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7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局-局部”搜索的核反应堆运行孪生反问题求解 被引量:1
1
作者 龚禾林 洪历展 +6 位作者 赵文博 王江宇 廖鸿宽 李天涯 钟旻霄 李庆 陈长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1431,共8页
反应堆运行孪生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为反应堆提供实时的参数和物理场估计,为后续相关安全参数计算提供输入。反问题求解是反应堆运行孪生的核心模块,是确保运行孪生参数和物理场估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当前的运行孪生反问题求解方... 反应堆运行孪生在反应堆运行过程中为反应堆提供实时的参数和物理场估计,为后续相关安全参数计算提供输入。反问题求解是反应堆运行孪生的核心模块,是确保运行孪生参数和物理场估计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关键。当前的运行孪生反问题求解方法依赖于初始参数的估计,其估计精度直接决定数字孪生的精度。为了提高运行孪生反问题求解精度和计算效率,本文提出了“全局-局部”搜索(GLS)的反问题求解方法。对基于华龙一号构建的反应堆运行孪生进行了测试,考察了观测量无噪声和有噪声时反问题求解的精度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为反应堆运行孪生提供实时准确的参数和物理场估计,为工程实践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运行孪生 反问题 模型降阶 华龙一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核反应堆用氢化钇慢化材料关键性能概述
2
作者 段振刚 高士鑫 +4 位作者 赵艳丽 李垣明 辛勇 李权 粟敏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0,共8页
由于各种功能灵活、安全高效的多用途反应堆技术的快速推进,以高温高压水为中子慢化材料的传统方案已不能满足新型反应堆对高温和结构紧凑的设计要求。金属氢化物,尤其是氢化锆和氢化钇,具有适用温度更高、体积更小、使堆芯布置更灵活... 由于各种功能灵活、安全高效的多用途反应堆技术的快速推进,以高温高压水为中子慢化材料的传统方案已不能满足新型反应堆对高温和结构紧凑的设计要求。金属氢化物,尤其是氢化锆和氢化钇,具有适用温度更高、体积更小、使堆芯布置更灵活等优点。同时金属氢化物与纯水和液态氢气相比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的氢原子浓度,其慢化性能更优越。因此,成为高温慢化材料的重点研发对象。本文概述了氢化钇的关键性能,同时与氢化锆进行了简要对比。相比氢化锆,氢化钇具有高温稳定性好、导热性高、热膨胀率不存在相变和适用的温度更高的优点,可满足高温的堆芯设计要求,在新型紧凑型反应堆技术中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核反应堆 慢化材料 金属氢化物 氢化钇 氢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龙一号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熊夫睿 沈平川 +2 位作者 王新军 叶献辉 张毅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3-91,共9页
华龙一号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指标要求的自主化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其抗震能力达到0.3g。为达到该抗震指标,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在关键设备结构加强及优化、管道破前漏技术应用、抗震载荷分配精细化计算、抗震设计标准化、抗震裕度评... 华龙一号是满足三代核电技术指标要求的自主化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其抗震能力达到0.3g。为达到该抗震指标,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在关键设备结构加强及优化、管道破前漏技术应用、抗震载荷分配精细化计算、抗震设计标准化、抗震裕度评价等方面开展了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一套抗震能力提升的策略,完成了华龙一号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抗震优化和评估工作。相关技术已在华龙批量生产堆型中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抗震分析 载荷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自动卸压系统分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莎莎 方华伟 +4 位作者 秋穗正 黄伟 陈志辉 田野 田雅婧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SMR)与传统大型压水堆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两者的严重事故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结合SMR自身设计特点,建立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模型,对SMR的典型事故瞬态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严重事故进程、热工水力现象和... 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SMR)与传统大型压水堆在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导致两者的严重事故进程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结合SMR自身设计特点,建立反应堆严重事故分析模型,对SMR的典型事故瞬态进行模拟计算,并对严重事故进程、热工水力现象和系统安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SMR自动卸压系统优化改进方案,通过对自动卸压系统各级卸压管线的位置和阀门有效面积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符合反应堆自身特点的卸压阀门有效面积的优化设计方案,为小型核反应堆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提供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 严重事故 自动卸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用304H奥氏体不锈钢敏化非腐蚀条件下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庆田 胡朝威 +2 位作者 冷晓春 蒋兴钧 王仲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1-105,共5页
介绍了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常用的各种奥氏体不锈钢牌号,包括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差异。结合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用材料的性能要求,分析了304H奥氏体不锈钢在敏化条件下的碳化铬Cr23C6在晶界的析出形态以及各种腐蚀介质对304H不锈钢性... 介绍了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常用的各种奥氏体不锈钢牌号,包括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差异。结合压水型反应堆堆内构件用材料的性能要求,分析了304H奥氏体不锈钢在敏化条件下的碳化铬Cr23C6在晶界的析出形态以及各种腐蚀介质对304H不锈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304H不锈钢在敏化非腐蚀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敏化后的304H不锈钢,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内构件 304H不锈钢 敏化 非腐蚀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R实验堆压力容器-水平管道系统热分层的大涡模拟
6
作者 高启丹 程钱 +1 位作者 余晓菲 周进雄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8-1154,共7页
热分层现象是导致压水反应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管道系统热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旨在研究反应堆结构中热分层现象引起的管道结构瞬态热分布特征,确定热疲劳敏感点。参考HDR(Heiss Dampf Reaktor)管道热分层实验,建立... 热分层现象是导致压水反应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管道系统热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旨在研究反应堆结构中热分层现象引起的管道结构瞬态热分布特征,确定热疲劳敏感点。参考HDR(Heiss Dampf Reaktor)管道热分层实验,建立了含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的全尺寸HDR实验堆仿真模型。研究中,流场计算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数值方法,以解决大尺度和小尺度的湍流运动对非稳态流动传热过程的影响,耦合固体导热方程,完成了水平管道系统共轭传热分析。结果表明:大涡模拟方法适用于热分层问题研究,对于流场及结构温度分布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研究确定了水平管道发生热分层现象时结构温度波动强度最大位置,该点可作为热疲劳分析敏感点。本研究数值模拟方法和分析结果可为压水堆管道系统及设备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反应堆 热分层 大涡模拟 共轭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主密封瞬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姜露 张丽屏 +3 位作者 傅孝龙 孙英学 刘文进 杨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为研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主密封瞬态力学特性和密封性能,本文建立了主密封结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主密封组件在典型瞬态条件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性,从法兰和主螺栓变形协调机理角度,研究了主螺栓应力在瞬态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及内在原因... 为研究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主密封瞬态力学特性和密封性能,本文建立了主密封结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主密封组件在典型瞬态条件下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性,从法兰和主螺栓变形协调机理角度,研究了主螺栓应力在瞬态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及内在原因,总结了密封面处法兰轴向分离量变化机制,并对瞬态循环条件下密封面累积塑性变形和法兰分离量演化规律进行了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滞后效应导致主螺栓在瞬态条件下应力交变幅值大;瞬态温度和压力对密封面处分离量影响很大,急速升压会使得分离量快速增大;在启停堆瞬态循环作用下,密封面处分离量曲线呈现周期性特征,经历若干次循环后分离量曲线达到稳定,密封面局部弹塑性变形达到安定,整体塑性变形分布趋于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主密封 瞬态条件 主螺栓应力 密封分离量 累积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中子注量率对数测量技术研究
8
作者 孙琦 高志宇 +4 位作者 包超 罗庭芳 龚涛波 张芸 单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6-541,共6页
反应堆核仪表系统通过一系列布置在堆外的中子探测器进行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为反应堆启动、运行和安全提供初始测量信号。中间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范围超过6个量级,同时探测器输出的电流十分微弱,最小达到10 pA,对测量技术要求较高。... 反应堆核仪表系统通过一系列布置在堆外的中子探测器进行反应堆中子注量率测量,为反应堆启动、运行和安全提供初始测量信号。中间量程中子注量率测量范围超过6个量级,同时探测器输出的电流十分微弱,最小达到10 pA,对测量技术要求较高。线性电流测量方法会产生由量程切换带来的测量跳变,影响反应堆周期测量稳定性,从而影响反应堆安全。本文详细分析了对数测量原理,利用对数放大电路具有宽动态范围的特点,实现了很宽的动态范围的中子注量率快速测量,避免了量程切换带来的测量数值跳变,提高了中子注量率测量和周期计算的精度。模拟探测器信号输入10 pA~100μA的微电流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对于范围达7个数量级的输入电流,测量的相对误差低于0.5%,该方案适用于反应堆中子注量率的中间量程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注量率 对数放大 微电流 中间量程 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载荷下反应堆系统的不确定性量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茜 熊夫睿 +4 位作者 王碧浩 兰彬 齐欢欢 江小州 冯志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9-905,共7页
反应堆结构力学分析中,由于设计变更、制造安装、计算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力学分析关键输入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动力响应、载荷分配与最终的力学评价结果。为量化参数不确定性对载荷计算的影响,本文采... 反应堆结构力学分析中,由于设计变更、制造安装、计算偏差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力学分析关键输入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动力响应、载荷分配与最终的力学评价结果。为量化参数不确定性对载荷计算的影响,本文采用不确定性量化的方法,以反应堆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震载荷下系统关键结构参数对系统动力响应与载荷分配的不确定性量化研究。首先依据关键参数的基本特性,利用最大熵原理,建立了描述反应堆系统部件间接触刚度和间隙的概率密度函数。随后,应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采样技术对系统关键参数进行采样,并通过有限元瞬态计算获得了输入输出数据池。最后,以样本数据为基础,考察了不确定性参数对部件动力响应统计分布的影响,开展了名义模型的可靠性与不确定性量化分析。研究发现,结构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在不同部位、不同频域内呈现不同的分布。在考察名义模型的可靠性时应根据响应具体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量化。本文所提出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对核动力装置其他系统和设备的动力分析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系统 地震分析 最大熵原理 不确定性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自动调平检修平台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岱林 杜华 +2 位作者 罗英 郭峰 万浩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80,共5页
根据高温气冷堆球形顶盖的特点,以及重要核级设备表面不得有划痕或损伤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就位于反应堆球形顶盖且可自动调整水平的专用检修平台。该检修平台支腿采用上下两段分别伸缩的方式,可有效防止支腿相对反应堆顶盖滑动,以免对核... 根据高温气冷堆球形顶盖的特点,以及重要核级设备表面不得有划痕或损伤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就位于反应堆球形顶盖且可自动调整水平的专用检修平台。该检修平台支腿采用上下两段分别伸缩的方式,可有效防止支腿相对反应堆顶盖滑动,以免对核级设备造成损伤;系统的3条支腿上部向内倾斜,1条支腿与中部安装框架垂直的布置方式,使支腿受力更好,更能适应球形顶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 球形顶盖 自动调平 检修平台 分段式 倾斜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氚聚变反应历史测量系统优化设计及亚纳秒信号恢复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斌 胡华四 +1 位作者 吕焕文 肖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3-720,共8页
针对传统光路追迹设计方法的不足,建立了遗传算法调用Geant4程序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气体切伦科夫系统的优化设计,取得了较传统光路追迹设计方法优良的系统时间响应和探测效率,对于GCD(gas Cherenkov detector)系统,优化设计后探测效... 针对传统光路追迹设计方法的不足,建立了遗传算法调用Geant4程序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于气体切伦科夫系统的优化设计,取得了较传统光路追迹设计方法优良的系统时间响应和探测效率,对于GCD(gas Cherenkov detector)系统,优化设计后探测效率增加20%且时间响应压缩7.2%,对于GRH(gamma reaction history)系统,优化结果效率较传统光路追迹方法相对提高91.2%。针对聚变测量过程,通过比较研究,确立了MRNSD(modified residual norm steepest descent)方法为聚变反应历史测量过程信号恢复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在响应函数半高宽10倍于待恢复信号半高宽,且存在相对信号峰值10%高斯白噪声情况下的亚纳秒信号恢复,适合于氘氚聚变反应历史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氚反应历史测量 气体切伦科夫系统 遗传算法 Geant4模拟 亚纳秒信号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浅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川 张丹 鲜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2-449,共8页
本文针对国外已发生的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多发生于早期型号,近年各国在役及新一代核潜艇未出现反应堆系统发生事故的报道。此外,还发现各国已发生的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中,失水事故... 本文针对国外已发生的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进行了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多发生于早期型号,近年各国在役及新一代核潜艇未出现反应堆系统发生事故的报道。此外,还发现各国已发生的核潜艇反应堆系统事故中,失水事故和反应性事故所占比例最大。本文研究表明,通过先进核安全方法及技术的采用、核安全文化的重视、核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强,反应堆系统事故可不会给核潜艇带来额外的事故风险,核反应堆及核安全能够不成为制约核潜艇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潜艇 反应堆 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瞬态分析的反应堆结构关键间隙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朝威 王庆田 +5 位作者 夏欣 李燕 何培峰 余志伟 蒋兴钧 王仲辉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6-150,共5页
反应堆堆内关键间隙设计是反应堆堆内构件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分析了影响堆内构件与压力容器间间隙值的影响因素,针对三种典型间隙,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瞬态工况下反应堆内关键间隙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堆内关键间隙优... 反应堆堆内关键间隙设计是反应堆堆内构件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分析了影响堆内构件与压力容器间间隙值的影响因素,针对三种典型间隙,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了瞬态工况下反应堆内关键间隙变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反应堆内关键间隙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反应堆内关键间隙的优化设计中,有效提高了反应堆内关键间隙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结构 瞬态 关键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反应堆屏蔽设计的可视化与快速计算功能开发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志翔 邹树梁 何震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4-559,共6页
船用反应堆的屏蔽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核能能否安全的用作舰船的动力系统。MCNP在船用反应堆的屏蔽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输入程序的编写及输出结果的整理较为繁琐,为了使用户更加简便的编写MCNP输入文件,直观的分析输出结果,本文开发... 船用反应堆的屏蔽设计问题直接关系到核能能否安全的用作舰船的动力系统。MCNP在船用反应堆的屏蔽计算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其输入程序的编写及输出结果的整理较为繁琐,为了使用户更加简便的编写MCNP输入文件,直观的分析输出结果,本文开发了针对MCNP输入与输出文件的可视化软件。此外,在船用反应堆的屏蔽设计过程中需要MCNP进行大量屏蔽计算,所耗时间过长,为了实现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快速计算功能,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拟学习MCNP的计算过程,仅需给出指定的输入变量即可预测屏蔽计算输出结果,解决了MCNP计算耗时过长问题,提高了屏蔽设计优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蔽计算 可视化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增压自由汽泡冷凝相间换热实验研究
15
作者 邓杰文 黄涛 +4 位作者 朱隆祥 潘良明 孙皖 张卢腾 马在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4-1301,共8页
在使用系统分析计算程序计算一回路及二回路流体参数中,采用两流体模型计算空泡份额和流体温度会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在两流体模型中需要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汽泡冷凝相间换热系数。本实验中,通过对加热板产生并漂浮在大空间中的饱和... 在使用系统分析计算程序计算一回路及二回路流体参数中,采用两流体模型计算空泡份额和流体温度会有更准确的预测效果。在两流体模型中需要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汽泡冷凝相间换热系数。本实验中,通过对加热板产生并漂浮在大空间中的饱和汽泡快速增压,使汽泡冷凝并计算得到相间换热系数。实验工况的压力范围为0.10~2.53 MPa,实验的雅可比数为5.46~17.41。实验中提出对压力快速变化过程的相间系数处理方法,拟合得到努塞尔数的表达式,平均误差为23.5%。拟合的关系式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测平均误差为2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泡冷凝 快速增压 相间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系统遇水下爆炸载荷环境与关键设备陆地冲击试验载荷匹配研究
16
作者 熊夫睿 张文正 +1 位作者 刘帅 袁志豪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19-128,共10页
船用反应堆系统的抗冲击性能是决定核安全的重要设计维度。在核安全审评活动中,对反应堆系统抗冲击的主要关注点有两项:能够表征实际条件下平台遭遇水下爆炸时反应堆系统与设备的冲击设计载荷;抗冲击的设计载荷与根据陆上抗冲击试验载... 船用反应堆系统的抗冲击性能是决定核安全的重要设计维度。在核安全审评活动中,对反应堆系统抗冲击的主要关注点有两项:能够表征实际条件下平台遭遇水下爆炸时反应堆系统与设备的冲击设计载荷;抗冲击的设计载荷与根据陆上抗冲击试验载荷的匹配问题。本文从上述两个问题出发,首先建立了反应堆系统遇水下爆炸冲击环境预报的计算手段,开发了基于国产有限元平台的载荷预报程序并进行了缩比模型的试验验证。应用该程序,对某型反应堆系统在考虑舱体、基座、筏架、重型设备耦合作用情况下的冲击载荷传递机理进行了仿真,获得了反应堆系统关键设备接口位置的冲击设计环境。此外,本文建立了中型摆锤冲击机的虚拟试验模型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应用虚拟试验技术对燃料组件设计-试验载荷环境匹配性进行研究,得到了能够匹配燃料组件设计载荷环境下的陆地冲击机试验参数设置。本文所述研究成果统一了核级设备抗冲击设计和试验的载荷环境,为后续产品研制中充分考虑实际条件下的冲击载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系统 水下爆炸 载荷环境 陆地冲击试验 载荷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龙一号反应堆上腔室及热段流-热耦合场数值模拟
17
作者 孙梓云 周新志 +3 位作者 何正熙 朱加良 徐涛 董晨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76-7684,共9页
压水型反应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系统主管道热段内冷却剂的温度和流量,直接反映了核功率和堆芯换热状态,是反应堆功率控制和安全保护的核心参数。为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反应堆上腔室及热段内冷却剂流-热耦合场分布及演变规律... 压水型反应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系统主管道热段内冷却剂的温度和流量,直接反映了核功率和堆芯换热状态,是反应堆功率控制和安全保护的核心参数。为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反应堆上腔室及热段内冷却剂流-热耦合场分布及演变规律,为核心参数测控提供参考,基于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method,FEA)方法,对上腔室及热段冷却剂流域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首先建立了合理简化后的华龙一号(Hualong One)反应堆上腔室及相连热段的3D几何结构模型。随后对模型计算域进行了离散化网格划分和网格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计算,获得了冷却剂非等温流动的稳态特性解,流量、温度与相关设计估算值、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对稳态特性研究表明,高、低温冷却剂在上腔室垂直内壁附近的不充分换热导致热段入口冷却剂温度分布不均,存在14.0~16.3℃的温差。随冷却剂沿轴向流动,冷却剂温度场分布和流场分布均逐渐趋于均匀和稳定,且是热段内低温冷却剂的流动主导了冷却剂温度分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流-热耦合场 有限元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稳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FPGA保护子系统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水璇璇 吴一纯 +4 位作者 吴志强 蔡源凤 胡剑全 郝俊伟 杨永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3-1047,共5页
验证与确认(V&V)方法是FPGA在核安全级仪控系统中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CPR1000核电机组一次冷却剂流量和ΔT保护系统为对象,进行基于FPGA的系统开发和V&V研究,提出了FPGA仪控系统的开发、V&V过程和方法。采... 验证与确认(V&V)方法是FPGA在核安全级仪控系统中应用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以CPR1000核电机组一次冷却剂流量和ΔT保护系统为对象,进行基于FPGA的系统开发和V&V研究,提出了FPGA仪控系统的开发、V&V过程和方法。采用通用验证方法学(UVM)和第三方仿真工具确保硬件描述语言(HDL)代码获得100%的测试覆盖率,借助核电厂原理模拟机开展集成测试。研究结果为FPGA反应堆保护系统的开发、V&V和评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系统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验证与确认 反应堆原理模拟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4合金微动磨损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海东 贺凯 +5 位作者 伏锦胜 李正阳 蒲曾坪 任全耀 陈德奇 汪宁远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1-899,共9页
核燃料棒包壳微动磨损特性对反应堆系统安全性至关重要。为研究Zr-4合金包壳微动磨损特性,本文通过搭建微动磨损实验装置,采用线接触方式开展Zr-4合金微动磨损实验研究,针对不同位移幅值研究Zr-4合金微动磨损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变化及其... 核燃料棒包壳微动磨损特性对反应堆系统安全性至关重要。为研究Zr-4合金包壳微动磨损特性,本文通过搭建微动磨损实验装置,采用线接触方式开展Zr-4合金微动磨损实验研究,针对不同位移幅值研究Zr-4合金微动磨损的微观形貌和元素变化及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位移幅值增大导致磨损现象加剧,最大磨损深度和磨损体积增加,尤其在加速磨损区Zr-4合金微动损伤加速恶化,最大磨损深度和磨损体积的增长速率分别达到峰值0.34μm/μm、0.52×10^(-2) mm^(3)/μm。整个微动磨损过程中,磨损区域均伴随着Zr、Fe、Cr等金属氧化物的产生,局部磨损区域存在磨屑的转移与黏着。低磨损区的整个损伤区域被平滑的三体层覆盖;加速磨损区的整个损伤区域存在凹痕形成和三体层动态变换现象;稳定磨损区的损伤中心区域三体层发生片状脱落,并伴有微观裂纹萌生。本文研究结果为Zr-4合金包壳在压水堆服役中的微动磨损行为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壳 ZR-4合金 微动磨损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反应堆安全级DCS模拟量隔离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松 刘明星 +1 位作者 赵淄弘 王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93-97,共5页
为了保证安全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对现场模拟信号采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在DCS模拟量采集的前端安装相应的隔离分配装置.采用电容充放电进行模拟量隔离,用定时器和逻辑门电路产生开关的控制时序信号.通过调整电容充放电时间,控制... 为了保证安全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对现场模拟信号采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要在DCS模拟量采集的前端安装相应的隔离分配装置.采用电容充放电进行模拟量隔离,用定时器和逻辑门电路产生开关的控制时序信号.通过调整电容充放电时间,控制采样和保持的时序,配合光电开关实现对模拟信号的隔离,隔离后的模拟量信号经过电压电流转换后输出.经过对时序的控制器件参数的选择和匹配,在不校准的条件下,装置精度可达到0.05%,温度漂移低于2×10-5/℃,电气隔离度达到1500 Vp@1 min<5 mA(Vp为峰值电压),具有很好的电气特性和广泛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量隔离 低温漂 高精度 电容充放电 定时器 采样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