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首山芨岭复式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汤琳 张树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65-272,共8页
芨岭复式岩体位于甘肃龙首山拱断带中段,产有芨岭等我国最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为揭示其成因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芨岭复式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研究表明,芨岭复式岩体岩石属于低硅(47.09%~73.71%)、低... 芨岭复式岩体位于甘肃龙首山拱断带中段,产有芨岭等我国最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铀矿床,为揭示其成因意义,并初步探讨其构造环境,对芨岭复式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及岩石学研究表明,芨岭复式岩体岩石属于低硅(47.09%~73.71%)、低钾高钠(K2O/Na2O平均值<1)、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相对富集Ba,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且相对贫Ta,Nb,Zr,Hf,Ti,P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Th,U富集,La,Ce正异常,Zr,Hf弱亏损,Sr,P,Ti强烈亏损特征。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且表现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较为平坦特征。应用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对该区构造-岩浆演化的长期研究,认为芨岭复式岩体很可能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芨岭复式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龙首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叶张煌 尹国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943-944,共2页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王安建等,2002)。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矿山(矿山城市)的'双型社会'...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王安建等,2002)。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矿业循环经济,建设矿山(矿山城市)的'双型社会',实现矿产资源的循环和综合利用的目的,是我国矿业政策在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网,2003)。在中国矿产资源需求大,人均占有量少,部分矿种供需不平衡,优劣矿并存,具有更加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可持续开发 示范基地 矿山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石沟铀矿床晶质铀矿电子探针化学定年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郭国林 张展适 +3 位作者 刘晓东 冯张生 赖冬蓉 周文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09-314,共6页
铀成矿年龄是铀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有效的测定铀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是铀矿地质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应用电子探针化学定年方法对陕西丹凤光石沟伟晶岩型铀矿床中晶质铀矿进行了微区定年工作,光石沟铀矿床中晶质铀矿的微区特... 铀成矿年龄是铀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准确有效的测定铀矿床的成矿年龄一直是铀矿地质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应用电子探针化学定年方法对陕西丹凤光石沟伟晶岩型铀矿床中晶质铀矿进行了微区定年工作,光石沟铀矿床中晶质铀矿的微区特征及成分信息显示,晶质铀矿形成后一直处在封闭体系之中,后期没有经历热液流体的蚀变改造。本次获得两颗晶质铀矿的成矿年龄分别为(407.6±8)Ma和(416.9±10)Ma,与该矿床的U-Pb同位素稀释法测定的晶质铀矿年龄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石沟 晶质铀矿 电子探针 化学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体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叶张煌 刘嘉麒 +2 位作者 尹国胜 陈安泽 李晓东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8,共9页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通过对岩体各个相带的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三清山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硅、铝和碱的含量(SiO2=72.29%~79.26%,Al2O3=11.21%~14.28%,Na2O+K2O=5.25%~10.04%)贫镁... 江西三清山国家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通过对岩体各个相带的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三清山花岗岩体具有较高的硅、铝和碱的含量(SiO2=72.29%~79.26%,Al2O3=11.21%~14.28%,Na2O+K2O=5.25%~10.04%)贫镁铁,总体上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列。三清山花岗岩体微量元素接近陆壳值,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REE/HREE=3.53~13.56,(La/Yb)N=1.80~13.46),属轻稀土富集型(Sm/Nd=0.154~0.292),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002~0.211)。分析表明,三清山花岗岩体经历了较高程度的演化,系一定程度的斜长石结晶分异的产物。三清山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点,源区为成熟度较高的壳源变泥质岩的部分融熔。在构造环境上指示俯冲已经结束,三清山岩体可能形成于造山后的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意义 三清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纳米材料吸附分离放射性核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淑娟 罗明标 +3 位作者 李金英 花榕 林海禄 李芳清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年第3期6-11,共6页
介绍了无机纳米材料特殊的理化性质,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纳米含氧酸盐和碳纳米管等无机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对纳米材料进行负载、修饰或功能化研究,制备高性能的复合纳米材料,提高其稳定性和选择性;寻求更... 介绍了无机纳米材料特殊的理化性质,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纳米含氧酸盐和碳纳米管等无机纳米材料在放射性核素吸附分离中的研究进展。提出应对纳米材料进行负载、修饰或功能化研究,制备高性能的复合纳米材料,提高其稳定性和选择性;寻求更经济可行的制备方法,降低纳米材料的生产成本,逐步实现产业化;深入研究纳米材料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机理;在辐射效应对纳米吸附剂的结构稳定性影响方面开展研究,并与现有方法作比较,评价其应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纳米材料 吸附 分离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山碱交代型铀矿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树明 魏正宇 +2 位作者 张良 汤琳 赵新胤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84-285,共2页
碱交代型铀矿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甘肃龙首山地区是我国碱交代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区,已探明的碱交代型矿床(点)多属中、小类型(黄净白和黄世杰,2005)。国外已发现的该类型铀矿床规模却较大,且矿床成群成带分布、矿石铀品位中等... 碱交代型铀矿是我国较为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甘肃龙首山地区是我国碱交代型铀矿床主要分布区,已探明的碱交代型矿床(点)多属中、小类型(黄净白和黄世杰,2005)。国外已发现的该类型铀矿床规模却较大,且矿床成群成带分布、矿石铀品位中等,主要分布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如何借鉴国内外同类型矿床的勘查理论与经验,围绕龙首山地区碱交代型铀矿成矿机理深入开展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交代型铀矿 龙首山 铀矿床 铀成矿 成矿机理 产铀岩体 交代作用 铀矿化 绿泥石化 花岗岩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蛇绿岩中铬铁矿的前景讨论 被引量:13
7
作者 熊发挥 杨经绥 +5 位作者 徐向珍 来盛民 张岚 郭国林 陈艳虹 赵慧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5-1558,共24页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极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开展豆荚状铬铁矿成矿作用及围岩地幔橄榄岩的研究,是进一步寻找铬铁矿床和缓解中国铬铁矿资源的瓶颈状态的必要手段。本文以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内...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是中国极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开展豆荚状铬铁矿成矿作用及围岩地幔橄榄岩的研究,是进一步寻找铬铁矿床和缓解中国铬铁矿资源的瓶颈状态的必要手段。本文以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内几个主要的地幔橄榄岩体及其中的铬铁矿体为研究主体。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蛇绿岩的组成、矿物成分、岩石地球化学成分和Re-Os同位素等特征,探讨铬铁矿和地幔橄榄岩的形成过程,取得以下进展和认识:(1)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各段的岩石组合存在较大差异,构造背景的演化过程也不同,佐证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的不均一性;(2)在雅江西段存在高铝型和高铬型两类铬铁矿矿体,其余都为高铬型铬铁矿,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特征记录了不同构造背景的痕迹;(3)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表明地幔橄榄岩及铬铁矿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和岛弧地幔橄榄岩两者的特点,是岩石/熔体反应和部分熔融作用叠加的结果;(4)提出豆荚状铬铁矿为多阶段形成的认识,经历了早期俯冲到地幔过渡带,在地幔柱/地幔对流驱动下,运移到过渡带顶部冷凝固结,在侵位过程和俯冲带环境,含水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的过程;(5)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金刚石等超高压矿物的普遍存在,西段的几个大型岩体与罗布莎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均经历了相同的构造背景和豆荚状铬铁矿的成矿作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状铬铁矿 蛇绿岩 多阶段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朱志军 陈洪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0-1600,共11页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古流向的研究,分析了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源区的构造背景。结果显示:源区为盆地东边江南—雪峰山隆起西侧上元古界板板...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古流向的研究,分析了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源区的构造背景。结果显示:源区为盆地东边江南—雪峰山隆起西侧上元古界板板溪群及其侵入板溪群中的基性岩体、中基性喷出岩体。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及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地球化学研究进一步证明,母岩主要为更老的沉积岩再旋回沉积物及少量岩浆岩。在早志留世小河坝期以华南板块缓慢向扬子板块蠕动方式相拼接,致使扬子板块整体缓慢抬升,同时沉积中心不断向西北方向迁移,造成研究区具有明显沉积旋回性的物源供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 志留系 小河坝组 物源分析 砂岩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南地区早志留世晚期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 被引量:26
9
作者 朱志军 陈洪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76,共13页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野外露头、大量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志留世晚期发育2个沉积体系组,包括3种沉积相及众多亚相、微相类型。其中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靠近江南—雪峰山隆起的川东南—湘西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 通过对川东南地区野外露头、大量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早志留世晚期发育2个沉积体系组,包括3种沉积相及众多亚相、微相类型。其中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于靠近江南—雪峰山隆起的川东南—湘西地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于川南—黔北地区;陆棚沉积主要发育于宜宾—重庆一带。沉积模式显示了早志留世晚期川东南地区为受古隆起控制的局限海盆,研究区东部发育一套以碎屑岩为主的小河坝组,由于江南—雪峰山不断隆起,向研究区提供了大量物源,沉积了一套向上变粗的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南部受黔中隆起控制,由于黔中隆起相对稳定,在其北侧主要发育了与小河坝组同时异相的石牛栏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该新认识有助于了解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体的时空展布,以及预测该区有利油气聚集区带。对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地区 志留系 小河坝组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累托石吸附溶液中铀U(Ⅵ)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亚丹 梁平 +1 位作者 李效萌 刘明清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4-27,36,共5页
研究了改性累托石吸附去除溶液中的铀U(VI)。考察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U(VI)质量浓度对铀U(VI)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U(VI)质量浓度为10 mg/L;改性累托石投加量为10 g/L;溶液pH为5.0;吸附时间为360 min是... 研究了改性累托石吸附去除溶液中的铀U(VI)。考察pH值、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U(VI)质量浓度对铀U(VI)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中U(VI)质量浓度为10 mg/L;改性累托石投加量为10 g/L;溶液pH为5.0;吸附时间为360 min是实验最佳处理工艺条件。改性累托石对U(VI)的吸附量可达到35.5 mg/g,U(VI)去除率可达到98%。改性累托石吸附溶液中铀U(VI)的吸附规律较好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并且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累托石 吸附 铀U(VI)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相结构特点及其对构造控制的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留勤 郭荣涛 钟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46-1453,共8页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和王龙滩组为发育于前陆盆地系统前渊地带的一个典型陆相碎屑岩沉积序列。根据露头剖面沉积特征,荆当盆地的上三叠统可以识别出8种岩相单元、6种构型和5种沉积体系。根据陆上不整合为主的层序界面可以将... 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九里岗组和王龙滩组为发育于前陆盆地系统前渊地带的一个典型陆相碎屑岩沉积序列。根据露头剖面沉积特征,荆当盆地的上三叠统可以识别出8种岩相单元、6种构型和5种沉积体系。根据陆上不整合为主的层序界面可以将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每个向上变细的层序形成于加载和卸载的造山旋回,沉积物堆积发生于盆地挠曲沉降阶段,而层序界面则对应于均衡抬升作用阶段。九里岗组以湖泊、沼泽体系薄基底型含煤细粒沉积旋回为特征,反映了物源不足和相对较高的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HASS),盆地处于饥饿状态;王龙滩组早中期以发育河流沉积体系厚基底型砂岩沉积旋回为主,代表物源充足和相对较低的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LASS),盆地处于过补偿充填状态。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相结构特点主要受到相邻造山带构造活动的控制。在长期温暖潮湿气候背景下,从九里岗组到王龙滩组,沉积体系从低能湖沼向高能河流转变,而每个层序向上变细的趋势代表了造山活动过程中地形坡度的逐渐减小和沉积体系能量从下向上由高到低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当阳盆地 上三叠统 沉积相 陆相层序地层 构造控制 河流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印迹磁性壳聚糖微球对铀离子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尚超 周利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U(VI)为模板,利用印迹-交联技术制备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离子印迹磁性壳聚糖微球(IMCR)。IMCR粒径为10μm^35μm,磁化强度为29.7 emu/g,对U(VI)吸附最佳pH为5.0,随温度升高,U(VI)吸附容量下降。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且为自发放热过程... 以U(VI)为模板,利用印迹-交联技术制备具有良好吸附性能的离子印迹磁性壳聚糖微球(IMCR)。IMCR粒径为10μm^35μm,磁化强度为29.7 emu/g,对U(VI)吸附最佳pH为5.0,随温度升高,U(VI)吸附容量下降。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且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由Dubinin-Radushkevich模型计算的E>8 kJ/mol,表明为化学吸附。IMCR对U(VI)最大吸附容量为187.3 mg/g,高于非印迹树脂(NIMCR 160.8 mg/g),并且有更好的选择性。吸附后的IMCR可用0.5 mol/L EDTA溶液洗脱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印迹树脂 壳聚糖 磁性吸附 U(V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小型油库周边地下水中锰元素的分布及迁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媛媛 高柏 +1 位作者 马文洁 王广才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4,50,共4页
在分析了某小型油库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8个采样点进行地下水取样测试,选取其中含量较高的锰元素进行分布特征与迁移机制分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区内地下水... 在分析了某小型油库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8个采样点进行地下水取样测试,选取其中含量较高的锰元素进行分布特征与迁移机制分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对区内地下水中锰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油库周边地区地下水中含锰量普遍偏高,大部分都超出了GB/T 14848—93规定的锰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环境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液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及其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利民 许剑平 +2 位作者 刘峙嵘 尚超 黄国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2-145,150,共5页
利用环己烷/正己醇、壳聚糖、Fe2+/Fe3+盐和Triton X-100组成的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并经乙二胺改性(EMCN),用于吸附酸性橙12(AO12)和酸性橙10(AO10)。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等对产物进... 利用环己烷/正己醇、壳聚糖、Fe2+/Fe3+盐和Triton X-100组成的W/O微乳体系中加NaOH溶液沉淀剂,原位制备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子,并经乙二胺改性(EMCN),用于吸附酸性橙12(AO12)和酸性橙10(AO10)。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MCN分散良好,粒径15 nm^40 nm,饱和磁化强度25.6 emu/g。AO12和AO10最佳pH值分别为4.0和3.0;吸附速率很快,平衡时间40 min^60 min。吸附平衡用Langmuir模型拟合最好,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AO12 2.81 mmol/g,AO10 1.82 mmol/g。由D-R模型计算E值(14.95 kJ/mol^18.54 kJ/mol)表明以化学吸附为主。EMCN可用NH4OH/NH4Cl(pH10.0)溶液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制备 磁性壳聚糖 吸附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流Boussinesq方程渗透系数反演的变分伴随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兵贤 王泽文 +1 位作者 徐定华 胡康秀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用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中的变分伴随方法研究平面二维流Boussinsq方程渗透系数反演问题,根据正则化方法改造最小二乘方法并构造目标泛函,依据变分伴随方法构造迭代算法,迭代过程中搜索方向选取泛函下降最快的负梯度方向。数值模拟结果表... 用偏微分方程最优控制中的变分伴随方法研究平面二维流Boussinsq方程渗透系数反演问题,根据正则化方法改造最小二乘方法并构造目标泛函,依据变分伴随方法构造迭代算法,迭代过程中搜索方向选取泛函下降最快的负梯度方向。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用于渗透系数的反演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SSINESQ方程 渗透系数 变分伴随方法 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4
16
作者 汤琳 张树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4-45,共2页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较广,之前研究认为华南印支期岩体形成于挤压环境,其成矿可能性较小,该区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华仁民等,2005;毛景文等,2008)。近年来,由于对华南花岗岩工作程度的逐步加深,特别是花岗岩精确定年及其与铀、钨、锡... 华南印支期花岗岩分布较广,之前研究认为华南印支期岩体形成于挤压环境,其成矿可能性较小,该区矿床主要形成于燕山期(华仁民等,2005;毛景文等,2008)。近年来,由于对华南花岗岩工作程度的逐步加深,特别是花岗岩精确定年及其与铀、钨、锡等金属成矿关系的研究,人们对华南印支期花岗岩的成岩、成矿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在相关文献阅读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花岗岩 花岗岩型铀矿 毛景文 岩体形成 定年 成矿关系 成矿流体 找矿思路 铀矿化 燕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交代作用与金属成矿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正宇 张树明 张良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29-230,共2页
碱交代作用是热液作用的主体,对于许多金属元素的搬运和集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是成矿物质被带出、迁移和富集的最重要作用过程,被认为是涵盖整个热液作用成矿、解开矿质来源、活化、迁移、沉淀和富集难题之迷最重要的一个成矿机制(Barnes,... 碱交代作用是热液作用的主体,对于许多金属元素的搬运和集中起了极大的作用,是成矿物质被带出、迁移和富集的最重要作用过程,被认为是涵盖整个热液作用成矿、解开矿质来源、活化、迁移、沉淀和富集难题之迷最重要的一个成矿机制(Barnes,l979;胡受奚等,1982;杜乐天,1996;2001;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交代作用 铀矿床 金属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矿矿化蚀变信息定量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林 易云飞 +2 位作者 游胜玉 王志波 何璘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676-6680,共5页
遥感蚀变信息的定量化提取旨在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成矿区域范围内的示矿要素进行增强处理,并以地物光谱特征的统计值为依据,定量化提取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岩层,为快速识别区域成矿远景、直接预测找矿靶区,提供直观... 遥感蚀变信息的定量化提取旨在应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成矿区域范围内的示矿要素进行增强处理,并以地物光谱特征的统计值为依据,定量化提取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岩层,为快速识别区域成矿远景、直接预测找矿靶区,提供直观的找矿决策依据。通过对铀矿遥感多光谱数据各波段及波段比值进行特征统计分析,提出了铀矿矿化蚀变由含水矿化物、植被指数、综合蚀变因子所影响,确立了定量提取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获取的铀矿蚀变异常对找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蚀变信息 定量提取 统计分析 蚀变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定位技术在钢板桩施打作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煜峰 张明 +1 位作者 臧德彦 王靖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阐述了GPS测量技术在海洋航务工程中钢板桩施打定位的应用。结合南通洋口人工岛工程实例,分析研究钢板桩施打定位过程中GPS测量的内容,详细介绍了GPS在钢板桩施打定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流程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 阐述了GPS测量技术在海洋航务工程中钢板桩施打定位的应用。结合南通洋口人工岛工程实例,分析研究钢板桩施打定位过程中GPS测量的内容,详细介绍了GPS在钢板桩施打定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具体流程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GPS技术应用于钢板桩施打定位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钢板桩 独立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中麻鸡嶂钼钨多金属矿化带辉钼矿Re-Os年龄
20
作者 宋凯林 张树明 +1 位作者 魏正宇 张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2-43,共2页
赣中麻鸡嶂钼钨多金属矿化带位于江西省乐安县境内的南村、谷岗一带。矿化带呈北东向展布,长约5 km、宽约2 km,面积约10余km2,包括旁岭、小都、山心、瑶蓝窝等多个钼钨矿化点,多已民采。该矿化带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初,江西区域地质调查... 赣中麻鸡嶂钼钨多金属矿化带位于江西省乐安县境内的南村、谷岗一带。矿化带呈北东向展布,长约5 km、宽约2 km,面积约10余km2,包括旁岭、小都、山心、瑶蓝窝等多个钼钨矿化点,多已民采。该矿化带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初,江西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等多家单位在该区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提交了相关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带 赣中 Re-Os 金属矿 麻鸡 矿化点 成矿时代 石英脉型 区域地质调查 民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