管因子和神经递质。目前的研究证明,VIP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阐明其机制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把握和治疗用药的遴选有重要价值。本文将VIP的分... 血管活性肠肽(VIP)是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系统中的一种舒血管因子和神经递质。目前的研究证明,VIP与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治疗及预后关系密切,阐明其机制对疾病临床表现的把握和治疗用药的遴选有重要价值。本文将VIP的分布和作用尤其与胃食管反流病、贲门失弛缓症、糖尿病胃肠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肝病、急性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便秘等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内在关联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性肠肽 胃肠激素 胃肠动力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动力的神经调节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小玲 林中 +2 位作者 袁园 郑清华 程晓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胃肠道从食道到肛门,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器官,每个器官都具有其独特的神经肌肉特征和各自不同的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和平滑肌在内的肌源性自律活动及体液的互相作用,
关键词 胃肠动力 神经调节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结肠黏膜下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晓雯 林中 +1 位作者 郑清华 李小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黏膜下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神经元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影响。方法: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模型,... 目的:探讨结肠黏膜下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神经元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的影响。方法: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模型,检测胰腺病理评分以及小肠推进比。利用全层铺片方法制作结肠黏膜下神经丛标本,双重免疫荧光法计数VIP阳性神经元占总神经元的百分比。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SAP组大鼠开腹后见大量腹水及腹壁、胰周皂化斑点,肠管扩张明显,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增高(P<0.01),小肠推进比明显下降(P<0.01),VIP阳性神经元与总神经元百分比明显增高(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与结肠黏膜下神经丛VIP神经元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功能障碍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何志国 赵永忠 +5 位作者 卢青 周英琼 肖绪华 侯巧燕 黄大健 成秋宸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小剂量组、TFL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胆总管...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胆管阻塞型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小剂量组、TFL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胆总管结扎法(CBDL)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5 mL·kg-1),TFL小剂量组给予TFL 100 mg·kg-1、TFL大剂量组给予TFL 200 mg·kg-1灌胃,均每天1次,共4周,第4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肝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IHC)检测TLR4、NF-κB在4组大鼠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L大剂量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胶原表达明显减少(P<0.0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小剂量组、TFL大剂量组的大鼠肝组织TLR4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0.4±0.5),(3.3±0.6),(3.1±0.5),(1.4±0.5)分;NF-κB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0.80±0.77),(5.12±0.89),(4.68±0.70),(3.47±0.61)分,模型组TLR4、NF-κB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TFL大剂量组(P<0.01),与TFL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和NF-κB高表达可能与胆管阻塞型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大剂量荔枝核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组织TLR4、NK-κB的表达来改善胆管阻塞型大鼠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纤维化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活化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董勇 赵永忠 +3 位作者 肖绪华 刘燕秀 李彩 成秋宸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2-436,共5页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在体外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激活HSC-T6,显微镜下观察HSC-T6和激活的HSC-T6形态变化;CCK8试剂盒(CCK8)...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在体外对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的增殖抑制作用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激活HSC-T6,显微镜下观察HSC-T6和激活的HSC-T6形态变化;CCK8试剂盒(CCK8)法观察TFL作用24、48、72 h后活化的HSC-T6的增殖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C-T6中TLR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显微镜下观察HSC-T6和激活的HSC-T6形态有明显变化;CCK8结果显示TFL可以抑制HSC-T6的增殖(P<0.05),并且随着TFL浓度和作用时间增加,HSC-T6增殖明显下降,呈浓度依赖性;RT-PCR结果显示随着TFL浓度增加,HSC-T6中TLR4表达下降,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TFL阻滞细胞于S期,G0/G1期细胞减少(P<0.05),S期细胞增加(P<0.05),促进细胞的凋亡(P<0.05),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TFL可以抑制HSC-T6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TLR4在HSC-T6中的表达,阻滞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抗肝纤维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星状细胞 TLR4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泓基 臧真真 +2 位作者 侯冰宗 侯巧燕 陆竞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0,127,共5页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组织中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53基因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发生及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用快捷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癌中上述2个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并观察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食管鳞癌组织Syk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食管鳞癌组织p53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Syk蛋白表达与p53蛋白(突变型)表达呈负相关(rs=-0.604,P<0.05);Syk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Syk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减弱及缺失与其发生和转移倾向相关;Syk可能是食管鳞癌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作用可能是p53(野生型)依赖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抑癌基因 脾酪氨酸激酶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改变 被引量:6
8
作者 林中 袁园 +3 位作者 李小玲 程晓雯 张诚 郑清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与SAP组,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 目的探讨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与SAP组,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24 h后,测定假手术组与SAP组小肠推进比、结肠蠕动频率、粪便含水量、胰腺病理评分及结肠蠕动频率与NOS、ChAT表达比例相关性分析。制备结肠黏膜下神经节全层标本,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两组黏膜下神经节,NOS阳性神经元及ChAT阳性神经元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结肠蠕动频率减慢(P<0.01)、小肠推进比减少(P<0.01)、粪便含水量降低(P<0.01),胰腺病理评分增高(P<0.01),其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中ChAT阳性神经元表达下调(43.85%±13.58%vs 16.27%±6.97%,P<0.05),但NOS阳性神经元无明显改变(22.49%±5.14%vs 24.36%±4.79%,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hAT阳性神经元与结肠蠕动频率呈正相关(r=0.738,P<0.01)。结论 SAP伴有胃肠动力障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hAT阳性神经元或其他神经元的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黏膜下神经节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 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方对乙酸胃溃疡大鼠TFF1、EGF和EGFR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娜 江伟 唐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溃疡方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黏膜三叶肽因子1(TFF1)、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溃疡方低剂量组、溃疡方高剂量组、雷尼替丁组,制备模型,采集标本,比较各... 目的探讨溃疡方对乙酸性胃溃疡大鼠黏膜三叶肽因子1(TFF1)、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溃疡方低剂量组、溃疡方高剂量组、雷尼替丁组,制备模型,采集标本,比较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TFF1、EGF及其受体EGFR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TFF1、EGFR的含量。结果 RT-PCR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FF1、EGF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溃疡方高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FF1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溃疡方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的EGF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模型组EGFR的含量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溃疡方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溃疡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FF1、EGF及EGF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溃疡方各剂量组及雷尼替丁组TFF1及EGF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溃疡方高剂量组。结论溃疡方对乙酸所致大鼠胃溃疡有防御和修复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胃黏膜中TFF1、EGF和EGF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溃疡方 三叶因子1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 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桥蛋白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表达及荔枝核总黄酮的干预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大健 赵永忠 +5 位作者 卢青 周英琼 肖绪华 成秋宸 董勇 何志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646-3649,共4页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L大、小剂量组。采用胆... 目的:观察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FL大、小剂量组。采用胆总管结扎术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术后第4周处死大鼠,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的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TGF-β1和OPN的染色部位及强度。结果:TFL大剂量组血清HA、LN、PCⅢ、CⅣ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OPN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和TFL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和TFL大剂量组间以及模型组和TFL小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TFL可减轻胆汁淤积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及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程度;抑制TGF-β1、OPN高表达,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ECM)的分泌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荔枝核 黄酮 转化生长因子-Β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核转录因子-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伟生 欧士钰 +2 位作者 靳雅玲 覃浩 孙旭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3-948,共6页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s-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在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otal flavone from Litchi chinensis Sonn.,TFL)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FL高剂量组、TFL低剂量组及秋水仙碱(Colchicine,Col)组。模型组、TFL高剂量组、TFL低剂量组及Col组以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腹腔注射4周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同时TFL高、低剂量组分别以TFL[200、100 mg/(kg.d)],Col组以Col 0.1 mg/(kg.d)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计算大鼠肝脾指数,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MMP-2,取肝脏同一部位行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组织NF-κB、MMP-2的表达。结果:TFL高、低剂量组血清AST、ALT、HA、LN、MMP-2水平及肝脾指数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NF-κB、MMP-2表达及纤维化程度评分亦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TFL具有显著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MMP-2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肝纤维化 核转录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基因型在HBV感染性肝癌及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亚琴 杨丽莎 吴淋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分布。方法选择广西桂北地区46例HBV感染相关性HCC患者,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者共90例,通过...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在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的分布。方法选择广西桂北地区46例HBV感染相关性HCC患者,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者共90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HBV基因型。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结果本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占77.8%,基因型C占18.9%,非B非C占3.3%;HCC中基因型B占78.3%,基因型C占21.7%,慢性HBV感染者和HCC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B、C比较,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基因型B、C间HBV-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组和HCC组比较,ALT、AST、TBIL、ALB、年龄,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桂北地区的慢性HBV感染者和HBV相关性HCC以基因型B为主,基因型在HBV感染自然史不同阶段和HCC对比分布无差别。基因型C的HBV-DNA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肝细胞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及罗格列酮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 PPAR-γ和CT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瑞 陈桂泓 +1 位作者 徐伶俐 罗伟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荔枝核总黄酮(TFL)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并以西药罗格列酮作对照,探讨TFL抗肝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FL对HSC-T6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TFL和罗格列酮对HSC-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 目的:研究中药荔枝核总黄酮(TFL)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并以西药罗格列酮作对照,探讨TFL抗肝纤维化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FL对HSC-T6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TFL和罗格列酮对HSC-T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TFL和罗格列酮对HSC-T6 CT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FL作用48、72 h可以明显抑制HSC-T6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TFL和罗格列酮处理72 h后均能上调HSC-T6 PPAR-γ mRNA的表达,下调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TFL作用随浓度增加逐渐增强。结论:TFL能够抑制HSC-T6增殖从而拮抗肝纤维化,且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时间依赖性,此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下调CTGF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罗格列酮 大鼠肝星状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VIP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小玲 林中 +3 位作者 郑清华 袁园 程晓雯 刘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15-3717,共3页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服用清胰汤前后结肠黏膜下神经节(submucosal ganglia,SG)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immunoreactive,VIP-IR)神经元变化。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服用清胰汤前后结肠黏膜下神经节(submucosal ganglia,SG)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immunoreactive,VIP-IR)神经元变化。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SAP大鼠模型,进行小肠推进比测定及胰腺病理评分的比较,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结肠SG的VIP神经元比例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P组胰腺病理损害重,小肠推进比减低,结肠SG的VIP-IR神经元表达增高(P<0.05);清胰汤组的表现则介于SAP组及假手术组之间(P<0.05)。结论:清胰汤能改善SAP早期胃肠动力紊乱,可能与肠神经系统VIP阳性神经元重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清胰汤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袁园 林中 李小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24h后,测定2组小肠推进比、... 目的:探讨伴有胃肠动力障碍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结肠黏膜下神经节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24h后,测定2组小肠推进比、结肠蠕动频率、粪便含水量,并进行胰腺病理评分;制作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全层标本,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黏膜下神经节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肠推进比减少[(41.04±4.36)%vs(14.54±2.30)%,t=15.477,P<0.001],结肠蠕动频率减慢[(13.40±1.35)min-1vs(4.00±0.93)min-1,t=16.748,P<0.001],粪便含水量降低[(41.56±6.69)%vs(12.98±6.56)%,t=8.869,P<0.001],胰腺病理评分增高[(1.20±0.63)vs(15.75±1.72),t=23.569,P<0.001],但其结肠黏膜下NOS阳性神经元计数无明显改变[(22.49±5.14)%vs(26.36±2.57)%,Z=-1.955,P=0.055]。结论:伴胃肠动力障碍的SAP大鼠结肠黏膜下NOS阳性神经元可能未发生明显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黏膜下神经节 一氧化氮合酶 胃肠动力障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复合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抑瘤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佳 刘思思 +3 位作者 黎雁英 叶元 金美华 周英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讨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cisplatin-carbon nanotube-chitosan-folic acid,DDP-SWCNT-CHI-FA)复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制备DDP-SWCNT-CHI-FA复合物,测定复合物中顺铂的药载浓度;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作... 目的探讨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cisplatin-carbon nanotube-chitosan-folic acid,DDP-SWCNT-CHI-FA)复合物对人卵巢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制备DDP-SWCNT-CHI-FA复合物,测定复合物中顺铂的药载浓度;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卵巢癌细胞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DDP细胞中铜转运蛋白-1(human copper transporter-1,h CTR-1)的表达。结果 SWCNT-CHI-FA和FA-CHI携载顺铂的载药率分别为125.7%和46.08%;顺铂和DDP-SWCNT-CHI-FA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IC50分别为(8.27±0.39)μg/μl和(5.18±0.83)μg/μl,对其耐药株SKOV3/DDP的IC50分别为(37.43±1.24)μg/μl和(28.23±1.17)μg/μl;SKOV3/DDP细胞中DDP-SWCNT-CHI-FA组的h CTR-1蛋白表达水平较顺铂组低。结论制备的DDP-SWCNT-CHI-FA复合物具有高载药率;可以增强顺铂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叶酸-壳聚糖-碳纳米管-顺铂复合物 铜转运蛋白-1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伟 黄超 邢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074-2076,共3页
目的观察Survivin与nm23-H1蛋白在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66例大肠癌和15例癌旁组织的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大肠癌... 目的观察Survivin与nm23-H1蛋白在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66例大肠癌和15例癌旁组织的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大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75.7%、62.1%,有显著性差异(χ2=13.254,P=0.000);nm23-H1的阳性率分别为26.7%、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42)。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nm23-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肝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1)。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247,P=0.046),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359,P=0.003)。Survivin与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96,P=0.016)。结论 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H1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NM23核苷二磷酸激酶类 结直肠肿瘤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窦肌间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诚 林中 +1 位作者 袁园 段泽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32-935,共4页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常见胃肠动力的下降,甚至胃肠功能衰竭。文中旨在探讨SAP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intrestinalpeptide,VIP)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按...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时常见胃肠动力的下降,甚至胃肠功能衰竭。文中旨在探讨SAP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窦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neintrestinalpeptide,VIP)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SAP模型组。SAP模型组采用0.5 g/L牛黄胆酸钠水溶液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式制作SAP模型。术后24h进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胃排空率及胃窦肌间神经丛VIP阳性神经元表达的比较。结果 SAP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胃排空率降低[(31.49±3.96)%vs(70.99±1.82)%,P<0.05],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CRP及胃窦肌间神经丛VIP阳性神经元较假手术组表达均升高[(14.63±1.06)分vs(1.60±0.52)分、(2061.25±434.86)U/L vs(360.20±30.29)U/L、(140.10±17.07)μg/mL vs(35.71±6.43)μg/mL、(22.45±4.10)%vs(10.72±1.92)%,P<0.05]。结论 SAP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窦肌间神经节VIP阳性神经元发生了重塑,VIP阳性神经元的重塑与SAP伴胃肠动力障碍的神经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障碍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HBsAg含量与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聂琳 杨丽莎 +2 位作者 彭德珍 张敏 王君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含量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者34例、健康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含量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者34例、健康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实时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s Ag的含量。结果 HBs Ag的含量与B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性(P<0.05),高HBs Ag含量组的B淋巴细胞高于健康组与低HBs Ag含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的人群中,HBs Ag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含量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核总黄酮抑制人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彩 林丽馨 +7 位作者 肖绪华 刘燕秀 成秋宸 董勇 覃桂金 霍群 卢青 赵永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与核因子-k B(NF-к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TGF-β1刺激24 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TFL(80、160、320、640、... 目的研究荔枝核总黄酮(TFL)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与核因子-k B(NF-кB)、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TGF-β1刺激24 h后给予不同浓度的TFL(80、160、320、640、800μg/ml)干预;给药后24、48、72 h,用MTT法分别检测TFL对HSC-LX2增殖的影响;采用半定量PCR检测各组NF-кB、α-SMA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кB、α-SM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TFL呈时间依赖性抑制TGF-β1诱导HSC-LX2增殖,以作用48 h最为明显,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2μg/ml。TFL各剂量组作用48 h后,HSC-LX2细胞中NF-кB和α-SMA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降低,尤以300μg/ml和600μg/ml药物浓度组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FL在体外对TGF-β1诱导的HSC-LX2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中NF-кB的表达,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核总黄酮 人肝星状细胞 细胞增殖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