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切除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俸瑞发 秦琴 +3 位作者 黄王月 张珊 柏璐 张显岚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其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效果。结果:68例中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103条(含一条喉不返神经),损伤6例,总损伤率8.8%。其中属暂时性损...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8例甲状腺切除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方法及其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效果。结果:68例中共解剖显露喉返神经103条(含一条喉不返神经),损伤6例,总损伤率8.8%。其中属暂时性损伤5例,占7.35%,永久性损伤1例,占1.47%。结论:甲状腺切除术中必须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情况,对再次手术、甲状腺癌根治术或对甲状腺背侧肿物行次全切除术时,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是避免其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嵘 黄玥 +3 位作者 黄颖 吴炜璐 曹天雄 曾繁余 《华夏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96-100,共5页
目的:将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SLNB),比较双示踪剂显示的SLN与单示踪剂显示的SLN之间SLN检出率及转移阳性率,探讨该示踪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0例术前病理诊断乳腺癌的患者,采用ICG与亚甲蓝联合... 目的:将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SLNB),比较双示踪剂显示的SLN与单示踪剂显示的SLN之间SLN检出率及转移阳性率,探讨该示踪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40例术前病理诊断乳腺癌的患者,采用ICG与亚甲蓝联合示踪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术中SLNB。将检出的SLN分为4组:联合组,即有亚甲蓝显色或ICG荧光显影的SLN;亚甲蓝组,即有亚甲蓝显色的SLN;ICG组,即有荧光显色的SLN;无显示组:既没有亚甲蓝显色也没有ICG荧光显影的SLN。分析比较联合组、亚甲蓝组及ICG组之间的SLN检出率、转移阳性率。结果:联合组SLN检出率99.3%(139/140),高于亚甲蓝组92.9%(130/140)及ICG组95.0%(13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SLN检出率高于亚甲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LN转移阳性率(6.27%)高于亚甲蓝组(5.32%)及ICG组(6.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SLN转移阳性率高于亚甲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联合亚甲蓝应用于乳腺癌SLNB中,可以得到较高的SLN检出率,检出更多转移的SLN,有利于准确进行腋窝淋巴结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活检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效果 被引量:20
3
作者 曾思媛 洪运虎 +2 位作者 劳海燕 王桂林 俸瑞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9-90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12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8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126枚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消融前后均进行超声和超声造影...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12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的88例甲状腺良性结节(126枚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消融前后均进行超声和超声造影(CEUS)检查,观察术后1、3、6、12个月结节大小的变化,测量结节最大径、体积、体积减少率;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用于评估消融区域,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FA,其中5例1个月后行二次消融,一次消融率为94.32%(83/88)。本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0例治疗中疼痛不适,均顺利恢复。消融后1、3、6、12个月结节最大径分别为(2.06±1.04)cm、(1.63±0.90)cm、(1.33±0.81)cm、(1.14±0.60)cm。消融后1 d及1、3、6、12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8.02±10.54)ml、(3.84±5.81)ml、(2.12±3.36)ml、(1.28±2.29)ml、(0.54±0.76)ml;消融后体积减少率分别(1.27±19.48)%、(31.12±33.27)%、(63.06±21.27)%、(81.66±14.72)%、(88.08±9.33)%。37个结节(29.37%)治疗后12个月完全消失,113枚结节(89.68%)治疗后体积缩小率达50%以上。结论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导管消融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媛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8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 目的:探讨对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近几年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这些患者手术的完成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这些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术后未发生明显的不适和严重的并发症。在这些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体温升高的情况。该患者的体温在3 d内自行恢复。结论:对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其手术的顺利完成,可保障其进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经皮射频消融术 结节性甲状腺肿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桂林 黄仁相 +1 位作者 洪运虎 俸瑞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组),同期17例开... 目的探讨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3月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1例,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组),同期17例开放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颈部疼痛程度、美容满意度、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甲状腺功能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射频消融组平均手术时间[(40.4±7.4)min]较对照组[(90.8±13.4)min]更短(P=0.024),住院时间[(6.5±2.3)d]较对照组[(16.0±3.8)d]更短(P=0.043),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0/11)例]较照组[(6/17)例]更低(P=0.033);两组术后6个月促甲状腺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水平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射频消融组术后颈部疼痛和吞咽不适少,美容满意程度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安全、有效、可行,对美容形象影响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凌金钰 冯天鹰 +3 位作者 曹天泽 梁丹艳 霍慧萍 红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434-439,共6页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13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4.83岁。行超声...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癌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113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4.83岁。行超声检查和X射线钼靶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病理特征。结果113例病例中,经病理诊断证实51例为恶性肿瘤,62例为良性病变;其中恶性肿瘤导管原位癌17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超声检查表现为单纯簇状微钙化4例,均为恶性;片状低回声45例,其中恶性19例;片状低回声伴钙化28例,其中恶性13例;结构紊乱31例,其中恶性10例;5例恶性病例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X射线钼靶检查主要有4种征象,其中微钙化占比最高,占恶性肿瘤的66.7%;腺体结构扭曲占41.2%;而腺体局灶性不对称性致密及腺体弥漫性或局部密度增高分别占恶性肿瘤29.4%、19.6%,且以合并其他一种或两种征象为主。非肿块型乳腺癌超声检查、X射线钼靶检查、两者串联诊断及并联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2.75%、74.51%、47.06%、90.20%,特异度分别为88.71%、92.94%、100.00%、80.65%,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57、0.832、0.735、0.854;非肿块型乳腺癌中,导管原位癌占比33.3%,浸润性小叶癌占比15.7%,浸润性导管癌占比51.0%。结论对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超声检查、X射线钼靶检查并联诊断符合率较高;导管原位癌在非肿块型乳腺癌中占比高于其在整体乳腺癌中占比。重视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对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块型乳腺癌 影像学诊断 病理特征 超声检查 X射线钼靶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娟 俸瑞发 伍金凤 《华夏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5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两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 目的:探讨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与5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两组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CK19、HBME-1和Galectin-3阳性率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5),TPO阳性率明显低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CK19、HBME-1、Galectin-3和TPO的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和被膜侵犯无关(P>0.05);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结论:CK19、HBME-1、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TPO不表达或低表达,且四项指标的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K19 HBME-1 GALECTIN-3 T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在行PICC置管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巍梅 粟春晓 张艳君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在乳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且在术后行PICC置管的96例患者资料,按干预方式的不...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在乳腺癌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且在术后行PICC置管的96例患者资料,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8例)及观察组(48例),其中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对照组给予常规扩皮法。比较2组患者扩皮时的疼痛程度、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1周内换药次数、扩皮后即刻出血量、置管24 h渗血量,以及扩皮前后的生命体征。结果观察组在扩皮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2组间置管一次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扩皮后的即刻出血量、置管24 h内的渗血量和置管1周内的换药次数均比对照组更少(P均<0.05)。扩皮后即刻,观察组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与扩皮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的DBP、SBP均高于扩皮前和观察组,HR均快于扩皮前和观察组(P均<0.05)。结论B超引导下插管鞘内鞘扩皮应用于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有助于减轻扩皮时的疼痛程度和应激反应,减少穿刺点渗血量和换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B超 插管鞘内鞘扩皮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监护仪在颈淋巴结清扫术中探查副神经的应用
9
作者 王桂林 俸瑞发 +1 位作者 周举仕 唐唯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50-152,共3页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复发率增高和存活率降低的危险因素,彻底的颈淋巴结清扫是其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2]。颈淋巴结清扫术可致副神经损伤,甚至连续性中断,导致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肩部综合征,严重影响...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复发率增高和存活率降低的危险因素,彻底的颈淋巴结清扫是其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2]。颈淋巴结清扫术可致副神经损伤,甚至连续性中断,导致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肩部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损伤后修复的治疗效果,目前仍不理想[3-4]。为此,本研究将神经监护仪应用于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副神经的探查,对手术时间、神经显露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监护仪 副神经损伤 颈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