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三维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对鼻咽癌患者下颌神经颅外段显示效果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罗江静 徐列印 +1 位作者 胡玉芳 唐艳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共6页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 double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dimensional flip-angle evolution short-tau inversion,3D-SPACE-STIR)序列对鼻咽癌患者下... 目的 比较磁共振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three-dimensional double echo steady state,3D-DESS)序列与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three-dimensional flip-angle evolution short-tau inversion,3D-SPACE-STIR)序列对鼻咽癌患者下颌神经颅外段显示的可行性与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36例鼻咽癌患者(共计72支下颌神经)的图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两序列图像显示质量的主观评分和客观参数指标[包括图像的信号强度比(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两序列对鼻咽癌累及下颌神经显示情况。结果 3D-DESS及3D-SPACE-STIR序列对下颌神经均有较高的显示率,两者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表现良好,分别为4分和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D-SPACE-STIR序列SIR_(N/M)优于3D-DESS序列,分别为3.55和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D-DESS序列SNR_(M)优于3D-SPACE-STIR序列,分别为13.68和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4支下颌神经被肿瘤累及,3D-DESS序列显示神经与肿瘤的关系(95.83%vs.12.50%)、神经的连续性(87.50%vs.37.50%)、肿瘤段神经的形态(70.83%vs.29.17%)优于3D-SPACE-STIR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4);3D-SPACE-STIR序列显示非肿瘤段神经增粗优于3D-DESS序列(70.83%vs.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3D-DESS与3D-SPACE-STIR对下颌神经颅外段具有相似的显示率,但是3D-DESS基于较好的神经与周围结构关系分辨率,低视野值,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双回波稳态进动序列 三维短时反转恢复快速自旋回波成像序列 下颌神经 磁共振成像 鼻咽癌 脑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未成年女性原发性卵巢黏液腺癌MRI表现
2
作者 李建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12,共1页
患者女,16岁,腹部逐渐增大3个月;既往体健。查体:腹部触及巨大包块,上达剑突下一横指、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达腋前线,活动欠佳,轻压痛。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5.83ng/ml,糖类抗原125171.5 U/ml,糖类抗原7248.62 U/ml,铁蛋白160ng/ml。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未成年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经气腔播散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珍珍 李啸天 +8 位作者 牟兴宇 曾钰龍 崇维霞 秦杰 黎祖国 赵雪芹 伍杨 徐翠萍 付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5-739,共5页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经气腔播散(ST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5例于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Ⅰa~Ⅲa期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显示有无STAS分为阳性组(n=23)及阴性组(n=62);比较组间临床...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经气腔播散(ST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85例于术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的Ⅰa~Ⅲa期肺腺癌患者,根据病理显示有无STAS分为阳性组(n=23)及阴性组(n=62);比较组间临床及PET/CT所见,并以logistic分析观察其预测STAS的效能。结果组间患者性别、癌胚抗原、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微乳头状生长及其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阳性组最大、平均及峰值标准摄取值(SUV max、SUV mean、SUV peak),最大、平均及峰值瘦体标准摄取值(SUL_(max)、SUL_(mean)、SUL_(peak))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均显著高于阴性组(P均<0.05)。性别、微乳头状生长方式占比、SUV max及SUL_(max)均为Ⅰa~Ⅲa期肺腺癌STAS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之预测ST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6、0.912、0.839及0.842;其联合预测的AUC为0.957。结论^(18)F-FDG PET/CT参数SUV max及SUL_(max)有助于预测临床Ⅰa~Ⅲa期肺腺癌STAS;进一步联合性别及微乳头状生长方式占比可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联合区域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蒋静 李晨 +2 位作者 林斌 王玲廷 周智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30,共5页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及良好亚组(n=29);以5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基于ASL[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 525、2 525 ms]和t-ASL图像比较组间及病变组内亚组间脑血流量(CBF)、rCBF及CBF差值(PLD 2 525 ms下CBF-PLD 1 525 ms下CBF),观察侧支代偿来源;以Kendall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参数与代偿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患侧与对照组左侧CBF、CBF差值的差异及组间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2组PLD=2 525 ms下CBF均大于PLD=1 525 ms(P均<0.05),病变组患侧CBF均小于对侧(P均<0.05)。病变组内2亚组间CBF差值、患侧CBF及rCBF差异(P均<0.001),以及侧支无代偿和对侧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代偿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rCBF(PLD=2 525 ms)与存在VBA侧支代偿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 ASL联合t-ASL有助于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狭窄 闭塞 侧支循环 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联合常规MRI鉴别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兰梅 周智鹏 +3 位作者 徐列印 林斌 余雪燕 王玲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7,共6页
目的 探讨合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MRI)联合常规MRI鉴别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与非TNB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癌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TNBC 30例,非TNBC 137... 目的 探讨合成MRI(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MRI)联合常规MRI鉴别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与非TNB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癌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TNBC 30例,非TNBC 13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syMRI检查,测量评估以下参数:纤维腺体组织、实质背景强化、病灶形态、边缘、直径、T2WI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syMRI参数(T1pre、T2pre、PDpre、T1Gd、T2Gd、PDGd)。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比较TNBC组与非TNBC组参数,并建立三种预测模型,syMRI模型、常规MRI模型、联合模型(syMRI+常规MRI),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析各预测模型鉴别TNBC与非TNBC的效能,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结果 TNBC组与非TNBC组间的T2WI信号、ADC值、边缘强化、T1pre、T2pre、T1Gd、T2Gd、ΔT2、ΔPD、rT2、ΔT2%、Δ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边缘强化、T2pre、T1Gd、T2Gd是TNBC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联合模型的诊断性能最高,AUC为0.932。结论 基于syMRI、常规MRI建立的预测模型有助于鉴别TNBC和非TN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非三阴性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常规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23
6
作者 邓启明 邱维加 +2 位作者 周智鹏 施朕善 王现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1例肺部肿块或结节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300、500、800s/mm2时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及不同b值下良、恶性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根据... 目的评价不同b值下DWI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1例肺部肿块或结节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分别测量b值为300、500、800s/mm2时的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比较同一b值下良、恶性病变及不同b值下良、恶性病变的ADC值的差异。根据ROC曲线确定各个b值下的ROC曲线下面积及诊断阈值,并计算各个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71例中,恶性病变47例,良性病变24例。不同b值下恶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良性病变的平均ADC值在不同b值时各不相同,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值取300、500、800s/mm2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4、0.83;其中b=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ADC阈值为1.50×10-3 mm2/s,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49%、75.00%、85.92%、87.76%、81.82%。结论 b值取300、500、800s/mm2,ADC值均有助于肺部良、恶病变的鉴别诊断,其中b值取500s/mm2时诊断效能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CT低剂量应用 被引量:36
7
作者 马宇 周智鹏 邱维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 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低剂量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5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8、10、11,... 目的 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低剂量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5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8、10、11,并采用ASIR为30%、40%、50%进行重建,分别记为A1、A2、A3、B1、B2、B3、C1、C2、C3.计算各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组有效剂量为(5.74±1.45) mSv,B组为(3.35±1.35) mSv,C组为(2.57±1.71) mSv.除A1与B3、B1与C3组间图像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图像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40~179.444,P<0.05).A3图像噪声值最低,图像质量评分最高(4.43±0.50)分,C1图像噪声值最高,图像质量评分最低(3.66±0.64)分.结论 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腹部检查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迭代重建算法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辉阳 周智鹏 +2 位作者 邱维加 曾阳东 苏寿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83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B组(47例)采用前门控(SSP)扫描。比较各组患者...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83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B组(47例)采用前门控(SSP)扫描。比较各组患者的心率、体重指数、图像噪声、冠状动脉评分、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 A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6mSv;B组为4.3mSv,B组较A组降低约80.1(P<0.01),两组病例心率、体重指数、图像噪声和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CTCA检查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军红 邓燕贤 +3 位作者 邱维加 周智鹏 张辉阳 曾阳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 目的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方法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_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_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结论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 介入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效果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燕贤 李浩 +3 位作者 周智鹏 苗颖 金铭 韦家俊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BBA患者行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于术后当天采用Rayma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 目的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BBA患者行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于术后当天采用Rayma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周患者外周血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3.55%(29/31)。29例顺利完成BBA栓塞,术后当天Raymand分级显示栓塞治疗有效(Ⅰ、Ⅱ级)率为100%(29/29,其中Ⅰ级22例、Ⅱ级7例);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mRS显示预后良好(0~2级)率分别为68.97%(20/29,其中0级5例、1级8例、2级7例)和75.86%(22/29,其中0级7例、1级12例、2级3例)。与术前相比,31例患者术后1周ET-1[(518.38±22.91)pg/ml vs (550.32±28.57)pg/ml,t=-4.848,P<0.001]、vWF[(1.66±0.20)ng/ml vs (1.86±0.29)ng/ml,t=-3.161,P=0.002]均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37.40±4.88)nmol/ml vs (33.02±4.24)nmol/ml,t=3.796,P<0.001]。结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BBA疗效肯定,但对患者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血泡样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治疗性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曲线结合DWI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培平 邱维加 +3 位作者 戴文海 周智鹏 殷亮 邓启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DW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乳腺疾病患者42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1000s/mm2),42例均获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1例(24个病灶),恶性21例(23个病灶)。统计比较动态增强曲线、DW...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DWI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乳腺疾病患者42例,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1000s/mm2),42例均获病理证实,其中良性21例(24个病灶),恶性21例(23个病灶)。统计比较动态增强曲线、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ROC曲线确定的ADC诊断阈值为1.195×10-3mm2/s。动态增强曲线、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1.3%、95.6%,特异度分别为66.7%、75%、87.5%,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3%、91.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联合DWI对诊断乳腺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及特异度,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肝纤维化不同阶段对丙泊酚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辉梅 庾俊雄 +1 位作者 丁可 谭永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0-3702,共3页
目的:通过制备食蟹猴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对丙泊酚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食蟹猴14只,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高脂饮食和饮酒精造模,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8、12、16周末将动物分为M0、M1、M2、M3、M4组,以氯胺酮+东莨胆碱... 目的:通过制备食蟹猴肝纤维化模型观察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对丙泊酚代谢的影响。方法:雄性食蟹猴14只,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高脂饮食和饮酒精造模,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8、12、16周末将动物分为M0、M1、M2、M3、M4组,以氯胺酮+东莨胆碱+咪达唑仑肌注麻醉动物30min后输注丙泊酚8mg/(kg·h)60min,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HPLC法测丙泊酚血浆浓度,记录苏醒时间。结果:S0、S1、S2、S3、S4期分别为14、12、10、8、7只,S4期与S3、S2、S1、S0期比较,TP、A/G改变明显(P<0.05);食蟹猴苏醒时间在S4期比前四期明显延长(P<0.05);丙泊酚血浆浓度在苏醒时无变化(P>0.05),其余时间的血浆浓度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增大,S4期与前4期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食蟹猴早期肝纤维化不影响丙泊酚的代谢;但是肝纤维化S4期,丙泊酚的代谢减慢,停药后食蟹猴苏醒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食蟹猴 丙泊酚 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在MS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钟丽华 蒋连秀 +2 位作者 覃蕾 秦秀珍 冷贵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92-1093,共2页
进行64排MSCT检查或血管成像时,对比剂的注射速率要求更快,而这增加了血管外渗漏对比剂的发生率[1]。应用血管外渗漏探测技术,可有效避免对比剂血管外渗漏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玉芳 刘光俊 杨新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的临床和MRI资料,合理采用多种扫描序列和方位准确显示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结果:T2WI、T2WI-FS是显示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的最佳序列,结合个体化的扫... 目的:探讨MRI在女性生殖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的临床和MRI资料,合理采用多种扫描序列和方位准确显示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结果:T2WI、T2WI-FS是显示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的最佳序列,结合个体化的扫描方位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各种女性生殖系统畸形。37例畸形中,子宫发育畸形27例,生殖道畸形10例,其中纵隔子宫畸形最常见,占35.1%(13/37)。子宫发育畸形合并其他病变6例。结论:根据生殖系统畸形的具体类型,采用个体化扫描方案对女性生殖系统畸形的显示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女(雌)性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周智鹏 张辉阳 +4 位作者 邱维加 凌秀梅 苏寿红 陈德勤 殷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剂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剂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和室间隔的CT值,并以CT值的标准差作为对比剂均匀度值。结果:各组对比剂总量平均为A组75.0 ml,B组52.2 ml,C组62.9 ml。B组较A组减少对比剂量约30.4%(P<0.01),C组较A组减少约16.1%(P<0.01);各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A组5.0 ml/s,B组4.0 ml/s,C组3.9 ml/s。B组较A组降低约19.7%(P<0.01),C组较A组降低约21.3%(P<0.01)。三组中主动脉根部、左心室和室间隔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右心室和右心房CT值明显高于B组(P<0.01);B组和C组右心房CT值均匀性高于A组(P<0.01)。各组冠状动脉增强水平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冠脉图像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用量少,对右心腔和室间隔显示好,有利于冠脉显示以及心脏形态和功能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造影术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扫技术在64层螺旋CT腹部检查中降低辐射量的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智鹏 邱维加 +2 位作者 张辉阳 曾阳东 陈德勤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18例腹部CT扫描和复诊两次的患者自身对照,按照就诊顺序分成3组。均采用120kV管电压,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设定为8,A组为第一次扫描,采用螺旋扫描;B组为患者复诊时扫描...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18例腹部CT扫描和复诊两次的患者自身对照,按照就诊顺序分成3组。均采用120kV管电压,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设定为8,A组为第一次扫描,采用螺旋扫描;B组为患者复诊时扫描,采用轴扫(Cine,Full)扫描;C组为再次复诊时扫描,采用轴扫(Cine)节段扫描。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有效辐射量。结果:各组图像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3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后A组和B组图像噪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X线辐射量C组比A组降低约46.3%,比B组降低约33.2%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比A组降低约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扫和轴扫节段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腹部CT扫描的辐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 辐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MRI鉴别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童秋云 余雪燕 +3 位作者 李迅 蒋宇 戴文海 周智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3,共6页
目的 探讨合成MRI(synthetic MRI, syMRI)技术在鉴别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MRI检查显示乳腺环形强化病例52个,共54个病灶,MRI检查包括平扫、增强syMRI MAG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序列、... 目的 探讨合成MRI(synthetic MRI, syMRI)技术在鉴别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MRI检查显示乳腺环形强化病例52个,共54个病灶,MRI检查包括平扫、增强syMRI MAG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序列、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对比增强MRI,MRI检查后1周内行手术或穿刺并取得病理结果。经syMRI后处理软件测量肿块增强前的T1(T1pre)、增强前的T2(T2pre)、增强前的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值(PDpre)以及增强后的T1(T1post)、增强后的T2(T2post)、增强后的PD值(PDpost),计算增强前后的T1相对变化率(ΔT1%)、T2相对变化率(ΔT2%)、 PD值相对变化率(ΔPD%),测量乳腺环形强化病变环壁以及环内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将病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上述syMRI定量值、ADC值在良恶性组别间的差异(P<0.05),采用χ2/Fisher精确检验分析良恶性组别间对比增强成像上的影像特征[形态、边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建立单因素及多因素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进行DeLong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54个病灶中,恶性42个、良性12个。良性组T2pre [101.17 (28.42)]高于恶性组T2pre [88.67 (21.75)],良性组PDpost(101.90±14.60)大于恶性组PDpost(84.90±20.00),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TIC类型(P<0.001)、环壁ADC值(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pos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63,高于T2pre(AUC=0.758),低于TIC类型(AUC=0.883)、环壁ADC值(AUC=0.901)。上述参数单独应用时,环壁ADC值的诊断效能最高,参数联合应用时,四者联合的多因素模型诊断效能最高(AUC=0.998),TIC类型、T2pre、PDpost作为单因素模型,其诊断效能与四者联合的多因素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壁ADC值诊断效能与四者联合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MRI定量测量的T2pre、PDpost可作为鉴别乳腺环形强化病变良恶性的辅助手段,单独应用时诊断价值低于TIC类型、环壁ADC值,与TIC类型、环壁ADC值联合应用诊断时效能最高,环壁ADC值诊断效能与四者联合的多因素模型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环形强化 鉴别诊断 合成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乳腺发育症的X线表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光俊 陈卫国 +4 位作者 段刚 黄婵桃 刘蓉 黄信华 肖树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39-840,共2页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对12例男性乳腺肿块患者用意大利IMS公司生产的GITTO-TECH全智能高解析钼靶机摄片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例男性乳腺肿块病理证实为乳腺发育症,钼靶X线确诊者10例,另2例误诊为男性乳腺癌...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发育症的钼靶X线表现。方法对12例男性乳腺肿块患者用意大利IMS公司生产的GITTO-TECH全智能高解析钼靶机摄片诊断,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2例男性乳腺肿块病理证实为乳腺发育症,钼靶X线确诊者10例,另2例误诊为男性乳腺癌。结论男性乳腺发育症根据典型钼靶X线表现可确诊,必要时行针刺活检,需与男性乳腺癌加以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乳腺发育症 钼钯X线摄影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肝内胆管细胞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列印 邱维加 +2 位作者 戴文海 刘光俊 何敏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6-418,420,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及CT资料。应用一致性检验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64层螺旋CT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吻合程度。结...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及CT资料。应用一致性检验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64层螺旋CT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吻合程度。结果 42例中,CT分期Ⅰ期8例,Ⅱ期7例,Ⅳa期10例,Ⅳb期17例;临床病理分期Ⅰ期12例,Ⅱ期6例,Ⅳa期11例,Ⅳb期13例。CT对T、N、M分期及对血管侵犯的阳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为T(T189%、T275%、T3100%、T4100%)、86%(36/42),N81%、88%(37/42),M76%、90%(38/42),血管85%、95%(40/42)。对比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期,CT对T、N、M分期及对血管侵犯判断的Kappa值分别为0.780、0.759、0.795、0.884。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64层螺旋CT分期与临床病理分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术前CT分期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胆管 肝内 肿瘤分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52通过靶向下调AGTR1抑制人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全裔 杨峻 +2 位作者 秦韬 王秀娟 胡玉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9-824,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 目的探讨微小RNA-152(miR-152)靶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对肝癌HCCLM3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CCLM3细胞分为未转染组(未处理)、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miR-152组(转染miR-152模拟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GTR1 mRNA表达,Transwell^(TM)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和AGTR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52和AGTR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未转染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miR-152组细胞miR-152表达水平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ACE、AngⅡ、AGTR1 mRNA表达水平和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以及vimentin、N-cadherin、AGTR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结果证实miR-152可与AGTR1靶向结合。结论miR-152可能通过靶向下调AGTR1表达抑制肝癌HCCLM3细胞的EMT及R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RNA-152(miR-152)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GT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