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找矿技术的设计与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封志兵 聂逢君 +4 位作者 宁媛丽 江丽 夏菲 何剑锋 盛洲宁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7-2229,共13页
长期以来,盆地边缘是砂岩型铀矿找矿与勘探的主要区域。然而,近年在盆地内部也探明了多个铀矿床、矿化点,表明盆地内部同样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文章剖析了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的矿床特征,并据此凝练出“大型中-酸性火成岩隆起+隆起... 长期以来,盆地边缘是砂岩型铀矿找矿与勘探的主要区域。然而,近年在盆地内部也探明了多个铀矿床、矿化点,表明盆地内部同样具有良好的铀矿找矿前景。文章剖析了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的矿床特征,并据此凝练出“大型中-酸性火成岩隆起+隆起区翼部深大断裂”的关键控铀成矿要素。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设计了一套相适应的找矿方法组合。该找矿方法组合可分为2个步骤:(1)勘探靶区初筛。根据区域重、磁、放射性、遥感等资料查明盆地内部基底起伏和埋深、识别岩性和划分断裂,将岩性为中-酸性火成岩且发育断裂的隆起区圈定为潜在勘探靶区。结合含矿目的层产出特征、隆起区翼部坡度和隆起区面积等因素来初筛勘探靶区;(2)勘探靶区优选。在初筛的勘探靶区深大断裂位置沿隆起区方向布置并实施钻探。通过对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含矿目的层供铀和聚铀能力以及氧化-还原带发育情况等的评价来优选勘探靶区,为下一步铀矿勘探工作的布置与实施提供有益指导。该方法充分利用区域地球物理数据和公开可下载的资料,可极大地降低勘探成本。着眼于关键控铀成矿要素,优选相适应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方法,可有效提高盆地内部砂岩型铀矿找矿与勘探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盆地内部 隆起区 地球物理方法 中-酸性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芨岭岩体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祁程 宋振涛 +2 位作者 韩栋昱 陈云杰 王生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03-104,共2页
龙首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地块西南缘,受加里东运动改造,南部祁连裂谷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向北推挤,发生了多次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由花岗岩体组成的北西向岩浆岩带,芨岭岩体便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 铀成矿 钠交代 龙首山群 找矿方向 芨岭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AMT方法在海拉尔盆地克鲁伦凹陷下白垩统伊敏组砂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鹏 邱崇涛 +2 位作者 汪来 焦智伟 李英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45-346,共2页
海拉尔盆地基底主要由华力西、燕山期花岗岩和侏罗纪酸性火山岩组成,铀含量为4×10^(-6)~10×10^(-6)。属富铀基底,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拉尔盆地的沉积盖层由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 海拉尔盆地基底主要由华力西、燕山期花岗岩和侏罗纪酸性火山岩组成,铀含量为4×10^(-6)~10×10^(-6)。属富铀基底,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形成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海拉尔盆地的沉积盖层由下白垩统的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和上白垩统的青元岗组、上新统呼查山组及第四系组成。下白垩统伊敏组为研究区砂岩型铀矿赋矿层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砂体发育特征 下白垩统伊敏组 克鲁伦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