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富钾卤水地球物理特征及预测方法研究:以川西地区为例
1
作者 李进 范翔宇 +4 位作者 熊鸿鸽 王红军 侯学文 钟霆堃 喻显涛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618,共12页
平落坝构造高品位富钾卤水的发现表明四川盆地三叠系海相液态钾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针对盆地内深层液态钾盐地球物理预测研究较少的问题,将平落坝雷四段富钾卤水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为指导,结合地质、地震、... 平落坝构造高品位富钾卤水的发现表明四川盆地三叠系海相液态钾盐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潜力。针对盆地内深层液态钾盐地球物理预测研究较少的问题,将平落坝雷四段富钾卤水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地球物理勘探理论为指导,结合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首先分析和总结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富钾卤水层的测井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优选伽马和声波速度作为敏感参数,建立富钾卤水层的地质—测井—地震三位一体井约束地震反演识别方法,并以平落4井为例,预测富钾卤水层的空间展布;最后结合地震反演结果,圈定出平落坝构造为川西凹陷液态钾盐沉积的最有利区域。在实际应用中建立一套适用于研究区富钾卤水层地球物理预测方法,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盐 富钾卤水 平落坝构造 测井解释 地质—测井—地震预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宁-孟连结合带清平地区斜长角闪岩锆石年代学及Sr-Nd-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智敏 付于真 +5 位作者 王国芝 关俊雷 耿全如 胡金锋 刘云鹤 张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1-526,共16页
昌宁-孟连结合带清平地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主要由蚀变橄榄岩、蛇纹岩、枕状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等构造单元组成。通过对该蛇绿混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的LA-ICP-MS U-Pb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3.9±... 昌宁-孟连结合带清平地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主要由蚀变橄榄岩、蛇纹岩、枕状玄武岩、斜长角闪岩等构造单元组成。通过对该蛇绿混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的LA-ICP-MS U-Pb锆石年代学研究,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3.9±2.9Ma,436.7±2.4Ma,说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为早志留世。对锆石原位微区Hf同位素锆石分析获得εHf(t)值为5.5~6.7,均值6.2。SiO2含量为45.65%~50.71%,平均为48.02%,K2O/Na2O比值0.07~0.23,具有富钠贫钾的亚碱性系列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1.87~4.35,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Eu=0.80~1.26,总体无明显的Eu异常。微量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和Zr具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反映俯冲带构造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E-MORB的性质,经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样品均落入E-MORB区域,说明在早志留世昌宁-孟连洋存在俯冲消减的作用。(87Sr/86Sr)t=0.704289~0.704742,(143Nd/144Nd)t=0.512107~0.512172,εNd(t)值在0.54~1.81,均值为0.99。Sr-Nd-Hf同位素组成表明,斜长角闪岩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EMII),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可能受到昌宁-孟连洋俯冲沉积物析出流体的影响。Pb同位素特征显示具有Dupal异常特征,说明在昌宁-孟连结合带双江清平地区在早志留世存在与现今印度洋一致的Dupal异常地幔域,昌宁-孟连结合带在早志留世位于南半球,说明昌宁-孟连早志留世洋盆所处位置属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年龄 SR-ND-HF同位素 原-古特提斯洋 昌宁-孟连结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TER遥感数据在植被覆盖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以云南省牟定地区为例
3
作者 张元涛 姚建 +5 位作者 王四利 王波 陈志国 晏中海 潘蔚 田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06-4016,共11页
为将遥感技术用于云南省牟定地区铀矿勘查,基于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遥感数据通过干扰去除+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提取了... 为将遥感技术用于云南省牟定地区铀矿勘查,基于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遥感数据通过干扰去除+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提取了研究区Al-OH、Mg-OH、CO_3~(2-)及铁染类蚀变信息;通过PCA及PCI Geomatica软件中的LINE模型自动提取了研究区线性构造,并绘制了线性构造密度图。最后结合地质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铀成矿与蚀变及线性构造的关系,并圈定一处成矿有利区。该研究可为该区后续勘查提供一定思路,同时也可为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区矿产勘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 蚀变矿物 线性构造 铀矿 牟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衡阳盆地上白垩统黄土类似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宇翔 吴驰华 +8 位作者 黄乐清 伊海生 李智武 焦海菁 杨嘉宝 秦江颖 张小凤 周亚楠 Juan Pedro RODRIGUEZ-LOPEZ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101-3115,共15页
中国新生代黄土序列具有沉积速率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记录了东亚地区持续的古气候动力学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信息。受区域构造-地貌和大气环流格局影响,中生代晚期华南发育了众多盆山型古沙漠系统且出露了巨厚的风成砂,但几乎未有学者提... 中国新生代黄土序列具有沉积速率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记录了东亚地区持续的古气候动力学演化和重大地质事件信息。受区域构造-地貌和大气环流格局影响,中生代晚期华南发育了众多盆山型古沙漠系统且出露了巨厚的风成砂,但几乎未有学者提及黄土/黄土类似物的存在。本文通过粒度端元解析、野外露头的构型分析等手段,对衡阳盆地上白垩统红花套组进行了初步研究,识别出风成砂丘、砂席和泥滩等环境类型;并在泥滩环境中提取到黄土类似物的粒度组分信号,同时提出了黄土类似物的风成成因,总结了其形成-堆积过程。这项工作旨在探索白垩纪黄土类似物存在的可能性,为未来开展华南陆块中生代风尘记录研究提供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白垩统 衡阳盆地 红花套组 风成沉积 黄土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邦丙澜沧岩群中发现蓝闪石榴辉岩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智敏 王国芝 +5 位作者 王保弟 王立全 付于真 关俊雷 胡金峰 张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9-640,共2页
蓝片岩-榴辉岩相变质杂岩带的时空展布是板块汇聚边界及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的重要标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一带的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广泛发育的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岩石组合、蓝片岩和榴辉岩是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 蓝片岩-榴辉岩相变质杂岩带的时空展布是板块汇聚边界及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的重要标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一带的昌宁-孟连结合带内,广泛发育的蛇绿混杂岩、洋岛海山岩石组合、蓝片岩和榴辉岩是原-古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的标志。近年来,李静等(2015,2017)在昌宁-孟连结合带东侧的临沧复式花岗岩和澜沧岩群增生杂岩间的湾河蛇绿混杂岩中,发现了由高压榴辉岩退化变质而成的榴闪岩。近期,本文项目组在1∶5万区地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云南省双江县邦丙地区的澜沧岩群增生杂岩带内发现了多个新鲜的蓝闪石榴辉岩露头。昌宁-孟连结合带内蓝闪石榴辉岩和榴闪岩的发现,对于揭示原-古特提斯洋的深俯冲和增生造山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构造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榴辉岩 榴闪岩 澜沧 蓝闪石 地质调查 古特提斯洋 板块汇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黑么花岗质岩体的成因与构造意义:来自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约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玉顺 吴玉 +4 位作者 潘家永 王凤岗 姚建 韩文文 钟福军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3-998,共16页
黑么岩体是在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地区发现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它主要由肉红色和灰白色似斑状花岗岩组成。为探讨扬子板块西缘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背景,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肉红色和灰白... 黑么岩体是在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地区发现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它主要由肉红色和灰白色似斑状花岗岩组成。为探讨扬子板块西缘构造环境和动力学背景,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肉红色和灰白色似斑状花岗岩分别形成于(822.21±22)Ma(MSWD=3.5)和(822.1±4.4)Ma(MSWD=0.83),属新元古代。二者均具有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属铝质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浆源自高温低压下英云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少量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物质的混入。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在A2型花岗岩和板块碰撞/陆缘弧的区域内。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黑么岩体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由俯冲体制引起的弧后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弧后伸展环境 黑么岩体 新元古代 扬子板块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缘旺苍背斜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6
7
作者 莫帮洪 刘志鹏 +3 位作者 邓祖林 肖柯相 韩文文 杨航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9-527,共9页
旺苍背斜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北西部,工作程度较低。在收集前人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地质特征、含矿层特征、铀矿化特征,认为铀矿化产于苍溪组第一层,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岩屑砂岩或砾岩中,距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 旺苍背斜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北西部,工作程度较低。在收集前人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地质特征、含矿层特征、铀矿化特征,认为铀矿化产于苍溪组第一层,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岩屑砂岩或砾岩中,距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与下白垩统苍溪组的区域性假整合面较近,与冲刷构造关系密切,属于以沉积成矿为主,后生改造为辅的砂岩型铀矿。根据成矿理论,分析了构造背景、铀源、目的层、地貌及水文地质、古气候、已知铀矿化信息等成矿判据,认为旺苍背斜具备了形成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并指出在转折端一带铀异常点(带)较为密集,含矿砂体厚度大,富含有机质,沉积构造发育,地下水具备完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矿找矿前景 旺苍背斜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次灵敏线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铜物料中高含量铜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功顺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5-396,共2页
利用铜的原子吸收光谱次灵敏线249.20 nm,并适当偏转燃烧器角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铜物料中的高含量铜。试验了铜的原子吸收光谱次灵敏线、试液酸度、可能共存元素等因素对高含量铜测定的影响。对含铜为400μg/mL的标准溶液进行1... 利用铜的原子吸收光谱次灵敏线249.20 nm,并适当偏转燃烧器角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铜物料中的高含量铜。试验了铜的原子吸收光谱次灵敏线、试液酸度、可能共存元素等因素对高含量铜测定的影响。对含铜为400μg/mL的标准溶液进行11次连续测定,方法精密度(RSD)为0.82%。对铜含量不高于75%的铜精矿、海绵铜和铜泥等样品中铜进行测定,结果与其他方法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灵敏线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铜物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真三轴加载破坏前兆信息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元贵 杜春阳 +4 位作者 谢小国 伍中庚 李维 魏良帅 李欣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9739-9746,共8页
岩体开挖卸荷导致内部扰动和应力重分布,极易发生突发性失稳破坏。对不同中间主应力下的花岗岩试件进行真三轴加载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高速摄像机、声发射、红外热像仪全程观测,研究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红外热像演化特、临空面温度变化... 岩体开挖卸荷导致内部扰动和应力重分布,极易发生突发性失稳破坏。对不同中间主应力下的花岗岩试件进行真三轴加载试验。试验过程中采用高速摄像机、声发射、红外热像仪全程观测,研究岩石加载破坏过程中红外热像演化特、临空面温度变化特征、声发射振铃计数率变化特征、岩石表面裂纹发育,研究岩石破坏前各类监测数据的异常反应。研究表明:热像异常演化对岩石未来表面破裂有指导作用,未来裂纹扩展区域与热像异常出现位置相一致;岩石破坏前临空面上温度会出现异常,一般表现为温度曲线转折性变化和温度跳跃式升高;声发射振铃计数率会在试件失稳破坏前出现密集性增高现象。这些异常现象作为前兆信息为岩石破坏提供预警,研究结果为岩体开挖卸荷后工程灾害预警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热红外 真三轴加载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冕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铀成矿条件分析
10
作者 王战永 隆兆笃 +4 位作者 解波 孙悦 李巨初 向杰 范永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5-1474,共10页
冕西花岗岩体位于康滇地轴北段,区内已发现铀矿点3个、铀矿化点4个以及大量铀异常(带)。收集整理了该岩体以往地质资料,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测试等工作,对其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冕西岩体SiO_(2)含量偏高,... 冕西花岗岩体位于康滇地轴北段,区内已发现铀矿点3个、铀矿化点4个以及大量铀异常(带)。收集整理了该岩体以往地质资料,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及电子探针测试等工作,对其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冕西岩体SiO_(2)含量偏高,一般为73%~78%,平均达75.09%,碱度高,K 2O+Na_(2)O平均含量大于8%,是在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的A型花岗岩,为多期多阶段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岩浆分异演化程度较高,岩体内断裂构造发育,并广泛发育以煌斑岩脉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区内存在煌斑岩脉型、碱交代型和碎裂蚀变岩型3种铀矿化类型,铀矿化受断裂构造、煌斑岩脉及热液蚀变的控制,并提出岩体北段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可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查的重点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铀矿化类型 铀成矿条件 冕西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坡拉盆地西部丁青湖组新发现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11
作者 曾胜强 王剑 +4 位作者 陈文彬 付修根 孙伟 李金锋 刘君豪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354-2366,共13页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 伦坡拉盆地丁青湖组沉积时代的确定对于研究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其顶部是否跨入了新近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作者在伦坡拉盆地西部鄂加卒地区开展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剖面中部和上部新发现两套凝灰岩夹层,对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件凝灰岩样品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4.05±0.24Ma(MSWD=1.07,n=24)和22.64±0.33Ma(MSWD=0.45,n=17),时代分别为晚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根据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和前人研究成果,将鄂加卒剖面的细碎屑岩地层重新厘定为丁青湖组,并将丁青湖组的沉积时代定为渐新世-中中新世。根据丁青湖组地层厚度及沉积速率估算,该组沉积持续时间在21~23Ma之间,其顶部地层的年龄在11~13Ma左右。由此可见,伦坡拉盆地接受连续沉积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这比过去普遍认识的晚始新世-渐新世时期青藏高原中部的古高度和古气候变化时间更晚。前人在该地区发现的近无角犀化石、攀鲈鱼化石、棕榈科叶片化石以及孢粉化石等研究结果共同证实,青藏高原中部渐新世晚期的古海拔高度低于~2500~3000 m。因此,该区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温暖潮湿的气候特征很可能是受到了印度洋气流穿透的影响,而且该影响可能一直持续到了中中新世,从而造就了该时期青藏高原生物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坡拉盆地 丁青湖组 凝灰岩 锆石U-Pb定年 渐新世-中中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尼玛盆地东部古近系昆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12
作者 曾胜强 陈文彬 +3 位作者 付修根 刘君豪 李金锋 仇季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Aquarius lunpolaensis,与伦坡拉盆地达玉地区和尼玛盆地西部江弄淌噶地区报道的种属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显示该套地层为晚渐新世丁青湖组沉积,而不是竟柱山组或牛堡组。另外,伦坡拉大黾蝽主要生活在温暖湿润的低海拔地区,结合近年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晚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热带-亚热带鱼类和大植物化石组合,指示青藏高原腹地在晚渐新世为温暖湿润的低地环境,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高寒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化石 晚渐新世 丁青湖组 尼玛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