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以西虎岭景区岩土工程勘察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军 常利敏 +1 位作者 邓小宁 李靖辉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地电成像法是在普通电法装置的基础上进行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高密度的、内容丰富的视电阻率剖面。通过地电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一些基本特征。由于其具有高效、快捷的勘探优势,近年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 地电成像法是在普通电法装置的基础上进行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高密度的、内容丰富的视电阻率剖面。通过地电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一些基本特征。由于其具有高效、快捷的勘探优势,近年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以西虎岭景区勘察为例,简要介绍了地电成像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所得结果真实、可靠,在查明岩溶洞穴、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方面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勘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成像法 岩土工程勘察 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其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
2
作者 徐清俊 张志新 +5 位作者 叶发旺 张川 王艺龙 李瑞炜 田程 李新春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2-1035,共14页
【研究目的】白色云母是热液型矿床最为广泛发育的蚀变矿物,其短波红外光谱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记录了其形成热液环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及地质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为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的... 【研究目的】白色云母是热液型矿床最为广泛发育的蚀变矿物,其短波红外光谱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记录了其形成热液环境及其与矿化的关系。研究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变化规律及地质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为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的深入找矿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持,还可以进一步完善蚀变矿物勘查标识体系。【研究方法】本文系统整理、总结了热液型矿床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剖析了白色云母化学组分和含量,热液流体温度、酸碱性、压力等地质因素与其短波红外光谱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白色云母短波红外光谱吸收特征与其结构中主要的两种含氢基团Al-OH和H_(2)O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的两个特征吸收峰位分别位于2200 nm(主要吸收峰)和2350 nm(次要吸收峰)附近。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位受到热液流体温度、压力、酸碱性等地质因素影响,主要发生Tschermak(契尔马克)替换^(Ⅵ)Al^(3+)+^(Ⅳ)Al^(3+)ν^(Ⅳ)Si^(4+)+^(Ⅵ)(Fe^(2+),Mg^(2+),Mn^(2+)),Si、Al、Fe、Mg、K、Na等离子含量产生变化,致使其Al-OH特征吸收峰位在2180 nm和2230 nm之间发生漂移变化。原岩组分、其他蚀变矿物、流体组分、岩石渗透率和水/岩比值等地质因素也会影响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位波长的变化。【结论】白色云母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与矿化的关系会因地质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在利用Al-OH特征吸收峰波长变化规律圈定矿床热液矿化中心时需要综合考虑矿床地质特征。白色云母的伊利石成熟度或结晶度(ISM或SWIR-IC)在不同的热液矿床系统中则呈现出一致性,即靠近矿床热液矿化中心,伊利石成熟度值相对较大,远离矿床热液矿化中心则相对较小。未来应加强白色云母光谱特征的精细、定量化星空(卫星和航空)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建立典型热液矿床成矿热液特征的高光谱遥感反演应用示范,以推进星空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技术的深入地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云母 短波红外光谱 Al-OH特征吸收峰 伊利石成熟度 矿产勘查工程 热液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模型评价滑坡易发性的对比研究:以黄河中游流域为例
3
作者 李光明 杨玉飞 +4 位作者 唐亚明 王小浩 尹春旺 冯凡 周永恒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5,共15页
准确的滑坡易发性图有益于管理部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滑坡风险评估与管控的重点研究领域。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数据驱动模型在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估中的表现,以黄河中游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详细的野外... 准确的滑坡易发性图有益于管理部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和防灾减灾工作,目前已经成为了中国滑坡风险评估与管控的重点研究领域。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数据驱动模型在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估中的表现,以黄河中游流域为研究区,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图像视觉解释,获得了包括684个历史滑坡点的数据库。选取了14个评价因子,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C5.0决策树算法确定了各因素的重要性。选取了3种典型的数据驱动模型(加权信息量(WIV),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进行了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其曲线下面积AUC值来验证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距道路的距离、距河流的距离以及坡度是该地区滑坡发生最重要的贡献因素。大多数历史滑坡都发生在滑坡易发性图中的中等和高易发区内。SVM和RF模型获得的高/极高易发区内的滑坡点均超过总滑坡点的70%。RF模型表现最好,高易发性区占全区面积的21.9%,滑坡数量占全部历史滑坡点的90.5%。AUC精度的比较表明,RF模型的准确性高于其他两种模型:RF的AUC为0.904,而WIV和SVM的AUC分别为0.845和0.8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权重 数据驱动模型 决策树 环境因子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湾核电站某工程偏移基桩性状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剑 方仁宝 +1 位作者 张晓伟 龙建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63-66,共4页
 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基桩结构完整性,其测试结果是可靠的,但在田湾核电站某子项用低应变对因滑坡而倾斜的基桩进行检测时,却发现同样是偏移较大的基桩,有的基桩断裂、破损,有的完整,从低应变测试结果很难与实际情况统一起来。考虑到基...  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基桩结构完整性,其测试结果是可靠的,但在田湾核电站某子项用低应变对因滑坡而倾斜的基桩进行检测时,却发现同样是偏移较大的基桩,有的基桩断裂、破损,有的完整,从低应变测试结果很难与实际情况统一起来。考虑到基桩不是孤立的,是与地基土结合在一起的,通过利用基坑支护理论及滑坡形成的圆弧滑动面原理,并结合施工的一些实际情况,从理论上分析了滑坡后基桩断裂、破损、倾斜的可能性,从而对偏移基桩性状做出了正确判断,为工程桩的处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湾核电站 低应变动力检测 水平剪力 基桩 基坑支护 圆弧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抗滑桩的受力特性研究——以柳家坡2号滑坡治理工程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绵绵 赵法锁 +1 位作者 宋飞 刘锋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9,共9页
岚皋县柳家坡2号滑坡的推力和规模较大,单排桩或者一般的支挡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抗滑力的要求。而双排抗滑桩在满足抗滑力的同时,更具有刚度大、稳定性高等特点。为了研究岚皋县柳家坡2号滑坡在治理过程中双排抗滑桩各排桩分担的滑坡推力... 岚皋县柳家坡2号滑坡的推力和规模较大,单排桩或者一般的支挡结构已经无法满足抗滑力的要求。而双排抗滑桩在满足抗滑力的同时,更具有刚度大、稳定性高等特点。为了研究岚皋县柳家坡2号滑坡在治理过程中双排抗滑桩各排桩分担的滑坡推力的大小,通过对前后两排桩进行单独受力分析,推导出桩身变形推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对双排桩治理后的滑坡进行二维模拟,对滑坡的稳定性、应力与应变以及双排桩的弯矩与剪力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研究表明,抗滑桩在滑面处及锚固段中部受到的剪力最大,且后排桩相较前排桩所承受的滑坡推力更大,这为抗滑桩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推力 双排抗滑桩 受力特性 滑坡治理 柳家坡2号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因素对钻孔灌注桩工程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何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26,共3页
根据西宁地区泥岩地基中 3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通过对基桩的承载力特性、桩身轴力传递以及桩侧和桩端土阻力发挥性状的测试分析 ,结合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研究了钻成孔对桩侧阻力和桩身轴力传递... 根据西宁地区泥岩地基中 3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通过对基桩的承载力特性、桩身轴力传递以及桩侧和桩端土阻力发挥性状的测试分析 ,结合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研究了钻成孔对桩侧阻力和桩身轴力传递的影响、泥浆循环方式对桩端阻力的影响以及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对桩承载力的影响 ,得出了一些对相同地区同类基桩的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施工因素 工程性状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东安地区红粘土岩土工程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阳华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76-480,共5页
东安地区出露岩层主要为泥盆系及石炭系碳酸盐岩 ,由于红土化作用 ,红粘土广泛分布 ,厚度一般在 2~ 2 0m,多呈褐红、棕红色 ,具蠕虫状、网状结构 .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 .该地区红粘土具有高饱和度、高液限、高孔隙比、高抗剪... 东安地区出露岩层主要为泥盆系及石炭系碳酸盐岩 ,由于红土化作用 ,红粘土广泛分布 ,厚度一般在 2~ 2 0m,多呈褐红、棕红色 ,具蠕虫状、网状结构 .粘土矿物主要为伊利石和高岭石 .该地区红粘土具有高饱和度、高液限、高孔隙比、高抗剪强度、低压缩性、物理力学性质随深度变化较大 ,并具有一定的胀缩性等特征 .红粘土中常发育有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裂隙 ,深度多在 1~ 3m.红粘土含水性和透水性差 ,地下水主要为HCO3-Ca型 .受岩溶和地下水活动影响 ,土体中常发育有土洞 ,洞高多在 0 5~ 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安地区 红粘土 岩土工程特征 湖南 地层 粘土矿物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麦斜岩体岩石成因:来自黑云母矿物化学的约束
8
作者 陶继华 杨跃贵 +3 位作者 苏献源 冷成彪 许德如 王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1-172,共2页
黑云母是花岗岩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黑云母化学成分变化是寄主岩浆固结成岩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对应的结果,因此,黑云母化学成分很好地记录了寄主岩浆的属性,对黑云母开展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 黑云母是花岗岩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黑云母化学成分变化是寄主岩浆固结成岩时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对应的结果,因此,黑云母化学成分很好地记录了寄主岩浆的属性,对黑云母开展矿物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指示岩石的成因类型、岩浆物质来源等信息(Wones and Eugster,1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麦斜岩体 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西北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9
作者 陶继华 苏献源 +4 位作者 张泽凤 王帅 李明阳 冷成彪 许德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85-1393,I0011-I0016,共15页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性质。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麦斜黑云母... 黑云母是花岗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有效反演寄主岩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岩石成因类型及岩浆源区性质。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麦斜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黑云母以镁质黑云母和铁质黑云母为主,MgO含量为8.81%~10.69%,FeO^(T)含量为18.94%~21.27%,黑云母矿物化学成分特征指示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属于I型花岗岩,并具有壳幔混合特征。黑云母结晶温度为492~645℃,平均595℃,岩浆氧逸度log(ƒ_(O_(2)))为-15.8~-13.7(≈ΔFMQ+0.1~ΔFMQ+0.2)。综合地质特征、矿物化学特征及前人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认为幔源基性岩浆底侵作用提供热能,导致下地壳以岩浆岩为主的源区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同时伴有少量幔源基性岩浆混入并直接参与了岩浆作用,进而形成麦斜黑云母花岗闪长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岩 麦斜岩体 岩石成因 矿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物理力学特性初探 被引量:28
10
作者 张超 杨春和 +2 位作者 余克井 付四乌 陈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1-466,共6页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烘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烘烤时间与含水率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按土工试验规范进行试验,测得磷石膏的含水率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随着烘烤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含水率应该是一个恒定的...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烘烤温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烘烤时间与含水率关系、溶解度与温度关系。按土工试验规范进行试验,测得磷石膏的含水率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也随着烘烤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是含水率应该是一个恒定的指标,所以磷石膏的含水率的测定不能按照现行规范进行,必须加以改进。建议在55~60℃条件下烘烤36h或更长时间来测定磷石膏的含水率。从试验还可以得知磷石膏有一定的溶解度,且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也正是由于磷石膏的溶解特性,所以在进行渗透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时要使用室温条件下的饱和磷石膏溶液替代水,从渗透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坝渗透特性不同于一般的尾矿坝,其垂直渗透系数要大于水平渗透系数。从磷石膏的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可知,磷石膏是一种有明显的剪胀性的材料,在剪切条件下其破坏发生在孔隙水压力为负的情况下,且其破坏时的应变受围压的影响不明显。利用磷石膏的剪切破坏发生在负孔压的这一特性,理论上可以通过坝体内孔压变化的监测来预测磷石膏坝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物理力学特性 含水率 溶解度 渗透系数 剪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黄土的结构性及其与变形特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78
11
作者 陈存礼 胡再强 高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91-1896,共6页
在不同含水率下对兰州、西安原状黄土进行压缩试验,根据同一压力下原状、重塑及饱和黄土的孔隙比定义了一个定量结构性参数,探讨了结构性参数随压力及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性。研究表明:(1)用结构性参数随含水率及压力变化特性来研究结构性... 在不同含水率下对兰州、西安原状黄土进行压缩试验,根据同一压力下原状、重塑及饱和黄土的孔隙比定义了一个定量结构性参数,探讨了结构性参数随压力及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性。研究表明:(1)用结构性参数随含水率及压力变化特性来研究结构性对原状黄土的压缩性、湿陷性的影响可以得到良好的规律性。(2)同一含水率下结构性参数在压力未达到结构强度以前,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达到结构强度之后,压力增大使结构性参数明显减小或缓慢增大。(3)同一压力下结构性参数在含水率未达到结构破坏起始含水率ωf之前降低很小;达到ωf之后,含水率增大,使结构性参数快速减小。ωf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高压力处含水率变化对结构性参数有显著影响。(4)两地黄土在不同压力或含水率下湿陷系数与结构性参数mp关系可以归一为一条直线,即湿陷系数受结构性影响的规律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含水率 压缩试验 结构性 湿陷性 压缩性 结构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技术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9
12
作者 冷元宝 朱文仲 +1 位作者 何剑 刘建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2002年第2期59-62,共4页
简要回顾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重点介绍电法探测技术、电磁法探测技术、弹性波探测技术及放射性探测技术在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中的应用情况 .认为在我国堤坝“洞”、“松”、“缝”等隐患的现行探测方法中 ,高密... 简要回顾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技术的发展历史 ,重点介绍电法探测技术、电磁法探测技术、弹性波探测技术及放射性探测技术在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中的应用情况 .认为在我国堤坝“洞”、“松”、“缝”等隐患的现行探测方法中 ,高密度电阻率法处主导地位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测堤坝管涌和渗透性及堤坝截渗墙质量的有效方法 .文中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堤坝隐患及渗漏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隐患探测 渗漏探测 高密度电阻率法 同位素示踪技术 流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坡监测数据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寻昌 叶君文 +1 位作者 李葛 李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20,126,共9页
滑坡在我国是一种极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且其积累位移监测曲线有着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对此各研究者建立过许多预测模型,然而这些模型的预测精度不尽如人意。基于Elman神经网络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征,并以sigmoid为方程的核... 滑坡在我国是一种极为频发的地质灾害,且其积累位移监测曲线有着复杂的非线性特性,对此各研究者建立过许多预测模型,然而这些模型的预测精度不尽如人意。基于Elman神经网络可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的特征,并以sigmoid为方程的核函数,在选择隐含层数时用了试用法,通过"3δ"法及归一化工程实例滑坡累积位移数据,建立了Elman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多个监测点数据进行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吻合度较高,且平均误差为1.78%,预测精度较高,验证了Elman神经网络能够在预测滑坡灾害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AN神经网络 3δ法 动态预测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技术 被引量:14
14
作者 冷元宝 胡伟华 +2 位作者 何剑 刘建明 伊德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8,共3页
介绍了电法探测、电磁法探测、弹性波探测及放射性探测技术在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中的应用情况 ,分析认为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我国目前对堤防“洞、松、缝”等隐患进行探测的主要方法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测堤坝管涌和渗透性以及堤坝截... 介绍了电法探测、电磁法探测、弹性波探测及放射性探测技术在我国堤坝隐患及渗漏探测中的应用情况 ,分析认为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我国目前对堤防“洞、松、缝”等隐患进行探测的主要方法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测堤坝管涌和渗透性以及堤坝截渗墙质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坝 隐患 渗漏 高密度电阻率法 同位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及改进弹塑性体的流变模型 被引量:5
15
作者 唐皓 李强 +3 位作者 王东坡 陈文玲 赵法锁 裴向军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78-983,共6页
为了减少流变模型元件个数并提高模型描述岩石非线性流变特征的能力,从改进一种弹塑性体元件入手,在考虑岩石残余强度的基础上,引入损伤变量修正系数,得到改进后的弹塑性体元件。同时引入由分数阶微积分表征本构关系的软体元件,将其与... 为了减少流变模型元件个数并提高模型描述岩石非线性流变特征的能力,从改进一种弹塑性体元件入手,在考虑岩石残余强度的基础上,引入损伤变量修正系数,得到改进后的弹塑性体元件。同时引入由分数阶微积分表征本构关系的软体元件,将其与弹簧元件并联构成分数阶开尔文模型。由改进的弹塑性体元件串联分数阶开尔文模型,即可得到一种新的三元件流变模型。以大理岩单轴蠕变试验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三元件流变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体 改进 分数阶微积分 软体元件 三元件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OWEA算子的滑坡治理方案优选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寻昌 叶君文 +2 位作者 李葛 闫成龙 赵海南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3,共7页
滑坡是人类安全活动中常见的地质问题,而滑坡的防治也是灾害治理工程的热点问题。在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选择最优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将具有线性目标规划特点的多属性决策与滑坡治理方案优选相结合,充分考虑决策属性之间的权... 滑坡是人类安全活动中常见的地质问题,而滑坡的防治也是灾害治理工程的热点问题。在滑坡治理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选择最优治理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将具有线性目标规划特点的多属性决策与滑坡治理方案优选相结合,充分考虑决策属性之间的权重关系,研究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并基于多属性决策基本理论建立了基于上升有序加权欧氏平均(AOWEA)算子的滑坡治理方案优选模型。通过系统地对决策问题进行求解,得出决策方案综合属性效用值,进而对某滑坡治理实例的4种治理方案进行优选,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治理 方案优选 AOWEA算子 多属性决策 决策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高坝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超 余克井 +1 位作者 杨春和 陈剑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对于磷石膏的力学特性,国内外的研究很少。通过室内高压三轴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强度与围压的关系。从高压三轴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的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而降低,且磷石膏的高压折减效应比较明显。在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常规围压条件... 对于磷石膏的力学特性,国内外的研究很少。通过室内高压三轴试验,研究了磷石膏的强度与围压的关系。从高压三轴试验结果来看,磷石膏的强度随着围压的升高而降低,且磷石膏的高压折减效应比较明显。在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常规围压条件下的三轴试验得到的强度进行分析,其稳定性分析结果是偏于不安全的。以一个高磷石膏坝为例,对其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强度折减以后其安全系数明显降低。得出了磷石膏具有明显的高压强度折减特性,在高磷石膏坝的稳定性分析中一定要考虑高压强度折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高坝 稳定性分析 强度折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带稳定系数的敏感性影响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奋华 杨志军 +1 位作者 刘艳 罗建林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5-157,共3页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的Janbu条分法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露天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滑动带稳定系数Fs的敏感性的影响因子。通过敏感性计算,确定了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3个主要影... 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运用极限平衡方法中的Janbu条分法对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露天坑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滑动带稳定系数Fs的敏感性的影响因子。通过敏感性计算,确定了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3个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带土粘聚力C,内摩擦角φ,滑体重度γ与Fs的变化规律。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比较,得出内摩擦角φ比其他2个因子敏感度最强的结论。敏感性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分析,为很好地控制滑动带和保证露天坑滑坡防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聚力C 内摩擦角φ 重度γ影响因子敏感性变化规律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黄土的孔隙特征试验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泽 周泓 +3 位作者 秦琦 邴慧 武俊杰 周攀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847,共9页
为得到冻融循环后黄土孔隙分布的变化规律,以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法对历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黄土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样内部颗粒发生重新排列连结,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孔隙分布逐步向小孔隙数量减少... 为得到冻融循环后黄土孔隙分布的变化规律,以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压汞法对历经不同冻融循环次数后黄土的孔隙特征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作用使土样内部颗粒发生重新排列连结,孔隙结构发生改变,孔隙分布逐步向小孔隙数量减少、大孔隙数量增多方向推进;冻融前10次过程中,孔隙分布变化不稳定,但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趋势逐渐明朗,表现为0.010.10μm范围内的超微孔隙数量减少,而5.0010.00μm范围内的细微孔隙数量增多;孔隙率也随冻融次数增加先增大,在冻融第8次时达到最大,其后减小,50次后逐渐趋于稳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孔隙分形进行分析,认为孔隙结构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冻融循环 压汞法 孔隙分布 孔隙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法在底板突水影响因素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娜娜 施龙青 +2 位作者 李忠建 曲志超 官云章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28,90,共4页
为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引入主成分分析法。以兖州矿区为例,在系统收集和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做出定量评价,并确定其影响程度。评价结果为兖州... 为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引入主成分分析法。以兖州矿区为例,在系统收集和详细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底板突水影响因素做出定量评价,并确定其影响程度。评价结果为兖州矿区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对矿区底板突水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法 突水影响因素 底板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