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BL在急诊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宏
邓玉英
+3 位作者
李猛
刘世洁
刘汉立
叶宁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一个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人际沟通技巧[1],因此顺利完成在急诊科的实习教学任务是实习医师能否未来成为一名急诊科医师的重要前提。因为急诊医学存在多...
一个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人际沟通技巧[1],因此顺利完成在急诊科的实习教学任务是实习医师能否未来成为一名急诊科医师的重要前提。因为急诊医学存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并且急诊科环境错综复杂、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导致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结合学生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PBL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诊科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STEMI患者效果分析
2
作者
郑宏
张磊
+3 位作者
韦荣庆
赵春聪
富学林
叶宁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中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STEMI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B组为我院成立胸痛中心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计52例,A...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中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STEMI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B组为我院成立胸痛中心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计52例,A组为我院成立胸痛中心前急诊科收治的STEMI患者,计56例,将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o-B)时间和心衰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B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要短于A组,B组心衰发生率要低于A组,B组救治成功率高于A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建立与运行能显著提高急诊科对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值得在全国各医院急诊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韬
郑宏
+1 位作者
李强
张磊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成立前后救治的多发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成立前收治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成立后收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成立前后救治的多发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成立前收治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成立后收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办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办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采取急诊创伤外科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和办住院时间,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急诊创伤外科模式
救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
5
4
作者
叶宁
秦燕
+1 位作者
叶飞翔
赵春聪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A组)和对照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
目的 观察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A组)和对照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B组),两组均行NI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泵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治疗,镇静药应用时间为2 h,期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平均动脉压(MAP),另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PCO_(2)、呼吸频率(R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人机对抗、面部受压发生率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FiO2增加,观察组治疗后PCO_(2)减小(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CO_(2)减小(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PCO_(2)、RR减小(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PCO_(2)、RR减小(P均<0.05)。结论 镇静疗法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显著改善氧合与通气指标,降低应激反应对血压的影响,且有助于改善Ⅱ型呼衰患者的呼吸疲劳度和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疗法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BL在急诊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宏
邓玉英
李猛
刘世洁
刘汉立
叶宁
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出处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90554)
文摘
一个医院的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高的人际沟通技巧[1],因此顺利完成在急诊科的实习教学任务是实习医师能否未来成为一名急诊科医师的重要前提。因为急诊医学存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强,并且急诊科环境错综复杂、患者病情变化多端,导致以教师授课为基础结合学生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2]。
关键词
急诊科
PBL
教学
分类号
G643.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4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诊科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STEMI患者效果分析
2
作者
郑宏
张磊
韦荣庆
赵春聪
富学林
叶宁
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桂林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急诊
创伤外科
出处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12-15,共4页
基金
广西卫健委科研课题资助项目(Z20190554)。
文摘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中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STEMI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B两组。B组为我院成立胸痛中心后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计52例,A组为我院成立胸痛中心前急诊科收治的STEMI患者,计56例,将两组的救治成功率、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to-B)时间和心衰发生率进行统计并比较。结果:B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要短于A组,B组心衰发生率要低于A组,B组救治成功率高于A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的建立与运行能显著提高急诊科对STEMI患者的救治效率,值得在全国各医院急诊科推广。
关键词
急诊科
胸痛中心
心肌梗死
Keywords
ER
chest pain cen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分类号
R542.22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
2
3
作者
李韬
郑宏
李强
张磊
机构
桂林
医学院
附属
医院
急诊
创伤外科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出处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98-101,共4页
基金
广西卫计委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70828)。
文摘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创伤外科成立前后救治的多发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成立前收治的44例患者为对照组,成立后收治的42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办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办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发伤患者,采取急诊创伤外科模式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前时间、住院时间和办住院时间,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发伤
急诊创伤外科模式
救治效果
Keywords
multiple trauma
emergency trauma surgery mode
treatment effect
分类号
R64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
5
4
作者
叶宁
秦燕
叶飞翔
赵春聪
机构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出处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4期81-83,共3页
基金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70109-13)。
文摘
目的 观察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4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A组)和对照组(42例,其中Ⅱ型呼衰患者26例,记为B组),两组均行NI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泵注镇静药物咪达唑仑治疗,镇静药应用时间为2 h,期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平均动脉压(MAP),另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后PCO_(2)、呼吸频率(R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人机对抗、面部受压发生率低(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FiO2增加,观察组治疗后PCO_(2)减小(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PCO_(2)减小(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PCO_(2)、RR减小(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治疗后PCO_(2)、RR减小(P均<0.05)。结论 镇静疗法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NIV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显著改善氧合与通气指标,降低应激反应对血压的影响,且有助于改善Ⅱ型呼衰患者的呼吸疲劳度和通气功能。
关键词
镇静疗法
无创通气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分类号
R459.7 [医药卫生—急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BL在急诊科实习医师教学中的应用
郑宏
邓玉英
李猛
刘世洁
刘汉立
叶宁
《华夏医学》
CAS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急诊科采用胸痛中心模式救治STEMI患者效果分析
郑宏
张磊
韦荣庆
赵春聪
富学林
叶宁
《华夏医学》
CAS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急诊创伤外科模式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韬
郑宏
李强
张磊
《华夏医学》
CAS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镇静疗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叶宁
秦燕
叶飞翔
赵春聪
《山东医药》
CAS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