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全局健康因子和残差模型的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估计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循泉 耿莉敏 +5 位作者 舒俊豪 张文博 巫春玲 尉小龙 黄东 陈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17,共13页
为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残差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CNN-Residual-BiGRU-Attention)模型和微调估计方法。首先,采用分段近似聚合算法对电池容量增量和恒流充电曲线进行降维,构建全局... 为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的健康状态(SOH),提出了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残差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CNN-Residual-BiGRU-Attention)模型和微调估计方法。首先,采用分段近似聚合算法对电池容量增量和恒流充电曲线进行降维,构建全局健康因子;接着,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全局健康因子时序特征,通过注意力机制突出强相关特征,并引入残差网络保持信息完整性;最后,通过改进人工蜂群算法对模型超参数寻优,提升模型SOH估计精度。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牛津大学锂离子电池数据集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微调估计方法,即使精度较差的卷积神经-长短期记忆模型,SOH估计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e_( 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_( MAPE)和均方根误差e RMSE也均在2%以内;相较于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门控循环单元-注意力机制模型,采用CNN-Residual-BiGRU-Attention模型对训练集比例为30%的同一电池SOH进行估计,得到的e_( MAE)、e_( MAPE)和e RMSE分别降低了41.86%、44.35%、42.11%;对训练集比例为40%的同类电池SOH进行估计,得到的e_( MAE)、e_( MAPE)和e RMSE分别降低了45.51%、45.93%、40.10%。该研究结果可为低比例训练集条件下准确估计锂离子电池的SOH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健康状态估计 全局健康因子 改进人工蜂群算法 残差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博山区土壤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2
作者 魏正宇 叶斌 +3 位作者 李鹏 任成彦 周建刚 张良 《中国矿业》 2022年第S01期183-187,191,共6页
通过对山东省博山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统计N、I、V、F、Cd、Cr、Hg、Co、K、P、Mn、Mo、Ni、B、Pb、As、Cu、Se、Zn、Ge、Sb、Fe、有机质等28种指标的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查明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贫化规律,对... 通过对山东省博山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统计N、I、V、F、Cd、Cr、Hg、Co、K、P、Mn、Mo、Ni、B、Pb、As、Cu、Se、Zn、Ge、Sb、Fe、有机质等28种指标的表层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参数,查明了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富集贫化规律,对其与全国、山东省同类参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元素含量的显著特征是高Mn、F、P、Sr,而低Hg;大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的成分特征,但Cd、Cr、Hg等受人为活动和污染源的作用在表层土壤中明显富集。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部分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污染地块面积小。研究区Se、Zn、Ge等元素丰富,特色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地球化学特征 背景值 山东省博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铀成矿过程中微生物—有机质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乔海明 宋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9-236,共8页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成矿作用研究前沿领域。本文以我国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床的有机质、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认为好氧微生物积极地参... 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是目前国际成矿作用研究前沿领域。本文以我国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矿床的有机质、微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认为好氧微生物积极地参与了矿床层间氧化带的形成。氧化带铁的生物氧化作用催化了铀的氧化、溶解以及迁移,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铀源条件。在氧化还原过渡带,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有机质生物化学作用的产物——轻烃和可溶有机物作为碳源,使容矿层地下水中硫酸盐发生还原作用形成硫化氢,地下水Eh降低和pH向弱酸性转化,导致铀的还原成矿和吸附成矿作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对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有机质 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矿床 十红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东北缘铀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远景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林 冯伟 陈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内生矿产成矿带东段。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铀矿化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浆演化,主要含铀建造包括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和上泥盆世牦牛山组,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期岩浆活动,北西向断裂带...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内生矿产成矿带东段。依据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铀矿化特征,分析了构造-岩浆演化,主要含铀建造包括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奥陶-志留系滩涧山群和上泥盆世牦牛山组,加里东、华力西和印支期岩浆活动,北西向断裂带控制地层、岩体及铀矿化展布等铀成矿条件,认为研究区铀矿化受含铀建造、北西向断裂带及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控制,进而探讨了柴达木东北缘铀矿找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东北缘 铀矿 成矿地质条件 找矿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查查香卡地区地面伽马能谱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叶雷刚 时志浩 +1 位作者 娄汉生 陈擎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14-222,共9页
查查香卡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岩浆、热液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铀成矿背景。为研究该区铀、钍异常及矿化分布特征,查明隐伏铀矿体,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探测方法进行铀异常测量,并结合地质构造条件,分析了放射性异... 查查香卡地区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受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岩浆、热液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铀成矿背景。为研究该区铀、钍异常及矿化分布特征,查明隐伏铀矿体,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探测方法进行铀异常测量,并结合地质构造条件,分析了放射性异常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着明显的铀、钍异常,异常场呈北西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断裂构造发育,F4为主控矿构造,为铀元素迁移、富集提供了通道。成矿物质富集于韧性剪切带上部韧脆性转换部位,且多期次热液蚀变活动成为铀成矿良好的物质来源,使得铀、钍元素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伽马能谱测量 铀矿化 成矿关系 查查香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全硫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斌 毛静 +1 位作者 张勇 巩琪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7-231,共5页
硫元素在植物中属于重要的中量元素,是继氮、磷、钾后第4位主要营养成分,是所有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硫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土壤中全硫能够反映出土壤硫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因此,对土壤中全硫的... 硫元素在植物中属于重要的中量元素,是继氮、磷、钾后第4位主要营养成分,是所有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硫在植物生长发育及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土壤中全硫能够反映出土壤硫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因此,对土壤中全硫的测定显得至关重要。以硝酸-双氧水为消解体系,对土壤样品进行消解,将土壤中不同形态的硫转化为可溶性无机硫,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土壤中全硫含量。称取0.25 g土壤样品,加入10 mL硝酸、5 mL双氧水,在150℃电热板上消解样品,剩余体积为2 mL左右时取下,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25 mL,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硫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分析谱线为182.037 nm时具有灵敏度好、干扰少的优点,以硫含量为横坐标,强度为纵坐标建立线性回归曲线,其线性回归曲线为Y=0.001195C+0.037420,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9。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7和23 mg/kg。为了验证方法精密度,选择不同含量级别的国家标准物质平行测定6次,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2.2%~6.8%;绝对偏差为2~171 mg/kg,所有测定结果符合相应国家标准物质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硫 土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克吐克铜矿黄铜矿Re-Os定年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冉 李永军 +3 位作者 王军年 张胜龙 郭鑫 段丰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9-499,共11页
吐克吐克铜矿为笔者新发现,产于新疆西准噶尔构造带南部,成矿时代尚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该矿床硫化物组合单一,主要为黄铜矿。本文选择了8件黄铜矿样品,进行Re-Os法定年。结果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有样品的Re含量为39.7×10... 吐克吐克铜矿为笔者新发现,产于新疆西准噶尔构造带南部,成矿时代尚缺乏精确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该矿床硫化物组合单一,主要为黄铜矿。本文选择了8件黄铜矿样品,进行Re-Os法定年。结果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有样品的Re含量为39.7×10^(-12)~2440.6×10^(-12),^(187)Os含量为1.2×10^(-12)~9.0×10^(-12),给出的等时线年龄为288.3±8.8Ma。这表明该区Cu的成矿作用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区域峰期岩浆活动一致,证实该区仍存在较大找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RE-OS定年 吐克吐克 区域成矿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被引量:9
8
作者 乔海明 张复新 +3 位作者 蔡金芳 余新山 宋哲 李文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矿石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矿石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可溶有机物 酸解吸附烃 有机地球化学 砂岩型铀矿床 层间氧化带 十红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蓝田铀矿田控矿因素与成矿作用过程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江波 李卫红 赖绍聪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4-161,共8页
蓝田铀矿田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地下堆浸开采的铀矿田,笔者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空间上位于古近—新近系断陷盆地边缘,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北北东向断裂与北东向复合断裂以及矿区内出露大量的基性岩脉是主要控矿因素。其成矿过程... 蓝田铀矿田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地下堆浸开采的铀矿田,笔者对其控矿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空间上位于古近—新近系断陷盆地边缘,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北北东向断裂与北东向复合断裂以及矿区内出露大量的基性岩脉是主要控矿因素。其成矿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①牧护关岩体第二次主侵入体的形成。②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使岩体中的铀预富集。③伴随基性岩脉涌入的地幔流体使岩体副矿物中的铀活化释放,并且为铀的迁移提供了丰富的矿化剂∑CO2。④以铀酰碳酸络阴离子的形式运移的铀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沉淀富集成矿,⑤潜水氧化淋滤改造叠加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因素 成矿作用 基性岩脉 地幔流体 蓝田铀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山铀矿床砂岩灰白色蚀变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万华 张树明 +1 位作者 郭长林 安伟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39-140,共2页
经典的层间氧化带和潜水氧化带通常是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后生蚀变特征,铀矿产在黄色与灰色岩石界面偏灰色岩石一侧。这种氧化带常见于侏罗系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如伊犁、吐哈、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近年在酒东盆地下白垩统中发现的红山... 经典的层间氧化带和潜水氧化带通常是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后生蚀变特征,铀矿产在黄色与灰色岩石界面偏灰色岩石一侧。这种氧化带常见于侏罗系盆地砂岩型铀矿床,如伊犁、吐哈、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近年在酒东盆地下白垩统中发现的红山砂岩型铀矿床,其层间氧化带并不典型,而是以灰白色为显著特征,铀矿赋存在弱氧化、强水解灰白色砂岩与原生灰色砂岩界面附近偏灰色岩石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氧化带 灰白色 砂岩型铀矿床 蚀变特征 潜水氧化带 白色砂岩 灰色 下白垩统 酒东盆地 岩石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过程中铁的地球化学行为——以新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3
11
作者 乔海明 徐高中 +3 位作者 张复新 尚高峰 宋哲 刘治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61-467,共7页
十红滩铀矿床形成于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河流相砂岩中,属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物相分析表明,容矿层中铁的存在形式分别为FeCO3、Fe2O3、硅酸盐铁和FeS2,其含量在各地球化学亚带间发生有规律的... 十红滩铀矿床形成于新疆吐哈盆地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河流相砂岩中,属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物相分析表明,容矿层中铁的存在形式分别为FeCO3、Fe2O3、硅酸盐铁和FeS2,其含量在各地球化学亚带间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黄铁矿是容矿层二价铁的主要形式,具有两期成因特点,属硫酸盐微生物还原作用的产物。分析了铁的地球化学行为在铀成矿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在氧化带铁的氧化作用催化了铀的氧化、溶解以及迁移,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铀源条件。矿石带中黄铁矿在铀成矿过程中发挥着吸附剂的作用,其与沥青铀矿等具有同成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物相 铀成矿 氧化-溶解 层间氧化带 十红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丹凤地区含铀伟晶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良 胡菲菲 +2 位作者 王江波 赵友东 魏正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0-379,共10页
北秦岭丹凤地区含铀伟晶岩脉沿北西西向含榴二长花岗岩体和片麻状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展布。本文以该区含铀黑云母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显... 北秦岭丹凤地区含铀伟晶岩脉沿北西西向含榴二长花岗岩体和片麻状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展布。本文以该区含铀黑云母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及片麻状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结果显示,含铀伟晶岩脉与含榴二长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副矿物和岩石地球化学(高K、低Na)特征,而与片麻状花岗岩(高Na、低K)相差较大;相对富集元素Rb、Th、Sm,亏损Ti、P、K、Ba,负Eu异常(δEu=0.03~0.12),与含榴二长花岗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元素表现出随着不相容性增强(Sm→La→Th→Rb),逐渐向伟晶岩富集的特征;含铀伟晶岩脉Rb/Ti和Zr/Hf比值(Rb/Ti=0.09~0.62、Zr/Hf=21.82~28.89)与含榴二长花岗岩(Rb/Ti=0.27~0.62、Zr/Hf=18.56~28.54)基本一致,与片麻状花岗岩(Rb/Ti=0.01~0.03、Zr/Hf=27.06~42.58)差别较大。因此,认为含铀伟晶岩脉由含榴二长花岗岩的残余岩浆结晶而成,含榴二长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黑云母伟晶岩密集区是伟晶岩型铀矿找矿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铀伟晶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丹凤地区 北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红滩铀矿床层间氧化带尖灭区Se,Re,Mo的富集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武正乾 王居里 +1 位作者 周伟 曹雷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以十红滩铀矿床为例,阐述了层间氧化带尖灭区伴生元素Se,Re,Mo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伴生元素Se,Re,Mo在空间上与砂岩U矿体密切共生,层间氧化作用可以促使伴生元素Re,Se,Mo超常富集。Se,Mo与U在还原环境下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 以十红滩铀矿床为例,阐述了层间氧化带尖灭区伴生元素Se,Re,Mo的含量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伴生元素Se,Re,Mo在空间上与砂岩U矿体密切共生,层间氧化作用可以促使伴生元素Re,Se,Mo超常富集。Se,Mo与U在还原环境下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而在氧化环境下地球化学行为不同;Re与U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层间氧化分带剖面中地球化学介质Eh值逐步降低的位置,可清楚看出成矿元素有下列顺序:Se-U-Re-Mo。因此,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是一种成矿的新机制,十红滩铀矿床不单是一个铀矿床,而且是一个与层间氧化成矿作用有关的多元素聚集的复合砂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RE MO 富集机理 层间氧化 砂岩型铀矿 十红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62
14
作者 权志高 李占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0-436,共7页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形态呈卷状或板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灰—深灰色疏松和次疏松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全岩Pb同位素测定的主成矿年龄为24 Ma。研究认为:晚侏罗世后,持续干热气候条件下,层间氧化带的充分发育,高含氧水在富铀地层砂体中持续向前运移,在富还原剂地球化学障形成铀沉淀富集,是该铀矿床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层间氧化带 成因机制 新疆 吸附形式 铅同位素 赋矿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西部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建造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权志高 徐高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7-315,共9页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 本文在分析中国北西部地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基础上,依据孕育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的基底构造性质,将其划分为板内陆台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和板缘过渡带型3种类型,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又进一步划分为洋侧造山带型和陆侧造山带型两个亚类。砂岩型铀矿的产出盆地与盆地所处的构造背景和构造类型有关,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主要为板缘褶皱造山带型,其次为板内陆台型。砂岩型铀矿对盆地沉积建造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原始沉积均为一套温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灰色层,其岩石原生地球化学类型为黑色或灰色。中国北西部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形成可地浸的砂岩型铀矿的找矿层位或含矿建造主要为中、下侏罗统(J1-2)和上白垩统(K2),其次为下白垩统(K1),其他地质时期地层内铀矿床分布零星,成矿潜力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西部地区 砂岩型铀矿 含矿建造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乔海明 闫周让 +1 位作者 章金彪 宋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80,共8页
通过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容矿层样品采集和稀土元素测试、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容矿层的原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主要来自于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低温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进一步证明该砂... 通过对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容矿层样品采集和稀土元素测试、研究,分析认为该矿床容矿层的原岩类型主要为花岗岩,主要来自于南部蚀源区觉罗塔格山,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低温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进一步证明该砂岩型铀矿床形成于低温条件下。不同地球化学环境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趋势显示,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中发生了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馏作用,氧化作用越强,越富集轻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分馏作用越强,喻示着水解作用愈强,铀的氧化迁移作用愈剧烈。在氧化还原过渡带,伴随着铀矿化的形成则发生了重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铀与重稀土元素表现出相近的地球化学性质,二者沉淀均与碳酸盐络合物的离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层间氧化带 铀矿床 十红滩 吐鲁番—哈密盆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断褶带式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高中 李卫红 +2 位作者 李保侠 贾恒 龚斌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6-157,共2页
根据水成铀矿理论及其找矿实践经验,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一般只产出于中新生代以来构造相对稳定的次造山带构造区(张金带等,2005),具有缓倾斜坡带的中新生代盆地,而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断陷或冲断带特征的盆地边缘不利于层间氧化带... 根据水成铀矿理论及其找矿实践经验,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一般只产出于中新生代以来构造相对稳定的次造山带构造区(张金带等,2005),具有缓倾斜坡带的中新生代盆地,而构造活动相对强烈的断陷或冲断带特征的盆地边缘不利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形成。但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发展演化,尤其是侏罗纪以来盆地构造变动及改造特征的深入分析,认识到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断褶带内,存在相对和缓的构造活动时期及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区段。综合分析该区段地质构造环境及其演化,结合该地区油、气、煤等矿产及其对砂岩型铀成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 断褶带 成矿模式 矿化特征 砂岩型铀成矿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 侏罗系 延安组 直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冷湖小赛什腾铜矿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权志高 傅成铭 +1 位作者 宋哲 何佳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65-266,共2页
1矿区地质特征青海冷湖小赛什腾铜矿位于阿尔金山南缘断裂以南,柴达木盆地北缘阿木尼克山-小赛什腾山残山断褶带南缘西端(图1)。矿区范围内仅出露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第二岩组(O3tn2)和第四系风积、冲洪积层。滩间山群第二岩组(O3tn2)岩性... 1矿区地质特征青海冷湖小赛什腾铜矿位于阿尔金山南缘断裂以南,柴达木盆地北缘阿木尼克山-小赛什腾山残山断褶带南缘西端(图1)。矿区范围内仅出露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第二岩组(O3tn2)和第四系风积、冲洪积层。滩间山群第二岩组(O3tn2)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紫红色安山岩,灰绿色安山质凝灰岩夹乳白色硅化大理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西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柴达木盆地北缘 矿区 滩间山群 加里东晚期 铜矿床 闪长岩体 阿尔金山 小赛什腾山 冷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缘砂岩型铀矿目标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 被引量:8
19
作者 时志浩 陈擎 +6 位作者 叶雷刚 陈斌 康利刚 邵恒博 王继斌 张未 白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8-273,共16页
柴达木盆地西缘地区位于柴西坳陷构造带,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为研究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先基于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查明区内砂体发育以及放射性异常范围,分析铀成矿环境... 柴达木盆地西缘地区位于柴西坳陷构造带,断裂构造活动强烈,油气广泛分布,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为研究砂岩型铀矿找矿目的层地球物理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先基于地球物理测井响应特征,查明区内砂体发育以及放射性异常范围,分析铀成矿环境;再结合能谱-地质剖面,研究不同地层岩性放射性特征;采用化学分析与伽玛测井,分析铀矿化段岩体中烃类含量与放射性关系。研究表明:区内目的层砂体发育较好,具有铀成矿有利的泥砂互层架构及氧化还原环境,且砂体(粗砂、含砾粗砂)放射性值较高;区内铀矿化受油气还原作用控制,为铀元素富集成矿提供有利还原障。目的层局部见有较高铀异常带(点),为推断铀矿体深部延伸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西缘坳陷 砂岩型铀矿 地球物理特征 油气还原 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沥青还原沥青铀矿的直接证据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宏斌 徐高中 +3 位作者 扬明礼 王金平 李卫红 权建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许多含油气盆地均有铀矿床分布,油气在铀矿化中的作用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是广大铀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中铀矿石的偏光、荧光反射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首次在矿石中发现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脉,对脉... 许多含油气盆地均有铀矿床分布,油气在铀矿化中的作用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是广大铀矿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新疆萨瓦莆齐铀矿床中铀矿石的偏光、荧光反射显微镜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首次在矿石中发现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脉,对脉体中沥青、沥青铀矿、黄铁矿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沥青铀矿和黄铁矿均受沥青脉的控制,是脉体中还原能力较强的轻烃类物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矿物中的铀和铁元素主要来自周围环境而非脉体本身。矿床可能存在多期油气活动,沥青铀矿可能主要形成于早期油气活动,晚期油气衍生的沥青质沿早期生成的沥青铀矿微裂隙充填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瓦莆齐铀矿床 沥青 沥青铀矿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