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唇沟任意型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5
1
作者 岳毅刚 李佩英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9-260,共2页
目的 :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3 0例 (60侧 )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②在 10侧头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 目的 :为鼻唇沟皮瓣血供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① 3 0例 (60侧 )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解剖观察鼻唇沟的动脉血供及静脉回流 ;②在 10侧头部铸型标本上 ,观测鼻唇沟皮肤和皮瓣蒂部的动脉血管分布及静脉回流 ;③ 1例新鲜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 ,从颈总动脉灌注明胶墨汁 ,切取鼻唇沟皮瓣并透明 ,观察血管分布及吻合。结果 :鼻唇沟部皮肤血供主要来源于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 ,上述动脉发出小动脉入浅筋膜形成皮下动脉网 ,再由此发出分支至真皮下层形成真皮下动脉网。皮瓣蒂部血供来源于附近区域真皮下血管网。结论 :鼻唇沟皮肤血供极为丰富 ,任何一处均可为蒂形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唇沟 任意型皮瓣 血供 解剖学 血管构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下颌下腺部分移植治疗干眼病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伯钧 秦小云 +1 位作者 周思 韦青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为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部分游离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微创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下颌下腺腺体的体积、下颌下腺导管的长度及腺体周围动静脉腺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毗邻关系等显微解剖特点进... 目的:为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部分游离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微创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标本上,对下颌下腺腺体的体积、下颌下腺导管的长度及腺体周围动静脉腺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毗邻关系等显微解剖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结果:下颌下腺分为浅部和深部。浅部体积约为(1.77±0.53)cm3;深部体积约为(1.08±0.84)cm3。下颌下腺导管由下颌下腺浅部的深面发出,长约5 cm。营养下颌下腺的最主要血供来源为面动脉和颏下动脉。下颌下腺的主要回流静脉是面静脉。结论:根据下颌下腺导管、下颌下腺及周围动静脉腺支的解剖点,提示在采用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游离移植治疗重症干眼病的手术时,可以将带血管的下颌下腺浅部及导管移植至颞部。术式经标本模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角膜疾病 自体移植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面部血管区域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秦小云 王伯钧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2-183,181,共3页
皮瓣外科的迅速发展为口腔颌面部器官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皮瓣的应用是区域性皮肤血供解剖知识发展的结果,而皮瓣移植的成败又推动了皮肤血供解剖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皮肤及深层组织血供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为组织瓣移... 皮瓣外科的迅速发展为口腔颌面部器官缺损的修复和重建创造了良好条件。皮瓣的应用是区域性皮肤血供解剖知识发展的结果,而皮瓣移植的成败又推动了皮肤血供解剖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皮肤及深层组织血供的解剖学基础研究,为组织瓣移植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外科手术提供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血管区域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的显微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秦小云 王伯钧 +2 位作者 夏春波 周思 骆耐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肿瘤向下颌骨浸润蔓延的传播扩散途径(模式)以及在微创术中保留下颌骨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成人下颌骨以染料浸泡后,在10~2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在经染料浸泡的标本上,渗入着色剂的副孔清晰可见。下颌骨内... 目的:探讨口腔肿瘤向下颌骨浸润蔓延的传播扩散途径(模式)以及在微创术中保留下颌骨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成人下颌骨以染料浸泡后,在10~20倍的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在经染料浸泡的标本上,渗入着色剂的副孔清晰可见。下颌骨内侧面着色副孔的出现率比外侧面的多;在外侧面,下区上部的着色副孔数最多;在内侧面,下区中部的着色副孔数最多。结论:口腔肿瘤向下颌骨的浸润蔓延可能有3种传播扩散途径:(1)口腔肿瘤经下颌骨外侧面的副孔向下颌骨浸润扩散;(2)口腔肿瘤经下颌骨内侧面的副孔向下颌骨浸润扩散;(3)口腔肿瘤一旦侵及骨髓腔,便可在下颌骨内经下颌管迅速传播扩散至其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副孔 口腔肿瘤 微创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解剖研究及临床 被引量:55
5
作者 文质君 陈运祥 +2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5-257,共3页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胚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每侧有2.1(1~3)支,外径0.7mm;...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汁灌注及铸型腐蚀等方法,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胚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每侧有2.1(1~3)支,外径0.7mm;该筋膜皮支在胫骨内侧缘附近的浅、深筋膜内与胚后动脉在小腿中、上部发出的数条筋膜皮动脉及膝降动脉的隐支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血管链,故以胫后动脉下1/3段的皮动脉为蒂,筋膜皮瓣可截取范围,上界可达髌骨上缘,下界可达内踝上1cm,前界至前正中线,后界达后正中线,面积达35×15cm,用以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经7例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外科皮瓣 皮瓣移位术 足部创面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下腺移位预防放疗口干燥症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6
作者 王伯钧 徐志文 +3 位作者 吴柳青 夏春波 谭勇华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为下颌下腺移位于颏下间隙预防头颈部放疗后口干燥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颈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在2.0~3.0倍的便携式手术显微镜下对下颌下腺及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测下颌下腺腺体的体积、下颌下腺导... 目的为下颌下腺移位于颏下间隙预防头颈部放疗后口干燥症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颈外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正常成人头颈部标本,在2.0~3.0倍的便携式手术显微镜下对下颌下腺及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测下颌下腺腺体的体积、下颌下腺导管的长度及腺体周围动静脉腺支血管的走行、分布、毗邻关系等显微解剖特点。结果下颌下腺以下颌舌骨肌后缘为界分为较大的浅部和小的深部。浅部体积为(1.7±0.5)cm3;深部为下颌下腺的延长部分,体积为(1.0±0.8)cm3。下颌下腺导管由下颌下腺浅部的深面发出,长约5cm,开口于舌系带旁的舌下肉阜。结论下颌下腺移位于颏下间隙预防头颈部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手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口干 放射治疗 移位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距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夏春波 秦小云 +5 位作者 沈洪涛 李建全 刘源劼 张幸 兰羚元 程先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距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作股骨距标本,测量股骨距长度、夹角等参数,显微镜下观察股骨距显微结构特点,并进行股骨距力学实验。结果:股骨距平均长度为51.32±0.67mm,股骨距长轴与股骨颈长... 目的:研究股骨距的解剖及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制作股骨距标本,测量股骨距长度、夹角等参数,显微镜下观察股骨距显微结构特点,并进行股骨距力学实验。结果:股骨距平均长度为51.32±0.67mm,股骨距长轴与股骨颈长轴的夹角为36.55±4.50°。去除股骨距的股骨压缩强度明显低于保留股骨距的压缩强度(P<0.05)。结论:股骨距解剖结构复杂,在股骨力学负重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距 解剖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后侧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2
8
作者 蒋常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4-345,348,共3页
目的 :为臂后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对臂后侧手术入路有关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桡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方 (18.2± 0 .4)cm ,臂后中线鹰嘴上方 (13 .9± 1.3)cm ,肱骨外上髁上方 (8.4&#... 目的 :为臂后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2 0具尸体标本上对臂后侧手术入路有关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桡神经在肱骨内上髁上方 (18.2± 0 .4)cm ,臂后中线鹰嘴上方 (13 .9± 1.3)cm ,肱骨外上髁上方 (8.4± 1.4)cm跨过肱骨后面。桡神经在桡神经沟以上发出肱三头肌长头支、肱三头肌内侧头—肘肌支、内侧头支和前臂后皮神经 ,在桡神经沟内发出肱三头肌外侧头支。肱三头肌内侧头—肘肌支走行于臂后中线的稍外侧 ,于臂后中线的稍内侧切开肱三头肌内侧头可避免损伤该神经。结论 :①肱骨后面中下部骨面宽阔而平坦 ,可放置各种类型的钢板 ;②肱骨下段后面无重要的血管、神经 ,手术较安全 ;③臂后侧手术入路适合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等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中下段骨折 臂后侧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所致唇鼻部解剖结构改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夏春波 王伯钧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态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唇鼻部的结构改变特征,测量上唇面积、主要线距变化等。结果单侧唇裂患侧人中面积、侧唇面积、唇峰口角距及红唇嵴角均小于健侧(P<0.0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态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唇鼻部的结构改变特征,测量上唇面积、主要线距变化等。结果单侧唇裂患侧人中面积、侧唇面积、唇峰口角距及红唇嵴角均小于健侧(P<0.05),鼻尖鼻底距和鼻小柱偏斜度Ⅲ度明显大于Ⅱ度(P<0.05),Ⅲ度唇裂健侧唇裂隙缘唇峰点上移程度大于Ⅱ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唇裂唇鼻部在健侧与患侧、Ⅱ度裂与Ⅲ度裂间差异较大,在手术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鼻畸形 形态特点 手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P1基因慢病毒干扰质粒构建及其对SH-SY5Y细胞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王松豪 秦坤 +3 位作者 韩雨 张微微 徐绍业 邵晓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38,共6页
目的:构建靶向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RMP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质粒,建立稳定敲减CRMP1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稳转细胞系,探讨其对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CRMP1 mRNA为靶序列设计合成shRNA双链,克隆至PLKO.1载体,构... 目的:构建靶向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RMP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质粒,建立稳定敲减CRMP1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稳转细胞系,探讨其对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CRMP1 mRNA为靶序列设计合成shRNA双链,克隆至PLKO.1载体,构建CRMP1重组干扰质粒。将重组正确的shCRMP1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的慢病毒上清浓缩后感染SH-SY5Y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内CRMP1的干扰效果及其对NLRP3炎症小体各组分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pLKO.1-shCRMP1慢病毒干扰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后,细胞内CRMP1蛋白表达下降;慢病毒浓缩液感染SH-SY5Y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Western blot发现shCRMP1慢病毒能显著下调SH-SY5Y细胞中CRMP1蛋白表达。同时稳定敲减CRMP1的SH-SY5Y细胞系中发现,MPP^(+)诱导下,抑制CRMP1表达可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结论:成功构建pLKO.1-shCRMP1慢病毒干扰质粒,且干扰CRMP1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为进一步研究CRMP1在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 慢病毒干扰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神经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11
作者 杨燕伟 秦小云 陆明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2-143,共2页
目的:为睾丸神经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上对精索腹股沟管腹环至皮下环段进行了解部学观测。结果:输精管位于精索后内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被蔓状静脉丛包绕,输精管动脉位于精索内生殖股神经生殖支... 目的:为睾丸神经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成年男性尸体标本上对精索腹股沟管腹环至皮下环段进行了解部学观测。结果:输精管位于精索后内方,睾丸动脉位于中央,被蔓状静脉丛包绕,输精管动脉位于精索内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与输精管静脉之间稍后方,髂腹股沟神经位于精索的外侧、生殖股神经生殖支位于精索的内侧,与精索伴行。结论:在显微外科睾丸神经切除术中应注意寻找保护睾丸动脉和输精管动脉,切断睾丸神经,根除交感神经的支配,即可阻断睾丸神经的痛觉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切除术 应用解剖 睾丸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动脉腕背支手背尺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12
作者 奏小云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动脉腕背支。该支于豌豆骨上方3.7±1.1cm处起自尺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1±0.2mm。经尺侧腕屈肌穿过深筋膜,然后浅出至腕背部尺侧的伸肌支持带,其终末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及...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动脉腕背支。该支于豌豆骨上方3.7±1.1cm处起自尺动脉,起始处外径为1.1±0.2mm。经尺侧腕屈肌穿过深筋膜,然后浅出至腕背部尺侧的伸肌支持带,其终末支分布于手背尺侧及小鱼际区的皮肤,该动脉与尺神经经手背支伴行,可以尺动脉腕背皮支设计手背尺侧神经血管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动脉 腕背支 神经血管蒂 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神经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春波 蒋常文 +2 位作者 秦小云 周思 兰羚元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6-126,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变异较大,现报道如下。右侧正中神经为双支型,第一支由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神经纤维组成,与腋动脉和肱动脉伴行于喙肱肌内侧,起始处横径为3.1mm;第二支由臂丛外侧束发出,穿经喙肱肌,起... 笔者在解剖一具男尸时发现其右侧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变异较大,现报道如下。右侧正中神经为双支型,第一支由臂丛内侧束和外侧束神经纤维组成,与腋动脉和肱动脉伴行于喙肱肌内侧,起始处横径为3.1mm;第二支由臂丛外侧束发出,穿经喙肱肌,起始处横径为5.2mm,在距起点12.7cm处与第一支汇合,汇合后的横径为6.8mm。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在距第二支起点8.4cm处发出,支配肱二头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变异 正中神经 神经纤维 肱二头肌 喙肱肌 肱动脉 腋动脉 横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皮瓣蒂血管和神经的选择依据 被引量:10
14
作者 秦小云 文质君 +1 位作者 钟世镇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0-102,共3页
耳后皮瓣蒂血管和神经的选择依据秦小云,文质君,钟世镇,徐达传【摘要】在30侧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该皮瓣的蒂血管有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感觉神经有耳颞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 耳后皮瓣蒂血管和神经的选择依据秦小云,文质君,钟世镇,徐达传【摘要】在30侧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耳后乳突区皮瓣的血供及神经支配。该皮瓣的蒂血管有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感觉神经有耳颞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临床应用要点,为改进耳后乳突区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 颞浅动脉 耳后动脉 耳颞神经 耳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口区的动脉及其吻合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秦小云 徐达传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6-170,共5页
在64例成人上肢标本上(其中3O例为动脉铸型标本)观察了虎口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虎口区动脉分布复杂,吻合丰富。纵向吻合类型和横向吻合类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0.3%和14.1%,各类型又分为浅、深层吻合。此外,还分别观察... 在64例成人上肢标本上(其中3O例为动脉铸型标本)观察了虎口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虎口区动脉分布复杂,吻合丰富。纵向吻合类型和横向吻合类型的出现率分别为70.3%和14.1%,各类型又分为浅、深层吻合。此外,还分别观察了虎口区掌侧和背侧动脉的连接以及掌背侧的动脉穿支。根据虎口区动脉的起源、吻合,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区 动脉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肱动脉合并肌皮神经变异1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幸 夏春波 +2 位作者 兰羚元 杨展 程先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4,共1页
作者在解剖1例男尸时发现其右侧肱动脉和肌皮神经异常,现报道如下:①变异肱动脉为2支,自大圆肌下缘约2.3cm处分出,第1支肱动脉起点外径为2.9 mm,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至肘窝。
关键词 肌皮神经变异 双肱动脉 皮神经异常 右侧肱动脉 肱二头肌 大圆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帕金森模型小鼠脑中D-丝氨酸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卢昕 刘承伟 +1 位作者 卢洁 赵书林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邻苯二甲醛(OPA)-N-异丁酰基-D-半胱氨酸(IBDC)为手性衍生试剂,醋酸钠-甲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建立了测定生物样品中微量D-丝氨酸(D—Ser)的高效液相色谱法。Set对映体在20min内完全分离。D—Ser在3... 以邻苯二甲醛(OPA)-N-异丁酰基-D-半胱氨酸(IBDC)为手性衍生试剂,醋酸钠-甲醇-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建立了测定生物样品中微量D-丝氨酸(D—Ser)的高效液相色谱法。Set对映体在20min内完全分离。D—Ser在30~1500nmol/L时,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当信噪比为3(S/N=3)时,D—Ser的检出限为10nmol/L。将方法运用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中脑及大脑皮质中D—Ser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模型组脑组织中D—Set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推测D—Ser可能参与了PD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帕金森病 小鼠 中脑 大脑皮质 D-丝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裂红唇形态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春波 王伯钧 +2 位作者 韦进 秦小云 玉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唇裂红唇的形态学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测48例唇裂患者红唇外观形态特征,HE染色观察干湿性红唇组织结构。结果①Ⅲ度单侧唇裂患侧红唇最厚点厚度为(3.48±0.41)mm,明显小于Ⅱ度唇裂(P<0.05);②双侧唇裂... 目的探讨唇裂红唇的形态学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观测48例唇裂患者红唇外观形态特征,HE染色观察干湿性红唇组织结构。结果①Ⅲ度单侧唇裂患侧红唇最厚点厚度为(3.48±0.41)mm,明显小于Ⅱ度唇裂(P<0.05);②双侧唇裂前唇上部宽度明显小于下部,前唇正中的厚度明显大于左右侧(P<0.05);③干性红唇上皮棘层和固有层较薄,毛细血管丰富,粘膜下层厚且有大量腺体,肌层较致密;湿性红唇固有层毛细血管少,粘膜下层较薄,腺体少,肌层疏松。结论单侧唇裂患侧红唇厚度可能与裂隙大小有关,双侧唇裂前唇外观形态与左右侧有差异,唇裂干湿性红唇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术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形态特点 红唇 手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夏春波 周思 +3 位作者 陆明深 兰羚元 张幸 蒋常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6-706,共1页
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异常,现报道如下:①解剖发现从右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端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8.1cm,起端外径为7.9mm。②变异动脉干近侧端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前动脉为2支,近侧分支较小... 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异常,现报道如下:①解剖发现从右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端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8.1cm,起端外径为7.9mm。②变异动脉干近侧端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前动脉为2支,近侧分支较小,起端外径为1.0mm,远侧分支较大.起端外径为1.6mm。肩胛下动脉分支正常,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腋动脉 右侧 旋肱前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肩胛动脉 分支异常 男性尸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干预对运动大鼠胃肠激素与AQP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莫伟彬 杨衍滔 +2 位作者 郭艳菊 周彩华 邵晓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下力竭性运动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ME),安静给药组(NCY),运动给药组(MEY)。ME与MEY组进行6周力竭训练,速度为19.3 m/min,坡度为5o,每天训练1次,每周6 d。NCY... 目的研究益生菌干预下力竭性运动大鼠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C),运动对照组(ME),安静给药组(NCY),运动给药组(MEY)。ME与MEY组进行6周力竭训练,速度为19.3 m/min,坡度为5o,每天训练1次,每周6 d。NCY与MEY组每日灌胃浓度为10~7CFU/mL益生菌溶液10.0 mL/(kg·d)。6周力竭训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清中胃肠激素ghrelin、PYY、CCK、GLP-1、MTL和GAS指标含量,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和结肠组织中AQP4的表达。结果 ME组大鼠血清ghrelin和PYY含量均高于NC组(P<0.01),而ME组CCK、GLP-1、MTL和GAS含量均低于NC组(P<0.01);NCY组大鼠血清ghrelin、PYY均低于ME组(P<0.01),而CCK、GLP-1、MTL和GAS含量均高于ME组(P<0.01);MEY组大鼠血清ghrelin高于NC组(P<0.05)而低于ME组(P<0.01);MEY组大鼠血清PYY的含量低于ME组(P<0.01);MEY组大鼠血清CCK含量低于NC组(P<0.05)而高于ME组(P<0.05);MEY组大鼠血清GLP-1、MTL和GAS含量均高于ME组(P<0.01)。ME组大鼠胃肠组织AQP4 mRNA和蛋白表达均低于NC组(P<0.01或P<0.05);NCY和MEY组大鼠胃肠组织AQP4 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ME组(P<0.01或P<0.05)。结论力竭性运动引起大鼠胃肠激素含量发生变化以及AQP4表达的上升与补充益生菌溶液密切相关,提示益生菌可能参与了胃肠激素的分泌和水代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力竭运动 胃肠激素 水通道蛋白-4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