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瓜鲨烯合酶基因克隆及酶分子结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海霞 苏何玲 +5 位作者 史云龙 肖雅伦 谭燕莲 梁杨浩 刘永明 吴耀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79,387,共8页
葫芦素类是主要分布于葫芦科植物中具有多种医药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目前药用葫芦素原料主要从甜瓜蒂中提取。该研究从甜瓜中克隆葫芦素类合成关键酶——鲨烯合酶(SQS)的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DNA测序和BL... 葫芦素类是主要分布于葫芦科植物中具有多种医药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目前药用葫芦素原料主要从甜瓜蒂中提取。该研究从甜瓜中克隆葫芦素类合成关键酶——鲨烯合酶(SQS)的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DNA测序和BLASTRefSeqGene分析表明,克隆的甜瓜SQS基因片段具有完整的该酶基因开放阅读框架(ORF)序列。ORF分析显示,甜瓜SQS由417氨基酸残基构成,等电点为7.56。对推衍的甜瓜SQS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提示,该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结构域预测结果表明,SQS属于异戊二烯合酶家族,具有法呢酰基二磷酸及镁离子的结合位点。三级结构预测提示,甜瓜SQS为单体酶,其活性中心主要由几个α螺旋围绕形成的穴状结构。磷酸化位点分析显示,S^(48)处于酶活性中心相关^(47)VSRSF^(52)的模体中,而S^(196)是正选择位点,提示这两处磷酸化位点可能是甜瓜SQS酶活性调节的关键部位。以甜瓜SQS基因ORF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的系统发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为葫芦素类的生物合成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鲨烯合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璐 王建红 +4 位作者 黄辉 范才文 肖胜军 熊伟明 雷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BV诱发鼻咽癌的分子机制,寻找鼻咽癌防治和诊断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BV miRNAs 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在3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组织和32例慢... 目的分析EB病毒(EBV)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探索EBV诱发鼻咽癌的分子机制,寻找鼻咽癌防治和诊断的生物分子标志物。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EBV miRNAs 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在3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组织和32例慢性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的表达水平(Ct值)在鼻咽癌组织中分别为(26.97±2.67)和(27.02±2.32),在鼻咽黏膜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8.49±3.05)和(39.39±2.16),两种EBV miRNAs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鼻咽黏膜炎症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BV可能通过ebv-miR-BART4*和ebv-miR-BART18-3p高表达诱发鼻咽癌,它们是鼻咽癌诊断和防治的潜在生物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生物分子标志物 EB病毒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FP临界值判断对肝癌诊断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霍群 刘杰 +1 位作者 陈莉 廖维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为探讨血清AFP诊断肝癌的合理临界值,本研究收集肝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者35例。血清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结果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种方法检测血清AFP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检测... 为探讨血清AFP诊断肝癌的合理临界值,本研究收集肝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者35例。血清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结果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种方法检测血清AFP水平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978,检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80,说明血清AFP水平对肝癌诊断价值较高。按照约登指数最大原则确定血清AFP电化学发光法诊断肝癌的临界值为3.25μg/L,其敏感度为74.3%,特异度为94.3%,准确度为84.3%;ELISA法诊断肝癌的临界值为1.118μg/L,其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1.4%。而以目前常规临界值20μg/L来分析,则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仅为45.7%,特异度100%,准确度72.9%;ELISA法敏感度48.6%,特异度100%,准确度74.3%。因此合理降低临界值可有效提高血清AFP水平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AFP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三七SS基因表达的初步实践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华 吴耀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3-707,共5页
运用含有SYBR Green I的Real Time RT-PCR法分析SS基因在一年生三七根、茎、芦头3个部位中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差异。统计分析表明SS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取得了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的结果,标准曲线斜率均在-3.33~-4范围内,扩... 运用含有SYBR Green I的Real Time RT-PCR法分析SS基因在一年生三七根、茎、芦头3个部位中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差异。统计分析表明SS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取得了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的结果,标准曲线斜率均在-3.33~-4范围内,扩增效率均在95%~100%之间,熔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特异性的单一峰,为Real Time RT-PCR技术用于三七植物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 TIME RT-PCR 三七 SS基因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偶联蛋白-1基因3826A→G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5
作者 刘永明 路影 《广西科学》 CAS 200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为研究解偶联蛋白 - 1(UCP- 1)基因 382 6 A→ G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检测了 83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及 74例正常对照者的 UCP- 1基因382 6 A→ G变异 ,并测定体... 为研究解偶联蛋白 - 1(UCP- 1)基因 382 6 A→ G变异与 2 -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检测了 83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及 74例正常对照者的 UCP- 1基因382 6 A→ G变异 ,并测定体质量指数 (BMI)、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结果 :UCP- 1基因 382 6变异基因型频率与糖尿病无相关性 ;糖尿病组突变等位基因 (G)与 BMI呈正相关 (P <0 .0 5 ) ;糖尿病组中 ,G等位基因携带个体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水平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降低有显著意义 (P值分别小于 0 .0 1和 0 .0 5 )。表明 UCP- 1基因 382 6 A→ G变异与 2 -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增多相关 ;G等位基因可能是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偶联蛋白-1 2-型糖尿病 UCP-1基因 变异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山海棠对CIA大鼠模型中HIF-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白玲 陈森洲 +2 位作者 梁爽 李莎莎 王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THH)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治疗组分别采用高、中、低剂量THH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30d。动态观察关节炎指数(AI)及... 目的:研究昆明山海棠(THH)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组,治疗组分别采用高、中、低剂量THH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30d。动态观察关节炎指数(AI)及关节的病理改变,用RT-PCR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HIF-1α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THH可明显抑制CIA大鼠的足爪肿胀,明显减轻滑膜增殖及炎症反应,HIF-1α表达明显降低。结论:THH通过降低HIF-1α的表达,减轻CIA模型大鼠关节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山海棠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低氧诱导因子-1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莉莉 苏何玲 刘永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2-665,共4页
microRNA(miRNA)通过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在病毒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可影响HBV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基因表达,而HBV则可通过调节宿主miRNA的表达为自身存活和复制提供有利的环境。这种miRNA介导的HBV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是HBV感染相... microRNA(miRNA)通过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在病毒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miRNA可影响HBV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基因表达,而HBV则可通过调节宿主miRNA的表达为自身存活和复制提供有利的环境。这种miRNA介导的HBV与宿主的相互关系是HBV感染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基础。阐述了miRNA在HBV感染相关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微RNAS 肝炎病毒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覃超梅 刘永明 苏何玲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1-924,共4页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以及2型糖尿病(T2DM)均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了乙型和丙型肝炎与T2DM的关系。分析表明,一方面,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促进T2DM发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感染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和胰岛素靶细胞葡萄糖摄取以...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以及2型糖尿病(T2DM)均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分析了乙型和丙型肝炎与T2DM的关系。分析表明,一方面,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均促进T2DM发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病毒感染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和胰岛素靶细胞葡萄糖摄取以及糖原合成。另一方面,T2DM患者容易罹患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这可能与糖尿病导致多种器官功能的破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在广西汉族与壮族人群中的分布
9
作者 李红艳 黄健 +4 位作者 马义丽 胡春萍 黑木政秀 于详远 陈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0-123,共4页
为探讨ABCA1基因R1587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广西汉族与壮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100例和壮族人84例的ABCA1基因R1587K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 为探讨ABCA1基因R1587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广西汉族与壮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汉族人100例和壮族人84例的ABCA1基因R1587K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并与其他种族相比较。结果表明,ABCA1基因R1587K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分别为ηR=0.475和ηK=0.525,壮族中分别为ηR=0.411和ηK=0.589;基因型频率在汉族分别为:ηRR=0.19,ηRK=0.57,ηKK=0.24,壮族分别为:ηRR=0.25,ηRK=0.32,ηKK=0.43。2组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人群在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ABCA1基因R1587K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广西汉族与壮族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与国外不同种族人群相比具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Al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汉族 壮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