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林市汉族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瑶 于健 +3 位作者 汪琳姣 江仁美 陆桂荣 胡永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35-4139,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林市汉族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诊断为NAFLD者150例为NAFLD组,另选择同期与NAFLD组年龄匹配的体检正常者... 目的探讨桂林市汉族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11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诊断为NAFLD者150例为NAFLD组,另选择同期与NAFLD组年龄匹配的体检正常者130例为对照组。测量所有受试者身高、体质量、血压,并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其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尿酸(UA)水平。NAFLD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法)检测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NAFLD组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BG、ALT、TG、TC、LDL-C及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高血压、FBG、TG、HDL-C、LDL-C、UA进入回归方程(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BMI、TG、UA进入回归方程(P<0.05)。(3)两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和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受试者BMI、SBP、DBP、FBG、ALT、AST、TG、TC、HDL-C、LDL-C及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林市汉族老年NAFLD与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11377C/G单核苷酸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老年人 桂林 脂肪肝 非酒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市临桂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缺陷类型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向晓华 冷俊 +3 位作者 王迪 莫丽军 蒋惟 韦传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0-864,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桂林市临桂地区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及分布特征,为遗传咨询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5月—2019年10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婚检、孕检和住院期间疑似地中海贫血的患者共计6 496例作... 目的:分析广西桂林市临桂地区人群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及分布特征,为遗传咨询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年5月—2019年10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婚检、孕检和住院期间疑似地中海贫血的患者共计6 496例作为分析对象,采用Gap-PCR、PCR-RDB及DNA测序技术检测并分析α、β地中海贫血阳性病例的基因类型及其构成比。结果:在6 496例就诊人群中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阳性携带者1 363例,总阳性率20.98%。其中缺失型α地贫基因单缺失677例、双缺失26例;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突变115例、α缺失加突变型4例,α地贫基因阳性率为12.66%;出现的11种α地贫基因异常以--^(SEA)/αα为主(50.36%),其次为-α^(3.7)/αα(23.84%),而α地贫基因突变型以ααCS为主(6.93%)。β地贫基因携带者共514例,阳性率为7.93%;出现12种β-基因突变类型,以CD41-42(-TTCT)为主(55.64%),其次是CD17(A→T)(20.23%)。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25例(0.39%),以-α^(3.7)/βCD17(24%)和--^(SEA)/βCD41-42(16%)为主。2例少见型地中海贫血基因型分别为α基因缺失型中的中国香港型α地贫(HKαα/αα或HKαα/-α^(3.7))和β基因突变型IVS-I(-2)或codon30(A→G)β0杂合突变。结论:桂林市临桂地区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α地贫基因--^(SEA)/αα突变率比较高,其次为右侧缺失型(-α^(3.7)/αα);β地贫基因以CD41-42(-TTCT)突变率比较高,其次是CD17(A→T)。结合临桂地区民族分布特点,本研究结果为制订地中海贫血的地域性筛查、诊疗计划和开展优生工作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基因检测 桂林临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蓥境 于健 +3 位作者 刘春雨 周玲 陈辉 尹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2组患者血尿酸、ICAM-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IMT的水平差异。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A组颈动脉IMT、血尿酸、ICAM-1、收缩压、体重指数、TG、TC、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尿酸、ICAM-1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P<0.01),作为CA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最先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A患者较无CA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早期联合检测血尿酸、ICAM-1有助于对糖尿病人群发生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尿酸 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彭德珍 林武洲 周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1-922,共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并发肺栓塞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有较高的发生率,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浆D-二聚体 2型糖尿病 INTRAVASCULAR 临床意义 PULMONARY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汤希凡 秦辛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829,共2页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了18例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 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了18例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出阳性率,检测了18例确诊为AMI患者入院5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h及5d)hs-cTnT、CK-MB、hs-CRP浓度,动态监测比较AMI组、UA组、SA组入院6h内hs-cTnT浓度变化率。结果:确诊为AMI患者入院即刻hs-cTnT、CK-MB、hs-CRP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8.9%、72.2%、77.8%,明显高于UA组的47.6%、9.5%、4.8%和SA组的40.0%、0.0%、5.0%。入院各时间点不同指标(hs-cTnT、CK-MB、hs-CRP)检测中,hs-cTnT在6h检测浓度达高峰,CK-MB在24h检测浓度达到高峰,hs-CRP在48h检测浓度达高峰,5d时hs-cTnT依然持续处于高值,CK-MB、hs-CRP基本恢复正常。动态检测hs-cTnT在AMI组、UA组、SA组的浓度变化率,AMI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cTnT检测能够为AMI的更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动态监测hs-cTnT浓度的变化率更能鉴别诊断疑似AM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朱玉民 骆喜宝 +4 位作者 刘志贵 覃祥玲 黄志华 王菲 翟庶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137-2139,共3页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手术中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CANIH)联合氨甲环酸应用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2例,分为N组和T组,每组21例。N组只进行ANIH,T组采用ANI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 目的:探讨在脑肿瘤手术中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CANIH)联合氨甲环酸应用对凝血因子和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脑肿瘤手术患者42例,分为N组和T组,每组21例。N组只进行ANIH,T组采用ANIH和氨甲环酸联合应用。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和尿量,记录术前1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以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分析ANIH前、ANIH后和自体血回输后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T组失血量较N组少,自体血回输后,T组血红蛋白高于N组。T组和N组尿量和输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对凝血因子影响不大。结论:ANIH联合氨甲环酸可以产生协同节血效果,对凝血功能影响不大,可以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 氨甲环酸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诱导重组多价人精子表位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谢琦 林军 +4 位作者 白玲 叶元 杨冰 石青峰 刘永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1-175,共5页
旨在研究用乳糖替代IPTG作为诱导剂进行重组多价人精子抗原表位肽的表达及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通过改变培养基组成、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方式等条件,利用SDS-PAGE电泳和AlphaEase凝胶电... 旨在研究用乳糖替代IPTG作为诱导剂进行重组多价人精子抗原表位肽的表达及诱导表达的优化条件。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通过改变培养基组成、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方式等条件,利用SDS-PAGE电泳和AlphaEase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研究以上条件改变对GST-重组多价人精子抗原表位肽融合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并与IPTG诱导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在摇瓶试验中,最优表达条件为选用TB培养基,在菌体对数生长的中期进行诱导,诱导温度37℃、乳糖诱导终浓度3 mmol/L、诱导时间6 h。GST-重组多价人精子抗原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5%,且主要以可溶形式表达,与IPTG的诱导结果相同。分批流加乳糖和一次性加入乳糖诱导,效果一样。乳糖可以替代IPTG作为诱导剂诱导GST-重组多价人精子抗原表位肽融合蛋白的表达,优化条件下可获得与IPTG相同的诱导表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多价人精子抗原表位肽 乳糖 IPTG 表达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降压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菲 骆喜宝 +4 位作者 刘志贵 覃祥玲 黄志华 朱玉民 翟庶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253-2255,共3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CH,B组采用CH和TA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术前24 h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C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围术期出血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行CH,B组采用CH和TA联合应用。观察两组术前24 h和术后24 h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及术后引流量。结果:与术前24 h相比,B组术后24 h D-二聚体增加比A组显著(P<0.05);两组凝血功能变化较小;B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A组(P<0.05);两组术中输液量和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联合TA可显著减少脑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失血量,且未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凝血功能异常,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氨甲环酸 出血量 凝血功能 血液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骆喜宝 刘志贵 +2 位作者 林高翔 梁萌 翟庶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33-273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用6%羟乙基淀粉AHH联合TA静脉注射,B组单用AHH。分别于AHH前(T0)、AHH完...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A组用6%羟乙基淀粉AHH联合TA静脉注射,B组单用AHH。分别于AHH前(T0)、AHH完成即刻(T1)、AHH后1h(T2)、术毕(T3)记录MAP、CVP、HR、SpO2及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A、B两组CVP在T1、T2高于T0(P<0.05);两组各时点pH、PaO2、PaCO2、BE无明显改变;两组K+、Ca2+在T1和T2均低于T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a+、Cl-在T1和T2均高于T0(P<0.05或0.01),但T3时均在正常范围。结论:6%羟乙基淀粉AHH联合TA静注,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无明显不良影响,电解质变化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稀释 氨甲环酸 颅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2通过靶向下调AGTR1抑制人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全裔 杨峻 +2 位作者 秦韬 王秀娟 胡玉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152模拟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GTR1 mRNA表达,Transwell^(TM)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AGTR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2和AGTR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未转染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52组细胞miR-152表达水平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CE、AngⅡ、AGTR1 mRNA表达水平和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以及vimentin、N-cadherin、AGT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果证实miR-152可与AGTR1靶向结合。结论miR-152可能通过靶向下调AGTR1表达抑制肝癌HCCLM3细胞的EMT及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RNA-152(miR-152)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HBsAg含量与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聂琳 杨丽莎 +2 位作者 彭德珍 张敏 王君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含量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者34例、健康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含量与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者34例、健康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实时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s Ag的含量。结果 HBs Ag的含量与B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性(P<0.05),高HBs Ag含量组的B淋巴细胞高于健康组与低HBs Ag含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无相关性。结论在慢性HBV感染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的人群中,HBs Ag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对于了解患者免疫状态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含量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免疫不全状态(非活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氨甲环酸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骆喜宝 朱玉民 +3 位作者 刘志贵 黄志华 覃祥玲 翟庶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244-324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NIH+TA组(A组)行ANIH并静注TA 10 mg/kg,ANIH组(B组)单用ANIH。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A...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联合氨甲环酸(TA)对脑肿瘤手术患者循环功能和血气电解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脑肿瘤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NIH+TA组(A组)行ANIH并静注TA 10 mg/kg,ANIH组(B组)单用ANIH。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后ANIH前(T1)、ANIH后即刻(T2)、ANIH后1 h(T3)和自体血回输后(T4)HR、CVP、MAP和血气电解质变化情况,并比较各时点Hb和Hct改变。结果 :HR、CVP、MAP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两组Hb、Hct在T2、T3、T4时显著降低(P<0.05);T4时,A组Hb、Hct大于B组(P<0.05)。两组pH、PaO2、PaCO2、BE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K+、Na+、Cl-、Ca2+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IH对循环功能以及血气电解质影响不大,联合TA可安全用于脑肿瘤手术,两者联合应用有一定的节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等容量血液稀释 氨甲环酸 脑肿瘤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乙肝感染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峻 王前 +2 位作者 石青峰 苗海霞 吕仁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74-1777,共4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病程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HBV感染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病程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HBV感染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IDO mRNA、调节性T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进行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O mRNA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HCC)、急性乙型肝炎组(AHB)、慢性乙型肝炎组(CHB)、肝硬化组(LC)、对照组。LC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AHB组、LC组、CHB组和对照组。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HC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F=10.764,P=0.002)。ALT检测,总体组间比较,除LC组外,各组ALT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ALT、IDO mRNA相关性分析显示ALT活性与IDO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026),Treg细胞与IDO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 HBV感染者IDO表达明显增强,与Treg细胞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增高,共同影响HBV的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病毒A6型VP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洪波 阳广菲 +1 位作者 欧维琳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541,共6页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 目的:预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衣壳蛋白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及线性B细胞表位。方法:应用Bioedit软件、Sub Loc、Target P和生物信息学资源门户Ex PASy中的多种在线工具对CVA6 VP1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CVA6 VP1为一亲水性蛋白,其相对分子量为33.6 k D,等电点为7.92,含有24个可能的磷酸化位点,没有信号肽、跨膜区和可能的脂酰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居多,有48.52%的氨基酸残基暴露于溶液界面;该分子内存在多个潜在的线性B细胞表位,其中的155~165位氨基酸残基区域的抗原指数最高。结论:成功预测到CVA6 VP1的基本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特征及可能的线性B细胞表位,为该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及疫苗和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VP1蛋白 生物学信息 B细胞表位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激素与女性不孕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丽霞 曾志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内分泌紊乱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不孕门诊就诊的不孕妇女212例为研究组,根据月经是否规律分为月经正常组(99例)和月经紊乱组(11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生殖健康妇女186例为对... 目的:探讨内分泌紊乱与不孕不育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9月在本院不孕门诊就诊的不孕妇女212例为研究组,根据月经是否规律分为月经正常组(99例)和月经紊乱组(113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生殖健康妇女186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液中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不孕组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空腹胰岛素(FINS)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促卵泡激素(FSH)低于对照组(P〈0.01);月经紊乱组PRL和LH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月经正常组,促卵泡激素(FSH)低于对照组和月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雌二醇(E2)和睾酮(T)的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月经正常组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内分泌紊乱是导致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内分泌激素检测对女性不孕患者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激素 女性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erin在乳腺癌小鼠外周血和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杰 周雪清 +3 位作者 周心怡 刘文慧 刘倩倩 骆耐香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4-688,共5页
目的Chemerin是否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关,目前报道较少。文章旨在探讨Chemerin在乳腺癌小鼠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各15只。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Balb/c小... 目的Chemerin是否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关,目前报道较少。文章旨在探讨Chemerin在乳腺癌小鼠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各15只。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构建乳腺癌模型,通过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成瘤小鼠外周血和乳腺组织中Chemerin蛋白的表达量,分析Chem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关系;采用不同浓度的Chemerin重组蛋白和Chemerin中和抗体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实验设置对照组(只含高糖1640或DMEM培养基,无细胞)、Chemerin重组蛋白组(100μg/L,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稀释)以及Chemerin中和抗体组(100μg/L,无血清培养基进行稀释),通过MTT和划痕实验检测Chemerin对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荷瘤小鼠的外周血表达量均明显增高[(116.5±18.6)pg/mLvs(1011.0±8.8)pg/mL,P<0.05],乳腺组织中Chemerin蛋白的表达量亦增高[(189.2±7.3)pg/mLvs(554.2±49.1)pg/mL,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荷瘤小鼠的乳腺组织中Chemerin蛋白的表达量(1.561±0.133)亦明显高于正常小鼠(0.910±0.035),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hemerin重组蛋白组MCF-7、MDA-MB-231细胞增殖率[(0.715±0.027)%、(1.617±0.065)%]较对照组[(0.429±0.024)%、(1.151±0.102)%]明显升高(P<0.05),MDA-MB-231细胞的迁移率[(29.870±5.730)%]较对照组[(19.610±2.485)%]明显增加(P<0.01);Chemerin中和抗体组细胞增殖率[0.279±0.008)%、(0.941±0.086)%、(9.473±0.843)%]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Chemerin呈浓度梯度式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CHEMERIN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人群miR-29b-2基因rs1474742 A/C和rs12401619 C/G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17
作者 何永玲 王彩梅 +3 位作者 杨峻 曾志能 乔永超 韦叶生(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994-1997,共4页
目的:探讨miR-29b-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rs1474742A/C和rs12401619C/G多态性在我国广西人群的分布情况,比较其与其他人群的多态性差异,并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常见血脂检测项目水平。方法:SNPscan法对291例研究对象rs1474742A/C和rs1240161... 目的:探讨miR-29b-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rs1474742A/C和rs12401619C/G多态性在我国广西人群的分布情况,比较其与其他人群的多态性差异,并统计分析不同基因型的常见血脂检测项目水平。方法:SNPscan法对291例研究对象rs1474742A/C和rs12401619C/G位点进行分型,SPSS23.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rs1474742A/C具有AA、AC和CC基因型,广西人群rs1474742A/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千人基因组计划公布的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和中国汉族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s12401619C/G具有CC、CG和GG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意大利人和中国汉族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s1474742A/C位点AC/AA和CC在LDL-C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9b-2基因rs1474742A/C和rs12401619C/G位点的多态性在不同人群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s1474742A/C基因型与LDL-C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9b-2 多态性 广西人群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于健 秦明群 +4 位作者 周燕 陈辉 石青峰 林爱萍 祖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牙周病患者40例(牙周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TC、TG、HDL-C、LDL-C、sICAM-1水平,采用... 目的探讨牙周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牙周病患者40例(牙周病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TC、TG、HDL-C、LDL-C、sICAM-1水平,采用彩色B超测量IMT,分析影响牙周病患者IMT的可能因素。结果牙周病组患者TC、TG、FINS、sICAM-1及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牙周病患者IMT与年龄、TC、TG、LDL-C、sICAM-1、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牙周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疾病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细胞黏附分子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分布及酶活性分析
19
作者 杨冬梅 王光丽 +6 位作者 庾冬兰 曾丹 郑海青 唐文军 冯乔 李凯 朱春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405-1411,共7页
目的:分析桂林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及其酶活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桂林地区4554例新生儿脐带血样本,采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检测G6PD基因突变,其中4467例同时进行速率法G6PD活性测定。结果:在4467例G6PD活... 目的:分析桂林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及其酶活性。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桂林地区4554例新生儿脐带血样本,采用荧光PCR溶解曲线法检测G6PD基因突变,其中4467例同时进行速率法G6PD活性测定。结果:在4467例G6PD活性检测中,检出G6PD缺乏症新生儿162例(3.63%)。其中男性142例(6.04%),女性20例(0.94%),男性G6PD缺乏症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在4554例基因突变检测中,检出G6PD基因突变新生儿410例(9%),其中男性171例(7.13%),女性239例(11.09%),女性基因突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共检出9种单一突变以及4种双重杂合突变,其中c.1388G>A(33.66%)、c.1376G>T(23.66%)、c.95A>G(16.34%)为主要突变。同时接受酶活性与基因突变检测的新生儿,检出G6PD基因突变的男性酶活性显著低于女性(P<0.001),在携带c.1388G>A、c.1376G>T、c.95A>G、c.1024C>T、c.871G>A突变的新生儿中,同种突变的男性新生儿酶活性均低于女性(P<0.001)。此外,在男性G6PD缺乏症新生儿中,c.1388G>A、c.1376G>T、c.95A>G、c.1024C>T、c.871G>A突变组的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及c.519C>T突变组(P<0.05)。结论:明确桂林地区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和基因突变谱,分析酶活性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为桂林地区新生儿G6PD缺乏症的防治和个性化管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林地区 G6PD缺乏症 新生儿 基因突变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禄伟 黄倩 +7 位作者 施佳成 刘晓玲 王彩梅 于萍 吴岚 覃洋 江仁美 于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01-2406,共6页
目的利用分类树和列线图构建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超重及肥胖者50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582例(70%)超重及肥胖者构成建模组,剩余1516例(30%)构成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两组均以高尿酸血症有... 目的利用分类树和列线图构建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超重及肥胖者50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582例(70%)超重及肥胖者构成建模组,剩余1516例(30%)构成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两组均以高尿酸血症有无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尿酸≥420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临床代谢特征进行比较并构建分类树模型和列线图模型,最后使用ROC曲线、DCA曲线、CIC曲线对两个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实用性。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类树及列线图模型均提示男性、Cr、TG、年龄、HDL-c、LDL-c等6个变量是超重及肥胖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两组两个模型ROC曲线均提示有中度预测价值,DCA曲线患病风险概率在约为0.1~0.7范围内,两个模型的净受益率都高于0,而CIC曲线提示两个模型均有一定的临床影响价值。结论分类树和列线图两个预测模型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Cr、TG、年龄、HDL-c、LDL-c,两个模型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和临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及肥胖 高尿酸血症 分类树模型 列线图模型 预测模型 ROC曲线 DCA曲线 CI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