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3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生放射性稀土渣资源化过程铀与钍的浸出特性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罗明标 董云雅 +3 位作者 康长安 李烨玲 刘星宇 徐小江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我国伴生放射性稀土废渣大量堆存,所含放射性源头U、Th易释放进入生态系统,隐患巨大,废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迫在眉睫。以江西某稀土冶炼厂堆存的伴生放射性稀土酸溶渣为研究对象,将部分废渣用作水泥生料,再烧制成熟料,分析稀土渣和水泥熟... 我国伴生放射性稀土废渣大量堆存,所含放射性源头U、Th易释放进入生态系统,隐患巨大,废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迫在眉睫。以江西某稀土冶炼厂堆存的伴生放射性稀土酸溶渣为研究对象,将部分废渣用作水泥生料,再烧制成熟料,分析稀土渣和水泥熟料中放射性U、Th的浸出特性及产生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酸溶渣中U、Th浸出毒性超标,对环境危害大,制成熟料后,U、Th的浸出毒性满足国标《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BCR形态提取结果表明,高温烧制有利于U、Th的形态向残渣态转化,迁移性显著降低。U、Th的浸出含量随浸提剂酸度增大、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在浸提剂pH值为2.0时,酸溶渣中U、Th浸出质量浓度远高于国标规定的限值,而熟料中的浸出质量浓度则远小于国标限值。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表明,酸溶渣中U、Th产生混合极重度污染,风险水平为高风险,掺渣比例≤1.5%的熟料中U、Th浸出含量小,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低,内外照射指数皆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酸溶渣 资源化 环境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放射源密度孔隙度测井的教学实验设计
2
作者 王新光 张锋 +1 位作者 陈雪莲 邓少贵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0,共4页
为了加深学生对密度孔隙度测井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工业KCl粉末代替放射源,利用玻璃球和氧化铝陶瓷球构建2种骨架密度和多种孔隙度的模拟地层。通过NaI伽马探测器记录透射伽马能谱,... 为了加深学生对密度孔隙度测井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在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的教学实验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工业KCl粉末代替放射源,利用玻璃球和氧化铝陶瓷球构建2种骨架密度和多种孔隙度的模拟地层。通过NaI伽马探测器记录透射伽马能谱,实现了无放射源条件下的密度孔隙度测量、刻度及岩性校正实验。这种实验设计消除了放射性实验的安全隐患和心理负担,提高了教学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实际教学应用表明,该实验显著提升了学生对测井原理、刻度与校正方法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观察力和创新思维。实验方案践行了“一流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在安全性与教学效果方面实现了双重提升,为密度孔隙度测井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孔隙度测井 岩性校正 无放射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二次资源阳极泥高效提取工艺中碳热还原焙烧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万凌云 周新锋 +8 位作者 张小慧 柯平超 周义朋 万廷勇 徐玲玲 王昊鹏 胡馨文 谢龙飞 高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8,65,共10页
针对某企业产生的电解金属锰阳极泥,采用碳热还原焙烧—酸浸工艺回收其中的Mn和Pb。首先利用化学分析剖析该阳极泥的化学物相及元素组成,然后采用焙烧条件试验,并借助X射线衍射表征手段以及HSC chemistry热力学分析软件,揭示锰、铅元素... 针对某企业产生的电解金属锰阳极泥,采用碳热还原焙烧—酸浸工艺回收其中的Mn和Pb。首先利用化学分析剖析该阳极泥的化学物相及元素组成,然后采用焙烧条件试验,并借助X射线衍射表征手段以及HSC chemistry热力学分析软件,揭示锰、铅元素在碳热还原焙烧过程中的相变规律,为电解锰阳极泥还原焙烧工艺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阳极泥 碳热还原 热力学分析 物相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模型的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与预测
4
作者 秦欢欢 黄丽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56,共11页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构建张掖盆地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5类不同情景来核算和预测现状(2000—2020年)和未来(2021—2050年)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现状,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 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构建张掖盆地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5类不同情景来核算和预测现状(2000—2020年)和未来(2021—2050年)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对于现状,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均值分别为3.517、0.272和-3.245 hm^(2)/人,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69和2.822 hm^(2)/104元;农业用水在张掖盆地水资源生态足迹核算中占绝对优势但占比在下降,农业领域是节水的重点且潜能较大;水资源生态足迹强度明显下降(降幅90.21%),证明了张掖盆地用水效率的上升;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平均而言,预测期内张掖盆地不同情景中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大于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由此导致人均水资源生态亏损的出现;各情景下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足迹强度均值分别为12.932、13.483、10.055、12.698和9.846及0.281、0.206、0.201、0.281和0.196 hm^(2)/104元,未来时间里张掖盆地的水资源利用仍然处于不安全的状态。2021—2050年张掖盆地无法有效缓解水资源利用紧张的状况,需采用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兼顾的发展方案,推荐政府部门采用情景ZS 5。因此,张掖盆地未来水资源利用需要全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节约用水措施和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水资源利用 系统动力学 SD模型 张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地区铜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加杰 高泓泽 +3 位作者 冷成彪 李凯旋 韩凤歌 王艳军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18-2730,共13页
三江地区是我国铜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之一,具有极好的铜矿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该成矿带154个矿床(点)的地质矿产资料的系统梳理,剖析了该地区铜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主要成矿事件与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地区... 三江地区是我国铜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之一,具有极好的铜矿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对该成矿带154个矿床(点)的地质矿产资料的系统梳理,剖析了该地区铜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探讨了主要成矿事件与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三江地区铜资源量超过2300万t,资源量较大的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矽卡岩型(1850万t)、火山-沉积型(246万t)、热液型(162万t)、VMS型(76万t)。这些铜矿床(点)具有明显的丛聚性时空分布特点:空间上铜资源量主要集中分布于玉龙(~42%)和中甸(~23%)两个矿集区;时间上集中分布于新生代(~47%)和晚三叠世(~24%)。基于品位-吨位模型和蒙特卡洛抽样统计方法,预测三江地区铜资源量可达4800万t,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三江地区铜成矿事件主要与特提斯洋演化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相关,其中特提斯洋洋盆扩张或者俯冲导致的弧后拉张事件促使了VMS型(大平掌、老厂、铜厂街、鲁春、呷村等)和岩浆熔离型(白马寨)铜矿床的形成;古特提斯洋(甘孜-理塘洋)俯冲促使了中甸矿集区三叠纪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普朗、雪鸡坪、烂泥塘、春都等)的形成;俯冲后碰撞及伸展促进了德钦(羊拉等)、中甸矿集区(红山、红牛、铜厂沟)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以及思茅盆地热液型(民乐)矿床的形成;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引起的局部走滑剪切作用促进了玉龙矿集区、北衙矿集区和哈播-长安冲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以及兰坪-思茅盆地热液型和砂岩型铜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时空分布 品位-吨位模型 蒙特卡洛 构造演化 三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尾矿库区水环境中放射性核素铀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廉欢 高柏 +2 位作者 郭亚丹 张春艳 丁小燕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68,共5页
选取铀矿区尾矿库周边排放水、渗滤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研究铀的含量变化、存在形态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地球化学模型PHREEQC-Ⅱ计算水环境中铀的赋存形态。通过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排放水、渗滤水、浅... 选取铀矿区尾矿库周边排放水、渗滤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取样分析、研究铀的含量变化、存在形态以及影响因素。采用地球化学模型PHREEQC-Ⅱ计算水环境中铀的赋存形态。通过SPSS数据处理软件对排放水、渗滤水、浅层地下水中的各化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环境中近100%的为U(Ⅵ),三组水样中铀主要以UO_2F^+、UO_2F_2、UO_2OH^+、UO_2(CO_3)_2^(2-)、(UO_2)_2CO_3(OH)_3~–和UO_2(OH)_2的形态赋存于水环境中,并且铀浓度含量受HCO^(3-)、SO_4^(2-)等阴离子以及氧化还原电位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水环境 PHREEQC-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预测
7
作者 陈益平 秦欢欢 +2 位作者 黄丽想 王健泉 陈凡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5,53,共8页
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重视的时代,水资源的供需均衡是衡量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足迹相关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采用,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衡量指标。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 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重视的时代,水资源的供需均衡是衡量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水资源有关的生态足迹相关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采用,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衡量指标。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现有学者主要集中于现状的分析与探讨,缺乏对未来的预测。经济蓬勃、人口稠密的山东省存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导致的水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亟需寻求保障水资源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方案。根据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山东省水资源供需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SD1 (维持现状)、SD2(发展经济)、SD3 (节约用水)和SD4 (综合开发)等情景对2022-2050年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22-2050年情景SD1~SD4下山东省水资源的人均生态足迹的平均数值分别为0.408、0.447、0.319和0.412 hm^(2)/人,水资源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平均数值都为0.130 hm^(2)/人,由此导致0.278、0.317、0.189和0.282 hm^(2)/人的人均水资源生态亏损;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和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均值分别为3.149、3.458、2.466和3.188及1.257、1.242、1.304和1.259,山东省未来情景下水资源利用压力较大,不安全利用的状态将会持续。从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角度对4种情景进行比较,综合发展型情景SD4具有合适的评价指标,既能保证经济发展,也能减少水资源利用的不安全程度,山东省未来发展应采取此类情景,但同时要提高各行业用水效率、加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既“开源”又“节流”,才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承载力 系统动力学 生态足迹模型 生态亏损 情景 预测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环境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冠超 史天成 +5 位作者 杨波 孙功明 林健 钟文麒 高柏 蒋文波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9-126,共8页
为查明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环境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程度及危害,分析某稀土冶炼厂及其周边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分布特征,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放射性核素进行... 为查明某稀土冶炼厂及周边环境土壤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程度及危害,分析某稀土冶炼厂及其周边土壤中^(238)U、^(232)Th、^(226)Ra和^(40)K的分布特征,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等方法对研究区土壤放射性核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放射性核素浓度范围分别为^(238)U 50.73~6 275.00、^(232)Th 131.00~3 581.00、^(226)R 45.63~5 952.00、^(40)K 59.90~1 065.00Bq/kg。由于自然淋滤和渗漏作用,随深度增加,^(238)U、^(232)Th、^(226)R和^(40)K浓度呈减小趋势。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4、5号采样点^(238)U、^(232)Th和^(226)R为主要污染核素,其评价指数分别为(3.14、2.81、1.16)、(5.19、3.13、4.91),属重度、极重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4号和5号采样点属于极重度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表明,经口摄取途径健康风险较大,高于人体接受范围,吸入摄取途径健康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某稀土冶炼厂周边土壤环境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冶炼厂 放射性核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铀迁移产生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魏信祥 李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33-4043,共11页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煤中铀的赋存状态、煤炭资源在不同开发利用阶段中铀释放迁移规律及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的... 中国拥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资源生产和消费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综述了煤中铀的赋存状态、煤炭资源在不同开发利用阶段中铀释放迁移规律及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辐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大部分煤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富铀煤,尤其是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煤,其开发利用产生的放射性污染及潜在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 赋存状态 迁移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青山堡中牌细粒花岗岩成因与构造环境:锆石U-Pb年龄和全岩元素组成制约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耀新 刘文恒 +3 位作者 王凯兴 刘晓东 孙立强 尹冬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2,共14页
龙首山铀成矿带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受控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然而关于龙首山铀成矿带在后碰撞伸展环境的结束时限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为此本文以该成矿带青山堡中... 龙首山铀成矿带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拉善地块的结合部位,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受控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然而关于龙首山铀成矿带在后碰撞伸展环境的结束时限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为此本文以该成矿带青山堡中牌细粒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组成分析,据此探讨了岩石类型及成因、源区特征及构造环境。结果显示,中牌细粒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13.7±3.0)Ma,为早泥盆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岩石具有高Si、富碱及低CaO、MgO和P_(2)O_(5)的特征,A/CNK=1.01~1.04;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Th、U、Nd、K,亏损Ba、Sr、P、Ti等元素。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中牌细粒花岗岩应属于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中牌细粒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岩浆源区主要残留相为角闪石,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结晶分异作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龙首山地区早古生代形成的岩浆活动按照时间可划分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452~438 Ma)和中志留世—早泥盆世(430~412 Ma)两个阶段,其分别对应于构造演化的俯冲阶段和后碰撞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牌细粒花岗岩 高分异I型花岗岩 构造环境 岩石成因 锆石U-PB定年 全岩元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白垩世至新近纪沉积介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对铀成矿的制约
11
作者 何中波 冀华丽 +4 位作者 胡宝群 孙萧 钟军 杨喆 陈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0-810,共11页
沉积地层原生沉积介质的环境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北部铀矿地质探井N3006中上白垩统至新近系16件泥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露头及钻孔岩心发育特征,选用对沉积介质环境反映比... 沉积地层原生沉积介质的环境对砂岩型铀矿成矿作用及潜力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准噶尔盆地北部铀矿地质探井N3006中上白垩统至新近系16件泥岩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结合露头及钻孔岩心发育特征,选用对沉积介质环境反映比较敏感的锂(Li)、锶(Sr)、镓(Ga)、钡(Ba)、铜(Cu)、铀(U)、钒(V)、镍(Ni)等微量元素指标,探讨了研究区晚白垩世至新近纪沉积介质环境演化特征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晚白垩世至新近纪古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炎热且富氧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据原生沉积环境判断,研究区内上白垩统至新近系各层组砂体总体上不利于传统的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砂岩型铀矿化的发育;强氧化的古环境有利于铀元素的迁移,局部特殊环境形成的原生灰色层和后期遭受还原流体改造的灰色层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要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白垩世 新近纪 泥岩 微量元素 古沉积环境演化 铀成矿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对物源及构造环境的启示
12
作者 赵朝霞 许德如 +5 位作者 官军 单强 陈根文 陈晓清 黄沁怡 王智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9-1127,I0003-I0016,共33页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 海南岛雷鸣盆地鹿母湾组的确切沉积时限和沉积物来源是研究的空白区域。本文选取雷鸣盆地鹿母湾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分析,旨在限定其沉积时限及物质来源,并探讨其沉积构造环境。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峰(113.3 Ma)与侵入其中的花岗闪长岩岩体年龄(~107 Ma)限定鹿母湾组沉积时限为109.9~113.3 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的分异指数(ICV)为0.78~1.52(平均值0.96)、化学风化指数(CIA)为51.11~73.45(平均值65.27),反映其源区岩石具有中等成熟度并经历了弱的化学风化作用。结合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比值(如La、Th、Sc、Zr、Hf、∑REE及δEu)、源区判别图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本文认为鹿母湾组碎屑沉积岩可能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盆地,主要来源于同时代的长英质火山岩或火山物质,少量碎屑来自华南内陆和海南岛早古生代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鸣盆地 鹿母湾组 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 HF同位素 沉积时限 物源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被引量:7
13
作者 温汉捷 周正兵 +1 位作者 马万平 朱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4,共21页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 本文对近年来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分布规律和超常富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研究进行了展望。黑色岩系分为黑色页岩、煤系地层和富碳质磷块岩等沉积地层,其中黑色页岩中发生超常富集的关键金属有Se、Te、Re、Cd、Tl等稀散金属,以及PGE、Co等稀贵金属;煤系中可见Ga和Ge的超常富集(形成独立的Ga、Ge矿床),同时也可见稀土金属、稀贵金属的富集;磷块岩中常显著富集稀土,尤其是中重稀土。黑色岩系中的关键金属主要源自大陆风化、海水、热液以及生物摄取。在风化沉积作用中,硫化-还原水体环境形成的泵吸效应,有机质的还原作用,富有机质沉积体系中有机质、铁锰氧化物、磷灰石、黏土矿物等的络合和吸附是关键金属发生富集的主要机制。黑色岩系可为热液叠加过程提供成矿金属,调节热液体系的氧逸度和硫逸度,促进超大型战略性关键矿产的形成。此外,黑色岩系富集的金属在地球层圈物质循环中的聚散行为还可对其他相关成矿系统产生影响。黑色岩系中战略性关键金属的超常富集与大陆边缘、裂谷等环境下缺氧-硫化的沉积事件相关。大气氧含量的变化、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洋流环流模式的改变、冰期以及大规模火山活动导致的海洋缺氧事件等区域地质事件均可是控制黑色岩系型战略性关键金属形成及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黑色岩系是表生风化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今后应更加重视黑色岩系等表生风化沉积作用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形成中的重要性,建立和发展相关的成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岩系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 超常富集机理 成矿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健泉 秦欢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124,132,共12页
科学预测河北省未来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SD)法和生态足迹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现状延续型情景ES1、经济发展型情景ES2、节约用水型情景ES3和协调发展... 科学预测河北省未来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系统动力学(SD)法和生态足迹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利用SD模型,设计现状延续型情景ES1、经济发展型情景ES2、节约用水型情景ES3和协调发展型情景ES4等4类不同发展情景,对现状(2006~2021年)和未来(2022~2050年)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①对于现状年份,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表明水资源利用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②对于预测年份,4类发展情景的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均呈增长趋势,水资源均处于生态赤字,并且亏损程度逐年严重。虽然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均呈下降趋势,未来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但未来水资源利用压力仍过大。③情景ES4是最适宜的情景,既能以适当的速度保证河北省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又能降低水资源生态压力。河北省在未来水资源利用过程中,需从多方面采取积极行动,以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系统动力学模型 生态足迹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健泉 秦欢欢 徐良才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40,共8页
定量评价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核算了2004-2021年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 定量评价河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省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利用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匹配度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核算了2004-2021年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在此基础上,定量分解了影响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1)河北省人均GDP呈增长趋势,人均用水量在经历短暂的增长期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者匹配度呈增长后下降趋势;(2)在研究期内,水资源均处于亏损状态,且亏损较严重,水资源利用压力过大,处于不可持续利用的局面,亟需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3)在水资源生态足迹变化过程中,经济效应对其促进作用最大,人口效应次之,技术效应起了抑制作用,结构效应在研究期不同年份下对其表现为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匹配度模型 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 LMDI法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变化研究
16
作者 秦欢欢 黄丽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76,共8页
地下水开采是为人类的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服务的,是人类利用、影响地下水资源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为研究地下水压采和远程回灌等人类活动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利用的影响,在校准的三维非稳定流GMS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情景(保持... 地下水开采是为人类的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服务的,是人类利用、影响地下水资源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为研究地下水压采和远程回灌等人类活动对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利用的影响,在校准的三维非稳定流GMS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4种情景(保持现状的情景S1、沉降中心地下水压采50%的情景S2、沉降中心地下水采用不同压采比例的情景S3和潮白河冲洪积扇顶部远程回灌的情景S4)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区域地下水水位,情景S1和S4下分别平均下降0.223 m/年和0.048 m/年,而情景S2和S3下分别平均恢复0.310 m/年和0.658 m/年;(2)平均来看,在情景S1和S4下每年分别消耗1.04×10^(8)m^(3)和0.25×10^(8)m^(3)的含水层储量,而在情景S2和S3下则每年分别恢复1.30×10^(8)m^(3)和2.95×10^(8)m^(3)的含水层储量;(3)地下水压采和远程回灌等人类活动可以有效恢复地下水水位与含水层现状储量,是北京市解决地下水超采及地面沉降等问题的有效方法。地下水压采量越多,对于地下水水位和含水层现状储量的恢复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压采 远程回灌 人类活动 北京市平原区 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Ni-Co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文 陈列锰 +3 位作者 于宋月 李大鹏 吴树宽 王治安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75,共23页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源岩浆的硫饱和机制与过程、以及岩浆硫化物成矿控制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对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与对比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组成,探讨造山带环境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夏日哈木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82.3~90.0之间,Ni含量在558×10^(-6)~4370×10^(-6)之间;石头坑德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79.9~90.2之间,Ni含量在300×10^(-6)~3040×10^(-6)之间。夏日哈木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4.0‰~6.4‰之间,平均值为5.2‰;石头坑德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1.8‰~4.6‰之间,平均值为3.2‰。夏日哈木岩体中高Fo牌号橄榄石的Ni含量(高达4000×10^(-6))明显高于石头坑德岩体(通常小于3000×10^(-6)),表明前者母岩浆的Ni含量高于后者。石头坑德岩体贫硫化物纯橄岩中橄榄石具有高的Fo牌号和低的Ni含量,且显示出负相关性。这些特征表明石头坑德岩体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富Mg碳酸盐岩的混染:富Mg物质的加入不仅促使结晶出高Fo牌号的橄榄石,也延长了橄榄石的结晶区间。由于Ni在橄榄石中为中等相容元素,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岩浆中的Ni含量进一步降低。此外,岩相学研究表明夏日哈木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Fo牌号较高,最高值达89.2;相反,石头坑德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的Fo牌号通常低于85。这些特征指示母岩浆演化过程中夏日哈木岩体的S饱和与硫化物熔离阶段早于石头坑德。另一方面,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全岩δ^(34) S值均明显高于地幔(-2‰~+2‰),暗示二者母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地壳S的加入。由于两个岩体直接围岩中的S含量都很低,因此,深部地壳S的加入是促使两个岩体母岩浆达到硫饱和、发生硫化物熔离的关键因素。综合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岩浆演化过程中早期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和较晚阶段S饱和是导致石头坑德岩体相对(夏日哈木岩体)贫Ni的重要机制。因此,原始岩浆富Ni、深部地壳S的加入导致岩浆演化早期硫化物熔离等条件与过程的耦合是东昆仑造山带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岩浆硫化物矿床 橄榄石 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花岗岩体岩石成因与铀成矿关系:锆石微量元素和矿物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陶继华 张泽凤 +7 位作者 任志 徐志添 孙俊杰 曹俊 苏献源 冷成彪 许德如 杨跃贵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56-1675,共20页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常常与U含量大于10×10^(-6)的富U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相关,了解这些富U产铀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有助于铀矿找矿勘探和铀成矿理论研究。本文以下庄富U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常常与U含量大于10×10^(-6)的富U花岗岩在空间上紧密相关,了解这些富U产铀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有助于铀矿找矿勘探和铀成矿理论研究。本文以下庄富U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微量元素特征,以及黑云母和绿泥石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下庄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36~234 Ma。下庄花岗岩来自古元古代沉积岩部分熔融,熔体具有高F含量特征,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随着岩浆演化,氧逸度逐渐降低,U元素不断富集,最终形成了含大量晶质铀矿、独居石、磷钇矿和钍石等富U副矿物的富U(>10×10^(-6))花岗岩。由于受到燕山期基性岩浆作用形成的相对酸性和低氧化性热液流体影响,下庄花岗岩中富U副矿物中的U元素被大量萃取,成为铀矿化作用的重要成矿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U花岗岩 花岗岩型铀矿床 锆石微量元素 矿物地球化学 下庄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新生代辉绿岩及其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
19
作者 王常东 郝晓飞 +5 位作者 杨东光 宁君 翁海蛟 严兆彬 张韶华 武飞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5-788,共14页
近年来通过铀矿勘查,在松辽盆地南部探明了钱家店、宝龙山等中大型铀矿床,发现了多处铀矿产地。矿集区内广泛发育辉绿岩,主要分布在矿床周围,在靠近姚家组氧化带前锋线一侧,辉绿岩空间上与铀矿化关系密切,但其与铀矿化之间的成因关系缺... 近年来通过铀矿勘查,在松辽盆地南部探明了钱家店、宝龙山等中大型铀矿床,发现了多处铀矿产地。矿集区内广泛发育辉绿岩,主要分布在矿床周围,在靠近姚家组氧化带前锋线一侧,辉绿岩空间上与铀矿化关系密切,但其与铀矿化之间的成因关系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和流体包裹体测定,发现辉绿岩对铀成矿起到了明显的热液改造作用。镜下鉴定显示钛铀矿交代早期钛铁矿,呈脉状沿裂隙充填,且与自形黄铁矿共生,形成于较高的温度,揭示了松辽盆地南部铀矿床的形成可能叠加了后期岩浆热液活动;流体包裹体测定平均温度为115.7℃,表明铀成矿流体的温度具有低温热液流体的特征,同时,高于姚家组氧化带中的含铀含氧流体(24.5℃);流体包裹体盐度有低、中、高3个区间,代表3期不同性质流体活动。结合已有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勘查成果,将松辽盆地南部铀成矿作用划分为4个阶段:原生预富集阶段(96.0~87.0 Ma)、含铀含氧水渗入成矿阶段(67.0~53.0 Ma)、热液叠加改造阶段(43.0~37.0 Ma)及层间氧化持续叠加阶段(17.0~0.7 Ma),其中,热液叠加改造阶段(43.0~37.0 Ma)与辉绿岩主要集中侵入时间(49.4~39.1 Ma)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 辉绿岩 热液改造 流体包裹体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生物浸出中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与Acidiphilium multivorum菌协同效应研究
20
作者 袁志华 盛严武 +8 位作者 孙占学 周仲魁 刘亚洁 刘金辉 周义朋 李明东 温桃 李思雨 陈嘉兴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145,共6页
Acidiphilium multivorum(简称A.m)菌具有铁还原性和硫氧化性,这对铀矿生物浸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研究表明,铀矿生物浸出中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与A.m菌主要表现为铁循环和碳循环的协同作用,以某硬岩型铀矿为... Acidiphilium multivorum(简称A.m)菌具有铁还原性和硫氧化性,这对铀矿生物浸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研究表明,铀矿生物浸出中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菌与A.m菌主要表现为铁循环和碳循环的协同作用,以某硬岩型铀矿为浸出材料,开展A.f菌与A.m菌协同浸铀时,A.m菌的铁还原作用协同A.f菌的铁氧化作用,促进浸出体系中铁的循环,铁循环使得A.f与A.m菌获得了更多和更长久的能源物质,促进了它们的生长繁殖;A.f菌在浸铀过程中,会产生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会限制A.f菌的生长繁殖,但A.m菌在铁还原过程中能利用这些有机物进行异养生长,因此可解除其对A.f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同时产生CO_(2),能进一步为A.f菌提供了无机碳源。此外,A.m菌还能利用单质硫获得能源,促进单质硫氧化为硫酸,硫酸能分解铀矿石表面的黄钾铁矾,缓解铀矿石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最终提升铀的浸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铀矿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cidiphilium multivorum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