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尤清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138,共8页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类型数据相差较大,表演类非遗最多,医药类非遗最少。(2)河南省传统村落各地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形成豫北、豫中和豫南三大核心区域。(3)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聚集程度大于非遗空间的聚集程度,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加后降低。(4)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遗分布在低海拔、坡度较缓、距水系3 km的区域。人口、经济和文化是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传统村落和非遗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两者相互交融,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2 位作者
杨嗣海
尤清田
孙婷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99,共9页
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改变对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以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当量因子,结合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LUS)模型,模拟郑州市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
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改变对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以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当量因子,结合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LUS)模型,模拟郑州市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郑州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000-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动态度达到峰值9.85%;(2)1990-2020年郑州市ESV低值区以片状形式分布,2020年占比65.19%,面积增加1339.58 km^(2),中值区和较高值区以“二核、三级”分布,高值区平均占比3.59%;(3)1990-2020年郑州市ESV减少13.919亿元,其中,ESV收益主要来源于耕地向水域的转变,而ESV损失主要来源于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林地向耕地的转变和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3种情景下,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最小,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ESV有所下降,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1.23亿元,冷点浓度也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将为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尤清田
机构
河南科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出处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13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018)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52102320223)
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240601087)。
文摘
以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最近邻指数、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维度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南省非遗数量上豫北最多,豫西最少,总体呈现聚类分布。各类型数据相差较大,表演类非遗最多,医药类非遗最少。(2)河南省传统村落各地市之间存在不均衡性,空间上呈现聚集分布,形成豫北、豫中和豫南三大核心区域。(3)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聚集程度大于非遗空间的聚集程度,不同类型非遗的空间聚集程度先增加后降低。(4)河南省传统村落和非遗分布在低海拔、坡度较缓、距水系3 km的区域。人口、经济和文化是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传统村落和非遗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两者相互交融,协同发展。
关键词
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析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patial analysis
geographical detector
Henan Province
分类号
K901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兰博
赵冬
杨嗣海
尤清田
孙婷婷
机构
河南科博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河南群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9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018)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232102320269)
河南省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240601087)。
文摘
人类活动和自然资源改变对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产生较大影响。该研究以1990、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数据,采用修正后的标准当量因子,结合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PLUS)模型,模拟郑州市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和预测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郑州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000-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动态度达到峰值9.85%;(2)1990-2020年郑州市ESV低值区以片状形式分布,2020年占比65.19%,面积增加1339.58 km^(2),中值区和较高值区以“二核、三级”分布,高值区平均占比3.59%;(3)1990-2020年郑州市ESV减少13.919亿元,其中,ESV收益主要来源于耕地向水域的转变,而ESV损失主要来源于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变、林地向耕地的转变和水域向建设用地的转变;(4)3种情景下,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面积变化幅度最小,自然发展和耕地保护情景下ESV有所下降,生态保护情景下ESV增加1.23亿元,冷点浓度也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将为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郑州市
Keywords
land us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PLUS model
scenario simulation
Zhengzhou City
分类号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省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郭兰博
赵冬
尤清田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郑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多情景模拟
郭兰博
赵冬
杨嗣海
尤清田
孙婷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