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2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的聚变堆设计研究工作 被引量:1
1
作者 黄锦华 盛光昭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13,共8页
本文回顾了我院聚变堆设计研究工作。在李正武先生的组织下,工作从1974年起步,他亲自组织了讲课活动。1978年后,他主持外事工作,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作法,显著地推动了聚变堆研究工作的发展。1985年李先生组织领... 本文回顾了我院聚变堆设计研究工作。在李正武先生的组织下,工作从1974年起步,他亲自组织了讲课活动。1978年后,他主持外事工作,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作法,显著地推动了聚变堆研究工作的发展。1985年李先生组织领导了全国性的混合堆学术讨论会并作了学术报告。1987年后作为中美聚变双边协定的中方协调人,他积极开拓、推动包括聚变堆研究在内的双边合作交流。在开展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方面,他都亲自过问并大力支持。本文回顾并介绍了我院在纯聚变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设计 TET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约束聚变堆核安全系统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芬 张龙 +3 位作者 曹启祥 赵奉超 周冰 王艳灵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建造聚变堆必须要考虑核安全系统的设计,聚变堆最大的安全问题是高能中子和氚的包容。对磁约束聚变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磁约束聚变堆的核安全功能、核安全系统组成,包括包容系统、多层屏蔽以及包容的保护功能、支持功能;探讨了氚... 建造聚变堆必须要考虑核安全系统的设计,聚变堆最大的安全问题是高能中子和氚的包容。对磁约束聚变堆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磁约束聚变堆的核安全功能、核安全系统组成,包括包容系统、多层屏蔽以及包容的保护功能、支持功能;探讨了氚防护措施;针对现有核安全标准中安全部件分级方法对于聚变堆过于复杂,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级方法,针对聚变设施上的纵深防御层次给出了每一层次对应的目标和措施。可对未来聚变堆的核安全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堆 安全系统 安全分级 纵深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3装置垂直汤姆逊散射系统激光传播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龚少博 张通川 +8 位作者 郭文平 侯智培 翟文延 刘春华 邓必河 石中兵 钟武律 许敏 段旭如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68,共5页
HL-3装置上发展了一套垂直边缘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波长1064nm、能量0.6~2J、重复频率30Hz、脉冲宽度15ns的Nd:YAG激光作为诊断光束。入射激光垂直穿过等离子体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收集散射光信号。对Nd:YAG激光传播特性进行了... HL-3装置上发展了一套垂直边缘汤姆逊散射诊断系统,该系统采用波长1064nm、能量0.6~2J、重复频率30Hz、脉冲宽度15ns的Nd:YAG激光作为诊断光束。入射激光垂直穿过等离子体区域,在水平方向上收集散射光信号。对Nd:YAG激光传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非理想高斯光束传播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入射激光的束腰半径、束腰位置及品质因子等重要参数。基于实验获得的入射激光参数,设计了一套伽利略扩束准直系统和单透镜聚焦方案,在观测视场中心成功获得了束腰半径为2mm的激光光斑。所开展的Nd:YAG激光传播特性研究不仅是确定汤姆逊散射系统观测视场的关键,也是开展消杂散光孔径光阑设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逊散射系统 高斯光束 准直聚焦光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硼陶瓷105GHz/1MW微波透射窗的研究
4
作者 王超 黄梅 +1 位作者 陈罡宇 陈程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38,共5页
利用开放腔法测量了105GHz/1MW ECRH系统氮化硼陶瓷微波透射窗的介电参数,研究了其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以及加工精度对窗片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仿真得到功率沉积后窗片温度的分布,确定在1MW功率下对氮化硼陶瓷应用的脉冲宽度。通过低功... 利用开放腔法测量了105GHz/1MW ECRH系统氮化硼陶瓷微波透射窗的介电参数,研究了其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以及加工精度对窗片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仿真得到功率沉积后窗片温度的分布,确定在1MW功率下对氮化硼陶瓷应用的脉冲宽度。通过低功率测试获得了最佳的窗片厚度,为下一步焊接封装做好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 氮化硼陶瓷窗口 相对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材料钎焊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龙伟民 乔瑞林 +4 位作者 秦建 宋晓国 李鹏远 樊喜刚 刘代军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共21页
轻量化、高性能与多功能化是当前制造业的新兴趋势,在该趋势的推动下,材料连接技术逐渐向多材料、混合结构的方向发展,从而显著提升了对异质材料连接的需求.异质材料连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优势,满足现代工业对结构轻量化... 轻量化、高性能与多功能化是当前制造业的新兴趋势,在该趋势的推动下,材料连接技术逐渐向多材料、混合结构的方向发展,从而显著提升了对异质材料连接的需求.异质材料连接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优势,满足现代工业对结构轻量化、功能集成化和性能最优化的要求.然而,异质材料在连接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和热力学性质的显著差异,容易出现物相不相容、受热不均匀、界面化合物不稳定、残余应力较大等难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总结了近年来异质材料钎焊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现状.首先,从被连接母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陶瓷与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和金刚石3种典型异质材料钎焊问题的研究热点;其次,从连接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熔钎焊等新兴钎焊工艺和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异质材料钎焊技术的应用以及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难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材料 钎焊 陶瓷 高温合金 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2A装置上撕裂模与湍流相互作用研究的进展
6
作者 蒋敏 许宇鸿 +5 位作者 钟武律 陈伟 石中兵 李继全 张毅 栗钰彩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2-341,共10页
开展等离子体中撕裂模与湍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撕裂模对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对在大型聚变装置上发展撕裂模的有效控制技术及维持等离子体高约束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HL-2A装置实验与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中... 开展等离子体中撕裂模与湍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撕裂模对等离子体输运的影响,对在大型聚变装置上发展撕裂模的有效控制技术及维持等离子体高约束性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结合HL-2A装置实验与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中撕裂模与湍流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能量输运的影响。研究取得以下重要发现:(1)发现撕裂模磁岛边界形成强极向流剪切层;(2)证实了撕裂模旋转对湍流幅度的调制效应存在临界磁岛宽度阈值,为Fitzpatrick理论提供了直接实验证据;(3)创新性地发现湍流可通过非线性过程横越磁岛传播,揭示了大磁岛边界激发准相关模湍流的物理现象,并提出非局域相位耦合的湍流传播机制;(4)阐明了磁岛X点区域湍流诱发等离子体热淬灭的物理机理。这些结果表明,主动调控湍流可能成为控制撕裂模稳定性和缓解破裂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裂模 磁岛 湍流 极向流 湍流传播 多尺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量速率锻造的纯W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石业政 王英敏 +9 位作者 羌建兵 魏明玉 赵婉彤 王子杰 赵晨曦 任颂家 练友运 封范 王建豹 刘翔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2,共7页
纯钨(W)的低温脆性限制了其加工和使用。报道一种高能量速率锻造(HERF)的纯W,该材料兼具低温拉伸塑性与高强度。通过高能球磨制备纯W粉末,采用热压烧结制备烧结块体,随后在1550℃下对烧结坯进行HERF加工,制造了两批样品,其塑性变形量分... 纯钨(W)的低温脆性限制了其加工和使用。报道一种高能量速率锻造(HERF)的纯W,该材料兼具低温拉伸塑性与高强度。通过高能球磨制备纯W粉末,采用热压烧结制备烧结块体,随后在1550℃下对烧结坯进行HERF加工,制造了两批样品,其塑性变形量分别为57%和84%。分析测试了HERF-W的微观组织、密度、硬度、力学性能和热冲击性能。经HERF处理后,烧结W致密度由96%升至接近全致密(>99%),样品晶粒呈薄饼状,沿锻造方向形成强的(111)织构。烧结W和HERF-W样品硬度分别为314 HV和480 HV。HERF-W在150°C时出现11%~14%的拉伸塑变;200℃时抗拉强度>1 GPa,拉伸塑变>12.5%,显著优于工业纯W和部分弥散强化W合金。利用60 k W电子束材料测试平台(EMS-60)在室温下对烧结W和HERF-W进行了瞬态热冲击性能的实验评估,高热负荷加载参数为加速电压120 k V,扫描面积4 mm×4 mm,脉冲宽度1 ms和100次脉冲循环。烧结W的裂纹阈值为220 MW·m^(-2),而HERF-W(84%)裂纹阈值达到330 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W 热压烧结 高能量速率锻造 拉伸性能 抗热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Cu-ZrO_(2)合金的组织调控与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玉浩 陈旭洲 +7 位作者 王子杰 王建豹 王英敏 邓翔 羌建兵 封范 练友运 刘翔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6,共8页
氧化物弥散增强铜合金(ODS-Cu)是未来核聚变装置偏滤器部件的候选热沉材料。采用电弧熔炼和真空雾化法制备的Cu64Zr36非晶粉末与Cu2O和Cu粉一起作为原料混合球磨,球磨粉体在980℃和70 MPa压强下烧结获得相对密度95.5%的Cu-ZrO_(2)合金... 氧化物弥散增强铜合金(ODS-Cu)是未来核聚变装置偏滤器部件的候选热沉材料。采用电弧熔炼和真空雾化法制备的Cu64Zr36非晶粉末与Cu2O和Cu粉一起作为原料混合球磨,球磨粉体在980℃和70 MPa压强下烧结获得相对密度95.5%的Cu-ZrO_(2)合金烧结坯。结合轧制和退火处理调控了合金的组织均匀性,轧制变形量为86%,热处理工艺为475℃退火1 h。退火态合金的室温电导率为87%IACS,室温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213 MPa和282 MPa,断后延伸率为20.2%;450℃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为分别为125 MPa和159 MPa,断后延伸率为23.2%。提出了含非晶的粉体烧结氧化物的原位形成机制,分析了影响合金组织均匀性与高温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烧结 非晶粉末 氧化物弥散强化铜合金 拉伸性能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M工艺参数对SLMed ODS-CLF-1钢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杨国平 廖洪彬 +3 位作者 张龙 王晓宇 熊良银 程银芬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9,共9页
采用不同选区激光熔化(SLM)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制备了SLMed ODS-CLF-1钢。利用OM、SEM、TEM、EDS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SLM工艺参数对SLMed ODS-CLF-1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260~300 W,... 采用不同选区激光熔化(SLM)工艺参数(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制备了SLMed ODS-CLF-1钢。利用OM、SEM、TEM、EDS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SLM工艺参数对SLMed ODS-CLF-1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为260~300 W,扫描速度为400~600 mm·s^(-1)时,SLM工艺制备的SLMed ODS-CLF-1钢打印质量较佳、微观缺陷数量较少、显微硬度较高。层间呈堆叠的鱼鳞状形貌,微观组织主要由柱状晶和少量等轴晶组成,铁素体基体中弥散分布有大量纳米析出物,析出物呈球状和芯-壳结构。显微硬度均高于240 HV0.2,优于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的CLF-1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SLM) 工艺参数 增材制造 SLMed ODS-CLF-1钢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作气体下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谢文军 陈文波 +2 位作者 陈伦江 杨斌 阳璞琼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2-277,共6页
数值模拟由于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研究等离子直流电弧内部射流特性的有效工具。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等离子发生器在不同气体工况下电弧的射流特性。研究显示层流等离子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速度分布与工作气体物性参数有着极大的关... 数值模拟由于低成本的特点成为研究等离子直流电弧内部射流特性的有效工具。文章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等离子发生器在不同气体工况下电弧的射流特性。研究显示层流等离子内部的温度分布以及速度分布与工作气体物性参数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电流为75 A,工作气体流量为3 g/s的条件下弧室内氩气的温度最高,氢气的温度最低;而在阳极以外的大部分区域氧气的温度最大、氮气次之、然后是氩气,氮气和氢气在阳极以外区域出现电弧未充分形成现象;几种的气体温度分布在弧室内均呈现U型分布,轴线上速度都是在弧室内增加,弧室外减小。文章从气体物性参数的角度分析了直流电弧等离子体的射流特性,为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研究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 数值模拟 射流特性 层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3装置偏滤器区域原子反应分布及其演化行为的研究
11
作者 马会聪 高金明 +3 位作者 才来中 何宗钰慧 杜海龙 王德真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在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上发展了一套偏滤器原子反应实时诊断系统,能够给出偏滤器区域复合反应和电离反应的主导区域和速率的空间分布,并对HL-3装置放电过程中偏滤器区域的原子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再循... 在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上发展了一套偏滤器原子反应实时诊断系统,能够给出偏滤器区域复合反应和电离反应的主导区域和速率的空间分布,并对HL-3装置放电过程中偏滤器区域的原子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再循环状态下,偏滤器区域最后封闭磁面附近原子反应由电离反应占主导,复合反应的主导区域和从电离反应到复合反应过渡的主导区域和复合反应分布在远离最后封闭磁面的区域。线平均电子密度的增加导致电离反应的分布区域和速率增加,并且增加加热功率,D_(α)和D_(γ)谱线的辐射明显增强,电离反应的速率增加,但是复合反应速率减小。这对于后续深入理解HL-3不同先进偏滤器位形下的脱靶机制,偏滤器脱靶实时控制及热负荷稳态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反应 电离反应 偏滤器 原子反应 脱靶 中国环流三号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堆叠电缆交流损耗的仿真研究
12
作者 周小盟 赖小强 +3 位作者 朱运鹏 侯炳林 左佳欣 李鹏远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7,共8页
基于H方程,采用有限元法对第二代高温超导单带和多带堆叠电缆的交流损耗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磁性基底单带的简化模型同实际模型的交流损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前者可进一步缩短仿真时间从而提高效率。此外,堆叠电缆... 基于H方程,采用有限元法对第二代高温超导单带和多带堆叠电缆的交流损耗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磁性基底单带的简化模型同实际模型的交流损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前者可进一步缩短仿真时间从而提高效率。此外,堆叠电缆带材的间距和数量对整个电缆与每根带材之间的交流损耗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损耗值大小与带材排布的间距成反比,与堆叠层数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 堆叠电缆 H方程 交流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地空间电推进系统仿真与实验的协同优化研究
13
作者 黄小军 赵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电推进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推力的新型技术。由于其低功耗、低噪声、无机械运动部件等优点,在近地空间航空领域中备受关注。为了提供优化策略,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构建了“针-环”电推进系统,研究了不同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和下电极偏转... 电推进是一种将电能直接转化为推力的新型技术。由于其低功耗、低噪声、无机械运动部件等优点,在近地空间航空领域中备受关注。为了提供优化策略,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构建了“针-环”电推进系统,研究了不同放电电压、电极间距和下电极偏转角度下对电推进系统产生的风速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在上电极处的电压越大,电晕区越大,产生的离子流速度也越大;减小下电极偏转角会使离子流引起的交汇角减小。改变下电极偏转角是降低轴线离子流速度变化率的最佳选择;减小电极间距可以增大离子流径向速度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流 电晕放电 有限元分析 电推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同位素在锆合金中的扩散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龙 洪志浩 +4 位作者 王有志 刘子恺 张晓茜 张天广 张龙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0,I0002,共13页
氚,是核电站常见的放射性产物,因原子半径小极易扩散渗透且易被生物体吸收,放射性危害大。压水堆中裂变产生的氚主要经由燃料包壳进入一回路,是氚重要的释放来源。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氢同位素在锆合金包壳中的扩散研究引发极大... 氚,是核电站常见的放射性产物,因原子半径小极易扩散渗透且易被生物体吸收,放射性危害大。压水堆中裂变产生的氚主要经由燃料包壳进入一回路,是氚重要的释放来源。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发生后,氢同位素在锆合金包壳中的扩散研究引发极大关注。本文概述了近60年氢同位素在锆合金中扩散系数的测量方法,如质谱法、电化学法等,并介绍了主要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成分变化、表面氧化物、氢化物形成是影响氢同位素在锆合金中扩散的关键因素。分别探讨了在这些影响因素下氢同位素在锆合金中扩散系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此外,还对未来氢同位素在锆合金中扩散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可为先进燃料包壳、耐事故涂层的氚扩散系数测量以及氚渗透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合金 氢化锆 氢同位素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FORM-3D的哈氏合金基带多道次轧制仿真研究
15
作者 朱洪锋 付海英 +7 位作者 李鹏远 罗蓉蓉 张腾 左佳欣 胡新波 杨建雷 王勇 庞宗旭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使用DEFORM-3D三维模拟软件对哈氏合金基带的粗轧过程进行多道次仿真,依托流变应力的计算,建立了材料物性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利用前几道次的粗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实验探索了压下率、轧辊形状和摩擦因数对轧制流程的影响... 使用DEFORM-3D三维模拟软件对哈氏合金基带的粗轧过程进行多道次仿真,依托流变应力的计算,建立了材料物性模型和仿真模型,并利用前几道次的粗轧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实验探索了压下率、轧辊形状和摩擦因数对轧制流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道次压下率的升高,平均轧制力升高,30%道次压下率的轧制流程带来基带应变不均匀性是表面裂纹产生的重要原因,成功预测了后续轧制实验中带材表面产生的裂纹,实际生产应尽量选用20%及以下的压下率;在该应用条件中,新设计的凹面轧辊流程能有效减小轧制力,降低设备要求,提高轧制安全性,实验中部分流程采用凹面轧辊有效地将侧面裂纹的出现延迟到了第8道次;好的润滑条件能减小摩擦,模拟结果表明摩擦因数越小,基带轧制的均匀性越好,但会增加工序的时间,也会提高材料进给的难度。研究结果优化了实际轧制流程,降低了基带轧制过程中的表面及边部裂纹等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氏合金 有限元模拟 多道次轧制 压下率 轧辊形状 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3装置快电子轫致辐射二维成像模拟研究
16
作者 关帅 程时葵 +2 位作者 张轶泼 张洁 朱宇轩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针对高参数物理实验的诊断需求,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计划发展一套二维硬X射线(HXR)成像系统用于快电子物理实验。利用蒙特卡罗代码Geant4构建了HL-3装置快电子轫致辐射模型,输入源依据实验测量得到的电子温度和密度分布,同时考虑了... 针对高参数物理实验的诊断需求,中国环流三号(HL-3)装置计划发展一套二维硬X射线(HXR)成像系统用于快电子物理实验。利用蒙特卡罗代码Geant4构建了HL-3装置快电子轫致辐射模型,输入源依据实验测量得到的电子温度和密度分布,同时考虑了等离子体环效应和快电子轫致辐射前向性。计算表明,虽然等离子体分布由于环效应而具有不对称性,但是在小孔成像以及快电子轫致辐射前向性的共同作用下,HXR辐射在探测器上的能量沉积呈现出对称分布,并且与快电子密度剖面分布相吻合。模拟研究结果为二维HXR成像诊断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快电子轫致辐射实验测量数据,以开展更加深入的高能量电子物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电子轫致辐射 硬X射线 GEANT4 中国环流三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极层霍尔推力器内坡印亭矢量与能量转换机制研究
17
作者 陈满珍 赵杰 +1 位作者 张正浩 唐德礼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4-512,共9页
文章采用三维粒子云网格-蒙特卡洛碰撞(PIC/MCC)算法,从轴向和径向空间维度,分析稳态时坡印亭矢量分布对阳极层霍尔推力器能量转换过程的影响机制。坡印亭矢量场强在轴向空间具有梯度分布特征,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匀性。通过径向空间的... 文章采用三维粒子云网格-蒙特卡洛碰撞(PIC/MCC)算法,从轴向和径向空间维度,分析稳态时坡印亭矢量分布对阳极层霍尔推力器能量转换过程的影响机制。坡印亭矢量场强在轴向空间具有梯度分布特征,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匀性。通过径向空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电子能量的累积过程不仅受电磁场直接加速的影响,还涉及多种非线性能量传输机制。坡印亭矢量场强通过调控电子漂移速度影响离子密度分布,最终形成空间上连续但存在特征延迟的能量级联现象。等离子体能量与坡印亭矢量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由此将能量传输过程划分为能量积累、输运稳定以及能量饱和三个阶段。能量转换效率随坡印亭矢量场强增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坡印亭矢量中等强度区间,能量转换效率达到最高,实现了最优能量传输状态。故而未来优化推力器性能时应重点关注坡印亭矢量中等强度区域的能量利用情况,同时抑制高场区的能量损失,为推力器内电磁场位形的优化设计提供合理配置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层霍尔推力器 坡印亭矢量 能量转换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的Nb_(3)Sn成相过程中Ta对Sn扩散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李暾 何亚雄 +3 位作者 汪金凤 温起帆 赵栋烨 张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18-1426,共9页
Nb_(3)Sn超导体成相过程中的锡(Sn)扩散不完全问题显著影响其超导性能,因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作为一种快速、微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多元素同步分析、响应迅速等优点。采用L... Nb_(3)Sn超导体成相过程中的锡(Sn)扩散不完全问题显著影响其超导性能,因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作为一种快速、微损的检测技术,具有多元素同步分析、响应迅速等优点。采用LIBS技术研究掺杂0~7 at%Ta对Sn扩散法制备Nb_(3)Sn过程中Sn扩散行为的影响,并直观地观察到Ta的掺杂对Sn扩散行为的影响。通过微观形貌结构以及超导电性的观察,考察了Ta的掺杂对Sn扩散法制备Nb_(3)Sn样品的影响机理。一定量的Ta掺杂有利于样品中晶粒的减小,因而提供了更多的晶界。晶界是Sn扩散的主要通道,从而促进了Sn在样品中的扩散,同时促进了Nb_(3)Sn合成反应,Nb_(3)Sn合成又进一步促进Sn扩散。因此,在掺杂5 at%Ta时样品获得了最小晶粒且均匀分布,而且根据LIBS数据判断此时可获得最大的Sn扩散深度值。因此5 at%Ta样品具有最佳的超导电性。由此可知,一定量的Ta掺杂有利于解决Nb_(3)Sn样品制备中Sn扩散不完全的问题。另一方面,印证了LIBS技术可以直观有效地提供Sn扩散行为的判据,支持了LIBS技术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Nb_(3)Sn块材 Sn扩散 超导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平台在HL-2A主机测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许婕 董方正 +6 位作者 田培红 颉延风 唐芳群 蔡萧 赵丽 魏凌峰 杨青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2,共6页
描述了利用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EPICS)平台对HL-2A主机运行参数进行的集中测控系统开发。系统采用s7nodave设备驱动模块,实现了Soft IOC与各PLC的通讯,将各子系统的PLC集成到了EPICS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关系型数据库和应用层软件CSS... 描述了利用实验物理与工业控制系统(EPICS)平台对HL-2A主机运行参数进行的集中测控系统开发。系统采用s7nodave设备驱动模块,实现了Soft IOC与各PLC的通讯,将各子系统的PLC集成到了EPICS控制系统中。通过对关系型数据库和应用层软件CSS中数据归档及报警等组件的扩展与配置,实现OPI层与各个子系统的实时通信。测控系统成功地将HL-2A主机参数集中在EPICS平台下运行,为下一代装置的主机集中测控系统设计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2A主机 集中测控 EPICS PLC C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表面液态锂偏滤器靶板物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柏权 严建成 黄锦华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73-384,共12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温液态锂蒸发、锂蒸气云等离子体运动、它对入射等离子体粒子屏蔽和锂蒸气云等离子体内的光子辐射和输运的综合物理模型。导出了与温度相关的蒸发功率。研究了静态液态锂表面在 10MJ/m2 ,1ms高脉冲表面热负荷作用下考...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温液态锂蒸发、锂蒸气云等离子体运动、它对入射等离子体粒子屏蔽和锂蒸气云等离子体内的光子辐射和输运的综合物理模型。导出了与温度相关的蒸发功率。研究了静态液态锂表面在 10MJ/m2 ,1ms高脉冲表面热负荷作用下考虑蒸发和不考虑蒸发两种情况下靶板温升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定常自由表面液态锂靶板也可以取出大量表面热负荷。最后计算了入射到偏滤器靶室中的高能α粒子和弱相对论性电子在锂蒸气云等离子体中的能量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滤器 液态锂靶板 表面热负荷 锂蒸气云等离子体运动 聚变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