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立中医专项小组实施压疮管理的实践 被引量:17
1
作者 韦月荣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8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压疮规范化管理方法,提高压疮预防、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成立中医专项小组,明确管理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专项知识培训,对压疮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发挥中医药和湿性伤口护理理念相结合的优势。结果:中医专项小组成立4年来... 目的:探讨压疮规范化管理方法,提高压疮预防、治疗和护理水平。方法:成立中医专项小组,明确管理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加强专项知识培训,对压疮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发挥中医药和湿性伤口护理理念相结合的优势。结果:中医专项小组成立4年来,共收治压疮患者82例,治愈78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95.12%,总有效率100%;积累病例资料80多份,图片资料160多张;发表论文4篇。结论:中医专项小组为临床提供了压疮管理、预防、治疗和护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效提高了压疮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疮 中医专项小组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周辉 冯兵 +5 位作者 刘旭日 邹勇 唐慧 黄钦彬 陈庭军 邹东华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87,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 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时间窗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入院时常规临床资料对其短期不良结局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收集桂平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774例)临床资料,比较短期不同预后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并利用机器学习分类(Classification)算法建模分析患者90 d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及准确度。研究结果显示:(1)3个月随访期内预后不良患者占比13.95%(108例)。(2)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血白细胞(WBC)水平、血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血甘油三酯(TG)水平、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梗死灶体积和发病治疗时间大于或高于预后良好患者;预后不良患者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均差异显著(P<0.05)。机器学习分类算法中,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算法的效果最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1],且校准曲线显示模型评估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一致程度高。(3)XGB算法筛选的预测变量影响权重居前6位的依次为发病治疗时间、血CRP水平、年龄、梗死灶体积、血TG水平与NIHSS评分。上述结果说明XGB算法可用于预测静脉溶栓时间窗外AIS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溶栓时间窗 预后 机器学习 临床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调控BMP-2表达探讨当归四逆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韦国雨 陈清雄 +1 位作者 唐永亮 李钰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24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变化,探讨当归四逆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效用。方法:采用非劣效设计,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 目的:通过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变化,探讨当归四逆汤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及临床效用。方法:采用非劣效设计,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连续4周。详细记录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计分变化,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完成临床观察,无病例脱落。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3%;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4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RA患者临床症状计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周及4周,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尽管临床症状计分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对照组临床症状计分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临床症状计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RA患者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均呈上升趋势;治疗后,治疗组RA患者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Wnt3a、β-catenin及BMP-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可能通过下调Wnt3a、β-catenin及BMP-2表达,发挥缓解RA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通路 Β-连环蛋白 骨形成蛋白-2 当归四逆汤 类风湿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