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相关主观认知下降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文依宁 黄惠嫦 赵明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03-1410,共8页
主观认知下降(SCD)通常预示着未来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而睡眠障碍在SCD患者中较常见,并且通常在可检测到的认知变化之前就已表现出来。虽然目前关于睡眠与SCD之间关系以及睡眠相关认知功能退化的基本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主观认知下降(SCD)通常预示着未来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而睡眠障碍在SCD患者中较常见,并且通常在可检测到的认知变化之前就已表现出来。虽然目前关于睡眠与SCD之间关系以及睡眠相关认知功能退化的基本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睡眠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的下降均可能引发认知功能的衰退。因此,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睡眠与SCD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期为预防和延缓认知下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认知下降 睡眠 睡眠障碍 睡眠片段化 慢波睡眠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某高校男性教师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周玲 于健 +6 位作者 林爱萍 朱丽丽 唐灵奕 杨波 刘春雨 蔡钰 尹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4期887-888,共2页
[目的]了解桂林市某高校男性教师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5日—1月30日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99例桂林市某高校男性教师,检测临床及生化指标。将299例男性体检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 [目的]了解桂林市某高校男性教师血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年1月5日—1月30日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99例桂林市某高校男性教师,检测临床及生化指标。将299例男性体检者按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析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3.67%。高尿酸组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正常尿酸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酸与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1)。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BMI、收缩压和LDL-C。高尿酸组发生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检出率较正常尿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危险因子肥胖或超重、血脂紊乱、高血压、高血糖等关系密切,应重视纠正高尿酸血症及日常生活习惯的干预,降低高尿酸血症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教师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地区超重及肥胖调查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于健 叶瑶 +3 位作者 汪琳姣 黄漓莉 李争明 刘晓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6-930,共5页
目的对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肥胖及超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脂联素(APN)基因-113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肥胖及超重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汉族成人5 318例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同时选择肥胖... 目的对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肥胖及超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探讨脂联素(APN)基因-1137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肥胖及超重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汉族成人5 318例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B超检查。同时选择肥胖及超重患者(肥胖及超重组)和健康者(对照组)各80例,检测两组人群SNP-11377C/G,并进行分析。结果 1肥胖及超重患病率为36.9%,男性肥胖及超重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46.4%vs女26.0%,P<0.01)。2性别(男)、年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尿酸和脂肪肝均为肥胖及超重的危险因素。3肥胖及超重组与对照组APN基因-11377C/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N基因-11377C/G不同基因型与临床变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中存在较高的肥胖及超重患病率。2 APN基因SNP-11377C/G与桂北地区汉族体检人群肥胖及超重发病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超重 流行病学调查 脂联素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胰岛素抵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于健 汪琳姣 +1 位作者 叶瑶 朱丽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网膜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NAFLD患者50例(NAFLD组),无NAFLD患者50例(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DL-C、LDL-C、TC、TG、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网膜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NAFLD患者50例(NAFLD组),无NAFLD患者50例(对照组)。测定2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DL-C、LDL-C、TC、TG、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RBP-4及网膜素,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并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NAFLD组体重指数、丙氨酸转氨酶、T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RBP-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网膜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NAFLD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年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TC、TG、LDL-C、RBP-4呈正相关,与HDL-C、网膜素呈负相关(P<0.0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进入回归方程的有RBP-4、TG、体重指数、网膜素(P<0.05,P<0.01)。结论 RBP-4和网膜素与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脂肪因子类 胰岛素抗药性 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 体重 血糖 丙氨酸转氨酶 胆固醇 HDL 胆固醇 L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蓥境 于健 +3 位作者 刘春雨 周玲 陈辉 尹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者血尿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A组)40例和单纯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检测分析2组患者血尿酸、ICAM-1、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餐后2 h胰岛素、HDL-C、LDL-C、TC、TG等糖、脂代谢指标及颈动脉IMT的水平差异。同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CA组颈动脉IMT、血尿酸、ICAM-1、收缩压、体重指数、TG、TC、LDL-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血尿酸、ICAM-1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P<0.01),作为CA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最先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CA患者较无CA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炎性反应,早期联合检测血尿酸、ICAM-1有助于对糖尿病人群发生血管病变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尿酸 胞间黏附分子1 颈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对膀胱癌EJ细胞增殖及Livin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鹏程 李飞 +3 位作者 宋亚辉 廖然 周理 葛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5-259,共5页
目的吡柔比星为半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常用于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的复发。文中探讨吡柔比星对体外培养人膀胱癌EJ细胞株增殖情况及对相关基因Livin、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0、0.1、1... 目的吡柔比星为半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常用于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的复发。文中探讨吡柔比星对体外培养人膀胱癌EJ细胞株增殖情况及对相关基因Livin、Caspase-3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吡柔比星(0、0.1、1、10μg/m L)分别处理EJ细胞株,通过细胞增殖曲线实验检测不同浓度吡柔比星对EJ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吡柔比星作用EJ细胞24 h后,膀胱癌EJ细胞周期的分布变化;RTPCR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后Livin、Caspase-3 mRNA表达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确认Livin、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0μg/m L吡柔比星作用EJ细胞24 h后,细胞大小均一,轮廓清楚。随吡柔比星浓度升高(0.1、1、10μg/m L),EJ细胞缩小变形明显,细胞逐渐萎缩、碎裂。与0μg/m L吡柔比星比较,0.1、1、10μg/m L吡柔比星干预膀胱癌EJ细胞24、48、72 h后,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0.1、1、10μg/m L吡柔比星间及各时间点间(24、48、72 h)EJ细胞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抑制率随吡柔比星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P<0.05)。0.1、1、10μg/m L吡柔比星作用EJ细胞24 h后,Livin mRNA表达水平(0.63±0.09、0.44±0.06,、0.21±0.02)较0μg/m L吡柔比星(0.84±0.07)明显降低(P<0.05),而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0.31±0.08、0.52±0.04、0.75±0.01)较0μg/m L吡柔比星(0.12±0.03)明显升高(P<0.05);Livin蛋白表达水平(0.43±0.08、0.26±0.06、0.11±0.01)较0μg/m L吡柔比星(0.74±0.03)明显降低(P<0.05),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41±0.07、0.62±0.03、0.90±0.06)较0μg/m L吡柔比星(0.22±0.02)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柔比星抑制EJ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关键机制可能与下调EJ细胞中Livin蛋白的表达、上调Caspase-3蛋白的表达,并使细胞阻滞于G2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细胞周期 吡柔比星 CASPASE-3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受损肠黏膜修复作用的探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文捷 张启芳 +5 位作者 孟云超 赵磊 唐澄海 张晶 王柏涛 唐光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82-1887,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中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BALB/F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DSS+PBS组)、实验组(DSS+BMSCs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余2组每天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中肠黏膜的修复作用。方法BALB/F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DSS+PBS组)、实验组(DSS+BMSCs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其余2组每天饮用4%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造模第8天所有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用磷酸盐缓冲液(PBS)、BMSCs进行干预治疗,并于BMSCs注射后第2、5、9、12、16天处死各组5只小鼠,留取标本。根据疾病活动度(DAI)评分评估疾病的活动情况;免疫组化、ELISA分别检测结肠组织中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及实验对照组小鼠DAI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实验组评分低于实验对照组;干细胞注射后第5天及以后,实验对照组HGF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除第2、9天外,实验组HGF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大或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均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HGFA在实验对照组中表达先下降后上升,但其在3组间的表达无明显规律性差异。实验对照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Met、EGFR、PC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表达略低于正常对照组或相差不大。结论BMSCs移植治疗可能通过促进DSS诱导的UC小鼠受损肠黏膜的细胞增殖来促进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 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鑫磊 陈盼 +3 位作者 夏裕宁 李雪梅 戴春光 谭永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研究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皮质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组(MOD组)、氢气治疗组(H_2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 目的研究氢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脑皮质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I/R组(MOD组)、氢气治疗组(H_2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神经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率,线粒体膜电位(△ψm)水平,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变化。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及ROS生成率增加(P<0.01),△ψm水平降低(P<0.01);与MOD组比较,H_2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PTP开放度、线粒体肿胀度和ROS生成率降低(P<0.01),△ψm水平增加(P<0.01)。结论腹腔注射H_2可保护脑I/R后缺血区线粒体的功能,改善大鼠脑I/R后的神经功能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 脑缺血再灌注 活性氧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断尾大鼠椎管内麻醉下应激反应调控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莉 蒋奕红 +4 位作者 熊威威 谭毅 黄志华 李爱国 杨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222-3225,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 目的:探讨电针不同部位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对大鼠急性应激反应调控作用的影响及与脊髓表达c-fos蛋白相关的机制。方法:将鞘内置管成功的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Ⅰ组,仅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模型组(Ⅱ组,低位尾干切断+鞘内置管注射生理盐水50μL)、鞘内麻醉组(Ⅲ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2.5μg)、鞘内麻醉+体针组(Ⅳ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50μL芬太尼,采用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强度<2 m A,频率2/100 Hz,时间30 min)、鞘内麻醉+耳针组(Ⅴ组,模型成功后,鞘内注射芬太尼50μL,取双侧耳尖穴进行穴位电刺激,刺激参数及时间同Ⅳ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激素(CORT)水平,取脊髓L4-6段,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记法测脊髓c-fos蛋白表达,用IPP6.0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Ⅱ组血清ACTH、CORT水平和脊髓c-fos表达均较Ⅰ组明显升高(P<0.01),与Ⅱ组相比,Ⅲ组、Ⅳ组、Ⅴ组血清ACTH、COR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脊髓c-fos表达在Ⅱ组与Ⅲ组间无差异(P>0.05)。Ⅲ、Ⅳ组间,血清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Ⅴ组c-fos表达较Ⅳ组低(P<0.01)。结论 :体针和耳针电刺激复合鞘内麻醉均对降低急性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有效;鞘内麻醉下,非神经阻滞区域的耳针作用明显,其机制可能与神经传导诱发脊髓释放c-fos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电针 应激反应 脊髓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1、Zeb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洁 边立会 +3 位作者 王晓玉 杨月丽 张小玲 肖胜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 目的探讨转录抑制因子Zeb1、Zeb2、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及其靶基因E-cadherin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CtBP1、Ecadherin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芯片中CtBP1、Zeb1、Zeb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在胆管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4.44%和17.86%,Zeb2分别为34.92%和10.71%,E-cadherin分别为50.79%和1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Zeb1在胆管细胞癌仅1例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CtBP1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E-cadherin与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E-cadherin和CtBP1及Zeb2表达呈负相关(r=-0.034、-0.029,P均<0.001),CtBP1和Zeb2表达呈正相关(r=0.228,P=0.005)。结论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2与E-cadherin均表达异常,CtBP1、Zeb2可能共同参与E-cadherin表达调控。联合检测CtBP1和E-cadherin有望成为评估胆管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胆管细胞癌 Zeb1 Zeb2 羧基末端结合蛋白1 E-CADHE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流行株C基因型HBV稳定复制表达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悦 高俪 +9 位作者 许智慧 余双庆 李瑞生 黄鹏宇 乔艳 李进 董小岩 吴小兵 刘妍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93-797,共5页
目的构建稳定复制中国流行株C基因型HBV的小鼠模型。方法将携带1.3倍C基因型HBV基因组(adr血清型)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8-1.3HBV-C转导人肝癌细胞Hu H7,采用ELISA法评估HBV抗原(HBs Ag、HBe Ag)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筛选高表达的... 目的构建稳定复制中国流行株C基因型HBV的小鼠模型。方法将携带1.3倍C基因型HBV基因组(adr血清型)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 AAV8-1.3HBV-C转导人肝癌细胞Hu H7,采用ELISA法评估HBV抗原(HBs Ag、HBe Ag)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筛选高表达的重组病毒,经尾静脉注射入6~8周龄C57BL/6小鼠体内,建立HBV-C复制小鼠模型(实验组,n=8);同时建立文献已报道HBV-D复制小鼠模型(对照组,n=7,r AAV8-1.3HBV-D,ayw血清型)。动态监测两组小鼠血清(眼底静脉丛采血)HBV DNA载量和HBs Ag、HBe Ag的抗原表达量;于第9周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Bs Ag和HBc Ag的表达。结果重组病毒r AAV8-1.3HBV-C体外转导人肝癌细胞Hu H7,72h后细胞上清中可检测到HBs Ag和HBe Ag的表达。小鼠注射重组病毒后第2、3、5、7、9周,血清HBV DNA存在稳定复制,血清HBe Ag表达水平较稳定,但血清HBs Ag表达存在波动。两组小鼠肝组织未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结构异常,但可检测到HBs Ag和HBc Ag蛋白。结论利用高嗜肝性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载体携带1.3倍C基因型HBV基因组体内转导C57BL/6小鼠,成功地建立了稳定复制并持续表达C基因型HBV的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楠楠 夏裕宁 +3 位作者 张鑫磊 梁维 魏佑震 谭永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0-874,共5页
目的:观察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5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全脑I/R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组,n=15),模型组(4-VO组,n=45),治疗组(4-V... 目的:观察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5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4-VO)建立全脑I/R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组,n=15),模型组(4-VO组,n=45),治疗组(4-VO+H_2组,n=45)。检测各组再灌注72 h、9 d尼氏染色海马CA1区锥形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法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抗体(Neu N)、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抗体(Iba1)染色计数以及免疫荧光双标Neu N与Iba1观察神经元与小胶质细胞的位置关系;再灌注9 d后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空间定位和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4-VO组相比,4-VO+H_2组于再灌注72 h及9 d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更接近正常,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增多(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4-VO+H_2组神经元存活数量明显高于4-VO组(P<0.05),4-VO组小胶质细胞数量明显高于4-VO+H_2组(P<0.05)。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4-VO+H_2组第4象限游泳时间明显长于4-VO组(P<0.05)。结论:再灌注同时吸入高浓度氢气对大鼠全脑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可产生明确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氢气抑制I/R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再灌注 氢气 神经元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通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文艳 徐彤彤 +1 位作者 戴春光 白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 目的探讨在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瘦素预处理经线粒体信号通路对机体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线栓法制作大鼠IR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胸不作血管结扎)、IR瘦素预处理低、中、高剂量(20、50、100μg/kg)共5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经缺血半小时再灌注24 h,观察心肌HE染色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凋亡相关基因(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及瘦素预处理组心肌病理学表现减轻,IL-6、TNF-α、mPTP及Bax表达显著降低(P<0.05),1e:1-2在瘦素预处理组中表达显著增高,且在瘦素高刺量组中表达最高(P<0.05),均无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瘦素可缓解MIRI的炎症反应及mPTP的开放,并促进线粒体通路相关蛋白Bcl-2上调,使Bax蛋白的表达下调,从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预处理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岩溶区黄龙病脐橙园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岳鹏鹏 付灿 +2 位作者 江晓雨 王蓉 黄雅丹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2-508,共7页
岩溶区黄龙病柑橘园土壤氮转化存在特殊性。土壤改良剂生物炭对岩溶区黄龙病柑橘园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调节途径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岩溶区黄龙病脐橙园土壤N_(2)O排放、土壤氮素净硝化率... 岩溶区黄龙病柑橘园土壤氮转化存在特殊性。土壤改良剂生物炭对岩溶区黄龙病柑橘园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微生物调节途径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生物炭添加对岩溶区黄龙病脐橙园土壤N_(2)O排放、土壤氮素净硝化率/矿化率、硝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改变了土壤氮素净硝化率/矿化率、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nosZ和硝化相关功能基因AOA-amoA、AOB-amoA的丰度,添加量为2%时是多数指标增长的峰值,与对照差异显著。添加生物炭降低了岩溶区脐橙园土壤N2O的平均排放速率和累积排放量,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DCA排序显示生物炭添加不同处理N_(2)O的排放速率主要受NH_(4)^(+)-N含量、nirK丰度、nosZ丰度的负向影响,NO_(3)^(–)-N含量和AOA-amoA丰度的正向影响。若要进一步提升生物炭对该土壤的减排效果,应注意提升土壤NH_(4)^(+)-N水平和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丰度,抑制土壤NO_(3)^(–)-N水平和硝化相关功能基因AOA-amoA的丰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黄龙病柑橘园土壤N_(2)O减排及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N_(2)O排放 岩溶区土壤 柑橘黄龙病 脐橙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持续干预对HepG2.2.15细胞经典耐药突变的诱导作用
15
作者 李奇 杨媛 +5 位作者 李乐 蔡少平 苗福珍 李韦杰 刘妍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3-758,共6页
目的观察Hep G2.2.15细胞在不同浓度阿德福韦酯(ADV)持续诱导下发生经典耐药突变的情况,并探讨其产生耐药的机制。方法用不含或含0.01、0.1、1.0μmol/L ADV的培养基于12孔板中培养Hep G2.2.15细胞,每3d传代,共培养至110代,分别抽提细... 目的观察Hep G2.2.15细胞在不同浓度阿德福韦酯(ADV)持续诱导下发生经典耐药突变的情况,并探讨其产生耐药的机制。方法用不含或含0.01、0.1、1.0μmol/L ADV的培养基于12孔板中培养Hep G2.2.15细胞,每3d传代,共培养至110代,分别抽提细胞和上清中的HBV DNA,每10代取样1次。以不降解质粒的ATP依赖性DNA酶消化+滚环扩增+跨缺口PCR方法和单管巢式PCR方法分别扩增细胞内HBV ccc DNA和上清中HBV DNA的反转录酶(RT)区。以PCR产物直接测序结合克隆测序法(20个克隆/样本)分析细胞内HBV ccc DNA和上清HBV DNA的RT区是否产生经典ADV耐药突变。结果未经药物处理的对照组持续稳定表达HBV DNA。0.01μmol/L ADV组和0.1μmol/L ADV组随着ADV干预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总HBV DNA、ccc DNA及上清中HBV DNA的载量持续下降。0.01μmol/L ADV组细胞内和上清中至110代仍未检测出耐药变异,0.1μmol/L ADV组细胞内和上清中在110代时检测到RT区发生rt A181V+N236T变异。1.0μmol/L ADV组由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于第15代时停止培养。结论 Hep G2.2.15细胞内存在HBV ccc DNA循环池,用含适量浓度ADV的培养基持续培养可以诱导Hep G2.2.15细胞发生经典耐药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Hep G2.2.15细胞 共价闭合环状DNA 耐药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苯地平促进肝癌细胞Huh-7自噬小体形成并上调Beclin1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程 汪光亮 +3 位作者 潘光玉 廖洪涛 袁树民 谭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肝癌细胞Huh-7自噬小体形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体外干预Huh-7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硝苯地平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uh-7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肝癌细胞Huh-7自噬小体形成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体外干预Huh-7细胞,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硝苯地平对Huh-7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uh-7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Ⅱ的表达变化。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测硝苯地平对Huh-7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的作用。结果硝苯地平可明显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2 d时硝苯地平的IC_(50)为22.7 mg·L^(-1);浓度为25 mg·L^(-1)的硝苯地平作用使Huh-7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克隆形成的抑制率结果为(95.46±0.4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硝苯地平明显上调Beclin1、LC3B-Ⅱ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影像结果显示,硝苯地平可以促进GFP-LC3B的聚集,提示硝苯地平明显诱导Huh-7细胞自噬小体形成。结论硝苯地平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uh-7增殖,并促进Huh-7细胞自噬小体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肝癌 自噬 自噬小体 BECLIN1 LC3B-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穿刺静脉置管术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附506例临床分析
17
作者 杨景毅 唐振祥 +3 位作者 倪辉 冼永超 叶晓玲 程书权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70-673,共4页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期间的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506例重型肝炎患者做双重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DPMAS)等非生物型人工肝手术前进行锁骨下静脉... 目的总结重型肝炎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期间的并发症,探讨其安全性和处理方法。方法对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200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506例重型肝炎患者做双重血浆置换联合胆红素吸附(DPMAS)等非生物型人工肝手术前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严密观察记录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本组穿刺成功492例(97.2%),发生相关并发症38例(7.5%),其中穿刺点局部血肿/出血不止15例,导管感染13例,误入锁骨下动脉10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穿刺成功率高,可充分保障临床抢救与治疗需要,多数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不影响治疗。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安全地应用于有凝血机制障碍的重型肝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导管插入术 外周 导管 留置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