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北帽峰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93
1
作者 凌洪飞 沈渭洲 +6 位作者 邓平 蒋少涌 姜耀辉 邱检生 黄国龙 叶海敏 谭正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7-687,共11页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 帽峰花岗岩体是粤北贵东复式花岗岩体中一个重要的产铀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19.6±0.9Ma, 属于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富碱、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Th, U,Ce,Sm和Y而亏损Ba,Sr,P和Ti;LREE轻微富集(LREE/HREE=1.70-9.63,(La/Yb)N=0.41-6.25),Eu亏损明显(δEu=0.02-0.22);具有低的εNd(t)值(-12.3--10.8),变化的δ18O(4.1-11.3‰)、(87Sr/86Sr)i(0.71049- 0.73359)、206Pb/204Pb(18.345-22.019)和207Pb/204Pb(15.646-15.863)以及古老的Nd模式年龄(1879-1996Ma)。以上特征表明,帽峰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通过古元古代成分不均一的泥质变质岩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 粤北帽峰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竹筒尖铀矿床特富矿赋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文泉 江卫兵 +2 位作者 李海东 李俊 梁园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20-1737,共18页
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早年的找矿工作陷入瓶颈,近年来由笔者主持的普查项目在该地区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富含晶质铀矿的特富矿体的首次发现,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竹筒尖铀矿床特富矿体的赋矿围岩为粗粒黑云母... 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早年的找矿工作陷入瓶颈,近年来由笔者主持的普查项目在该地区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富含晶质铀矿的特富矿体的首次发现,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竹筒尖铀矿床特富矿体的赋矿围岩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本文对该围岩进行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41.1±1.6Ma和233.6±1.4Ma,均属于印支期。化学组成上两者均具有富硅、K>Na、强过铝质和低CaO/Na2O比值等特征。微量元素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U、Ta、Hf,明显亏损Ba、Nb、Sr、Ti等元素,但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具有更加分散的微量元素配分曲线,表明其可能受到交代蚀变的影响。两者均具有较高的稀土总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型",以及明显的Eu负异常(粗粒黑云母花岗岩:δEu=0.212~0.269;细粒黑云母花岗岩:δEu=0.155~0.258)。Hf同位素组成上均具有较低的εHf(t)值(粗粒黑云母花岗岩:-10.9^-9;细粒黑云母花岗岩:-12.3^-8.7)和古元古代的模式年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1951~1834Ma;细粒黑云母花岗岩:2030~1810M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两者均为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较高的Rb/Sr比值和较低的CaO/Na2O比值表明两者均主要是由富黏土的泥质沉积岩部分熔融而成。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印支期主碰撞期局部的拉张环境,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环境向后碰撞拉张环境的转换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尖铀矿床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HF同位素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分水坳花岗岩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3
作者 胡潮归 严杰 +4 位作者 陈智柏 李海东 王海洋 张熠阳 钟福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7-225,290,共10页
为研究下庄铀矿田典型赋矿围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岩构造背景,对该矿田中的分水坳岩体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分水坳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成岩时代为(226±2)Ma(MSWD=1.4,n=11),属印支构造早期岩... 为研究下庄铀矿田典型赋矿围岩的形成时代和成岩构造背景,对该矿田中的分水坳岩体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微量元素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分水坳岩体岩性为中粗粒二云母花岗岩,成岩时代为(226±2)Ma(MSWD=1.4,n=11),属印支构造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为重稀土富集、轻稀土亏损的S型花岗岩,是印支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结束后地壳伸展、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上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微量元素 下庄铀矿田 分水坳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东段上窑铀矿床花岗斑岩脉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4
作者 赖静 刘文泉 钟福军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93,共17页
为进一步揭示华南中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岭东段上窖铀矿床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0.6±2.2)Ma和(190.6±1... 为进一步揭示华南中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及其构造演化过程,本文对南岭东段上窖铀矿床花岗斑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开展研究。结果显示,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90.6±2.2)Ma和(190.6±1.3)Ma,表明花岗斑岩侵位于早侏罗世。岩石具有高硅(68.97%~69.56%),富碱(N_(2)O+K_(2)O为9.12%~9.28%),贫钙(0.50%~1.22%)、镁(0.09%~0.11%)和低磷(0.0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里特曼指数σ为3.16~3.27)、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为0.98~1.09)系列。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Zr、Hf、Nb、Ta、Ti相对亏损;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呈负Eu异常。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综合指示上窑铀矿床的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锆石ε_(Hf)(t)值为+5.39~+9.07,平均+6.91,对应的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887~652 Ma,指示其主要物源为新元古代的新生镁铁质地壳。花岗斑岩形成于古太平洋俯冲构造背景下局部板内伸展构造环境,龙源坝岩体是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的地质体的证据展示。结合区域岩浆岩年代学特征和华南构造背景,认为古特提斯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的转换可能开始于190 Ma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背景 花岗斑岩 上窖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焦家断裂蚀变岩带韧-脆性变形定量化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许谱林 吕古贤 +8 位作者 张迎春 周明岭 温桂军 王宗永 张鸿 许健俊 阮坤 吴勇 张云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3,共7页
焦家断裂带位于胶东西北部,产出焦家、新城、寺庄等超大型、大型“焦家式”金矿,与脆韧性变形构造有关。但是关于韧脆性变形的研究尚需要加强,缺乏脆性韧性断裂定量化的测量与研究。文中用穿过焦家断裂蚀变带的1 800多m的钻孔岩心为对象... 焦家断裂带位于胶东西北部,产出焦家、新城、寺庄等超大型、大型“焦家式”金矿,与脆韧性变形构造有关。但是关于韧脆性变形的研究尚需要加强,缺乏脆性韧性断裂定量化的测量与研究。文中用穿过焦家断裂蚀变带的1 800多m的钻孔岩心为对象,对焦家断裂下盘蚀变花岗岩区开展观测分析。经过岩石学矿物学定量化研究确定蚀变分带为,黄铁绢英岩质碎裂岩带、强钾长石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弱钾长石化花岗岩带和未蚀变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带。其相应特征是:黄铁绢英岩带宽35.7m,岩石变形总量和韧/脆性变形比率依次为75%-85%和0.07,以脆性变形为主,矿化蚀变作用强烈;强钾化花岗质蚀变岩带宽10.6m,其变形总量和韧/脆性变形比例为75%-80%,0.78,以韧脆性变形为主,矿化蚀变作用变弱;弱钾长石化花岗岩带宽76.92m,其变形量和韧/脆性变形比为45%-55%,1.75,以韧性变形为主,几乎不发生矿化。总体来说,主裂面以脆性变形为主,远离主裂面韧性变形为主,矿化主要产于脆性与韧脆性变形转换带,即黄铁绢英岩碎裂岩与强钾化蚀变岩过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家断裂带 脆-韧性变形 定量化分带测量 钻孔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铀比值在判别铀成矿环境中的应用研究——以粤北书楼丘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鹏 闫秋实 +3 位作者 叶松鑫 曹豪杰 郭新文 王兴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8,共12页
钍铀比值是反映铀成矿信息的重要参数,地面伽玛能谱钍铀比值(Th/U)、分量钍铀比值(FTh/U)可分别指示花岗岩地区构造蚀变带型铀矿浅部及深部的矿化信息,从多角度、多尺度呈现铀富集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利用Th/U、FTh/U分别提取浅部和深部... 钍铀比值是反映铀成矿信息的重要参数,地面伽玛能谱钍铀比值(Th/U)、分量钍铀比值(FTh/U)可分别指示花岗岩地区构造蚀变带型铀矿浅部及深部的矿化信息,从多角度、多尺度呈现铀富集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利用Th/U、FTh/U分别提取浅部和深部铀成矿信息的可能性,并在粤北书楼丘铀矿床已知勘探剖面进行方法有效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h/U、FTh/U能分别指示浅表和深部铀成矿环境;Th/U、FTh/U与浅表、深部铀富集程度呈负相关,且建立了钍铀比值与铀富集程度间的判别关系;FTh/U除与深部铀富集程度相关外,还与铀矿体中心埋深有关,FTh/U幅值越大,矿体埋深越深,并进一步建立FTh/U幅值与矿体中心埋深间的半定量关系式。综上,利用钍铀比值法在书楼丘外围开展铀成矿有利地段预测,并取得较好应用效果,成功预测4片浅部、5片深部铀成矿有利地段,其中FTh/U-2号深部异常已被钻探工程揭露证实。本次研究对书楼丘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部署与开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铀比值 地面伽玛能谱 分量化探 铀成矿环境 书楼丘铀矿床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γ测井解译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小冬 陈婧 +1 位作者 王兴明 胡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59-765,共7页
本文以我国华南典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棉花坑(302)铀矿床的γ测井资料为对象开展γ测井解译方法的研究。成果表明:特征参数α是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合理解译铀矿层厚度及其含量的关键因素;当铀矿层厚度较大、铀品位较高时,三点式反褶... 本文以我国华南典型花岗岩型铀矿床-棉花坑(302)铀矿床的γ测井资料为对象开展γ测井解译方法的研究。成果表明:特征参数α是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合理解译铀矿层厚度及其含量的关键因素;当铀矿层厚度较大、铀品位较高时,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释法和平均含量法对矿体厚度及其铀含量解释结果接近;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译法解译矿段厚度具有截距误差,解译铀含量可能出现零值或负值;三点式反褶积分层解译法在矿体(矿段)薄、铀含量低、矿体厚度变化大、铀含量变化大的情况下,解译华南花岗岩型铀矿需考虑邻近岩矿石产生的γ射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测井 花岗岩型铀矿 反褶积分层解译法 平均含量法 特征参数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地区琶江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微区年代学和元素分析: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海东 田世洪 +3 位作者 刘斌 胡鹏 吴建勇 陈正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3,共14页
琶江铀矿床处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位于佛冈岩体南西部,是佛冈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铀矿床。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本文采用岩相学、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技术(LA-ICP-... 琶江铀矿床处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南段,位于佛冈岩体南西部,是佛冈岩体内发现的唯一一个铀矿床。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本文采用岩相学、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及原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技术(LA-ICP-MS)对琶江铀矿床矿石矿物沥青铀矿及黄铁矿进行了矿物学、微区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沥青铀矿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49.70±0.1)Ma,为晚白垩世,位于华南区域主成矿时代(75~50 Ma)范围内,表明琶江铀矿床与区域成矿时代一致,属于区域性成矿事件。该铀矿床沥青铀矿稀土元素总量为(311.5~368.3)×10^(-6),U/Th比值为17067~26524,显示中低温热液成因,结合稀土元素TE 1,3为0.95~1.01,具类四组分效应特征,指示成矿流体富F。此外,琶江铀矿床黄铁矿Co/Ni比值介于5~26,暗示其为热液成因。根据以上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铀矿 黄铁矿 年代学 地球化学 琶江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广中部塘湾铀矿床黄铁矿成因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赖静 郭新文 +2 位作者 刘文泉 江卫兵 吴建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1-553,共13页
为深入探讨塘湾铀矿床成因,笔者等以诸广山中部仁化县城口矿田塘湾铀矿床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岩相学,将黄铁矿精细划分为成矿早期(pyⅠ)、成矿期(pyⅡa、pyⅡb)及成矿晚期(pyⅢ)3个时期4个阶段。采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各... 为深入探讨塘湾铀矿床成因,笔者等以诸广山中部仁化县城口矿田塘湾铀矿床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岩相学,将黄铁矿精细划分为成矿早期(pyⅠ)、成矿期(pyⅡa、pyⅡb)及成矿晚期(pyⅢ)3个时期4个阶段。采用EPMA和LA-ICP-MS技术对各阶段的黄铁矿开展主、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原位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塘湾铀矿床黄铁矿Fe含量为45.80%~46.80%,S含量为51.85%~53.84%,n(S)/n(Fe)为1.96~2.03。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种类少且含量低,部分低于检出限,相对大陆地壳显著富集As、Se、Ag、Sb、Au、Bi、U元素,As含量最高,平均1587×10^(-6);Co/Ni值为1.07~59.1;各阶段稀土元素总量低且主成矿期相对高,配分模式一致,与花岗岩围岩高度相似,负铕异常明显(δEu为0.12~0.44)。黄铁矿的δ^(34)S_(CDT)为-3.1‰~-19.9‰,pyⅠ、pyⅡa、pyⅡb、pyⅢ明显呈先降低再升高的特征。综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塘湾铀矿床黄铁矿均为富As亏S型黄铁矿,有利于铀成矿;其属中低温岩浆热液成因,物质来源于围岩花岗岩。结合不同阶段黄铁矿地球化学特征变化、矿床地质特征和铀成矿理论,认为塘湾矿床自成矿早期、主成矿期至成矿晚期成矿流体一致显示相对还原的环境,且经历了相对氧化→还原→相对氧化的演化,成矿温度逐渐降低。黄铁矿对于流体中铀的沉淀起到了重要还原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主、微量元素 硫同位素 黄铁矿 铀成矿作用 诸广山 城口矿田 塘湾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赣南早-中侏罗世盆地及其火成岩特征 被引量:56
10
作者 邓平 舒良树 +3 位作者 余心起 王彬 谭正中 孙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 闽西-赣南地区早、中侏罗世陆相盆地带东起福建永定,经江西寻乌到龙南,断续延伸约250km,宽60~80km。受后期构造破坏和花岗岩浆侵入影响,现呈肢解散碎的残留盆地面貌。盆地边界特征和盆区岩层节理测量统计结果反映该区自晚三叠世以来,先后经历了近S-N向水平挤压(T_3-J_(1E)),S-N向垂向挤压、近E-W向水平伸展(J_(1L)-J_2),SE-NW向挤压(K_1)和近E-W向挤压、S-N向伸展(K_2)等复杂的演化过程。早-中侏罗世强烈的拉张-断陷作用导致盆区大量双峰式火山岩的喷发,其基性端员玄武岩的颗粒锆石U-Pb 年龄值为170±1Ma,酸性端员流纹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9Ma~165±2Ma。 流纹岩具有高的SiO_2、Al_2O_3、K_2O含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 负异常;富集Rb、Th,贫化Ba、Ti、P、Nb、Zr等特点,属富钾过铝火山岩类。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弱富集Rb、Ba、Th、Ce,贫Nb、Zr、Y,配分样式呈上凸型,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反映一种后造山的陆内裂谷环境。闽西-赣南地区盆山格局的形成经历过多期地球动力学演化:前中生代近E-W向古亚洲构造城的基底阶段,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期挤压造山阶段,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裂谷盆地阶段,早白垩世太平洋构造域对本区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陆相盆地 早-中侏罗世 构造环境 闽西-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矿田帽峰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素娟 吴烈勤 +1 位作者 张展适 谭正中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从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及结合已有的锶同位素比值等方面研究了帽峰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帽峰岩体具有富铝、硅和碱,A/CNK平均值为1.2,A′为正值等主量元素特征,富含石榴石、白云母等过铝矿物,强... 从主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及结合已有的锶同位素比值等方面研究了帽峰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帽峰岩体具有富铝、硅和碱,A/CNK平均值为1.2,A′为正值等主量元素特征,富含石榴石、白云母等过铝矿物,强烈的铕亏损(δEu=0.01~0.25)及基本上无轻重稀土分异的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等,表明帽峰岩体是强过铝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壳源;与同区域其它岩体相比较低的锶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185)是伴随着区域伸展构造所带来的幔源流体成分叠加所导致的。(2)帽峰岩体具有较为典型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较低的Y/Ho比值(<28)及Zr/Hf比值(7.52~24.75),岩体的锆石年龄老(207.6±3.2Ma),而白云母KAr年龄(141.2Ma)与区域地壳伸展年龄(140Ma)及铀矿体的形成时代(138Ma)相接近,且岩体中常见碳酸盐团块,因此帽峰岩体较为典型的稀土元素的四分组效应是伴随着区域伸展和铀成矿过程与重碳酸络合物有关的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帽峰岩体 主量元素 四分组效应 强过铝花岗岩 下庄矿田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排工作区三维空间伽玛等值场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欢朋 徐文雄 李文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26-828,843,共4页
空间伽玛场的空间展布形态对地下铀矿元素分布趋向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论文对传统空间伽玛场制作方法进行改进,利用三维等值成图技术实现工作区空间伽玛场三维立体等值图的呈现,并结合工作区地质资料进行了特征分析。
关键词 铀矿勘查 空间伽玛场 三维等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汉平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2 位作者 周阳阳 王宏志 杨顶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8-234,243,共8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2000-201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及县级行政单元区划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空间分析等方...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城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2000-201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及县级行政单元区划数据,采用全局自相关模型和地统计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揭示了江汉平原土地利用水平与景观生态风险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1)2000-2015年江汉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为主,土地转移类型主要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2)2000-2015年江汉平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差异显著,冷点、次冷点数量增加,次热点和热点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态势。生态风险聚集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南部洪湖市,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西部当阳市及松滋市。(3)2000-2015年江汉平原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呈现逐渐减小态势,从2000年的2015.63 km^(2),较少到2015年的1960.87 km^(2)。中风险区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其中2005-2010年增加幅度最大,达到了2061.26 km^(2)。(4)2000-2005年江汉平原低生态风险重心整体转移不明显,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西北部,较低生态风险重心转移空间跨度最大,向西转移了79.80 km。中风险区主要向东北方向转移,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重心主要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东南部洪湖市,且呈现向东北方向转移的趋势,其中较高风险区重心转移速度明显快于高风险区。本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开发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生态风险 江汉平原 全局自相关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主城区公园景观的热环境效应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1 位作者 杨顶田 王宏志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6,共9页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的问题,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使用高分2号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得到研究区公园景观类型,同时基于2016年7月23日Landsat-8 OLI影像,采用IB算法(image-based method)反演得到...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给城市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显著的问题,以武汉市为研究区,使用高分2号遥感影像,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得到研究区公园景观类型,同时基于2016年7月23日Landsat-8 OLI影像,采用IB算法(image-based method)反演得到主城区地表温度,对研究区公园景观的热环境效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园内部不透水层地表平均温度最高,为36.19℃,而林地、草地和水体平均温度相对较低,均低于30℃,其中水体平均温度最低,仅有27.57℃;公园内部林地、草地和水体上空形成明显低温集聚区,而不透水层地表上空易形成高温集聚区;公园降温影响范围和降温幅度与公园中林草地面积、林草地景观聚集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不透水层面积和景观聚集度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本研究对于城市公园规划选址、公园内部景观结构设计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都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公园 城市热环境 武汉市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葛玉波 周仲魁 +5 位作者 方晓骐 孙占学 王廷健 王世俊 王丝雨 廖炳友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5,共8页
针对低硫铀矿生物浸出,采用外源添加黄铁矿强化微生物浸铀,开展三种不同类型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黄铁矿可有效降低浸出体系pH,为微生物提供相对良好的浸出环境;添加黄铁矿促进体系内Fe2+快速氧化和氧化还原电... 针对低硫铀矿生物浸出,采用外源添加黄铁矿强化微生物浸铀,开展三种不同类型黄铁矿对微生物浸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黄铁矿可有效降低浸出体系pH,为微生物提供相对良好的浸出环境;添加黄铁矿促进体系内Fe2+快速氧化和氧化还原电位值迅速升高;黄铁矿体系与未添加黄铁矿空白体系相比,铀浸出率提高1.73%~5.53%;添加黄铁矿可降低微区黄钾铁矾等沉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黄铁矿 低硫铀矿 强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宜昌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及其耦合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斌 徐尚昭 +2 位作者 周阳阳 王宏志 叶永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4-351,共8页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湖北省宜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分类模型,对宜昌市近1... 为了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规律,以湖北省宜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三生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分类模型,对宜昌市近15年间景观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宜昌市以林地为主的生态空间面积占比最大,且各时期占比均在71%以上;(2)2000—2015年,宜昌市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呈现西北—西南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安全区集中分布在土家族自治县、夷陵区,不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当阳市等低海拔地区;(3)2000—2015年宜昌市景观生态风险冷点、次冷点数量增加,次热点和热点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态势。(4)宜昌市“三生空间”景观生态安全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不高,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西北、西南山区景观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明显优于东部地区。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影响以及制约区域景观生态安全及其耦合协调性,故需优化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提升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促进宜昌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宜昌市 三生空间 景观生态安全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淋洗剂对重金属镉污染土壤有效镉的去除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甜莉 黎金标 陈功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EDTA、柠檬酸、乙醇酸、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某地镉超标土壤的解吸作用,探究以上几种淋洗剂最佳去除浓度及液固比,并探究几种淋洗剂复配对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 为解决土壤重金属镉污染问题,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EDTA、柠檬酸、乙醇酸、氯化镁、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某地镉超标土壤的解吸作用,探究以上几种淋洗剂最佳去除浓度及液固比,并探究几种淋洗剂复配对土壤淋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镉的去除效果为EDTA(84%)>乙醇酸(71.02%)>氯化镁(59.45%)>柠檬酸(56.69%)>SDS(11.02%)。在液固比3时淋洗剂达到最佳淋洗效果。复配方案中EDTA与乙醇酸混合体积比为1∶2时达到最大值87.48%,与柠檬酸混合体积比为1∶1时达到85.91%,增强了EDTA的效果,与SDS混合则无明显影响。氯化镁与柠檬酸、乙醇酸复配效率分别可以达到81.5%、82.6%,与SDS混合则呈现轻微拮抗的效果。两种酸与SDS的混合淋洗剂虽未提高重金属去除率,但在调节土壤pH、节省酸用量上起到一定作用。综合淋洗效率及对土壤pH、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0.13 mol L EDTA与1 mol L柠檬酸在液固比3、混合体积比1∶1时达到最佳淋洗效率85.91%。试验结果可为利用柠檬酸与EDTA复配和氯化镁与两种小分子酸复配提高重金属在土壤介质中的解吸率提供参考,为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洗剂 重金属 有效态 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某铀矿勘查区深部铀矿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姜涛 刘国安 +1 位作者 吴建勇 胡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2-58,共7页
基于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粤北某铀矿勘查区通过分量化探和土壤氡气测量开展深部铀矿找矿工作。已知的隐伏铀矿区测量结果表明,铀矿赋存在断裂之中,在含矿断裂上方形成U的分量化探异常和土壤氡气异常;在该异常区内,同时伴随W、Be... 基于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粤北某铀矿勘查区通过分量化探和土壤氡气测量开展深部铀矿找矿工作。已知的隐伏铀矿区测量结果表明,铀矿赋存在断裂之中,在含矿断裂上方形成U的分量化探异常和土壤氡气异常;在该异常区内,同时伴随W、Be、Ba、Mo、Li、Ni的分量化探异常。综合分析分量化探和土壤氡气资料,勘查区内北北东向F_2、F_1处的分量化探和土壤氡气异常具备已知隐伏铀矿区的全部异常特征,推测该处异常具有较大的深部找矿前景,进一步的钻探工作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量化探 土壤氡气 异常特征 找矿潜力 深部铀矿 粤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翁源县竹筒尖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文泉 吴烈勤 李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下庄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床的主要产地之一,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地区。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阐述了竹筒尖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三位一体"的特殊... 下庄矿田是我国花岗岩型富铀矿床的主要产地之一,竹筒尖铀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地区。矿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阐述了竹筒尖铀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三位一体"的特殊地质环境是控制区内铀矿床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筒尖铀矿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下庄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矿田西部牛头山铅锌矿化体硫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斌 魏文芳 +2 位作者 吴建勇 伏顺成 祁家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为探讨江西相山矿田西部牛头山铅锌矿化体的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采用电子探针(EPMA)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技术对不同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和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牛头山铅锌矿化体中黄铁矿的Nb/Ta<1,Th... 为探讨江西相山矿田西部牛头山铅锌矿化体的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采用电子探针(EPMA)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技术对不同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和闪锌矿进行了微量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牛头山铅锌矿化体中黄铁矿的Nb/Ta<1,Th/La<1,指示该铅锌矿化溶液相对富Cl;黄铁矿与闪锌矿的Y/Ho、Zr/Hf和Nb/Ta值相差较大,表明从矿化早阶段到晚阶段,矿化流体中有大气降水混入。通过对比区内硫化物与基底变质沉积岩及各类岩浆岩(岩脉)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结合已发表的岩浆岩(岩脉)年龄数据,推测该铅锌矿化体的成矿物质与区内晚阶段次英安斑岩岩浆密切相关。通过对黄铁矿及闪锌矿的微量元素分析,认为其矿化成因与岩浆热液密切相关,结合矿化物质来源特征,确定该铅锌矿化体成因类型为次火山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化体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矿化成因 江西牛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