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聚硅氮烷复合涂层的制备及耐高温性研究
1
作者 丁振杰 安晓伟 +2 位作者 何利娜 成健楠 危春阳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33,共7页
【目的】在较低固化温度下制备具有优异耐高温性的有机聚硅氮烷(PSN)复合涂层。【方法】通过引入硅烷偶联剂改性碳化硅(SiC)颗粒作为耐热增强相,探究PSN在热交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特性,构建梯度程序升温固化工艺,比较不同SiC添加量... 【目的】在较低固化温度下制备具有优异耐高温性的有机聚硅氮烷(PSN)复合涂层。【方法】通过引入硅烷偶联剂改性碳化硅(SiC)颗粒作为耐热增强相,探究PSN在热交联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特性,构建梯度程序升温固化工艺,比较不同SiC添加量的PSN复合涂层在较低固化温度下(100~200℃)的固化工艺和耐高温性。【结果】PSN复合涂层适合采用130℃/2 h+150℃/2 h+180℃/2 h+200℃/2 h的梯度固化工艺,改性SiC的加入显著提升了PSN复合涂层的耐高温性。PSN复合涂层的耐高温性随改性SiC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改性SiC含量为5%的PSN复合涂层耐高温性最优,最高耐受温度超过400℃且表面无开裂和缺陷出现。【结论】通过梯度程序升温固化工艺制备的改性SiC增强PSN复合涂层固化温度显著降低,同时耐高温极限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氮烷 热交联反应 碳化硅 硅烷偶联剂 耐高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环氧树脂潜伏性促进剂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宇艳 何利娜 +1 位作者 万志敏 杜星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1-75,共5页
合成了新型环氧树脂潜伏性促进剂三(乙酰乙酸十八酯)铝,采用DSC,FT-IR,H-NMR、元素分析分别对其热分解机理、化学结构、物质纯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以环氧ZH92-21:双酚S:三(乙酰乙酸十八酯)铝=100:3:0.5为配比的树脂体系的固化制度、潜... 合成了新型环氧树脂潜伏性促进剂三(乙酰乙酸十八酯)铝,采用DSC,FT-IR,H-NMR、元素分析分别对其热分解机理、化学结构、物质纯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以环氧ZH92-21:双酚S:三(乙酰乙酸十八酯)铝=100:3:0.5为配比的树脂体系的固化制度、潜伏性和力学性能,树脂体系的表观粘度在室温储藏7个月后基本没有变化,相分离是其具有优异潜伏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潜伏性固化剂 金属有机铝化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应力隔震组合支座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巧荣 饶聪 +1 位作者 何文福 刘文光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8-165,共8页
提出了1种超高应力隔震组合支座高性能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是由多个橡胶支座按设计所需规则组合而成。建立了高性能隔震系统回转刚度理论公式、水平刚度、竖向刚度和屈曲应力的相关理论公式,并采用300型缩小试件对HPIS高性能隔震系统组... 提出了1种超高应力隔震组合支座高性能隔震系统,该隔震系统是由多个橡胶支座按设计所需规则组合而成。建立了高性能隔震系统回转刚度理论公式、水平刚度、竖向刚度和屈曲应力的相关理论公式,并采用300型缩小试件对HPIS高性能隔震系统组合支座进行了竖向刚度、屈服后刚度、屈服力等基本性能和相关性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性能隔震系统组合支座相对单体橡胶支座,在回转刚度、压应力稳定性及屈曲应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隔震系统 压应力稳定性 回转刚度 水平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湿法缠绕用中温固化环氧/酸酐树脂基体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芦武刚 程鹏辉 张冬冬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1-175,187,共6页
以改性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增韧剂,液态酸酐MeTHPA为固化剂,2-乙基-4-甲基咪唑为促进剂,研制了一种T700级碳纤维湿法缠绕储能飞轮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基体,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树脂胶液45℃初试黏度为290mPa... 以改性环氧树脂为主体树脂,聚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为增韧剂,液态酸酐MeTHPA为固化剂,2-乙基-4-甲基咪唑为促进剂,研制了一种T700级碳纤维湿法缠绕储能飞轮用中温固化环氧树脂基体,并研究了其性能。结果表明:树脂胶液45℃初试黏度为290mPa·s,适用期不低于2.0h;经“90℃/12h”固化后的基体拉伸强度为89.0MPa,拉伸模量为3.1GPa,断裂延伸率为5.5%;弯曲强度为113.8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4.6℃;T7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48.0MPa和9.4GPa, NOL环层间剪切强度为56.4MPa, NOL环拉伸强度为2585MPa,静压破坏法测得复合材料纵向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3819MPa和171.8GPa,断裂延伸率为2.08%。该树脂体系可中温固化,与T700级碳纤维的粘结性和匹配性好,适用于储能飞轮的碳纤维湿法缠绕成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飞轮 中温固化 横向拉伸强度 纵向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结构复合材料薄壁圆管轴向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冬冬 王海燕 +2 位作者 沈伟 饶聪 谢宇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0-153,共4页
考察了一种由湿法缠绕工艺制备的碳纤维薄壁圆筒的轴向拉伸性能。该圆筒由高模碳纤维螺旋缠绕层和高强碳纤维环向缠绕层构成。采用结构分解的方法,分别测试了每种铺层结构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性能,再对由这两种铺层结构组成的碳筒整体进... 考察了一种由湿法缠绕工艺制备的碳纤维薄壁圆筒的轴向拉伸性能。该圆筒由高模碳纤维螺旋缠绕层和高强碳纤维环向缠绕层构成。采用结构分解的方法,分别测试了每种铺层结构复合材料的轴向拉伸性能,再对由这两种铺层结构组成的碳筒整体进行轴向拉伸测试,结合两种单一铺层结构复合材料的性能对圆筒轴向拉伸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该种结构圆筒复合材料轴向拉伸时,环向层复合材料首先发生破坏,其轴向拉伸模量主要取决于螺旋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轴向模量。对环向缠绕层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碳纤维S和Z的圆筒进行了轴向拉伸性能测试,得到两者的轴向拉伸强度分别约为470MPa和600MPa,模量均约为90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碳筒 多层结构 轴向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工艺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谢宇辉 汤哲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5,共9页
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被广泛地应用于制备碳基及碳化硅(SiC)基复合材料,CVI工艺是实现制备高纯度和高晶粒度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的最佳方案。首先介绍了组成SiC_(f)/SiC复合材料的SiC纤维和SiC基体,并综述了SiC_(f)/SiC复合材料包... 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被广泛地应用于制备碳基及碳化硅(SiC)基复合材料,CVI工艺是实现制备高纯度和高晶粒度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的最佳方案。首先介绍了组成SiC_(f)/SiC复合材料的SiC纤维和SiC基体,并综述了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CVI工艺、以及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性能表征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未来将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作为ATF燃料包壳仍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事故容错燃料包壳 CVI工艺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基-4-甲基咪唑促进环氧-酸酐体系胶液结晶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芦武刚 吴肖萍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74,共4页
在一种自主研制的环氧树脂胶液使用过程中发现,胶桶内壁液面处有时会出现一层具有粘性的半固体状物质(称之为结晶)。为了解决胶液结晶问题,根据文献调研情况,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与2-乙... 在一种自主研制的环氧树脂胶液使用过程中发现,胶桶内壁液面处有时会出现一层具有粘性的半固体状物质(称之为结晶)。为了解决胶液结晶问题,根据文献调研情况,开展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与2-乙基-4-甲基咪唑(2,4-EMI)发生了胺解反应,生成了一种酰胺和羧酸,因其不溶于树脂体系而导致结晶;调整配制工艺,将2,4-EMI先加入环氧树脂中,并初步搅拌混合,之后再加入MeTHPA和助剂,混合均匀,则可以有效避免结晶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液结晶 2 4 EMI MeTHPA 环氧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压爆破法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模量测试研究
8
作者 王海燕 张冬冬 +1 位作者 饶聪 沈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9-81,87,共4页
基于水压爆破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CFRP)的模量测试进行了研究,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了管件壁厚对模量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管件壁厚的增加会导致模量测试结果的偏高,并且纤维模量越高,影响越大。分析认为,径向压缩效... 基于水压爆破法对碳纤维复合材料薄壁管(CFRP)的模量测试进行了研究,通过软件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了管件壁厚对模量测试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管件壁厚的增加会导致模量测试结果的偏高,并且纤维模量越高,影响越大。分析认为,径向压缩效应是产生这种影响的根本原因。故水压爆破试样设计时,应在保证样件结构稳定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小的壁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水压爆破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纤维预制体结构对SiC_(f)/BN/SiC复合材料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梦千 贾林涛 +1 位作者 李爱军 彭雨晴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5,共8页
为了研究碳化硅(SiC)纤维预制体的结构对SiC基体的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2D叠层、2.5D和3D正交三种编织结构SiC预制体在SiC致密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演变规律,并采用三氯化硼-氨气-氢气-氮气(BCl_... 为了研究碳化硅(SiC)纤维预制体的结构对SiC基体的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致密化过程的影响,利用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2D叠层、2.5D和3D正交三种编织结构SiC预制体在SiC致密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演变规律,并采用三氯化硼-氨气-氢气-氮气(BCl_(3)-NH_(3)-H_(2)-N_(2))混合气体和三氯甲基硅烷-氢气-氮气(MTS-H_(2)-N_(2))混合气体作为前驱体,利用CVI致密化工艺制备出三种预制体结构的SiC_(f)/BN/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SiC纤维预制体结构不同,SiC_(f)/BN/SiC复合材料的致密化效率不同,其中2.5D纤维预制体的致密化速率最快,3D正交预制体的致密化速率最慢。致密化120 h后,三种预制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密度均达到2.3 g/cm~3以上,开孔率为10%左右。三种结构的SiC_(f)/BN/SiC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130~170 MPa。在层间剪切过程中,2D结构SiC_(f)/BN/SiC复合材料与2.5D结构SiC_(f)/BN/SiC复合材料样品都出现了XY面的纤维剥离现象,而3D结构SiC_(f)/BN/SiC复合材料样品发生了正交Z向纤维的断裂。由此可知,SiC纤维预制体结构影响了所形成复合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纤维 预制体结构 SiC基体 CVI 致密化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滤系统在高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污染控制
10
作者 林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4-227,共4页
某焦化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50 m^(3)/d,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含有大量难降解及有毒有害物质,如酚类、苯系物等。针对工艺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以超滤系统为核心,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工艺升级。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可作为回用... 某焦化废水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50 m^(3)/d,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含有大量难降解及有毒有害物质,如酚类、苯系物等。针对工艺出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以超滤系统为核心,对原有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工艺升级。结果表明,超滤膜系统可作为回用工艺中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工艺稳定运行,出水SS稳定低于5 mg/L,出水浊度稳定低于0.5 NTU。在设计水量下,通过周期性的维护性清洗,系统运行稳定。当处理量超过设计水量连续运行时,膜污染加剧,跨膜压差急剧上升至-55 kPa,周期性维护性清洗丧失作用。取膜丝切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发现中空纤维膜表面形成了连续致密的污染层,过流孔道完全被覆盖,表明膜丝已严重污染。采用预酸洗-碱洗-酸洗的混合清洗方式,跨膜压差恢复至初始运行状态。项目的改造及运行维护为超滤系统在高难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膜污染的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难废水 超滤系统 膜污染控制 清洗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状态对其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冬冬 杨永岗 +3 位作者 谭松培 高建军 叶树长 薛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3-76,共4页
涂覆A、B两种不同上浆剂的国产碳纤维ZT700-A,ZT700-B以及日本东丽T700S,利用SEM,FTIR,XPS等仪器分析纤维表面形貌以及碳纤维表面的化学状态,测试了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用SEM观察其断面形貌。研究表明:国产碳纤维ZT700-B... 涂覆A、B两种不同上浆剂的国产碳纤维ZT700-A,ZT700-B以及日本东丽T700S,利用SEM,FTIR,XPS等仪器分析纤维表面形貌以及碳纤维表面的化学状态,测试了三种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用SEM观察其断面形貌。研究表明:国产碳纤维ZT700-B表面沟槽明显,羟基、羰基、羧基等活性官能团含量较高,物理和化学双重作用使ZT700B与环氧树脂界面粘接效果显著,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强度为42MPa,分别比ZT700-A和日本东丽T700S要高出83%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 上浆剂 横向拉伸强度 界面粘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缠绕低损伤退绕跟随系统
12
作者 王雪亮 肖军 +2 位作者 齐俊伟 徐为 张建宝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为降低纤维缠绕过程中纱筒退绕的纤维磨损,研制了低损伤退绕跟随系统。通过分析纱筒卷绕特点及退绕运动过程,提出了角度替代的控制思想和导纱器自适应跟随控制策略;通过计算机控制伺服电机驱动导纱器运动,可实现对任意卷绕线型的自动跟... 为降低纤维缠绕过程中纱筒退绕的纤维磨损,研制了低损伤退绕跟随系统。通过分析纱筒卷绕特点及退绕运动过程,提出了角度替代的控制思想和导纱器自适应跟随控制策略;通过计算机控制伺服电机驱动导纱器运动,可实现对任意卷绕线型的自动跟随。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研制的系统跟随效果理想,有效消除了纤维的摩擦损伤,提高了缠绕复合材料制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磨损 低损伤退绕 自适应跟随 计算机控制 导纱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铺层设计 被引量:6
13
作者 肖杰立 饶聪 +1 位作者 沈伟 陆伟国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8,共7页
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铺层设计主要基于网格理论,但该方法仅能得出满足爆破强度的参数,不能满足对铝内胆疲劳性能的要求,因而难以适应气瓶产品的设计需要。将网格理论与铝合金S-N曲线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铝合金疲劳寿命设计纤维缠绕... 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的铺层设计主要基于网格理论,但该方法仅能得出满足爆破强度的参数,不能满足对铝内胆疲劳性能的要求,因而难以适应气瓶产品的设计需要。将网格理论与铝合金S-N曲线结合,提出一种基于铝合金疲劳寿命设计纤维缠绕层厚度的新方法。依据该方法给出的缠绕层厚度构建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合理的自紧力,计算不同载荷下的气瓶应力分布,根据爆破试验数据,利用有限元模型预测气瓶的爆破强度、失效位置及失效形式。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便捷地得出满足性能要求的气瓶缠绕层厚度;自紧力合理值可根据设计预期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疲劳载荷下的缠绕层应力设计值与模拟值,偏差在允许范围内;运用该方法设计的气瓶能够同时满足疲劳和爆破性能指标,且失效位置、纤维应力比也符合标准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高压气瓶 有限元分析 自紧 疲劳 爆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体的开发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人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48-252,共5页
本文介绍了磁流体的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磁流体低频扬声器、磁流体旋转轴真空密封馈入装置和布机牵手用磁流体润滑轴承等方面的开发应用。
关键词 磁流体 开发 应秀 磁流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强度统计特性及其对复合材料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冬冬 王海燕 谢宇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8-151,共4页
以T700级别的某国产碳纤维和进口碳纤维为研究对象,使用Weibull法分析了两种纤维的单丝强度,利用Minitab工具分析了连续纤维长程强度的统计分布特征,通过NOL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析了两种纤维复合材料强度的离散特性,并通过圆筒复合材... 以T700级别的某国产碳纤维和进口碳纤维为研究对象,使用Weibull法分析了两种纤维的单丝强度,利用Minitab工具分析了连续纤维长程强度的统计分布特征,通过NOL环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分析了两种纤维复合材料强度的离散特性,并通过圆筒复合材料的爆破强度及其破坏形貌分析了两种纤维复合材料的失效形式。结果表明:与进口碳纤维相比,国产碳纤维单丝拉伸强度的一致性较差。国产碳纤维在连续纤维长程上的拉伸强度极差更大,极小值更低,容易导致其复合材料在较低应力下发生破坏,这可能是导致目前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强度转化率低于进口碳纤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拉伸强度 统计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n、PbSnBi及PbSnAg粉末在再流焊工艺中的应用
16
作者 刘永康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9-51,共3页
PbSn等合金熔融后,经水雾化法或气雾化法制成粉末,配以助焊剂、溶剂等材料组成焊接浆料(Solder Paste),该浆料在电子元器件再流焊(reflow soldering)工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核八所研制生产的PbSn等合金粉末所配制的焊接浆... PbSn等合金熔融后,经水雾化法或气雾化法制成粉末,配以助焊剂、溶剂等材料组成焊接浆料(Solder Paste),该浆料在电子元器件再流焊(reflow soldering)工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核八所研制生产的PbSn等合金粉末所配制的焊接浆料及其在流焊工艺中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粉末 再流焊 应用 焊接 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铝粉末的制备
17
作者 张立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3-25,共3页
主要讨论采用氧化铝还原氮化法来合成氮化铝(AIN)粉末。文中阐述了AIN陶瓷的优良性能和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广阔开发前景。论述合成AIN粉末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AIN粉末质量的影响及国内外在采用氧化铝还原氮化法制取AIN粉末的一般动向... 主要讨论采用氧化铝还原氮化法来合成氮化铝(AIN)粉末。文中阐述了AIN陶瓷的优良性能和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广阔开发前景。论述合成AIN粉末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对AIN粉末质量的影响及国内外在采用氧化铝还原氮化法制取AIN粉末的一般动向。目前我所按上法制得的AIN粉末,其中含氮量>32%wt、含氧量≤1%wt、含碳量<1%wt、粒度在5μm左右。国内一些单位把我所的AIN粉末作为制作AIN陶瓷制品的原料或作为制作其他材料的添加剂,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粉末 制造 陶瓷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缠绕成型工艺铺层方案的优化
18
作者 程仁政 高建军 +3 位作者 董凯 邓建基 王梦千 芦武刚 《机械工程材料》 2025年第9期71-76,共6页
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在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螺旋层缠绕角度±45°、一切点、缠绕张力0~5 N铺层方案下制备SiC纤维(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根据预制体的壁厚要求(0.45~0.56 mm)、纤维... 采用缠绕成型工艺在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螺旋层缠绕角度±45°、一切点、缠绕张力0~5 N铺层方案下制备SiC纤维(SiC_(f))/SiC复合材料包壳预制体,根据预制体的壁厚要求(0.45~0.56 mm)、纤维体积分数要求(45%~55%)及表面质量要求确定最优缠绕张力;改变螺旋层纱宽与缠绕角度,计算预制体理论厚度,得到满足壁厚要求的铺层方案并制备预制体,研究了螺旋层缠绕角度和切点数对壁厚、纤维体积分数的影响;预制体进行热解碳、化学气相渗透(CVI)及化学气相沉积(CVD)致密后制成包壳,对比研究了不同铺层方案下所制备包壳的密度、孔隙率、环向和轴向强度,确定了较优的铺层方案。结果表明:最优缠绕张力为3 N,此时预制体表面平整,纱线排布均匀,壁厚为0.5 mm,纤维体积分数为50%;螺旋层缠绕角度越大,包壳表面凸起数量越多,表面质量越差;切点数的增加导致预制体纤维搭接架空增多,对其CVI致密过程有正向作用,所制备包壳的孔隙率降低。满足预制体壁厚要求的铺层方案为1环向层+1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0.85 mm、缠绕角度±40°、3切点(方案一)以及1环向层+2螺旋层、环向层纱宽1.1 mm、螺旋层纱宽1.35 mm、缠绕角度±35°、3切点(方案二)。铺层方案一下所制包壳的轴向强度及孔隙率未达到指标要求,而铺层方案二下所制包壳的性能满足指标要求,其环向强度为197 MPa,轴向强度为235.2 MPa,孔隙率为6.45%,密度为2.87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预制体 缠绕成型工艺 铺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