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Ni-Co-Mn基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形核调控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左稼暄 张坤 +1 位作者 王敬 李喜飞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7,共15页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工作电压,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代表之一。三元正极材料由前驱体经过嵌锂烧结拓扑转变而来,因此,前驱体材料直接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的电池性能。针对前驱体可控均匀沉淀需求和对共沉淀... 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工作电压,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代表之一。三元正极材料由前驱体经过嵌锂烧结拓扑转变而来,因此,前驱体材料直接决定了三元正极材料的电池性能。针对前驱体可控均匀沉淀需求和对共沉淀过程参数变化极度敏感特性,本综述首先阐述络合调控实现Ni、Co、Mn元素均匀共沉淀,及沉淀物过饱和度诱导溶液体系不同形核状态基本原理,其次从晶面择优生长结合溶解-再结晶模型讨论了前驱体一次颗粒和二次颗粒生长模式,最后从实际生产角度,基本涵盖共沉淀过程所有可调参数,并深入讨论了各种参数由低到高变化对共沉淀反应形核及前驱体材料理化性能的影响。本综述阐释的相关理论及规律可进一步延伸至富锂锰基前驱体、单晶用前驱体以及径向排列织构前驱体等高端产品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物前驱体 共沉淀反应 过饱和度 非均匀形核 均匀形核 反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共沉淀法制备研究
2
作者 EDWARD Bastian 孙召建 +1 位作者 杨凯华 何利华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0,共8页
采用溢流法和浓密法两种共沉淀方式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Ni_(0.35)Mn_(0.65)(OH)_(2)),系统研究了氮气/氧气气氛、pH值、络合剂(草酸)浓度、沉淀温度和熟化时间等对前驱体形貌、内部结构、成分、比表面积(BET)和振实密度(TD)... 采用溢流法和浓密法两种共沉淀方式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前驱体(Ni_(0.35)Mn_(0.65)(OH)_(2)),系统研究了氮气/氧气气氛、pH值、络合剂(草酸)浓度、沉淀温度和熟化时间等对前驱体形貌、内部结构、成分、比表面积(BET)和振实密度(TD)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沉淀过程中通入氧气可促进一次颗粒的尺寸均一化;加入草酸络合剂能够减缓反应速率,使前驱体更为疏松多孔;提高沉淀温度和延长熟化时间则显著提高颗粒粒径;对于溢流法而言,pH值升高有助于提高前驱体振实密度,而浓密法则相反。对比溢流法和浓密法两种共沉淀工艺,溢流法所得前驱体粒径更大(2~10μm)、振实密度更高(平均1.76 g/cm^(3));而浓密法所得前驱体的粒径更细(2~4μm)、振实密度更低(平均1.30 g/cm^(3))。相比溢流法,浓密法在Mn/Ni含量、BET和TD等核心指标的标准差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有利于获得性能一致性更高的前驱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前驱体 共沉淀 溢流法 浓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浸工艺从废旧锂电池中选择性回收有价金属 被引量:4
3
作者 姚瞬雨 丁威 +4 位作者 柯昌均 钟月娴 包申旭 侯晓川 许开华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共9页
研究了碳酸氢铵-还原剂体系选择性浸出废旧三元锂电池中锂、镍、钴的过程。考察了浸出温度、碳酸氢铵浓度、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固液比及浸出时间等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XRD、SEM-EDS和FT-IR等表征方法对选择性浸出机理进行... 研究了碳酸氢铵-还原剂体系选择性浸出废旧三元锂电池中锂、镍、钴的过程。考察了浸出温度、碳酸氢铵浓度、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固液比及浸出时间等对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并通过XRD、SEM-EDS和FT-IR等表征方法对选择性浸出机理进行了初步探明。结果表明:在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5 h、碳酸氢铵浓度2.5 mol/L、固液比50 g/L、还原剂亚硫酸钠浓度0.6 mol/L的条件下,锂、镍、钴的浸出率分别为96.86%、96.36%、93.43%,而锰几乎不被浸出。碳酸氢铵-亚硫酸钠还原浸出体系可以实现从废旧三元锂电池材料中高效、选择性回收锂、镍和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三元锂电池 氨浸 有价金属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钯铑分离提纯过程及铑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力 孙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3,共8页
以溶液中铂、钯、铑的短流程与高效分离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贵液中铂、钯、铑的分离提纯及铑的分散规律,探索了通过NH4Cl沉铂—氧化沉钯—DETA沉铑流程对贵液中的铂、钯、铑进行分离提纯。分离铂、钯后液中的铑仅占全部铑的20%左右,铑在... 以溶液中铂、钯、铑的短流程与高效分离为目标,系统研究了贵液中铂、钯、铑的分离提纯及铑的分散规律,探索了通过NH4Cl沉铂—氧化沉钯—DETA沉铑流程对贵液中的铂、钯、铑进行分离提纯。分离铂、钯后液中的铑仅占全部铑的20%左右,铑在铂、钯精炼提纯工序分别分散了14.59%、65.33%。对于钯、铑混合物沉淀采用DETA沉淀法优先分离铑的策略,一次沉淀直收率达77.25%,极大简化了铑的分离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提纯 DETA沉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yanex 301从废旧三元锂电浸出液中萃取分离镍和钴
5
作者 王占昊 丁威 +3 位作者 包申旭 杨思原 侯晓川 许开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03-3113,共11页
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激增,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愈发迫在眉睫。本文以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硫酸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Cyanex 301选择性分离回收其中的Ni(Ⅱ)和Co(Ⅱ);分别考察了初始pH、萃取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各金属萃取率的影... 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激增,废旧锂电池的回收愈发迫在眉睫。本文以废旧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硫酸浸出液为研究对象,采用Cyanex 301选择性分离回收其中的Ni(Ⅱ)和Co(Ⅱ);分别考察了初始pH、萃取相比、萃取时间等因素对各金属萃取率的影响,以及反萃剂HCl浓度、反萃时间、反萃温度等因素对金属反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H=2.0、相比(O/A)为2∶1、Cyanex 301体积分数20%、时间30 min的萃取条件下,经两级逆流萃取,Ni(Ⅱ)、Co(Ⅱ)萃取率分别达97.32%和99.45%。萃取完成后,在最优条件下,通过25℃三级逆流反萃Co(Ⅱ)、80℃两级逆流反萃Ni(Ⅱ),反萃率分别达99.23%和99.08%。最后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初步证明Cyanex 301萃取Ni(Ⅱ)、Co(Ⅱ)的过程为金属离子与S—H键中的H+发生阳离子交换,且与P=S键形成配位键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三元锂电池 溶剂萃取 Cyanex 3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分离提取镍和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0
6
作者 宋强 童雄 +4 位作者 谢贤 张文杰 许宝松 范培强 彭世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57-1971,共15页
镍和钴作为新能源三元动力电池的原料,工业需求量与日俱增,生产高纯度单一镍和钴产品是工业应用的前提。溶剂萃取法由于具有针对性强、分离系数高、能连续生产和操作简单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工业生产中。本文详细综述有机膦类萃取剂、胺... 镍和钴作为新能源三元动力电池的原料,工业需求量与日俱增,生产高纯度单一镍和钴产品是工业应用的前提。溶剂萃取法由于具有针对性强、分离系数高、能连续生产和操作简单等优势,已广泛应用工业生产中。本文详细综述有机膦类萃取剂、胺类萃取剂和螯合萃取剂在镍和钴分离提取的应用现状,同时阐述了酸性萃取剂+螯合萃取剂、胺类萃取剂+酸性萃取剂、酸性萃取剂+酸性萃取剂等协同萃取体系的研究,揭示不同体系萃取反应机理,以及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镍和钴的发展方向,为绿色、高效新工艺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 协同体系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助推中国资源回收革命 被引量:31
7
作者 宋庆彬 张宇平 +1 位作者 缪友萍 李金惠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5-109,共5页
回收体系建设一直是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开始被广泛引入再生资源回收领域,"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亮点。通过对"互联网+资... 回收体系建设一直是中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开始被广泛引入再生资源回收领域,"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亮点。通过对"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的流程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在该模式下资源回收面临的新契机和新挑战。结果显示,"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有利于促进中国垃圾的分类,推动非正规回收人员的整合,促进低价值废物的回收利用,推动废物回收行业的信息公开和监管,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最终促进中国再生资源回收的规模化增长。目前,中国仍处于"互联网+资源回收"模式的起步和发展阶段,在回收网点、资源种类、回收定价、回收企业准入和监督以及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资源回收 再生资源 机遇和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高温氢还原−湿法冶金联用回收有价金属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苗苗 席晓丽 +5 位作者 张云河 余顺文 龙小林 蒋振康 聂祚仁 许开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15-1426,共12页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 通过高温氢还原和湿法冶金联用的方法回收报废动力电池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中的镍、钴、锰以及锂金属,并对其回收机理及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报废三元正极材料经过高温氢气还原后,在层状镍钴锰酸锂结构中的锂迁移到表面,变成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镍钴锰由之前的Co^2+、Ni^3+和Mn^4+分别还原成了Co0、Ni0和MnO,其在还原水洗后物料的表面相分别为Ni(OH)2和Co(OH)2及MnO;还原后的LiOH、LiOH∙H2O和少量的Li2CO3经过水浸、酸洗、沉淀后,可得纯度为99.5%的Li2CO3,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还原后的镍、钴和MnO经过硫酸酸浸后,镍、钴和锰浸出率分别为96.88%、97.23%和99.78%。浸出后溶液经氧化沉淀及萃取分离,锰沉淀分离率为98.46%,萃取分离后氯化钴和氯化镍溶液杂质含量低于1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酸锂 三元正极材料 报废 氢气还原 回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体系中蛇纹石矿泥的抑制及其对硫化铜镍矿浮选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胡聪 陈伟 许鹏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1-221,共11页
为了消除硫化铜镍矿物表面的氧化膜,抑制蛇纹石等含镁脉石矿泥对浮选影响,在硫化铜镍矿的酸性浮选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对硫化铜镍矿浮选过程的优化效果,并探讨了CMC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10^−3 mol/L盐酸溶液及2... 为了消除硫化铜镍矿物表面的氧化膜,抑制蛇纹石等含镁脉石矿泥对浮选影响,在硫化铜镍矿的酸性浮选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CMC)对硫化铜镍矿浮选过程的优化效果,并探讨了CMC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10^−3 mol/L盐酸溶液及20 min超声预处理可以显著强化硫化铜镍矿的可浮性,酸性浮选体系可以在更宽的pH范围内取得较好的回收率;在pH=3的酸性体系中添加20 mg/L CMC,硫化铜镍矿浮选精矿镍品位提高至19.42%,回收率提高至60.05%;分别比同等条件下不添加CMC的浮选指标分别提高了1.78%和22.79%;CMC对蛇纹石矿泥选择性抑制是其优化硫化铜镍矿浮选过程的主要原因;浊度及表面动电位测试表明CMC加入量必须控制于20 mg/L以内,过量的CMC产生有团聚作用,不利于矿泥颗粒间的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铜镍硫化矿 矿泥 浮选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电池储能性能与工作环境温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阳琳 别传玉 +1 位作者 高标 张宇平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02-1406,共5页
通过对三元锂电池分别进行充/放电容量测试,并结合脉冲实验,研究了三元锂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储能性能。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从55℃降至-10℃,放电平台电压降低,放电容量减少。在高温(55℃)下放电容量是额定容量的105... 通过对三元锂电池分别进行充/放电容量测试,并结合脉冲实验,研究了三元锂电池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储能性能。结果表明,在放电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从55℃降至-10℃,放电平台电压降低,放电容量减少。在高温(55℃)下放电容量是额定容量的105.0%,在低温(-10℃)下放电容量仅为额定容量的83.9%。随着环境温度降低,电池产热逐渐增大,内阻升高,放电功率减小,影响电池的正常使用。在充电过程中,随着环境温度从55℃降至-10℃,充电平台电压升高,内阻和充电功率升高,影响电池充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电池 环境温度 脉冲测试 储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皂化萃取工艺分离稀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强 谢贤 +3 位作者 张文杰 范培强 谢慧 马天赐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9-146,共8页
溶剂萃取法是工业生产中分离纯化稀土最主要的方法,该方法生产了全球绝大部分单一稀土产品,为稀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保障。随着绿色环保生产理念的深入,传统萃取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新型绿色萃取体系的研发至关重要。综述了几种非皂化... 溶剂萃取法是工业生产中分离纯化稀土最主要的方法,该方法生产了全球绝大部分单一稀土产品,为稀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保障。随着绿色环保生产理念的深入,传统萃取体系面临巨大挑战,新型绿色萃取体系的研发至关重要。综述了几种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的工艺,对协同萃取体系、离子液体萃取体系以及络合萃取体系等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了不同工艺方法存在的优势和弊端。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印迹、氯化稀土热解以及电解分离等新型非皂化分离稀土的方法。同时,展望了稀土非皂化分离纯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为更加绿化高效开发利用稀土资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皂化 稀土 分离 萃取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合金预制层后退火制备铜锌锡硫薄膜及其光伏特性
12
作者 杨佳 李轶 +5 位作者 张坤 袁腾飞 蒋良兴 刘芳洋 赖延清 李劼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7-924,共8页
采用电沉积铜锌锡(Cu-Zn-Sn,CZT)合金预制层后退火制备薄膜太阳电池用吸收层材料铜锌锡硫(Cu_2ZnSnS_4,CZTS)。利用扫描电镜、X线能量色散谱仪、X线衍射仪、拉曼光谱等检测方法对不同预制层成分下制备的CZTS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物相... 采用电沉积铜锌锡(Cu-Zn-Sn,CZT)合金预制层后退火制备薄膜太阳电池用吸收层材料铜锌锡硫(Cu_2ZnSnS_4,CZTS)。利用扫描电镜、X线能量色散谱仪、X线衍射仪、拉曼光谱等检测方法对不同预制层成分下制备的CZTS薄膜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物相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制层中铜摩尔分数的增加,CZTS薄膜(112)面衍射峰半峰宽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物质的量比n(Cu)/n(Zn+Sn)=0.83和n(Zn)/n(Sn)=1.31的条件下获得半峰宽最小、结晶性能最好的CZTS薄膜;贫铜贫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中存在SnS_2二次相,贫铜富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中存在少量ZnS二次相;富铜富锌条件下制备的薄膜中存在Cu-S二次相;二次相对薄膜光电响应具有重要影响,贫铜富锌的样品光电响应性能较好,无光电流衰减现象,光电流密度最大可达到0.6 mA/cm^2;最优成分下制备的CZTS太阳电池在100 mW/cm^2光照条件下获得光电转换效率为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铜锌锡硫 光电化学 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溅射Cu-Zn-Sn金属预制层后硫(硒)化法制备Cu_2ZnSn(S_xSe_(1-x))_4薄膜及其光伏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仪柯 唐雅琴 +3 位作者 蒋良兴 刘芳洋 秦勤 张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12-1416,1422,共6页
采用溅射工艺制备Cu-Zn-Sn金属预制层并尝试在多种退火方案(硫化退火、硒化退火、不同温度下硫化后硒化)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探索出一种只需采用金属预制层即可完成CZTSSe制备的退火工艺制度。通过扫描电镜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下Cu_2... 采用溅射工艺制备Cu-Zn-Sn金属预制层并尝试在多种退火方案(硫化退火、硒化退火、不同温度下硫化后硒化)下对其进行退火处理,探索出一种只需采用金属预制层即可完成CZTSSe制备的退火工艺制度。通过扫描电镜对比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下Cu_2ZnSn(S_xSe_(1-x))_4薄膜的形貌差异,发现低温硫化后硒化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因硫化温度过高引起的薄膜中孔洞较多的问题,有利于薄膜的平整与致密化。在此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拉曼光谱对不同硫化温度(200℃、300℃、400℃、500℃)下硫化后硒化工艺制备的Cu_2ZnSn(S_xSe_(1-x))_4薄膜的成分、形貌、物相结构及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300℃下硫化后硒化获得的Cu_2ZnSn(S_xSe_(1-x))_4较其他温度下硫化后硒化获得的产物有着更好的形貌及结晶性能,其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09%,远高于500℃下硫化后硒化工艺所得薄膜器件的效率(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铜锌锡硫硒 溅射预制层 硫化 硒化 退火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Ni_(0.65)Co_(0.1)Mn_(0.25)(OH)_(2)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坤 薛晓斐 +2 位作者 许开华 马琳 李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63-1570,共8页
以类球形的Ni_(0.65)Co_(0.1)Mn_(0.25)(OH)_(2)前驱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处理温度对该前驱体的比表面积、形貌、粒径、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揭示了高温处理过程中前驱... 以类球形的Ni_(0.65)Co_(0.1)Mn_(0.25)(OH)_(2)前驱体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处理温度对该前驱体的比表面积、形貌、粒径、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的影响规律。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检测手段揭示了高温处理过程中前驱体物相演变行为、热稳定性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的价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氢氧化物 共沉淀法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准则中合同“或有条款”的辨识及会计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万祥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6,共5页
企业与客户订立合同中存在的“或有条款”有关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处理一直是实践中关注较多的问题。“或有条款”所产生交易结果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包括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关于“可变对价”... 企业与客户订立合同中存在的“或有条款”有关会计方法的选择和会计处理一直是实践中关注较多的问题。“或有条款”所产生交易结果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包括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中关于“可变对价”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和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两种。文章介绍了分别适用于两种方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或有条款”特征,然后针对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并引入相关实例,期望为目前存在较多争议的“或有条款”会计确认和会计处理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准则 或有条款 可变对价 最佳估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与ANSYS Workbench联合的传动轮仿真与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紫圣 宋华伟 +3 位作者 彭涛 郭庆 李晨威 张宇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3年第6期46-49,70,共5页
利用UG软件建立传动轮三维数模,关联导入ANSYS Workbench进行静力学分析,根据静力分析结果设定优化尺寸参数和目标参数。通过响应面分析,找出影响传动轮性能的敏感性尺寸参数,并对传动轮进行尺寸优化和拓扑优化。
关键词 传动轮 轻量化设计 响应面分析 尺寸优化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退火温度对金属三靶顺序溅射CZTS薄膜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刘仪柯 张坤 +3 位作者 唐雅琴 蒋良兴 刘芳洋 赖延清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通过XRD及Raman物相分析、SEM形貌观察和EDS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硫化退火温度对金属三靶顺序溅射铜锌锡硫(CZTS)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00~580℃),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性能有变好的趋势,形貌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XRD及Raman物相分析、SEM形貌观察和EDS成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硫化退火温度对金属三靶顺序溅射铜锌锡硫(CZTS)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00~580℃),随着温度的升高薄膜的结晶性能有变好的趋势,形貌也得到了改善。当温度达到600℃时,CZTS薄膜会发生分解反应,该分解反应不但导致薄膜结晶性能及形貌恶化,也造成了锡元素的损失。580℃条件下获得的薄膜各项性能俱佳,是最适合本实验体系的退火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退火 退火温度 铜锌锡硫薄膜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