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直罗组顶部古沉积环境恢复:来自泥岩元素组成的证据
1
作者 程先钰 张天福 +4 位作者 张云 何鹏 孙立新 马海林 鲁超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9-1142,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泥岩地球化学证据记录了古沉积环境演化,中侏罗世古沉积环境演化是鄂尔多斯盆地铀元素沉积富集的基础。然而,有关鄂尔多斯东南部直罗组沉积环境的认识仍然薄弱,制约了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的深入理解。本文对黄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侏罗系泥岩地球化学证据记录了古沉积环境演化,中侏罗世古沉积环境演化是鄂尔多斯盆地铀元素沉积富集的基础。然而,有关鄂尔多斯东南部直罗组沉积环境的认识仍然薄弱,制约了砂岩型铀矿形成条件的深入理解。本文对黄陵店头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及延安组顶部泥岩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然后根据泥岩典型地球化学参数的垂向变化对其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B、相当B含量、Sr/Ba组合指示直罗组沉积水体为半咸水到微咸水环境;U/Th、V/(V+Ni)、V/Cr、Ni/Co组合指示直罗组及延安组顶部的古水体介质富氧;Fe^(2+)/Fe^(3+)指示延安组形成稳定的还原层,直罗组下段上亚段底部逐渐向弱还原环境过渡,上段为强氧化环境;古气候指标Sr、Sr/Cu、A1_(2)O_(3)/MgO、FeO/MnO指示直罗组沉积期经历了半干旱逐渐向干旱环境转变;化学蚀变指数(CIA)、成分变异指数(ICV)反映直罗组上段相对于下段的化学风化程度有所减弱,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周缘构造活动性逐渐增强。物源输送的逐渐增多与直罗期古气候的转变,还原环境向氧化环境转换的古水体条件对本区铀元素富集成矿具有关键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环境 延安组 直罗组 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赋矿砂岩中有机质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邱林飞 李子颖 +4 位作者 张字龙 王龙辉 李振成 韩美芝 王婷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96,共16页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 近几年,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在特拉敖包及其外围发现了多个产于环河组下段的厚大铀矿孔。有机质是砂岩型铀矿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环河组下段赋矿砂岩中缺乏肉眼可见的有机质,在铀矿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有机质类型目前还缺乏研究,铀成矿作用过程还不清楚。本文以特拉敖包铀矿产地赋矿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与室内研究,厘定了赋矿砂岩中的有机质类型,探讨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赋矿砂岩中几乎不含炭屑有机质,有机质主要为顺层沿砂岩孔隙充填、具有流动特征的浸染状有机质,它是一种具有与沥青相似的复杂结构、低演化程度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混合来源的特点。铀矿化与固体炭屑有机质关系不大,主要与浸染状有机质密切相关,特拉敖包铀矿产地的成矿特征契合“渗出”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的特点,深灰色、灰褐色铀矿石的形成可能主要与深部渗出的有机流体有关。成矿元素可能主要以有机质络合物的胶体形式迁移,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成矿流体发生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铀成矿作用 下白垩统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南炮台花岗斑岩成因与构造环境: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组成制约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青占 蒋孝君 +2 位作者 王果 李天瑜 李东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8,共15页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多伦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其是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还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上的争议。本文对多伦地区南炮台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多伦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其是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还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上的争议。本文对多伦地区南炮台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1)Ma,代表南炮台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锆石εHf(t)值变化于-8.1~+1.9之间,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044~1680 Ma。南炮台花岗斑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SiO2(70.53%~72.72%)、富碱(K_(2)O+Na_(2)O=9.09%~9.48%)、贫MgO(0.19%~0.39%)、CaO(0.55%~0.67%)和P2O5(0.19%~0.39%),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Cs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及Sr、P元素,其(La/Yb)N介于22.10~57.67之间,Eu负异常(δEu=0.38~0.52)。综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南炮台花岗斑岩为板内非造山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属A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且存在幔源物质加入。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多伦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的某个伸展环境有关,指示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向南东的影响范围已波及至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的电子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苗爱生 陆琦 +1 位作者 刘惠芳 肖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5-792,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该铀矿床中铀矿物的种类、产出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确定东胜砂岩型铀矿床中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和水硅铀矿,两者紧密共生,它们均为表生铀矿物。铀矿物的颗粒十分细小,一般粒度均为微米级。铀石和水硅铀矿往往呈板状、不规则微粒状产出,铀矿物的表面溶蚀现象明显,有的还具纳米级的溶蚀孔。铀矿物的产出与蚀变黑云母、蚀变黄铁矿密切相关,也见到微脉状铀矿物集合体穿切碎屑石英等现象。研究表明在表生作用下,该铀矿床中的铀元素存在溶解(迁移)-沉淀(富集)的反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石和水硅铀矿 东胜砂岩型铀矿 表生铀矿物 电子显微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核桃坝铀矿床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薛伟 彭云彪 +4 位作者 李小伟 剡鹏兵 蒋孝君 韩军 刘小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5-1094,共10页
核桃坝矿床是著名的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近勘查突破的重要铀矿床之一。为恢复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区内铀矿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持。矿相学研究表明,矿床矿石... 核桃坝矿床是著名的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近勘查突破的重要铀矿床之一。为恢复成矿过程、划分成矿阶段和探讨矿床成因,本文开展了系统的矿相学和成矿年代学研究,以期为区内铀矿勘查和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持。矿相学研究表明,矿床矿石矿物以铀石为主,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早期钠长石化交代阶段、早期热液成矿阶段、晚期热液成矿阶段和成矿后阶段四个阶段。核桃坝矿床属于碱交代型(钠交代)热液铀矿床。沥青铀矿U-Pb同位素表观年龄、电子探针化学年龄以及等时线年龄综合研究显示,矿床形成时代应在99. 1Ma左右,是晚白垩世成矿作用的产物。核桃坝矿床可能是富铀岩体在碱交代作用后形成流体(富铀含硅酸成矿流体)在外部条件改变的情况下沉淀成矿。因此,矿体的定位与富铀岩体关系密切,富铀岩体附近的开放空间(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等)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相学 成矿年代学 铀矿床 核桃坝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多伦县核桃坝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2
6
作者 韩军 薛伟 宋庆年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2-790,共19页
核桃坝位于内蒙古多伦县与正蓝旗接壤部位,位于内蒙古海西褶皱带和华北陆块北缘接触部位,新发现的铀矿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榛子山火山机构南部弧形火山隆起带酸性火山岩中,为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化。近年来,该区铀矿找矿... 核桃坝位于内蒙古多伦县与正蓝旗接壤部位,位于内蒙古海西褶皱带和华北陆块北缘接触部位,新发现的铀矿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榛子山火山机构南部弧形火山隆起带酸性火山岩中,为与中生代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化。近年来,该区铀矿找矿勘查和成矿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核桃坝铀矿点扩大为小型铀矿床,初步认为受流纹斑岩次火山岩体、SN-NE向构造控制的隐伏铀矿化。综合调查发现,中生代火山机构隆起与洼陷过渡带中火山构造与控盆、控岩(次火山岩)断裂构造交汇处为铀矿化有利区;高岭土化、钾化、硅化、褐铁矿化构造蚀变带,土壤瞬时氡气异常晕(带),物探测量反演的高阻和磁化率陡变部位等多指标组合构成了铀矿化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多伦县核桃坝 中生代 火山岩 热液型铀矿化 铀矿化标志 铀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宇 蔡彤 +4 位作者 包乃柱 黎伟 聂涛 达朝元 孙引强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2期212-219,共8页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 边家大院矿床成因类型根据目前勘查成果认为是与浅成-超浅成侵入岩(脉)有关的热液型脉状铅锌银矿床,主要矿化产于砂板岩、闪长岩中。平面上成矿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西向东有斑岩型锡(钼、铜)矿化→隐爆角砾岩型锌(铅、银)矿化→脉状充填型银(铅、锌)矿化;本文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总结,认为隐伏的石英斑岩脉(体)是本矿床成矿热源中心,也是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脉状铅锌银矿体受低次序密集裂隙(断裂)带的控制,并与岩脉、岩脉群密切相关,以脉状充填形式产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 浅成-超浅成 石英斑岩脉 裂隙(断裂)带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东部古河道型氧化带发育特征及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9
8
作者 康世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东部发育"朱日和-齐哈日格图-赛汉高毕"赛汉组古河道,在隆起区(活动带)与坳陷区的过渡地区,含矿主岩接受着来自隆起区(蚀源区)的近源沉积,而氧化作用来自顺河、垂向、侧邦三个方向,通过对古河道氧化带分... 二连盆地乌兰察布坳陷东部发育"朱日和-齐哈日格图-赛汉高毕"赛汉组古河道,在隆起区(活动带)与坳陷区的过渡地区,含矿主岩接受着来自隆起区(蚀源区)的近源沉积,而氧化作用来自顺河、垂向、侧邦三个方向,通过对古河道氧化带分布、控制因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的分析,认为二连盆地在晚白垩世以来有利于氧化带的发育,在古河道中发育潜水、潜水-层间氧化带,同时有深部断裂存在时,沿断裂上升的油气,对含矿砂体进行还原作用,在局部形成较强还原障,具有成矿和保矿作用,结合二连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建立古河道型铀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氧化带特征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古日格金矿基本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153-157,共5页
概述了图古日格金矿的区域地质及矿体的地质特征、规模等以及对金矿化的控制因素、赋存规律等,总结了矿床成因,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 图古日格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彦乌拉铀矿床矿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唐大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117-123,144,共8页
巴彦乌拉铀矿床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巴彦乌拉铀矿床矿体表征,研究矿体在产状、形态、岩性粒级、厚度、品位以及铀矿体与铀矿化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力求为下... 巴彦乌拉铀矿床位于内蒙古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西部,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巴彦乌拉铀矿床矿体表征,研究矿体在产状、形态、岩性粒级、厚度、品位以及铀矿体与铀矿化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力求为下一步寻找类似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体 古河谷砂岩型铀矿床 平米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巴音戈壁组上段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西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177-180,共4页
通过对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地区巴音戈壁组上段地表露头、钻孔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对塔木素地区巴音戈壁上段沉积体系、沉积相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铀矿化与沉积相带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对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巴音戈壁盆地 巴音戈壁组上段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伽玛测井与自然伽玛测井关系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吕成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61-63,共3页
通过对某工作区内10个矿化孔,1个工业孔的伽玛测井解释对比,发现自然伽玛测井解释与定量伽玛测井解释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 定量伽玛 自然伽玛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书记沟铁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87-91,共5页
书记沟铁矿位于华北陆块内蒙古地块中段,属沉积变质"鞍山式"铁矿.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研究,指出该矿床的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地层及主要地质事件,并总结出矿体赋存规律为经五台期主要地质事件形成的色... 书记沟铁矿位于华北陆块内蒙古地块中段,属沉积变质"鞍山式"铁矿.通过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研究,指出该矿床的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地层及主要地质事件,并总结出矿体赋存规律为经五台期主要地质事件形成的色尔腾山群斜长角闪片麻岩或角闪斜长片麻岩是铁矿体主要赋存地层,也是找矿的目的层位;成矿期后断裂对矿体的严重破坏以及褶皱对矿体的局部控制使矿体的自然形态发生变化,所以在找矿过程中充分考虑构造控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记沟铁矿 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矿体赋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破碎岩层巷道的掘进与支护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俊生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158-163,共6页
在高应力条件下的松软破碎岩层巷道掘进与支护,是图古日格金矿在竖井延伸和平巷掘进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采用小段面超前光面爆破掘进工艺,以及整体浇灌、锚喷网与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建立了地下矿山巷道支护设计专家系统,为地下矿山巷... 在高应力条件下的松软破碎岩层巷道掘进与支护,是图古日格金矿在竖井延伸和平巷掘进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采用小段面超前光面爆破掘进工艺,以及整体浇灌、锚喷网与注浆联合支护技术.建立了地下矿山巷道支护设计专家系统,为地下矿山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力 巷道支护 专家系统 光面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多伦县三道沟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铀成矿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伟 宋卡迪 +4 位作者 刘鑫扬 彭云彪 剡鹏兵 高龙 智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80,共12页
多伦县三道沟地区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是新近铀矿勘查的重点关注地区。利用LA-ICP-MA锆石U-Pb法获得义县组赋矿流纹岩成岩年龄为(132.2±0.6)Ma和(132.8±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通过综合研究对... 多伦县三道沟地区位于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是新近铀矿勘查的重点关注地区。利用LA-ICP-MA锆石U-Pb法获得义县组赋矿流纹岩成岩年龄为(132.2±0.6)Ma和(132.8±0.8)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同时,通过综合研究对义县组形成年龄进行限定,即介于132.8~122.0 Ma之间,这对于解决三道沟地区地层归属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三道沟地区流纹岩具有富SiO 2和K 2O,贫Al 2O 3、Sr、Ba、Eu、Ti、P以及高Rb/Sr比值(21.74~24.53)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燕式分布,具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其为壳源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已有资料显示,三道沟地区义县组具备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利于铀成矿作用的发生。下白垩统义县组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上新的找矿层位,其内部北东向硅化构造带是值得关注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纹岩 铀矿化 义县组 三道沟地区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斯梁地区宝贝沟地段铀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正邦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S1期92-97,共6页
宝贝沟地段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含水地层含水性为气-液共存状态,该气体为直罗组、延安组及深部地层烃类气体,还原能力极强,受上部稳定泥岩层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结构稳定的还原屏障,在灰色残留体东部迎水面一侧,还原介质... 宝贝沟地段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含水地层含水性为气-液共存状态,该气体为直罗组、延安组及深部地层烃类气体,还原能力极强,受上部稳定泥岩层影响,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结构稳定的还原屏障,在灰色残留体东部迎水面一侧,还原介质及吸附剂对含氧含铀水强烈作用,铀富集成矿,因而矿体具有厚度大,品位高的特征,而在灰色残留体的背水面一侧,由于含氧含铀水中有用成分大为降低,往往形成厚度大,品位低的铀异常晕.研究认为,对不同地段的成矿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判断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的产出位置,建立和完善铀矿找矿标志,对扩大铀矿床规模和预测富铀矿体产出部位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条件分析 宝贝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成矿模式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龙辉 剡鹏兵 +6 位作者 焦养泉 吴立群 张字龙 荣辉 张帆 李振成 钟伟辉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2-233,共12页
自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下白垩统有望成为继中侏罗统之后又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建立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基于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有的钻探与测试资料,对该区下白... 自2019年以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下白垩统有望成为继中侏罗统之后又一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建立下白垩统的成矿模式能够更好地指导找矿工作。基于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现有的钻探与测试资料,对该区下白垩统铀成矿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初步构建了下白垩统的铀成矿模式。研究表明:现有的6种岩石类型可划分为3类地球化学类型,铀矿化主要富集于褐色、褐红色砂岩向绿色砂岩过渡的褐灰色砂岩中,绿色砂岩为先氧化后还原形成;下白垩统的铀成矿类型以层间氧化作用为主、潜水氧化作用为辅,成矿年龄主要为晚白垩世;下白垩统的铀成矿模式为“二次氧化”成矿模式,分为3个期次:一次氧化成矿期、大规模还原期和二次氧化成矿期。研究结果可以为鄂尔多斯盆地新层位的铀矿勘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砂岩型铀矿 下白垩统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卫境岩体查干哈达地段碱交代蚀变岩特征与铀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鉴 聂逢君 +1 位作者 高爽 朱成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301-309,共9页
卫境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紧邻华北板块北缘。通过对查干哈达地段的岩石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表明查干哈达地段的铀矿化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钻孔中花岗岩蚀变整体以碱性蚀变为主;矿化的花岗... 卫境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部,紧邻华北板块北缘。通过对查干哈达地段的岩石样品进行系统的岩相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全岩主量元素分析,表明查干哈达地段的铀矿化为典型的碱交代型。钻孔中花岗岩蚀变整体以碱性蚀变为主;矿化的花岗岩中钾长石含量明显减少,钠长石化明显,并伴有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主量元素显示新鲜花岗岩的Al_2O_3,Fe O*,CaO,TiO_2含量与SiO_2含量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矿化花岗岩呈现出明显的富Na_2O,CaO,P_2O_5,贫SiO_2,K_2O等特征,K_2O被Na_2O完全交代,SiO_2含量大量减少。深部钻孔铀矿化严格受碱交代体控制,这一特征可作为今后本区的寻找碱交代型铀矿化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境岩体 碱交代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测量在二连盆地沉积岩型铀矿勘查中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浩锋 刘波 +2 位作者 陈霜 陈凤兴 薛文浩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7-134,共8页
论文简要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量和土壤氡测量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物性特征,对二连盆地中西部新乌苏勘查区内CSAMT及土壤氡测量数据中蕴含的地质信息展开了解译。实践证明:CSAMT测量对沉积地层、岩性、隐伏断裂及... 论文简要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测量和土壤氡测量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物性特征,对二连盆地中西部新乌苏勘查区内CSAMT及土壤氡测量数据中蕴含的地质信息展开了解译。实践证明:CSAMT测量对沉积地层、岩性、隐伏断裂及古河谷的空间展布等能做出有效推断;土壤氡测量不仅可指示深部铀矿化信息,同时还可辅助CSAMT测量提高断裂构造推断的可靠性,二者组合在二连盆地沉积岩型铀矿勘查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铀矿勘查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土壤氡测量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兴蒙地区叠合盆地砂岩型铀成矿特征及勘查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波 时志强 +2 位作者 彭云彪 张鹏飞 李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3-1355,共13页
中国北方兴蒙地区发育多个中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内均发现大型、特大型铀矿床,且最近又有许多新的找矿突破。兴蒙地区叠合盆地在铀成矿及勘查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发现,铀成矿作用受特定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有利的沉积... 中国北方兴蒙地区发育多个中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内均发现大型、特大型铀矿床,且最近又有许多新的找矿突破。兴蒙地区叠合盆地在铀成矿及勘查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多共性。研究发现,铀成矿作用受特定的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阶段控制,有利的沉积相主要发育于盆地发展的坳陷期,局部为断陷期,在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形成了盆地内铀成矿的还原介质,在挤压隆升剥蚀期,构造反转、地层掀斜剥蚀形成剥蚀窗口,有利于含矿流体的运移。盆地内铀成矿作用的类型为:①潜水、潜水-层间和层间氧化作用;②同沉积成矿;③构造热事件叠加成矿;④多种流体混合作用成矿。根据这些成矿特征,盆地内的铀矿勘查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①铀源体可通过源-汇系统进行厘定;②成矿流场和成矿通道通过反转抬升剥蚀窗口和有利沉积相厘定;③沉积建造、油气逸散场可利用其物性特征(电性、放射性等)进行厘定。地质及物化探方法组合可有效地完成上述勘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沉积相 内外还原介质 铀成矿作用 铀矿床 兴蒙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